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子造父反”,为何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而朱棣却不敢?

同样是“子造父反”,为何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而朱棣却不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10 更新时间:2024/1/19 19:03:30

造反

皇子为了能当上皇位,不惜手段,轻者勾心斗角,争宠于帝前,重者大权在握,举兵夺取帝位,哪怕是血脉亲情,也挡不住皇位的诱惑。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夺门之变,他率领军队杀死了自己原本为太子的哥哥,并把自己的皇帝父亲软禁在宫内,逼迫父亲传位给自己,哪怕是贤明远外的太宗皇帝,也依然无法拒绝那个位置的诱惑。李世民能够兵变成功,这是因为他当时手握重兵,他的手下人才济济,在外领兵作战多次的李世民在军队中有非常大的势力,很多人投靠于他。在听闻皇帝摇摆不定,想要拿掉秦的兵权之后,李世民的手下纷纷跳出来,表示愿意给秦王卖命,在手下的推动下,李世民策划了夺门之变。当上皇帝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为盛世大唐奠定了万世基业。

玄武门之变

朝代得更替,新朝建立得时候,皇位的交替往往是争斗最为惨烈的。唐朝后期的皇帝,过的很不舒服,手握重兵的将军危害一方,严重危害中央统治。直到宋朝太祖黄袍加身后深知权力不在自己手中的危害,下令剥夺了手下将军的军权,之后的皇帝更是推崇文治,在浓厚的文风影响下,产生了很多闻名后世的大文豪,著名的程朱理学就诞生在此时,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关系更加清楚明了,忠孝二字扬名世间。这些从法理上杜绝了臣子或皇子的反叛行为,为后世皇位的稳定交接奠定了安定的基础,起兵反叛者将为人不齿,身为儿子去抢夺自己父亲的地位,这便是不忠不孝,得不到世人得认可。宋朝之后,皇位得争夺都在于皇子之间争夺皇帝得宠爱,起兵反叛自己皇帝父亲的事情不在出现。唯一稍有例外的就是,明朝亲王朱棣的起兵,一路向南,夺得了自己侄儿的皇位。在明朝初期的时候,朱元璋的儿子非常的多,很多年长的孩子都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朱元璋即位后,因为他的儿子们手握重兵,为了稳固皇位,朱元璋效仿周朝,下令将除了太子之外的其他王子,纷纷派往边疆为王,让他们守卫边疆,为国家开疆扩土。在朱元璋的威慑之下,这些打过仗的皇子们纷纷前往了边地抗击异族的侵略。

剧照

不想这时朱元璋原本的太子因病去世,伤心的朱元璋看到了皇长孙非常的有才能,便有意培养皇长孙来当太子。原本派往边疆的皇子在身为大哥的太子还在的时候还能服气,现在太子不在了,还有一大堆兄弟在,却要立自己的侄子辈为太子,这引起了大家的不满,但在朱元璋的压力之下,还是明面上表示赞同。皇太孙即位后看到自己的叔叔辈一个个都手握兵权,心里很不踏实,执意进行削藩行动,不想这可捅了马蜂窝,燕王朱棣直接起兵,表示清君侧,其他诸侯王也坐观此事,很快身经百战的朱棣便大军打到了京师,取代了皇位。为了后世不在出现这种情况,在朱棣的统治之下,大明的诸侯王慢慢的不再有实权,只能呆在封地里醉生梦死。

剧照

自此看来,想要天下稳定,必须手握权力,要是大权不在皇帝身边,这江山便有倾覆的危险。那么同样是儿子,为何李世民敢造反而朱棣不敢呢?这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李渊的性格比较温,权利没有集中,而李世民又掌握兵权,自然敢造反。相反朱元璋就格外的杀伐果敢,又将权利拿在自己的手里,而朱棣又是以谨慎出了名,自然不敢冒险造反。

更多文章

  • 豪霸女皇怎么会写哀怨的诗?她与李治之间到底是利益还是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女人如花,但不适用于武则天,如果非要用那也是黑色曼陀罗!晚年的武则天,曾经讲了一段她14岁刚入宫时的一段故事:李世民有一匹烈马狮子骢,无人能够驯服,于是李世民发布悬赏令,谁要是能驯服狮子骢,必有重赏。武则天毛遂自荐:“请皇上赐妾三物,铁鞭、铁锤、匕首。先用铁鞭抽它,还不服就用铁锤砸它,再不服就用匕首

  • 隐忍突厥12年,直到李渊建立唐朝,突厥才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太宗灭突厥,唐朝李世民打败突厥,唐朝是怎么打败突厥的

    在以前君臣王朝时期,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各方面自然是要强大,不能受到邻国的威胁。而在当时,很多少数民族让那些帝王头疼,他们本身处于一个边境地区,在地形上就占优势,如果派兵去攻打,还没有走到哪里就损耗了大部分的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当时的突厥就是凭借自己的地理优势再加上生活习惯带来的战斗力,在当

  • 唐朝的终结者朱温,为什么人称“禽兽皇帝”?他做过哪些禽兽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帝朱温,朱温灭唐的故事完整版,朱温与邓瑞云

    朱温是何许人也,他是大梁王朝的开创者,也是大唐王朝的终结者,朱温出身贫贱,他能够发迹,靠的正是黄巢起义。历史上军阀混战这种情况是偶尔都会发生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代王朝总是在分分合合中走过来的,朱温也是在天下分裂的情况下走出来的。朱温这个人,要说是个十足的坏人,他的确也是,但他的确对社

  • 隋炀帝杨广,战略上的巨人,战术上的矮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在光绪三十一年就废掉了,现在的叫国考,比科举简单多了。还有隋朝的成立三省六部,也应该是很大的贡献。还有大运河,虽然是弊在当代,但利在千秋啊,江苏现在还在吃大运河红利呢。科举应该是隋文帝杨坚做的,大运河虽然初衷是游玩,但是作用还是挺多挺好的。还有一个接近百万大军的就是淝水之战,同样是一战灭国。唯独

  • 策划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统治的张柬之,后来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在位的最后几年,她开始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就,开始沉迷享乐,对政事也开始懈怠,很多事情都交给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神龙元年,武则天已经八十二岁,身体大不如从前,经常卧病在床。这年正月的一天,武则天在迎仙宫内的床上躺着,突然听到外面有异常的响动,虽有就见到了张氏二兄弟的尸体。在五位大臣的逼迫下,

  • 皇帝如何对开国功臣,朱元璋杀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李世民最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朱元璋和赵匡胤谁更猛,朱元璋比赵匡胤厉害吗

    首先看一下刘邦,我们知道的是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可以说封了很多异姓王。最后不管怎么说,这些异姓王全部被刘邦杀死了。而且刘邦还和大家盟誓说之后非刘姓的不能称王。去世的时候还叫人杀了曾经救过自己的樊哙。当时张良比较聪明,远走高飞了。萧何懂得自保,还算保住了自己。像周勃、陈平、王陵这些人下场还算较好。但是功

  • 武则天为皇位杀尽开国功臣,为何不动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杀程咬金,武则天怎么没杀程咬金你知道吗,武则天为何杀程咬金

    武则天在还是皇帝宠妃的时候就为了权利,狠心的将自己的女儿亲手掐死只为了陷害王皇后,只为了让自己得到皇帝的宠爱。当在皇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李显继位没有几天便被武则天拉下皇位。作为母亲她狠毒至极的多次杀害自己的亲生子女。一个为了皇位不择手段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杀害的武则天,又怎会放过那些阻碍自己的大臣呢

  • 妲己备好炮烙之刑,他竟是第一人,纣王滥杀忠臣性命,令人寒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苏妲己害纣王,妲己炮烙大臣视频,纣王炮烙之刑把谁杀了

    《封神演义》是由罗晋(杨戬)、王丽坤(妲己)、邓伦(狐妖)、张博(姬发)、于和伟(姜子牙)、邹兆龙(纣王)、海一天(申公豹)等人领衔主演的古代神话剧。在最近更新的剧集中,妲己和姜王后的争斗之中,各自损失惨重。不仅是妲己失去了身边情同姐妹的丽儿,就连王后也失去了如同亲人一般照顾自己的韩尚宫。可见,妲己

  • 姬昌原本姓姬,为何二儿子叫姬发,但是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姬昌为什么叫姬发长子,姬昌历史人物,姬昌的儿子为何叫伯邑考而不姓姬

    ???要说这大儿子难道是不姓姬?那我们就得先来卡看看这伯邑考的来源,实际上来说的话,他的全名应该是叫做姬伯邑考,而还是可以将其称之为是姬邑考,这其中又是怎么回事呢?在名字当中的“伯”实际上就是一种排行上面的说法,也就是老大的意义,而其中的“邑”说的是他当时担任的这样的一个职位,他本身是名考,有了这样

  • 何谓“道德”,甲骨文解释得简洁明了,至今仍值得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仁义礼智的甲骨文解密,甲骨文里的道德,甲骨文人生哲理

    衡量一个人如何,首重“德行”,从德艺双馨、德高望重、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古人为何不说“以才服人”)等成语可见一斑。因此,曹操推出“唯才是举”,在当时属于进步思想,将“才”放在了“德”之前,却被不少古人批评。司马迁更是将君王的“德行”与国家命运挂钩。《夏本纪》中说商汤修德、夏桀不修德,所以商兴夏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