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豪霸女皇怎么会写哀怨的诗?她与李治之间到底是利益还是爱情?

豪霸女皇怎么会写哀怨的诗?她与李治之间到底是利益还是爱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65 更新时间:2024/1/22 5:05:16

女人如花,但不适用于武则天,如果非要用那也是黑色曼陀罗!晚年的武则天,曾经讲了一段她14岁刚入宫时的一段故事:

李世民有一匹烈马狮子骢,无人能够驯服,于是李世民发布悬赏令,谁要是能驯服狮子骢,必有重赏。武则天毛遂自荐:“请皇上赐妾三物,铁鞭、铁锤、匕首。先用铁鞭抽它,还不服就用铁锤砸它,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

武则天洋洋得意地说,先皇对我的壮志大加赞赏(太宗壮朕之志)。估计这是武则天给自己涂脂抹粉,哪个男人会喜欢一身戾气的女人?如果李世民能预知后来的李唐天下,估计他会让武则天先尝尝这三件降魔法器。

有多少人死在武则天手下,根本无法统计,朝中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裴炎等豪门家族几乎被她砍光光,后宫王皇后萧淑妃及其家族也遭遇灭口,李氏宗室排着队被她牵向刑场,即便对自己的亲人,族兄弟、侄子、外甥女、女婿、甚至亲儿子,她从来都没有手软过!

武则天留下四十多首诗,全都霸气凌人,豪气冲天,比如那首《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大春季她给百花下旨:老娘明早来赏花,你们这些花儿必须连夜给我绽放!

民间传言,所有的花儿都吓得连夜时尚,唯独牡丹裸着光秃秃的杆儿傲然挺立。女皇一怒之下下令对牡丹实施火刑,结果等到开春,烧焦的牡丹居然开了,比所有的花都要时尚,这就是“焦骨牡丹”的由来。

豪横的武则天,怎么会写出《如意娘》这种情意绵绵的诗?

创作这首诗时武则天26岁,身在感业寺,作为先皇李世民的才人,她在此落发为尼,也在苦等新皇李治顾念旧情,将她重新召入宫中。

然而,她与李治的孽缘毕竟见不得光,李治恐怕也淡忘了二人在李世民床前悄悄眉目传情的冲动。青灯孤影下的武则天,只有抱着那一袭石榴裙暗自流泪。

我为你相思成疾,精神恍惚,以至于把红色都看成了绿色,你要是不相信,就看看那条泪迹斑斑的石榴裙吧。

当《如意娘》被成功送到李治手上时,比武则天小三岁的李治果然再次心潮萌动,急匆匆地跨进感业寺。不久,有了身孕的她,在王皇后的支持下又回到宫中,从此没有人能阻止她的飞翔。

当然,手握权柄的武则天,一辈子再也写不出第二首情意绵绵的诗,所以晚年的她,时常拿起《如意娘》一再重读。

除了李治,武则天在李治驾崩后,还有过四个男宠,因此她又被后人押上了道德审判台。不过《枕上诗书》的作者徐若央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她认为武则天是“无情亦有爱”,我爱你不代表我会手下留情!

从冰冷的政治纷争中,析出一丝温情,恐怕也只有徐若央这样的“国风女神”,才会有如此细腻的心思吧。

徐若央的说法不无道理,其实武则天与李治的关系就像手掌的两面,一面是政治,一面是爱情。从政治上讲,他们是一对好搭档,李治在幕后,武则天在台前,二人的共同目标就是干死豪门集团对皇权的束缚。

武则天除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哪里是她的主意?其实是李治幕后策划,人前装好人,武则天挺身扮演恶人而已。包括王皇后和萧淑妃之死,其实他们二人瞄准的目标是王氏和萧氏,以及跟他们关联的豪门家族!

所以,别信史书夸大李治与武则天的矛盾,其实他们的合作亲密无间,这就是李治甘愿躲在武则天身后的原因。

当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只好独挑大梁,把恶人做到底。作为一个皇帝,人们看到的是她的狠辣,作为一个女人,没人看得到她夜晚抚摸《如意娘》流泪的场景。

那四个男宠,在武则天60岁至80岁之间陆续进入她的生活,作为一名老人,她还有多少男欢女爱呢?那四个小白脸对武则天有真情吗?女皇其实心知肚明,她只是需要有人做伴,有人帮她找回逝去的情,他们只是李治的替身。

所以,当人生即将画上句号时,武则天去掉了帝号,以“大圣皇后”,李治之妻的身份入葬乾陵。

《枕上诗书》的这种独特视角,以及其优美的笔调,让人读起来如入其中,难怪它会受到读者的追捧。

自从《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以来,诗词热度不断高涨,美少女武亦姝、北大女才子陈更、笑对病魔的白茹云、外卖哥雷海为等纷纷登台,他们的身份、经历差异很大,但由于对诗词的喜爱,让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与众不同的气质。正是这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让他们的人生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枕上诗书》取材于《诗词大会》,它从诗人的经历,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每一首都是经典,每一句都是情怀,字字都动情,句句是人生,读来让人“湿了眼眶”。

读诗吧,你还记得《中国诗词大会》上那个夺冠的16岁少女武亦姝吗?小学的她因为补习班太多而厌学,后来因为对古诗词的热爱,变成了自主学习的好学生,并考取了清华大学。

诗能改变人生,暑假即将来临,备一套《枕上诗书》,与孩子一起徜徉在古人的精神世界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隐忍突厥12年,直到李渊建立唐朝,突厥才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太宗灭突厥,唐朝李世民打败突厥,唐朝是怎么打败突厥的

    在以前君臣王朝时期,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各方面自然是要强大,不能受到邻国的威胁。而在当时,很多少数民族让那些帝王头疼,他们本身处于一个边境地区,在地形上就占优势,如果派兵去攻打,还没有走到哪里就损耗了大部分的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当时的突厥就是凭借自己的地理优势再加上生活习惯带来的战斗力,在当

  • 唐朝的终结者朱温,为什么人称“禽兽皇帝”?他做过哪些禽兽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帝朱温,朱温灭唐的故事完整版,朱温与邓瑞云

    朱温是何许人也,他是大梁王朝的开创者,也是大唐王朝的终结者,朱温出身贫贱,他能够发迹,靠的正是黄巢起义。历史上军阀混战这种情况是偶尔都会发生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代王朝总是在分分合合中走过来的,朱温也是在天下分裂的情况下走出来的。朱温这个人,要说是个十足的坏人,他的确也是,但他的确对社

  • 隋炀帝杨广,战略上的巨人,战术上的矮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在光绪三十一年就废掉了,现在的叫国考,比科举简单多了。还有隋朝的成立三省六部,也应该是很大的贡献。还有大运河,虽然是弊在当代,但利在千秋啊,江苏现在还在吃大运河红利呢。科举应该是隋文帝杨坚做的,大运河虽然初衷是游玩,但是作用还是挺多挺好的。还有一个接近百万大军的就是淝水之战,同样是一战灭国。唯独

  • 策划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统治的张柬之,后来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在位的最后几年,她开始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就,开始沉迷享乐,对政事也开始懈怠,很多事情都交给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神龙元年,武则天已经八十二岁,身体大不如从前,经常卧病在床。这年正月的一天,武则天在迎仙宫内的床上躺着,突然听到外面有异常的响动,虽有就见到了张氏二兄弟的尸体。在五位大臣的逼迫下,

  • 皇帝如何对开国功臣,朱元璋杀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李世民最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朱元璋和赵匡胤谁更猛,朱元璋比赵匡胤厉害吗

    首先看一下刘邦,我们知道的是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可以说封了很多异姓王。最后不管怎么说,这些异姓王全部被刘邦杀死了。而且刘邦还和大家盟誓说之后非刘姓的不能称王。去世的时候还叫人杀了曾经救过自己的樊哙。当时张良比较聪明,远走高飞了。萧何懂得自保,还算保住了自己。像周勃、陈平、王陵这些人下场还算较好。但是功

  • 武则天为皇位杀尽开国功臣,为何不动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杀程咬金,武则天怎么没杀程咬金你知道吗,武则天为何杀程咬金

    武则天在还是皇帝宠妃的时候就为了权利,狠心的将自己的女儿亲手掐死只为了陷害王皇后,只为了让自己得到皇帝的宠爱。当在皇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李显继位没有几天便被武则天拉下皇位。作为母亲她狠毒至极的多次杀害自己的亲生子女。一个为了皇位不择手段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杀害的武则天,又怎会放过那些阻碍自己的大臣呢

  • 妲己备好炮烙之刑,他竟是第一人,纣王滥杀忠臣性命,令人寒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苏妲己害纣王,妲己炮烙大臣视频,纣王炮烙之刑把谁杀了

    《封神演义》是由罗晋(杨戬)、王丽坤(妲己)、邓伦(狐妖)、张博(姬发)、于和伟(姜子牙)、邹兆龙(纣王)、海一天(申公豹)等人领衔主演的古代神话剧。在最近更新的剧集中,妲己和姜王后的争斗之中,各自损失惨重。不仅是妲己失去了身边情同姐妹的丽儿,就连王后也失去了如同亲人一般照顾自己的韩尚宫。可见,妲己

  • 姬昌原本姓姬,为何二儿子叫姬发,但是大儿子却叫伯邑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姬昌为什么叫姬发长子,姬昌历史人物,姬昌的儿子为何叫伯邑考而不姓姬

    ???要说这大儿子难道是不姓姬?那我们就得先来卡看看这伯邑考的来源,实际上来说的话,他的全名应该是叫做姬伯邑考,而还是可以将其称之为是姬邑考,这其中又是怎么回事呢?在名字当中的“伯”实际上就是一种排行上面的说法,也就是老大的意义,而其中的“邑”说的是他当时担任的这样的一个职位,他本身是名考,有了这样

  • 何谓“道德”,甲骨文解释得简洁明了,至今仍值得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仁义礼智的甲骨文解密,甲骨文里的道德,甲骨文人生哲理

    衡量一个人如何,首重“德行”,从德艺双馨、德高望重、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古人为何不说“以才服人”)等成语可见一斑。因此,曹操推出“唯才是举”,在当时属于进步思想,将“才”放在了“德”之前,却被不少古人批评。司马迁更是将君王的“德行”与国家命运挂钩。《夏本纪》中说商汤修德、夏桀不修德,所以商兴夏亡;《

  • 商朝之前没有文字,早期的华夏文明是个“偏科生”的概率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此时,我们不禁要思考,本应该是优等生的华夏文明,怎会被文字拖后腿,变成了“偏科生”,是先商时期(商朝建立之前的中华文明形成的早期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还是仅仅尚未发现?这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商时期华夏文明的“成绩单”,了解一下她“偏科”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