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山东的人那就应该知道他和李白有着一段不解的缘分,开元末年的时候他移居到东鲁的时候发生的事情,李白当时住在瑕丘(今兖州)。孔子的故乡曲阜就离他很近,儒家的风气被那一带的人们很是看中,这其实不是什么坏的事情,但是形形色色的人,读书的人一多,一些稀奇古怪的读书人也就多了起来。这些人一般的称为“鲁儒”但是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一直流传着一个典故,接下来我们也很了解到。我们的汉高祖刘邦建国措施的时候,叫鲁孙叔叫儒生共同商量朝廷礼仪。他们却对叔孙通说:现在的国家才安定下来,那些为国家而死的人没有进行安葬,就搞这些方面的,对于这种做法感觉非常不对。
叔孙通也是无耐的一笑说到:那就按照你们所说的,这才让那些儒生同意完成礼仪方面的制度。刘邦对于这些安排很是觉得喜欢,直说到:当帝王但真是气派呀!就因为这样人们渐渐的把读书人分成鲁儒和齐儒,鲁的读书人都是讲一些书中话,齐字读书人跟着时代的进步在说着,所以更加受用。
李白的行为狂傲而洒脱,这一举动却引得儒家的一些人指指点点。那时候的李白已经很有名气,因自以为是名门正派的,儒家的思想也是植入的最深最正的,就因为这个李白因此受了一很大的气,愤怒的写下了《嘲鲁儒》。知道的人应该回去了解一下,意思就是鲁家的那些人整天就是在谈论这“五经”的内容就算是到了老也就只会里面的句子,要是你问到他们治理国家如何安抚百姓,就像在大雾天看不清前面的路摸不着头。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时代的变化他已经不去重用那些包头包脚的读书人。因为那些不是和我一样的人,所以还不如去乡下耕田要好。因此李白成了我们骂人不带脏字的开门祖师,也正是因为他的“赠鲁儒”把这种骂法发挥到了极点,也成了读书者来骂人的千古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