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宗室分封是怎样的制度,让清朝近300年没出现藩王叛乱的现象?

宗室分封是怎样的制度,让清朝近300年没出现藩王叛乱的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28 更新时间:2024/1/19 21:32:33

与此同时新的王朝也会吸取前一个王朝的经验与教训,包括前一个王朝所犯的错误,下一个王朝也会进行修复与更改,中国的王朝政治在一次次的升级修补后逐渐趋于完美,在清朝时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治体制,管理着当时最大的、效率最高的,经济最强的一个大国。

其中清朝对明朝改变最大的就是,朝所实行的宗室分封政策的改变,它吸取了明代的教训,建立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分封政策,形成了完善的分封方案,避免出现了明朝藩王作乱的现象。

明朝的藩王制度的好与坏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由乞丐最后成为皇帝的唯一一人。境遇的变化大,让他处事风格更为不一般。朱元璋在位时干了不少好事,严查贪官污吏,实行特务制度,一定程度上给百姓减负。但是为了防止在他死后功臣造反,利用案件大肆屠杀功臣,造成大量功臣死在他的屠刀之下。为了防止功臣叛乱,他大力人用自己的亲属、儿子,共同拥立与保护这个国家。

但是讽刺的是等到他死之后,恰恰是他相信的儿子造反,把他的亲孙子朱建文的天下夺走。朱元璋建立的宗藩制度,不仅没有帮助明朝兴盛,还总是引起诸王反叛,王朝运行到最后,恰恰还是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皇子与宗室子弟,被分封到国家各个地区成为藩王,可以限制地方军队权利的膨胀,也可以限制地方将领的权力,监视地方,避免朱家的权力不会被别人夺走。但是宗藩制度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畸形的产物。在朱元璋在还没有去世之时,他的爱子朱标就去世了,朱元璋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让年轻的孙子,也就是朱标的儿子继承皇位。

这样做不仅使得手里掌握重兵的朱元璋的儿子们感到不服,更使得新登基的年轻的朱建文,感到惊慌。于是刚刚上位未稳的建文帝就急迫地想要削藩。在建文帝不断强力削藩,逼死了几个藩王之后,朱棣被迫起事反抗。最终成功打败了建文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叛乱成功做皇帝的君主。朱棣的成功主要原因还是朱元璋的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宗藩条例》。

朱元璋设立《宗藩条例》最重要的想法就是:“藩屏帝室,永庸多福。其实后来的结果表明,很多的问题就是藩王带来的,不但没有给帝室带来什么福,在朱元璋死后没有多少年,帝室就被他儿子朱棣给掀翻了,这也算中国历史上很大的一个讽刺了。

明朝开国之初对待藩王的待遇十分的优厚,有着各种特权。首先藩王拥有所在地方的最高军事指挥的权力,地方的军队可以全部听从藩王的调遣。每个藩王都可以有自己的守卫军,朱元璋在《宗藩条例》里规定,每个藩王可以有三个守卫,每个守卫从3千人到二万人不等。也就是说每个藩王都可以拥有六万人的私人部队。

不仅仅是军权,明朝给藩王的宗禄更是丰厚。亲王的禄米一年有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除了每年有禄米,还给他们大量的良田与奴仆。除了这些藩王还在所在地区有官署机构,在地方上还有行政权利。这在地方上各个藩王完全就是一方诸侯。

由于权力过大朱棣在登上皇帝的位置上也在考虑削藩,于是在他的主持治理下,先是削去了藩王的兵权,使得各个地方的藩王不能再做乱、造反。没有削减藩王的俸禄,这个时候的藩王除了没有兵权,在地方也还是骄奢淫逸地生活着。

这个时候藩王的数量还不多,朝廷还是可以维持藩王的禄米,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到了嘉庆一朝,藩王世袭罔替,生育的孩子很多,都需要国家的禄米进行供养。嘉靖朝一年的岁入税米四百万石,一年光宗藩禄米就需要八百五十三万石,光光是宗藩的禄米,明朝就已经严重的入不敷出。

嘉靖四十一年嘉靖帝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国家也会被这些宗藩吃倒,于是下发了新的《宗藩条例》,对宗藩进行严格的规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个宗藩已经享受惯了,在地方,地方政府又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于是宗藩在地方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更加加剧了明朝根基的腐败、加剧了王朝的灭亡。

清朝对明朝宗藩制度的改进

清朝在明朝灭亡后,由北方进入内陆,在洪承畴吴三桂的帮助下,顺利夺取了天下,平定了中国的各个势力,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虽然是明朝之后建立的清朝,但是清朝一直不认为是自己灭掉的明朝,事实上也确实,明朝亡于农民起义,清朝只起了间接作用。

清朝十分崇拜明朝,在各个地方都以明朝为榜样。很多政治制度都是直接沿用或者是效仿大明的政治制度。但是其中有一个制度,清朝对它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那就是宗藩制度。

确切来讲明朝对于宗室是一种“封藩制度”,清朝对此的改革就是“封而不藩”。大清王朝早期,靠的是“八旗子弟”打下的天下,“八旗制度”是在努尔哈赤时期创立的一种军事联合体系,把不同族的人划进一个体系里,增强了团结性与战斗力。但是在这个时候整个权力是较为分散的,八旗制度之下的各个领袖在军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权利,可以对军队进行一部分的调动。

在开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军队的权力在康熙时代终于逐渐走向了稳定的统一,内部的亲王以及贝勒全部被规定留在京城。除非皇帝另有调用才准许出城,这对于皇族来说是一个限制,但是这样的限制,会让他们更加规矩,不至于危害民间的百姓,甚至统治一方,不听从中央的调令,最终还容易反叛。

清朝皇室被禁锢在北京地区,使得清朝在接近三百年的统治中,几乎没有出现藩王叛乱的情况,所消耗的中央资源也很少。客观上对于清王朝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时间长了也形成了“八旗子弟”的颓废,每天没有事干只能飞鹰走狗,也不会穷死,也饿不着,久而久之,八旗兵失去了战斗力,最后还是被外国列强所欺辱。

宗室的管理难点在哪

对于国戚的管理始终是中国王朝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皇亲国戚是一个国家的特殊群体,这些人身份高贵,往往占据着很多的资源,拥有着很多特殊的权益;另一方面这些人很可能也会因为本身的身份受到打压与排挤,所以这一群体的复杂性,使得封建王朝对于这一群体的安排始终无法相处一种很好的办法。既不能限制太过苛刻,又不能太过放纵,这里面的难度可想而知。

清王朝虽然在制度上严格限制了宗室的权利与俸禄,使得宗室对王朝的统治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但是宗室的颓废成了清朝末期宗室的最大问题。清朝皇帝是一个外来的民族,满族势力无限颓废下去,清朝皇帝就非得继续任用汉臣。

但是朝廷还是满族人的朝廷,满族与汉族之间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导致了最后清朝不敢任用汉族的能臣,满族由于长时间的堕落,人才太少,无法任用。汉人不敢用、满人不能用。就在这样的尴尬情况下,清朝最终失败。

结语

宗室分封制能让清朝在接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过藩王的叛乱现象。每一个朝代的兴起都是依靠团结各个势力、集中各个势力的力量,最终打败了旧有的势力。但是随着整个势力的成功。可以分配的利益越来越少,这就出现了势力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其中的矛盾,这就成为了皇帝最为重要的事情。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清朝,皇权力量的强大直接导致了宗族的任用。在前期,皇权力量相对较小,宗族受到重用。在打完天下后,皇权力量逐渐扩大,皇权通过不断提拔新兴力量调和宗族的势力。

到了王朝末期,皇权能力下降,皇权又重新用宗族势力,但是现在的宗族势力由于长时间的不受重用,其绝大多数已然不堪重用,最终要么王朝衰败,要么国家被几个权臣所控制,最后王朝还是躲避不了衰亡的风险。

清朝对于宗室分封的改进相比于明朝已经有着巨大的改观,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效果还不够完美,这就是封建王朝的制度限制。因为无法突破这些限制,封建王朝才会最终被淘汰。被淘汰之后新的时代才会到来。

参考文献:

《清史通鉴》

《明朝简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她是大清最惨皇后,生的3个儿子名震天下,去世却连个牌位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阿巴亥出生于1590年,那个时候满清还是建州女真所建立的后金,在女真各个部落之间也还没有完成统一,满清太祖努尔哈赤是颇有伟略的开国之君,他以十三副兵甲起家,花费数十年时间南征百战,建立了后金。在努尔哈赤的对外征服战争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女真各部。 努尔哈赤本人领导着的建州女真迅速发展壮大,引起

  • 和珅被嘉庆赐死后,家产也被抄没,他的9位妻妾是如何被处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和珅为何被嘉庆处死,和珅被嘉庆抄家有人看上和珅小妾,为啥嘉庆赐死和珅不判他贪污罪

    哪怕是英国远道而来的马格尔尼外交团,都已经听说了和珅的名声,在日记中写道“据众多百姓所言,和珅和大人具有着极高的权力,哪怕是太子的权威也难以与之相提并论,所以在朝野之中都被称为二皇帝”,可见和珅在乾隆一朝的时候,权力究竟是大到了何等地步。 然而乾隆去世以后,继位的嘉庆皇帝在忍了他几年以后,便突然

  • 她是乾隆最后一个孩子,封号尊贵无人能及,乾隆还一度想传位给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追封的唯一皇后,乾隆的后宫谁最得宠,乾隆千叟宴宣布传位

    十公主出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三,她的降生给原本就极为喜庆的正月带来了更多的喜悦,她那包衣出身在后宫中混迹多年依然是嫔的母亲惇嫔,也正是因为生下了十公主而备受宠爱,瞬间就被提升成为了惇妃。 由于乾隆极为宠爱十公主,所以爱屋及乌也让惇妃感受到了恩宠,以至于在后宫中嚣张跋扈到恃宠凌人的地

  • 太平天国形成洪秀全、杨秀清双领袖, 起因竟是一场械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太平天国杨秀清和洪秀全,洪秀全承认了杨秀清吗,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干什么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独特的领导制度,要从太平天国的起源说起。 洪秀全是广东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家境一般,原本指望着通过科举之路混上个一官半职,过上小康的日子,没想到实力和运气不济,一直就考不上,只好在家种地,顺便教个书混日子。当时的清朝刚刚开放不久,广东是开放最早的省份,传教事业发展最为迅速,很多农

  • 和珅很清楚嘉庆是大清之主,为何不早点巴结嘉庆呢?其实是他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珅那么聪明为何不提前巴结嘉庆,和珅为何不巴结嘉庆,和珅送美女给嘉庆

    这一连串的疑问,我来为你一一解答。首先,嘉庆为什么不待见和珅?我们都知道和珅是一个贪官,而且是一个巨贪,他为什么能够贪那么多钱而又平安无事呢?因为乾隆是其后盾,乾隆不说办和珅,在这个世上就没有人能办的了和珅,就是后来当上皇帝的嘉庆在那三年中也得忍气吞声。你说作为一个皇帝对一个大臣忍气吞声,心里没有怨

  • 大清灭亡后,此人挥霍家产谋求复国,还扬言:如今除了皇帝我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清崇德皇帝,大清灭亡后皇族都去哪了,大清复国搞笑图片

    慕容复本来是个英俊潇洒、文武双全的人才,但因为“复国”的这个执念,最终让自己的人生一片惨淡,也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他的这种执念,不过若是爱新觉罗·溥伟见到了慕容复,那么必然会引为知己,他作为爱新觉罗的后裔,在清朝灭亡以后仍然孜孜不倦地谋求着复国,有着与慕容复相近的执念。 出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

  • 努尔哈赤:你实力强又如何,就这招你能接住就算我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努尔哈赤有多能打,努尔哈赤最成功的战术,国外怎么评价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出身努尔哈赤的祖父是觉昌安,被明朝授予的都指挥使职位,而他的父亲不过是觉昌安的第四子,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是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他不是都指挥使的嫡系子孙,按照世袭来说,是没有资格继承职位的。他的父亲塔克世也并不是一个能够赋予重任的人,在努尔哈赤的母亲去世之后,后来的新来的继母那拉氏对其很

  • 大清最牛县令,怒打雍正心腹太监,雍正得知原因后:给他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三大宠臣官职,雍正最厉害的县令,雍正惩治大臣

    唐朝时候的太监甚至可以废立皇帝,此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吸取了教训,对宦官参政这件事加以严格限制,太监们的权力很受影响,但是却依然不可小觑,他们能够仗着自己是皇帝身边人的身份,而对一些官员进行索贿、敲诈,并且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得逞,偶尔才会有例外。 清朝康熙五十一年,来自甘肃武威的孙诏成考中了进士,

  • 多尔衮死后不久就被毁墓掘尸,孝庄有多恨多尔衮?如今真相终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很多时候,身在帝王之家总是有很多的无可奈何。有的时候,当权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甘愿放弃一切,当然也包括尊严。我们都知道,清朝的时候南书房,军机处,内阁三足鼎立,由于顺治帝福临刚刚即位,手中还未握有实权,而那时,朝中最有实权的恐怕就是汉臣多尔衮了。据说,福临的母亲也就是后来的孝庄

  • 在乾隆面前, 为什么纪晓岚自称臣, 而更受宠的和珅却自称奴才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和珅自称奴才而纪晓岚称臣,和珅与纪晓岚的史实,乾隆为什么不让和珅给纪晓岚跪下

    关于“臣”和“奴才”两种称呼,在清朝有着很大的学问,而且身为臣子,一定要注意,不能叫错了,叫错了可是一件大事,会被罚,甚至有可能会被皇帝猜疑。 满清在入关之前实行的是奴隶制,各旗的贵族是奴隶主,家里会有奴隶,称为“包衣阿哈”,就是“家养的奴隶”,从事一些重体力活,后来在满清入关之后很多包衣奴才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