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出身
努尔哈赤的祖父是觉昌安,被明朝授予的都指挥使职位,而他的父亲不过是觉昌安的第四子,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是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他不是都指挥使的嫡系子孙,按照世袭来说,是没有资格继承职位的。
他的父亲塔克世也并不是一个能够赋予重任的人,在努尔哈赤的母亲去世之后,后来的新来的继母那拉氏对其很是刻薄,而塔克世对于这样的事情不管不问,让努尔哈赤和几个弟弟妹妹的生活十分的困难,十九岁的时候,不得不分家过生活,这明显的一个妻管严,让自己的孩子也跟着不好过,奈何?
分家之后,为了生活,努尔哈赤和弟弟妹妹们什么活都干,什么生意都做,寒冷的冬天挖人参,捡木耳,反正是能够活着就好,但是此时的努尔哈赤并没有此时的遭遇而放弃,他和汉人做生意,他学习汉文化,读《三国演义》,反正是能够让自己充实壮大的事情他都干。
最后,努尔哈赤找到了当时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在自己的一番说辞下,李成梁把努尔哈赤收为了侍从,这一刻努尔哈赤也算是成功的进入了军队,开始了他后半生的征战。
努尔哈赤的遭遇
本来努尔哈赤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方的领袖,可是上天似乎逼着他这么做的,尽管他的父亲对他不是很好,他也不是家族的嫡传子,但是在当时的那个时候,他的内心对于家族的荣辱也是很在意的。
1583年,努尔哈赤在李成梁的手下做事,本来打仗这样的事,明朝对于辽东的游牧民族就没有好的态度,而作为指挥使的觉昌安带着他的儿子塔克世作为和事佬想要从中调和,结果被打进来的李成梁一起杀掉了,身为人子的努尔哈赤本来是要救他们的,可是此时却感觉到无能为力。
努尔哈赤选择的谋略
面对着家人被杀,努尔哈赤内心很清楚,自己此时的实力无法和明朝的军队对抗,想要报仇只能另寻他法。这是努尔哈赤做得最正确的一点,为何这样说呢?
努尔哈赤没有选择玉石俱焚,而是选择了隐忍,这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能力,能忍常人之不能忍,说明他是一个做大事的人。
他深知自己的实力很小,想要和明朝抗衡必须有足够的实力,于是他就想,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实力。
当时辽东的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而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是当时三部中实力最强的一支,但是在这一支中又分为八部,在这八部中有一个人是努尔哈赤的仇人之一,那就是苏克苏浒河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而他所在的这一部力量又是最薄弱的。
想了这么多,那么这个让自己变强大的逻辑就出来了。首先要统一女真,才能和大明抗衡,但是若想统一女真,那就一定要统一建州八部,那尼堪外兰就是首当其冲的那一步。做这么大的事情,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一定要把大明给稳住,如果明朝军队在自己浴血奋战的时候,从后面杀过来,那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按照这个逻辑,努尔哈赤带领着仅仅100多人的小股人就把一座城给拿下了,还真是八部中实力最弱的尼堪外兰。就这样一路打下来,1589年的时候就把建州女真给统一了。
即使如此,努尔哈赤还是不敢和大明对抗,保留自己的实力,用软弱,城池,金银,进贡等方式表明自己对大明的忠诚,没成想此时的大明丝毫没有看出来他的野心,竟然任由他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这一晃就是三十年的时间,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大明的边疆出现了一个强敌,还是被自己喂养出来的,自己竟然不知道。
就这样努尔哈赤在大明的“庇护”下,从1591年开始对海西女真四部进行攻打和占领,再到后来的东海女真,直到东海女真投降,至此,整个辽东都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天下。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成为了大汗,用天命所归命名年号,也是在向世人宣告自己是上天帮助而成功的。
后记
有一件事情是不能被忽略的,那就是努尔哈赤在面对强敌时所用的这些策略,他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先干什么?怎么干?这就是他成功的基础,而他能够成功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努尔哈赤能够忍,在自己实力不够的时候,无论面对多大的仇恨,他都能表现得若无其事,用表现出来的假意麻痹对手,实现自己目标,最后最坚强大而除掉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