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为何要行立子杀母的残忍之事?

汉武帝为何要行立子杀母的残忍之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07 更新时间:2024/1/21 21:47:33

立子杀母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出现有其必然性,最早出现在汉武帝身上,只是必然性之中的偶然性。

孝道并非起源于孔子和儒教,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甚至更早。孝道遵从的是对父母的顺从,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能例外,不仅不能例外,还要身体力行,作为天下表率。

但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郡县社会,执行的是家天下政治制度,这就让以孝道为先的文化与中央集权的帝王政治制度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因为皇帝(儿子)对太后(母亲)的孝顺因为家天下很难不掺和到政治决策当中去,使得皇帝权力被架空,整个男权社会受到严重挑战,从而使得政治基石发生动摇,进而威胁整个国家的稳定。

而在皇帝与太后的所有形式中,帝幼母壮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因为帝幼无法执政,政治决策权必然都把持在太后手中,太后就依靠文化中的孝道,轻而易举的得到了不正的权力,从而引发宗法制度的崩溃,导致国家的混乱,是必然要被杜绝的政治毒瘤。

限制太后权力,维护宗法制度,稳定国家政局的办法并非只有立子杀母一项,还有垂帘听政!垂帘听政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帘子,从古至今,能从帘子后面走出来的就武则天一个人,但是最后她还是被赶下了台,江山还是恢复到她篡夺前的状态,可见这道帘子的可怕和重要。这就是文化与政治斗争的交汇点和具体体现,并不限定于某人,换了谁都一样。

立子杀母是一种极端方式,在汉武帝看来,这是有效杜绝帝幼母壮,贻害国家最有效的方式,而后来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竟将此作为国策执行,无论帝是否少,母是否壮,只要被立为太子的生母,都要处死,以避免政治上可能出现的乱局。

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的郡县制度下的朝代都是执行垂帘听政制度,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孝道文化,也造就了历史上很多杰出或者说是独裁的女政治家,如慈禧等。在今天看来,女政治家无可厚非,但在以三纲五常为领的古代男权社会,这就算是一项了不起的妥协之策了,毕竟家天下是血统继承制,而血统是以父系为正,如果太后和皇帝一系以外的男子生下孩子,是没有继承权的,这在当时来讲,只能叫秽乱宫廷,如秦始皇的母后赵姬嫪毐所生两子。

所以政权最终还是落到皇帝(幼帝)身上,如果没有,那就是谋朝篡位了,这是孝道文化对宗法制度的严重挑战,只能用制度来杜绝他,而汉武帝处在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型的早期,这个事情出在汉武帝身上就不足为奇了。

更多文章

  • 揭秘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之谜:假想敌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项羽鸿门宴为什么放走刘邦,项羽为什么没在鸿门宴杀了刘邦,项羽鸿门宴不杀刘邦原因

    当然,我们先来看下为何会有这场饭局。《史记》交待的很清楚:“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简单点讲,当时的情况就是项羽和刘邦兵分两路攻秦,楚怀王为了尽早取得战果,采取了激励机制,也就是“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当然,结果就是“沛公(刘邦)先破秦入咸阳”。可就是这个先入咸阳,刘邦的处境就变得尴尬

  • 老板是否重用,不看你的位置而是看是否信任你。赵云一生便是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老板重用之前的考验,老板不重用的三大征兆,如果老板不重用你表现在哪里

    我们常称赵云为常胜将军,我倒认为赵云称为“关键将军”更符合赵云的历史地位。长坂坡乱军之中救下阿斗,汉中之战独自断后杀穿曹营......我们可以从赵云的谥号中,看看蜀汉人对赵云的印象:“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一个温和、贤能,做事有条不紊,又能平定祸乱的人,这也是对

  • 土耳其为何认匈奴当祖先?还称其陆军前身是:冒顿单于“鸣镝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土耳其跟匈奴有什么关系,土耳其和匈奴,土耳其人与匈奴的关系

    然而这些游牧民族在中华文明发展的长河中,不是因为内部纷争自我败亡,就是被中原文明依靠强大的经济基础慢慢消灭,更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不知不觉间被“同化”。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这些曾经让人望而生畏的“马背政权”大多烟消云散,早已融入各个文明之中。匈奴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从春秋战国时起就与中原文明一路

  • 假如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三国历史将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夷陵之战赢了会怎样,三国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失败,夷陵之战刘备有可能获胜吗

    蜀汉出师不利,张飞在和刘备合兵前因打骂士卒被杀。夷陵之战的惨败让新生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国内的叛乱也此起彼伏。三国鼎立的态势才算真正稳定下来,因为。那么假若刘备能够在夷陵之战中获胜的话三国的态势又是如何的呢?刘备作为蜀汉的帝王深知天下形势,无论是卧龙先生的隆中对还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荆州都是绕不过去或者

  • 匈奴写下战书:“天心取米”,汉朝小吏每字添一笔,匈奴被吓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匈奴,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汉武帝时期,毕竟汉武帝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将军实在太过出名,尤其是霍去病的战绩,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简直就像一本爽文小说,年纪轻轻就征战匈奴,还屡战屡胜,甚至打到了匈奴的大本营中,只不过这样的天才人物却英年早逝。网友们都戏称霍去病就是上天派来拯救汉朝的,任务完成了他就回去

  • 三国时期,至死都没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智谋不逊诸葛亮、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最顶级的十大谋士,三国中被人忽略的顶级谋士,三国最厉害的10位谋士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传达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无论是《红楼梦》,还是《水浒传》《西游记》,他们传达的都是直白的智慧,但《三国演义》不一样。这本书传达的是战争与争斗、逐鹿天下,但天下自古就只有一个王,所以势必需要谋略与智慧的彰显。诚如人们所见,三国里面的智慧代表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也因为在蜀国的谋划中,因为

  • 三国“猛人”孙坚的崛起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猛将孙坚,三国孙坚在长沙留下的足迹,三国孙坚是怎么崛起的

    孙坚不是世家出身,也不像刘备一个拥有一个皇族的姓,不过他从小就胆量惊人。才十几岁的他和父亲一起坐船在钱塘江附近遇到海盗胡玉等人在岸上分刚刚劫道商人的财物。此时孙坚坐的这艘船的司机就不敢开了。遇到海盗避之不及是正常人的思维。结果不知道孙坚是怎么劝说船家让自己上岸的,这点没有记载。孙坚一上岸就拿着刀作出

  • 赵云武力之谜:少年难斩文丑 中年苦战张郃 老年难胜姜维,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云大战文丑完整版,三国赵云真实历史,文丑vs赵云

    位列五虎上将的赵云,历来是众人最为推举的三国猛将,甚至因其完美无瑕,被列为三国众武将的形象代言人,以至于到最后,我们已经混淆了赵云到底是凭借武力为人所推崇,还是因为其深入人心的形象而被推崇。若以形象论,赵云确实比关张马黄长得英俊,然若在三国众武将中相比,赵云却并非唯一的帅哥,能与之相比的英俊名将还有

  • 诸葛亮犯过的3大错:每个都很致命,影响蜀汉的前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诸葛亮犯下的致命错误,诸葛亮一生犯过的几大错误是什么

    第一错:在刘备面前进言,劝谏灭掉刘封。刘封,乃是刘备义子。在刘备入主川蜀之时,大放异彩,在历史上刘封有三个正向的评价: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这三个关键词,除了性格刚猛之外,其余两个皆是一代大将应该具备的特点。然而,刘封是怎么死的呢?他并没有死在战场之上,而是死在了诸葛亮的嘴下。在《三国志 蜀书

  • 秦昭襄王的成就与秦始皇比肩,或许能超过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昭襄王和秦始皇,秦昭王的成就,秦昭襄王为什么能一统天下

    与出道即巅峰的魏国相比,秦国地处西北边陲,土地资源贫瘠,发展相对落后,在秦孝公和商鞅进行变法后,秦国才逐渐强大,特别在战国中后期,秦国逐渐成为中原霸主,这与自秦孝公之后,秦国历代国君的努力不无关系。自秦孝公之后,秦国的历届国君几乎很少有昏庸之辈,大部分国君继位后,都以一统天下作为己任,在这些国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