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将“三国第一美女”甄宓赐死后,为何还在她嘴里塞满秽物?

曹丕将“三国第一美女”甄宓赐死后,为何还在她嘴里塞满秽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44 更新时间:2023/12/11 16:33:54

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颊下甜甜的酒窝。

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 ——《洛神赋》白话文

甄宓是三国时期第一美女,被认为是曹植笔下《洛神赋》的原型。通过洛神赋中的描述我们不难想象甄宓的美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美人,为什么又会被曹丕赐死,死后她的嘴里为什么又被塞满了污秽之物呢?

甄宓于183年生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母家直系祖先孔光孔子第十四世孙,家学渊源。

她出生后,传言家里有人常常看到在她晚上睡着后,有人将玉衣盖在她的身上。又有人说她三岁时父亲早亡,她因思念父亲而痛苦不已。

让家人觉得她早慧非常,与众不同。之后更是有相士刘良为她看相,说她将来会贵不可言。

刘良的预测说准也准,说不准也不准。如果甄家知道甄宓之后的际遇,或许宁愿女儿一生安乐,也不想要看到“贵不可言”的将来。

但当时年幼的甄宓确实让人看到了她的独特之处。她从9岁起开始读书写字,这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并不常见。

此外,她还博闻强识、相貌倾城、且对事物素有见解。在灾荒之年,当目前大肆收敛银钱时,她却劝说母亲开仓放粮,赈济乡邻。

她认为“乱世求宝,并非善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就是所谓的因财丧身。”

她的聪慧美丽、贤良淑德声名远播。建安中年,袁绍登门为儿子袁熙求亲。婚后,袁熙被父亲任命为幽州刺史,而甄宓则留在了邺城伺候婆婆刘氏。

5年之后,曹操率军攻打邺城,曹丕一马当先冲进了袁府。他看到一女子身穿粗布,披头散发,脸上还布满泥土,正躲在刘氏身后哭泣。

此人正是甄宓,她做此装扮就是为了遮掩自己的美貌,谁知还是被曹丕一眼看中。曹丕将她的头发挽起,轻轻擦拭干净脸庞,一张绝美的脸就映入眼帘。

随后曹操赶到,曹丕就赶紧向父亲要了甄宓。有传记载,曹操攻打邺城正是为了甄宓,但儿子已经先行提出,他只能让18岁的曹丕迎娶了23岁的甄宓。

婚后,甄宓很是得宠。曹丕的夫人任氏十分不满,趁曹丕不在时常常责骂甄宓。曹丕知道后就直接赶走了她。甄宓还特意为任氏求情,未果。

甄宓在曹家也素有贤名。她不仅善待曹丕的其他妾侍,更常常劝说曹丕,让他广纳贤淑美好的女子,为曹家开枝散叶。曹丕听后对她更加宠爱。

两人恩爱十余年,期间生下一子(魏明帝曹叡)一女(东乡公主)。220年,曹丕继王位后率军南征,甄宓留守在邺城。4个月后,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同时将自己的女儿以及妃子送给了曹丕。

其中有一位郭贵嫔颇有心机和手段。当她得知曹丕家里有一位贤良、貌美的妻子后就经常给曹丕吹枕边风。起初曹丕还不信,但日子久了也开始对甄宓有所不满。

而此时留在邺城的甄宓写了一首名为《塘上行》的诗歌,对曹丕听信谗言对自己不复往日恩爱而颇有不满。另外,郭氏还告知曹丕,坊间传言甄宓与曹植相处日久,暗生情愫。

曹丕听后痛下决心,于公元221年派遣使者将甄宓赐死。《汉晋春秋》以及《资治通鉴》记载,甄宓死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死状极为凄惨。时年40岁。

至于曹丕为什么在甄宓死后让人用污秽之物塞满她的口中,有传言说是为了压住她的舌头,让她不能说话。这样,她到了阎王殿之后也没有办法替自己伸冤。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其实,甄宓的冤情已经留在了她所赋的《塘上行》中。明明是曹丕见她年老色衰,而自己又正值壮年,身边美人无数,冷落正妻。他再也不是当初为了甄宓可以驱逐任氏的少年郎。

当爱已不再,任何人的任何一句话都能让这个男人信以为真,找到借口,除之而后快。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何要行立子杀母的残忍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影响,武帝为什么要立子杀母,汉武帝首开立子杀母先例

    立子杀母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出现有其必然性,最早出现在汉武帝身上,只是必然性之中的偶然性。孝道并非起源于孔子和儒教,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甚至更早。孝道遵从的是对父母的顺从,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能例外,不仅不能例外,还要身体力行,作为天下表率。但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郡县社会,执行的是家天下政治制度

  • 揭秘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之谜:假想敌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项羽鸿门宴为什么放走刘邦,项羽为什么没在鸿门宴杀了刘邦,项羽鸿门宴不杀刘邦原因

    当然,我们先来看下为何会有这场饭局。《史记》交待的很清楚:“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简单点讲,当时的情况就是项羽和刘邦兵分两路攻秦,楚怀王为了尽早取得战果,采取了激励机制,也就是“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当然,结果就是“沛公(刘邦)先破秦入咸阳”。可就是这个先入咸阳,刘邦的处境就变得尴尬

  • 老板是否重用,不看你的位置而是看是否信任你。赵云一生便是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老板重用之前的考验,老板不重用的三大征兆,如果老板不重用你表现在哪里

    我们常称赵云为常胜将军,我倒认为赵云称为“关键将军”更符合赵云的历史地位。长坂坡乱军之中救下阿斗,汉中之战独自断后杀穿曹营......我们可以从赵云的谥号中,看看蜀汉人对赵云的印象:“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一个温和、贤能,做事有条不紊,又能平定祸乱的人,这也是对

  • 土耳其为何认匈奴当祖先?还称其陆军前身是:冒顿单于“鸣镝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土耳其跟匈奴有什么关系,土耳其和匈奴,土耳其人与匈奴的关系

    然而这些游牧民族在中华文明发展的长河中,不是因为内部纷争自我败亡,就是被中原文明依靠强大的经济基础慢慢消灭,更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不知不觉间被“同化”。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这些曾经让人望而生畏的“马背政权”大多烟消云散,早已融入各个文明之中。匈奴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从春秋战国时起就与中原文明一路

  • 假如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三国历史将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夷陵之战赢了会怎样,三国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失败,夷陵之战刘备有可能获胜吗

    蜀汉出师不利,张飞在和刘备合兵前因打骂士卒被杀。夷陵之战的惨败让新生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国内的叛乱也此起彼伏。三国鼎立的态势才算真正稳定下来,因为。那么假若刘备能够在夷陵之战中获胜的话三国的态势又是如何的呢?刘备作为蜀汉的帝王深知天下形势,无论是卧龙先生的隆中对还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荆州都是绕不过去或者

  • 匈奴写下战书:“天心取米”,汉朝小吏每字添一笔,匈奴被吓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匈奴,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汉武帝时期,毕竟汉武帝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将军实在太过出名,尤其是霍去病的战绩,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简直就像一本爽文小说,年纪轻轻就征战匈奴,还屡战屡胜,甚至打到了匈奴的大本营中,只不过这样的天才人物却英年早逝。网友们都戏称霍去病就是上天派来拯救汉朝的,任务完成了他就回去

  • 三国时期,至死都没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智谋不逊诸葛亮、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最顶级的十大谋士,三国中被人忽略的顶级谋士,三国最厉害的10位谋士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传达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无论是《红楼梦》,还是《水浒传》《西游记》,他们传达的都是直白的智慧,但《三国演义》不一样。这本书传达的是战争与争斗、逐鹿天下,但天下自古就只有一个王,所以势必需要谋略与智慧的彰显。诚如人们所见,三国里面的智慧代表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也因为在蜀国的谋划中,因为

  • 三国“猛人”孙坚的崛起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猛将孙坚,三国孙坚在长沙留下的足迹,三国孙坚是怎么崛起的

    孙坚不是世家出身,也不像刘备一个拥有一个皇族的姓,不过他从小就胆量惊人。才十几岁的他和父亲一起坐船在钱塘江附近遇到海盗胡玉等人在岸上分刚刚劫道商人的财物。此时孙坚坐的这艘船的司机就不敢开了。遇到海盗避之不及是正常人的思维。结果不知道孙坚是怎么劝说船家让自己上岸的,这点没有记载。孙坚一上岸就拿着刀作出

  • 赵云武力之谜:少年难斩文丑 中年苦战张郃 老年难胜姜维,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云大战文丑完整版,三国赵云真实历史,文丑vs赵云

    位列五虎上将的赵云,历来是众人最为推举的三国猛将,甚至因其完美无瑕,被列为三国众武将的形象代言人,以至于到最后,我们已经混淆了赵云到底是凭借武力为人所推崇,还是因为其深入人心的形象而被推崇。若以形象论,赵云确实比关张马黄长得英俊,然若在三国众武将中相比,赵云却并非唯一的帅哥,能与之相比的英俊名将还有

  • 诸葛亮犯过的3大错:每个都很致命,影响蜀汉的前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诸葛亮犯下的致命错误,诸葛亮一生犯过的几大错误是什么

    第一错:在刘备面前进言,劝谏灭掉刘封。刘封,乃是刘备义子。在刘备入主川蜀之时,大放异彩,在历史上刘封有三个正向的评价: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这三个关键词,除了性格刚猛之外,其余两个皆是一代大将应该具备的特点。然而,刘封是怎么死的呢?他并没有死在战场之上,而是死在了诸葛亮的嘴下。在《三国志 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