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韩擒虎。韩擒虎原名韩擒豹,北周大将军韩雄之子。因为在十三岁时生擒一头猛虎,所以改名韩擒虎。韩擒虎在年少时便以胆识和谋略著称,体貌魁梧伟岸,又喜欢读书,所以为人所崇拜。在北周时期,韩擒虎官至合州刺史,随军平定北齐,击败陈朝的数次进攻。隋朝时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重地庐江。开皇八年,韩擒虎作为先锋攻打陈国,俘虏陈后主。
据魏征编写的《隋书》记载,韩擒虎死前,邻居老妇看到他家门前来了一群穿黑衣服的人,阵仗很大。老妇好奇的问:“你们是干嘛的?”中间有人回答:“来迎接大王。”之后他们前去韩府敲门说想拜访大王。韩家下人问:“什么王?”那人答道:“阎罗王。”韩家下人本想打他,但韩擒虎制止了,哈哈大笑道:“生前做到上柱国,死后能做阎罗了,知足了。”没过几天,韩擒虎去世了。二十四史以修史严格著称,很忌讳鬼神之事,魏征能将此事记录进去,可见这种说法在当时很风行。
第二位:寇准。寇准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契丹南下犯宋时,寇准反对南迁,请求宋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因为寇准为人太过清正廉洁,所以得罪了很多当权派,最终被贬到雷州半岛,抑郁而亡。但据《涌幢小品》记载,寇准小妾茜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而《翰苑名谈》也记载:“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阎罗处政。”所以寇准死后,人们在房屋内,驿站内都挂起他的画像。
第三位:范仲淹。范仲淹是宋仁宗时期的宰相,也与上述三人一样,清正廉洁、为国为民。他在担任参知政事期间,曾推行过“庆历新政”,但因反对声太大,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范仲淹那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至今值得人们学习。也正因为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在他死后,人们将他封为阎王。如《中吴纪闻》曾记载:“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而在上述的四大阎王中,之所以有三位是宋朝人,是因为宋朝特别喜欢封神。如现在众所皆知的玉帝,就是宋真宗册封的。所以手下出了三个阎王,丝毫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