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八大开国功臣”:李渊杀三个,李世民杀四个,李治杀一个

唐朝“八大开国功臣”:李渊杀三个,李世民杀四个,李治杀一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95 更新时间:2024/3/4 16:36:25

可以说,这些功勋赫赫的开国功臣极大部分都能善始善终,不像历代统治者,功成名就后就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尽管这样,大唐的开国功臣中仍有八位大将被李氏父子杀死,也是情非得已。

第一位:刘文静,此人是李渊太原起兵时最早的参与者和追随者,是他首先联络裴济与李世民一起协助李渊起兵反隋,在李渊建立唐王朝的征战中出谋划策,立下大功,可以说是大唐的开国大功臣,唐朝建立后被任命为宰相,授鲁国公。

武德二年,刘文静与裴济产生隔阂,于是裴济就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一次刘文静酒后失言被其小妾告发谋反,消息传到裴济耳中,裴济马上将此事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怒,于是下令将刘文静抓捕下狱,不久即被处决。

图文共赏,图与文无关

第二位:阚棱,此人原是杜伏威的部将,养子,相貌堂堂、武功高强,善使双刃刀,一挥杀数人,无坚不摧,后来随杜伏威投靠了李渊,为李渊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官至越州都督。

唐朝建立后,杜伏威原来的好兄弟辅公祏起兵造反并成帝,阚棱率兵将其镇压,辅公祏由此怀恨在心,在受刑前陷害说杜伏威是主犯,阚棱是共犯,就这样李渊抱着宁可错杀也不留后患的宗旨将阚棱也处决了。

图文共赏,图与文无关

第三位:杜伏威,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其后建立起江淮农民政权,是李渊消灭各路反王后最后的劲敌,后来由于形势所迫,杜伏威最终归降了李唐,被授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楚王,后授吴王,赐李姓,不久又加封太子太保,位居齐王李元吉之上,是大唐王朝的第四号人物(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杜伏威、李元吉,起码是名义上的)。

他的最终结局和阚棱情况相同,杜伏威也是受辅公祏其害,被李渊下令毒死,李世民即位后才发现杜伏威和阚棱均遭诬陷,遂为二人平反。

图文共赏,图与文无关

第四位:罗艺,原为隋朝大军阀,生性凶暴狡黠,刚愎固执,不讲仁义,但他勇于攻战,善射,长期镇守燕山,隋朝灭亡后归降了李唐,后率军击败另一位大军阀刘黑闼,因功被封为燕王,因在玄武门之变前依附太子李建成而得罪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罗艺担心遭到李世民的清算报复,只好铤而走险,率部下起兵造反,最终失败被杀。

图文共赏,图与文无关

第五位:侯君集,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的重要将领,一生立功无数,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后来因为率军灭掉高昌国后私藏战利品被发现,遭到李世民的责罚,由此怀恨在心,后来就唆使太子李承乾阴谋夺位,最终失败被杀。

图文共赏,图与文无关

第六位:张亮,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原本是瓦岗军的大将,瓦岗军失败后,跟随李勣一同投奔了唐朝,在房玄龄的推荐下,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并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因功受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

贞观年间,张亮历任御史大夫、光禄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长史、工部尚书、洛州都督,封郧国公,很得李世民的信任,后期宠信术士,由此逐渐萌生异志,并收有养子五百人,被人举报阴谋造反,被李世民下令处死。

图文共赏,图与文无关

第七位:李君羡,和张亮一样,也是瓦岗军的大将,后来率部投奔大唐,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唐朝开国后,授其轻车都尉,后跟随李世民破宋金刚于介休,征讨王世充时为马军副总管,后又随军破窦建德、刘黑闼。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授其为左卫府中郎将,后突厥大军至渭桥,他与尉迟敬德合力将其击破,改为左武候中郎将,封武连县公,驻守在太极宫玄武门,贞观二十二年,京城因谣传“武代李兴”而遭贬官,不久被罗织罪名遭弹劾,被李世民以“欺君压民”之罪下令处死。

图文共赏,图与文无关

第八位:薛万彻,原为隋朝大将,后与兄长薛万均同自幽州降唐,因征讨梁师都有功,授车骑将军,随罗艺四处转战其他起义军,后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赏识,玄武门之变时,率东宫兵马力战,甚至反扑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太子首级后他才放下武器带领数十骑逃入南山,后来唐太宗赏识其武勇,屡次遣使招谕才复出拜为将,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屡立大功,后来,因和房遗爱交恶,被房遗爱指认为谋反案同谋,被唐高宗李治下令处死。

更多文章

  • 贞观之治,囚笼社会里的虚假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听到过一个历史名词“贞观之治”。历史学家们激动不已,历史却沉默不语。在这沉默不语的历史背后,有这样一连串数字:西汉初年,全国百姓户口为300万上下,人口约1400万。(《中国人口史》)光武帝去世时(57年),全国户口为427.9634万,人口2100.7820万。(《续汉书·郡国志》)晋武帝太

  • 空前惨败上报为空前大胜,唐玄宗被骗得最惨的一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的一生,简要评价唐玄宗的统治,唐玄宗早期到底多厉害

    文:沙尘暴(读史专栏作者)01据《旧唐书》、《资治通鉴》等,爆发于公元八世纪中叶的“天宝战争”,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是以奸相杨国忠为首的唐朝官员,逼反南诏的结果。南诏是唐初扩张成为唐王朝附庸的,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朝廷在四川中部设剑南节度使,治所在今天的成都,云南地区的事务,从此由剑南节度

  • 真相:武则天是被李家 武家合伙推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被谁推翻,真实的历史武则天是被谁推翻的,武则天晚年为什么把江山给李家

    武则天到了晚年,有点怠慢朝政,心思全都放在了张易之张昌宗二人的身上。二张借得宠而飞扬跋扈,得意忘形。即便皇家李氏家族和武氏家族也都忍气吞声。公元701年一天,三个少年儿就在家中聚在了一起。这三个少年儿可不是一般的人。他们就是李重润、武延基与李仙蕙夫妻 。李重润是什么人,那是唐中宗李显的太子,也是武则

  • 历史上古汉语趣闻:唐代称父亲为“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代称父亲为哥哥,唐朝对自己父亲的雅称,唐代人为啥称自己父亲为哥哥

    周有光先生,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发表了不少汉语言研究的文章,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制订了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小编收集了周先生对汉语知识的有趣杂谈。她和伊中古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出现“伊、渠、他”。现代普通话里只保留

  • 隋朝虽然短暂,但这六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朝影响后世的三件大事,隋朝有哪些深远影响,隋朝对后世的贡献有哪些

    隋之前的北周,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按照《周礼》六官,制定了一套朝廷运作机制,但《周礼》是古代乌托邦式的政治制度,华而不实。杨坚上位后,果断废除了这一制度,实行了“五省六部”制。五省分别为:尚书省、内史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负责图书典籍)、内侍省(宦官),因秘书省与内侍省职权较轻,后世去除。

  • 隋文帝废太子杨勇并不冤枉,其中真实原因,连隋文帝都讳莫如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勇任前公示,杨勇隋文帝,隋文帝为啥要废太子

    开皇20年11月2日,隋文帝废黜太子杨勇。杨勇喊冤、杨广偷笑,隋文帝“良深喟叹”。隋文帝晚年为什么“废长立幼”?小编列举有代表性的三个原因和您共同探讨:第一,杨勇自身习性差。整天花天酒地、生性好色、奢靡无度,这些都是杨勇的标签。而隋文帝杨坚是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之一。所以,他看不惯杨勇,认为他的所作所为

  • 他是唐朝的四代重臣,嘲讽杨国忠,三辞宰相之位,一生执着于修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国忠对唐朝的贡献,唐朝宰相杨国忠哪个地方人,杨国忠怎么成为大唐王朝的宰相

    李泌是出了名的大唐神童,出生于唐玄宗时期。李泌堪称官宦世家,其祖上李弼是北周“八柱国”之一。幼年时候的李泌就与众不同,别人称为神童。相比于一些小时候厉害,长大后平平凡凡的人,李泌可以说一辈子都辉煌无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泌从小就喜欢老庄之学,因此在年轻时遍访名山,隐居深山,修习黄老之术。而李泌靠着

  • 玄奘偷渡去取经,为何李世民不降罪反而封大师?唐朝在下很大的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玄奘从唐朝带了什么去取经,历史上的玄奘和李世民,李世民与玄奘取经什么关系

    真实的玄奘取经远没有这样浪漫,三个徒弟当然是虚构的,连取经行为本身都是非法的,玄奘不但没有通关文牒,反而是一名私自出关的偷渡者,没被大唐官府抓去问罪就是万幸了。奇怪的是,玄奘取来佛经后,却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高规格接待,当年偷渡之事被轻轻揭过,被皇帝特许在长安弘福寺译经,所有开支朝廷全包了。我们今天觉

  • 西晋的统一为什么不长久?五胡、八王不可怕,精神的崩溃才最致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晋王朝五胡之乱原因,五胡十六国与西晋共存吗,西晋和五胡十六国的关系

    对内终结三国乱世、对外没有强敌的西晋王朝,为啥仅仅过了几十年就分崩离析、并且引发了持续近三百年的沉重分裂?高中哲学老师教过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西晋的灭亡也是这个道理。所谓的五胡只是纤芥之疾,西晋自身的问题才是心腹之患。而最要命的内部问题,就在于维系社会的中坚

  • 为收复此城唐朝落下了千古骂名,奸淫掳掠一个月,为何还是合法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长安被攻陷几次,唐朝平定辽东现状,唐朝保卫西域现状

    只有幼稚到极限的傻子和王侯将相才渴望战争。前者是因为无知,而后来是因为有自己的利益所在。但从古至今任何一次战争遭受最多痛苦和伤害的人是谁呢?唐朝一直都被很多人羡慕,但都城长安被人先人攻破了7次。而为了收复长安,唐朝皇帝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这个错误不但让唐朝落下了千年的骂名,还让后人看清了古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