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不是清朝的皇帝,却是清朝打下江山最重要的人

他不是清朝的皇帝,却是清朝打下江山最重要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149 更新时间:2024/2/19 0:54:51

再往前,雍正特别勤劳,在位期间,每天是朝六晚九没日没夜加班,勤政爱民的雍正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改善民生,富强民国上面。只要有人给他提建议,他特别乐意接受,并且全力推广。正因为雍正这些优秀的品质,所以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特别拥护与爱戴他。

还有康熙,他14岁就开始执政,当时的形势十分的严峻,但是康熙还是挺有魄力的,他取得了三藩、沙俄的胜利,把台湾的明政政权也清理掉了;创立“多伦会盟”在不开战的情况,又保住了对黑龙江的控制权,对内,他除掉了权臣鳌拜,真正的拿回大权。在经济上,他大力发展经济,笼络汉族人士,虽说到了晚年,唐熙有点偷懒了,但总得来说,他还是一位明君来的。

再往上,努尔哈赤,创业一代当然是很牛的,被说成战神。还有接班的皇太极也相当厉害,他在位17年,推行了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并且还推行减负行动,减轻农民的负担。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不断增强兵力,不断跟明朝开战,为清王朝迅速护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但是,被认为奠定大清国基业的人,却不是清朝的皇帝。

乾隆曾经说过一句话,评价这个人“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这个人就是多尔衮。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小儿子,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尔衮还只有15岁。有的说法,说原本努尔哈赤要把皇位传给多尔衮,这可能不太现实,毕竟后金正处在关键时期,不可能把位子传给一个未成年人。而且他也镇不住皇太极这些大哥们。

而皇太极坐上皇位后,对多尔衮是采取了争取的的办法。多尔衮还有两个同胞兄弟,大哥阿济格,小弟多铎,三兄弟联手,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那皇太极对于股势力,他采用个个击破的分化的政策,拉拢年轻一点的多尔衮,打压年纪大火气也大的阿济格。

皇太极为了进一步拉扰多尔衮,就经常带他出去打仗。有机会有平台,本来就很优秀的多尔衮自然是从众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位有名的战将。这多尔衮可不是个只会横冲直撞的莽夫,他脑瓜特别的灵活,特别多的点子。他跟明朝开战,经常是挑明朝稻熟的时候,这就让大明特别恼火了。而且多尔衮跟其他兄弟不同,他还会搞管理。管着后金最重要的吏部。这个是他拉帮结派最重要的机会。

到了1943年,皇太极突然暴病而亡。史说讲是“端坐无疾而终”,坐着不动就挂了,可能是因为太胖,吃肉太多。

历史的选择到了多尔衮手上。这时候的多尔衮已经掌控了八旗中的正白旗跟镶白旗。这两旗又是清军的主力,可以说多尔衮的实力相当强大。

剩下的基本上都处于观望,不会来争夺皇位,只有另外两旗的大佬例外。这就是拥有正黄旗跟镶黄旗支持的豪格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这么说起来,其实是豪格继位才对,但是清朝可不是中原的嫡长子继承制。它是旗主推举制,不是投胎决定论。各旗主认同你,你才能继位。就是清兵入了关,也没有实行中原的嫡长制,清朝十二帝,只有道光帝旻宁是嫡长子。

这样一来,就麻烦啦,豪格有两大底票,多尔衮也有两大底票。

大家都想当接班人,两方的实力都差不多,很容易搞成分裂。其实呀,这时的清朝已处于分裂的边缘了,如果这时明朝能抓住机,说不定不会灭国,因为这时清兵还没有入关,那清朝分裂,那大明朝就可以把那强精兵强将从辽东调回来,那打李自成自然不成问题了,

当时,豪格一派坚持要立皇太极的后人接位,多尔衮当然不同意。他想自己上。但豪格肯定也不会让多尔衮如愿以偿。

那怎么办?

这就需要政治智慧了,政治就是寻求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局。找不到就开打。

清朝还是找到了。

豪格派不是要求一定要皇太极的儿子当皇帝嘛,那好啊。多尔衮主动提出来,那我们就选皇太极的小儿子福临。

这样一来,豪格派就无话可说了,毕竟你们坚持的是必须传给皇太极这一脉嘛。

那多尔衮怎么办?

这又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让多尔衮当摄政王。不是皇帝的皇帝。

这样一来,多尔衮也同意了。

清朝最有可能的一次分裂就这样得到了解决。

后面,多尔衮就率领精兵杀进关来,把李自成打得是落花流水,入主北京。到了北京后,带领清兵入关,大败李自成,入主北京,多尔衮十分有智慧的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恩威并施,最终顺利地拿下了江山,所以,乾隆才会说他:“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当然,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难免专断,所以他死后还被他扶上来的顺治皇帝掘墓,直到乾隆才平反。这个事情就有些风花雪月了,那些争斗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聊。

更多文章

  • 乾隆的长子想当下一任皇帝,却在葬礼上被痛骂,还因此丢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葬礼实录,乾隆的长子,乾隆的葬礼完整版

    清朝建立初期,满清统治者实行“立贤不立嫡”的立储原则,这与传统汉族立嫡、立长有很大区别,但却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制度,正是这样,作为八阿哥的皇太极才登上汗位,建立了大清。入关后,满族统治者受汉族文化影响越来越多,逐渐倾向于“立嫡”。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皇帝都有立嫡的打算,但奈何嫡子要么不成器,要

  • 乾隆立嘉庆为太子后,为何带他拜祭9岁的孩子?这个孩子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为啥传位嘉庆,乾隆为何在活着的时候传位给嘉庆,乾隆为啥选嘉庆做继承人

    当然不是不成器,而是活下来的真不多。乾隆寿命太长了,活了89岁,是中国大一统王朝里,寿命最长的一个皇帝。他做了60年皇帝,3年多太上皇,实际掌权时间,在大一统王朝的历史上也是最长的一个。89岁的乾隆,如果长子健在的话,也已经72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皇子们过着锦衣玉食没有节制的生活,寿命一般都达

  • 他在临死前感叹:“我一死,大清必亡!”14天后果然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清灭亡经典语录,预言大清灭亡的人,谁曾预言大清不过50年必亡

    中国民族经历了不少危机时刻,在晚清时,各个阶层都为了国家民族力挽狂澜。但是各个阶级的救国方法却是统统受阻,无论是洋务派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受到了阻拦。末期的封建社会,如何变革,温和的还是激进的?最终证明,推翻封建社会的正确方法是激进的变革。辛亥革命爆发后,各个阶级的弱点也都暴露出来,即便打的名号再

  • 乾隆最受宠的“香妃”有多美,专家复原照曝光,像极了一位女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香妃长相,乾隆香妃真实照片,乾隆的香妃容貌复原图

    因为电视剧《还珠格格》连续二十年的热播,所以我们都知道给了乾隆爱情的那个女子叫做“香妃”,那也是他后宫中最为受宠的一位女子。在真实历史上,与影视剧中“香妃”对应的,就是同样来自于维吾尔族的容妃,她在二十八岁那年才入宫,但是却受到了乾隆皇帝空前的宠爱,这在古代其实是有点不同寻常的。毕竟古人婚嫁年龄很早

  • 为什么道光不立身体素质更好的恭亲王为皇帝,而是选择了咸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恭亲王与咸丰,咸丰和恭亲王谁更优秀,咸丰和道光皇帝谁厉害

    同年二月,道光帝驾崩,随即太子奕詝在太和殿继位,史称咸丰皇帝!对于咸丰的继位,历史上有很多争议,因为论文,咸丰不及他的弟弟恭亲王奕訢,论武,咸丰又因为摔伤而变成了瘸子,更不及恭亲王奕訢,可结果呢?道光帝却反其道而行之,立只有孝的四子奕詝为帝,到底是道光帝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是老了糊涂了看不清人才!下面

  • 为什么清朝三百年,始终没发生过“宦官干政”?这一举措不得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宦官不干政,清朝怎么解决宦官干政问题,清朝有没有出现过宦官专权

    在古代,帝王们信任这些人的忠心,因为,对于太监来说,除了帝王宠爱,他们别无倚仗。也正是因为太监与寻常人不同,所以,他们一旦得势,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擅权的情况。遇到明君在位还好,尚能压制这些人,若是皇帝较为懦弱,则多半会被这些人所辖制。在历朝历代中,尤以明朝宦官擅权的现象最为严重。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的土木

  • 乾隆七世孙戴上亿大扳指,专家劝他上交,他却直言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七世孙手戴上亿大扳指上交,乾隆七世孙手戴了多少扳指,乾隆皇帝本人戴的玉扳指价值如何

    中国现在是现代社会,之前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国家已经消失。只是末代的清王朝和皇室爱新觉罗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作为当初的皇族,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保留着一些文物和古董。乾隆的七世孙手上就戴着一个价值上亿元的扳指,据说是乾隆带过的,专家鉴定之后劝他上交国家,他直接拒绝,还用六个字让专家哑口无言。爱新觉罗现在

  • 丰台大营究竟囤有多少兵力?为何能帮助雍正成功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时的丰台大营在哪,雍正除了丰台大营还有什么营,雍正掌控丰台大营

    “诛九族来自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原本就十分残酷的诛九族,发展到了明朝的时候,更是被朱棣加成了诛十族。造反,从古至今都是大事。一旦和造反扯上关系,不仅自己的项上人头不保,很多时候,就连自己的整个亲族都要遭殃。为了对造反人士行为绝对的威慑力,同样也是为了守住自己手中的成功,皇权高度集中的地方,必然要有

  • 为何清朝能解决困扰中原上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是以夷制夷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的游牧问题,为什么清朝能控制游牧,清朝如何解决游牧民族

    清朝解决蒙古问题良好的历史时机清朝崛起的时候,作为草原上左右一个民族蒙古经过几起几落已经不能不能作为统一的部族对外发出声音。况且清朝平定完准噶尔后对草原实行的是直辖而不是之前王朝的羁縻政策。漠南蒙古的林丹汗在被皇太极击败后在大清入关前就臣服了后金政权。漠北的喀尔喀部和漠西蒙古同样也名义上归顺了清朝。

  • 他们都劝说曾国藩造反,却被他拒绝,最后他向胞弟说出不反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曾国藩胞弟仅使一妙计便攻陷天京,曾国藩的权力有多大,曾国藩最后被谁打败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为什么有人劝曾国藩造反呢?主要是当时的晚清已经是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国门被打破,国内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而当年打下大清江山的八旗军,早已连拉弓骑马的力气都没有了。此时的曾国藩手里却都是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