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不成器,而是活下来的真不多。乾隆寿命太长了,活了89岁,是中国大一统王朝里,寿命最长的一个皇帝。
他做了60年皇帝,3年多太上皇,实际掌权时间,在大一统王朝的历史上也是最长的一个。89岁的乾隆,如果长子健在的话,也已经72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皇子们过着锦衣玉食没有节制的生活,寿命一般都达不到70岁。因此乾隆熬死了自己的很多儿子。
最后选择皇十五子永琰继承皇位,那完全是矮子里面选将军,没得挑了。那么乾隆为什么要带刚刚成为太子的嘉庆去拜祭一个9岁去世的小孩儿呢?
一、9岁的这个孩子,是乾隆的嫡长子。
要是乾隆的孩子们都还活着,根本就轮不到嘉庆来做这个皇帝。嘉庆最沾光的地方,那就是他生的晚。他继承皇位的时候,才不过40岁,算是乾隆的儿子里非常年轻的一个了。
你想啊,乾隆去世的时候89岁,嘉庆40岁。那么乾隆到了59岁的时候才生了嘉庆,他能不沾光吗?
其实乾隆最疼爱的孩子,自然不是嘉庆,而是他的嫡子。他的原配皇后是富察皇后,也就是电视剧里的白月光。
他跟富察皇后的感情很好,所以后来各种提拔她的弟弟富察傅恒,毕竟是自己的小舅子,能拉一把算一把。
富察皇后曾经给乾隆生了个嫡长子叫永琏,这孩子是乾隆的第二个儿子。乾隆的长子永璜是侧妃所生,地位自然没有皇后所生的孩子高。
乾隆非常高兴啊,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称帝,雍正当时还活着,爷爷特地给这个孙子起了这个名字,所谓永琏的琏字,就是传承宗器的意思。
清朝本是个不怎么重视嫡庶之分的王朝,从皇太极一直到乾隆,几个皇帝没有一个是嫡长子。可是到了乾隆这儿,他开始作妖了,他认为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很有道理,所以就打算从自己的儿子开始,以嫡长子继承皇位。
因此永琏实际上早就是乾隆内定的皇太子了,等到乾隆登基以后,他便秘密立储,将册立永琏为皇太子的密诏放在了正大光明匾后面。
问题是,乾隆三年,年仅9岁的永琏就这么夭折了。乾隆伤心至极,毕竟秘密立储就是还没有对天下公开,所以他追赠自己的这个嫡长子为端慧皇太子。乾隆带嘉庆来拜祭的,就是这位端慧皇太子。
二、让嘉庆看看,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
给你的你不能拒绝,但是不给你的你不能抢。这是所有的封建王朝的皇帝,都希望达到的一个状态。
因为清朝以前的封建王朝,父子兄弟之间争夺皇位,那是相当激烈的。尤其是唐朝,自从唐太宗开了一个好头以后,不仅兄弟争夺,而且父子相残,战况相当惨烈。
所以到了清朝尤其是雍正帝开始,他们就不希望这种局面发生,秘密立储的制度也就这么诞生了。
不过光诞生这么一个制度有什么用处呢?该斗争还是要斗争,比如说雍正没有立太子的时候,三阿哥弘时也打算跟四阿哥弘历争夺储君的位置。
因此皇帝都希望皇子们乖乖听话,乾隆更是如此。他对权力有近乎痴迷的执着,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提前从他手里夺取皇权。
就算当时已经确定了嘉庆为太子,而乾隆已经很大岁数了。可乾隆依旧不肯放弃权力,权力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为此乾隆带嘉庆来看看永琏,一来是想让永琰知道,这永琏是他的嫡长兄,无时无刻都要记住,因为他的早逝,你才有了机会成为皇帝,可以说是他把这个皇位让给你的。
二来,是想让嘉庆明白一个道理,这个皇位,我过去可以传给永琏,现在可以传给你永琰,将来我还是可以换人的,你要小心一点。
所以说历史上的嘉庆,其实度过了非常尴尬的三年。他虽然是皇帝,可是所有权力都在乾隆这个太上皇手里,他就是个傀儡。
三、乾隆命太硬,立太子非常不顺利。
这个永琏早逝可不是个例,被秘密立为太子以后,永琏没多久就夭折了。此后乾隆长时间都没有考虑过立太子的事情。
一直等到白月光又给乾隆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皇七子永琮。永琮是皇七子,同时也是乾隆的嫡次子。
作为富察皇后的第二个儿子,乾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立刻跟富察皇后表态,打算立这个儿子做太子。
可是话刚说出去没多久,永琮就夭折了,年仅两岁。富察皇后觉得乾隆有毒,为什么立一个太子,就死一个儿子?没多久富察皇后也郁郁而终了。
富察皇后的这个小儿子永琮,没有被追封为太子。因为死了的就只能跟死了的一起做比较了,去世的皇子里已经有一个太子了,不可能再立一个,烂大街就不值钱了。
说到底还是乾隆命太硬,因为乾隆活得时间太长,导致他的儿子们压根熬不到登基称帝的那一天,也只能是让年轻的捡漏了。
总结:乾隆的禅让,充满着虚情假意。
历史上所有的禅让,其实都是一场戏。汉献帝真的甘心禅位给曹丕?当然不甘心,李渊真的愿意禅位给李世民?自然也不愿意。道理是一样,乾隆也不希望把皇位这么早就交给嘉庆。
在他看来,他能活100多岁,还能再熬死几个儿子。但是他又必须要遵守当年的约定,不能超过康熙61年在位时间,因此他就在位60年。
但是他做太上皇时,甚至连玉玺都不肯给儿子嘉庆,你说这事儿过分不过分?此后3年多的时间,嘉庆一直充当着傀儡的角色,可憋屈坏了。但是他又不能找自己的老爹发泄,只好把所有怨气,都发泄在了乾隆的宠臣和珅身上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