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纵然慈禧已经穷尽了对于朝堂和百姓的破坏,可仍然有人坚持不懈地在弥补她造下的过错。比如说隆裕太后,她就是那位默默奉献的女子。尽管拥有一段凄苦的人生,却用她的品德造就了一段佳话。
隆裕太后原名叶赫那拉·静芬,出生于1868年的镶黄旗贵族家庭里。本身她应该过着属于千金的生活,可怎料论辈分她是慈禧的侄女,这就注定了这一生她必然无法享受普通的日子。1888年,她被钦点赐婚,成为了光绪帝的皇后。
身披霞冠高居后位,这应该是封建社会女子最美好的生活了,无论是权势还是爱情都一应俱全。但实际上的生活却和静芬的设想完全不一样,首先慈禧希望她能够从旁协助监视光绪帝,而丈夫更是因为她的亲戚关系对其极其厌恶。再加上后期双方在政见上的分歧,这份怒火也直接被皇帝化作了冷漠施加在了她的身上。
没有宠幸更没有爱情,加上静芬柔弱的性格,她在皇宫内简直是举步维艰。这种被夹在势力之间的窘境让她根本没有作为皇后的尊严,而利用她的慈禧更是也慢慢对她疏远了。尽管1901年光绪宠爱的珍妃离世,她也依然是备受冷落的那一位。
直到1908年光绪帝崩后,溥仪的登基让这位软弱的皇后第一次认识到了皇室的威胁。她虽然有着亲政的权力,但性格决定她并没有什么亲信。眼看着权臣载沣就要压过皇权的时候,她也曾试着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清朝挽回些尊严,但很可惜的是起效甚微。
1911年,辛亥的枪响直接宣告了大清的败亡。作为隆裕太后,平日里她对西方的书籍颇有涉猎,而这也让她立刻想到了退位这条唯一能保全皇室颜面的方法。于是1911年12月7日,她和袁世凯在养心殿进行了一场面谈。对于这次条件的商议,她对于其中一件事表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决。
皇位、权力等物隆裕太后都可以放弃,但是对于所有皇室弟子的保障那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在条件里,她向袁世凯要求每个月400万银元来作为满清后人的生活补贴,仅有这件事没得商量绝不退步,其他事都可以同意。
尽管这是一笔巨大的数目,但袁世凯还是先行同意了。1912年《退位诏书》颁布后,清朝彻底成为了历史,但皇室子弟依然被保留了一份最后的尊严。虽然这份补贴在后续受到了无数次克扣,可隆裕太后的对于大清的一片苦心已经深深印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平日里,她是最不被人认可的那位皇后,甚至连威信都不存在。可当朝堂需要一根顶梁柱的时候,就是这位弱女子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并用尽全部为清朝挽回了最后的烛火。1913年,包含悲伤的隆裕太后病逝,而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在她死后世人会为她举行一场堪称“国葬”的葬礼。人们对她评价为“德至功高,女中尧舜。”如此伟大的女子也的确值得所有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