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帝于养心殿去世,终年89岁,成为了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而乾陵去世仅10天,嘉庆就定下了和珅的20条罪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抄了他的家。
从和珅府上抄出来的家产,光是白银就有八亿两,其他古玩府邸加起来,更是高达11亿两;按照汇率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有2200亿之多。这也是为何民间会流传出和珅是乾隆留给嘉庆的小金库,“和珅一倒,嘉庆吃饱”等说法。
乾隆年间的每年税收,也不过是7000万两;康乾盛世可是整个清朝实力最为强盛的时候,和珅一个人就贪了清朝最为鼎盛时的近15年国库收入,也难怪嘉庆会这么迫不及待对她动手了。有人说和珅既然这么聪明,能讨得乾隆欢心,贪到这么多财产,为何不知道在嘉庆上台之时早做打算呢?
一方面,他既为臣子,也没有谋反之心,就算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我们都知道,乾隆之所以一直能容得下和珅,不是因为他不知道和珅贪,而是因为他知道和珅贪得有分寸。
和珅就在乾隆眼皮子底下,贪了多少,乾隆大抵有个数,更合适他也管得住和珅。而利用和珅去管住底下的其他贪官,至少能在无法肃清整个朝堂的时候,将贪污腐败之风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另外一点则是因为和珅贪归贪,能力倒是真的挺强,尤其是在社交方面,比如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就是和珅一手接待的。
并且他还不贪权。自古以来,能当上贪官的,就没有几个不掌权,比如说明朝大宦官刘瑾,或者说一直评价褒贬不一的清末名臣李鸿章。这两都是属于一方面大权在握,一方面家产丰厚。但偏偏,和珅是个例外,跟他同时期的无论是阿桂、还是张廷玉、刘墉、傅恒等,在实权上都跟和珅不相上下。
乾隆因此能够容忍和珅,和珅也因此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既然没犯谋反之罪,应该不会被追究太过,更别说乾隆在临终前还给他留下了一封“保命信”。但和珅没有明白,帝王是不可能允许哪怕一丁点威胁的存在,乾隆能压得住自己,嘉庆未必能,因此将危险掐死在襁褓中是最好的选择。
在嘉庆下令抄和珅家的时候,他赶紧拿出了那封保命信,没想到一打开却傻了眼。保命信上只有3个字:“留全尸”。和珅这时候才明白,自己是真的没有可选之路,但为时已晚,最终被赐在家中自缢,果真留了个全尸。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