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国内经济政治的发展,自1662年起,清王朝开始进入康雍乾盛世。在这段时期,清朝的国力逐步达到了顶峰。康熙作为“千古一帝”,可以说是为清朝的繁盛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他的儿子雍正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对于盛世的延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到了乾隆这一辈,作为看着父亲和祖父治国理政到老的他,不断巩固统治,同时抵御外敌一直到乾隆末年,清王朝才开始出现由盛转衰的场面。
乾隆帝到了晚年高傲自负,政治日益腐败,他六下江南,大修园林,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许多农民因为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失去了家园,加上贪官污吏赋税严重,许多地方都爆发了民变。乾隆在位整整六十年,他曾邀请3000老人吃饭,然而不知为何老人吃完回家却突然去世?那么他们到底吃了什么呢?
原来,乾隆十分崇拜康熙,因此他做了许多模仿康熙的举动,其中一项便是举办“千叟宴”。康熙六十大寿时,就在畅春园中举办了这种宴会,请的人数加起来有七千多人,包括朝中官员和社会上65岁以上的老人。康熙这样做是为了笼络民众,团结各个民族,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千叟宴便是请数千名老人进宫吃饭的事情。
乾隆帝在1785年,也就是他五十大寿的时候举办了“千叟宴”,在乾清宫中,他摆了800多桌宴席,众人把酒言欢,场面十分热闹。乾隆除了庆祝自己的生日,还有一件事便是庆祝自己的五世元孙的出生。菜肴十分丰盛,山珍海味样样齐全,赴宴的老人们年龄都在60岁以上,来自满族、汉族、蒙古族等各个民族,大家吃得兴高采烈,谈笑风生。令人没想到的是,不少老人在回到家之后,竟接连去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按理说想要笼络臣民的乾隆是不会做出在菜里下毒这样的事情的,事实证明老人去世的原因也并非是宴席上的饭菜的问题。他们离世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参加宴会的老人们都是常年在地里劳作的普通农民,他们平时哪里有机会能够和皇帝同席吃饭呢?因此,他们得到这个机会时,心中自然是无比兴奋喜悦。
而交通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便利,老人们来到京城赴宴都是乘坐马车前往,回程时也是乘坐马车。他们个个都是60岁以上的年龄,在古代,这个年龄相当于是半截身子已经入了土,因此,他们在回程的路上一路颠簸,身体自然受到影响,等回到家后,各种病痛的发作,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死亡。
其二,暴饮暴食。没有见过世面的普通农民看到满桌的珍馐迫不及待地就往嘴里塞,这种场景在电影中非常常见。然而,对于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这样的暴饮暴食只会对他们的消化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这些老人在家中吃得是粗茶淡饭,喝的是井水,更有甚者因为贫困潦倒,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哪里尝过宫中的细粮呢?据史料记载,在千叟宴上,每一桌都有八种果干蜜饯,前菜七道,正餐五种,另外还有各种野味海鲜,种类非常多,数都数不过来。在这些菜品中,大部分都是异常滋补的肉类,老人们吃了过后非常难消化。
于是,等这些老人回到家后,肠胃问题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就要了他们的命。一些身体稍微好一点的老人或许只是拉肚子而已,但其他身体孱弱者便大受影响。另外,一些老人在席上还会大肆喝酒,毕竟宫中的佳酿可能一辈子也就尝得到这一次。于是,一些肝不好的老人便因此对肝造成了更严重的伤害,最终不幸身亡。
由此可见,本是好意的乾隆也未曾料想这些老人会为了一顿饭连自己的命都顾不上了,真是可悲又可怜。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意合理饮食,凡事都要有张有弛,掌握好度。
参考资料:
《龚自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