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宋代皇帝画像千篇一律,西夏帝王画像却如此逼真?答案很好笑

为何宋代皇帝画像千篇一律,西夏帝王画像却如此逼真?答案很好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18 更新时间:2024/1/22 20:56:57

其实西夏是个很会经营的国家,只不过它所处的位置太偏僻,才鲜为人知。没有像同时期的辽国和金国那样让我们了如指掌,更没有像突厥和蒙古那样如雷贯耳。

西夏国跟中国内地的渊源很深,早在唐代跟内地就扯上了关系。那时候西夏的根据地在青藏高原,党项人是他们的祖先,后来青藏高原上还有一个政权吐蕃日渐强大,一山不容二虎,相对弱小的西夏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西夏就投奔大唐,愿意臣服大唐以换取一席之地得以生存。那时候的大唐人口很少,地广人稀,有的是土地。大唐就把西北一部分地区划拨给了他们。

到了北宋的时候,经过多年经营,西夏慢慢发展壮大,地盘扩大到陕西、甘肃一带,不再买宋朝皇帝的账,宋朝也出动过军队,还真打不过人家,这时候的西夏已经事实上独立。

到11世纪中叶,西夏出了个伟人元昊,跟项羽一样立能拔山,跟秦始皇一样英明,大宋和大辽都曾被他打得满地找牙。西夏的外交政策也很灵活,受到辽国危胁的时候跟宋朝结盟,受到宋朝欺负的时候跟辽国和好,左右逢源,还占了不少便宜。最后蒙古崛起后,不吃西夏那一套,发起了连续打击,西夏终于在13世纪中叶被灭国。

关于皇帝的画像是个有趣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的皇帝,标准像上的形象都是神采奕奕、红光满面、慈祥亲切。

你要是把皇帝本人的画像画得太丑太真实,脸上的麻麻点点坑坑洼洼如实描绘,身为宫廷画师,你就是不想要命了,画得好远比画得真更重要。

要是放到现在,根本就不用修改,美颜、美白、瘦脸、瘦身,去皱纹,什么活都能拿下,保管修出来的照片原主的老妈见了认不出来。

那时候没有美颜技术,但出来的照片同样可以虚假不靠谱。有人说了,你说皇帝照片"美颜"加工过的依据在哪里?

当然有了。

第一、你看清朝、明朝、宋朝的皇帝,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哪怕父辈基因再强大,历经几代也会变异,变杂,怎么可能一成不变?

第二、虽然说人不可貌相,但相由心生。能做皇帝的人都是权谋高手、厚黑专家,不是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就是笑里藏刀、无恶不作。长的样子不是雷公那样凶神恶煞、就是像娄阿鼠那样贼眉鼠眼,至少是峻、阴森、横眉竖目、不怒自威,怎么也不可能长得跟画像上那样慈祥、亲切、平易近人跟弥勒佛那样。

不是我们以貌取人,如果一对双胞胎,一个是清洁工,一个是总探长,他们到一起哪怕是换了衣服,人们照样可以轻松判断出谁是警长谁是清洁工。

第三、现在的人注重包装,古代的人也不含糊,帝极力要把自己塑造成仪表堂堂、慈祥可爱的形象,让老百姓崇拜和敬重,因此样子绝对要放得上台面,所以美颜是必须的。反正那时候没有电视,谁也不知道皇帝老儿长得啥样,尽情忽悠也不会穿帮。

书归正传,现在我们说说为什么西夏统治者的画像比宋朝统治者的画像"像素"高,逼真。

不能不说提问题的朋友非常细心,在比较过之后宋朝皇帝的画像却是很模糊,像素低,跟雾里看花一样,西夏皇帝的画像像素至少在10万以上,栩栩如生。问题来了,同一个时代的皇帝,为什么画像差别如此大,难道西夏皇帝的画像是西方人画的吗?

当然不是。

因为汉人本身爱面子,高调、爱嘚瑟,所以历朝皇帝都喜欢留下自己的英明形象,让国民崇拜,让后世敬仰。

而西夏属于少数民族,皇帝比较务实,不太喜欢画像,所以没有画像的传统,也很少留下什么图像资料,即便是曾有留下,由于西夏被蒙古灭亡后,国已不国,缺少传承,早已轶失。

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填补这段空白,就依据现代少数民族的特征和回忆,指导画家们凭着想象,画出了西夏皇帝的画像,画出来的西夏皇帝像自然色彩明艳,轮廓清晰。也就是说,是现代人画的!

而宋代的皇帝像是原创,受纸张、颜料和画技的影响,再加上日久天长的氧化,画出的像肯定都比较模糊。

更多文章

  • 为了减少贪污腐败,朱元璋铸币时加一个字,解决了大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贪财是万恶之源”,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在试图解决贪官污吏的现象。虽然无论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根除贪官,但在有效的治理下,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比如在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就对贪污腐败现象极度仇视,他对贪官的打击极其严苛,并为此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为减少贪污推行大写数字有次,朱元璋在核查地方账目时,发现

  • 他一生力主抗金,追封岳飞为鄂王,为何却入了《奸臣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鄂王,岳飞为什么封鄂王,历史上的岳飞抗金故事

    除了皇帝外,文武百官也很害怕史官记载他们不堪的一面,毕竟没有哪个人想遗臭万年。但史官是否能秉持公心记载呢?这就不一定了。因为一旦得罪握笔的他们,官员很有可能就是遗臭万年的下场。比如韩侂胄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韩侂胄成长经历韩侂胄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祖父韩琦曾是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臣,父亲韩诚官

  • 孝庄太后死后为何不入皇陵,是与多尔衮的牵扯,还是其他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孝庄太后下嫁给了多尔衮吗,孝庄太后与多尔衮怎么认识的,孝庄为什么没有和多尔衮在一起

    在孝庄病重时,玄烨亲自去天坛求神,并愿意少活数年以延长孝庄的寿命。然而在孝庄死后,更是给了自己的祖母最为尊崇的谥号,简称孝庄文皇后。但是孝庄在生前的懿旨,因为她害怕打扰皇太极的安息,不愿在与皇太极重葬在一起。孝庄文皇后的遗嘱给康熙皇帝带来了一个大问题:按遗嘱行事,这显然违反了祖先制度;按照祖先的制度

  • 满清太后和袁世凯谈退位条件:任何事情都同意,唯有一事绝不退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世凯逼太后退位,电影辛亥革命袁世凯逼清帝退位,袁世凯如何退位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纵然慈禧已经穷尽了对于朝堂和百姓的破坏,可仍然有人坚持不懈地在弥补她造下的过错。比如说隆裕太后,她就是那位默默奉献的女子。尽管拥有一段凄苦的人生,却用她的品德造就了一段佳话。隆裕太后原名叶赫那拉·静芬,出生于1868年的镶黄旗贵族家庭里。本身她应该过着属于千金的生活,可怎料论辈分她

  • 李鸿章混血孙子继承巨额家产,用一生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鸿章的子孙后代,李鸿章家族后人关系,梁启超评价李鸿章

    尤其是在面临巨额财富的时候,如何把控利益的影响也正是家教的体现。倘若迷失在了财富之中,那就是整个家族史里最大的败笔。比如说晚清大臣李鸿章的孙子,继承了传递下来的巨额遗产,却终究以悲剧证明了,留才不如留德。晚清时期,李鸿章绝对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他出生于1823年,年轻时广泛学习博览群书,在18

  • 他出身云南讲武堂,干过清朝大官当过匪寇寨主,最终皈依我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邓允庭比朱老总大7岁,是贫农出身,本来他是上不起学的,但是有一个私塾先生觉得他是一个能成大事的可塑之才,就免费教他读书。邓允庭文采已经不差,武功更是万里挑一,于是他就想通过武科举进入军界。但不巧的是清政府在1904年废除了科举,邓允庭只能参加了黄兴成立的华兴会。在邓允庭30岁的时候,他来到了云南陆军

  • 从海盗头子到三品水师副将,清朝纵横广东的海盗张保仔的逆袭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保仔简介,张保仔是海盗祖师爷吗,张保仔穿越现代香港

    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家很多探险家啊,海军将领啊,那都是海盗出身,有些人还成了传奇,不过其实也不只是西方,东方国家也有例子,比如日本的九鬼嘉隆,还有中国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现代索马里海盗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清朝时期华南著名海盗,这也是个狠人,就是张保仔。听这个名称知道,他是广东人的概率很大,是的,他是广

  • 乾隆请3000老人吃饭,为何老人吃完回家突然去世?看看他们吃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请老人吃饭,乾隆请老人吃饭到底吃的是什么,乾隆晚年吃什么

    清朝自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国内经济政治的发展,自1662年起,清王朝开始进入康雍乾盛世。在这段时期,清朝的国力逐步达到了顶峰。康熙作为“千古一帝”,可以说是为清朝的繁盛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他的儿子雍正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对于盛世的延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到了乾隆这一辈,作为看着父亲和祖父

  • 乾隆七世孙戴上亿玉扳指,专家让其上交,他回6字让专家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玉柱,乾隆的第七世子孙手戴乾隆扳指,乾隆孙子来鉴定玉戒指

    引言古代封建社会,人们等级观念是非常强烈的,这一点在一些古墓之中就能发现。一般情况下,一些皇亲国戚或者是达官贵人的墓穴中都有一些奇珍异宝和金银玉器,而一些普通人的坟墓中,一般都是一些生前的衣物和用品,没有什么太珍贵的东西。看过一些宫廷影视作品的人应该都知道扳指,如果放在清朝社会,扳指是社会地位很高的

  • 乾隆临终前给和珅留下一封保命信,信上只有3字,和珅一看傻了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晚年给和珅的信,乾隆死后给和珅留下的信是什么,乾隆最后留给和珅的遗诏写的什么

    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帝于养心殿去世,终年89岁,成为了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而乾陵去世仅10天,嘉庆就定下了和珅的20条罪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抄了他的家。从和珅府上抄出来的家产,光是白银就有八亿两,其他古玩府邸加起来,更是高达11亿两;按照汇率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有2200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