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麋芳跟着刘备流浪都忍了,却要在刘备如日中天的时候反叛?

为什么麋芳跟着刘备流浪都忍了,却要在刘备如日中天的时候反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66 更新时间:2024/2/3 21:31:34

有人以为糜芳投降孙权是贪生怕死;有人以为糜芳投降孙权是贪念富贵;有人以为糜芳投降孙权是能力有限,无法抗拒孙吴的进攻。

鲜花以为以上理由都不成立。

如果说糜芳是因为贪生怕死投降孙吴,那么,糜芳跟着刘备从北方逃亡到南方,一路上都是与死神打交道,糜芳为什么不因为怕死而逃亡。

如果说糜芳投降孙吴是贪念富贵,其实糜芳在投降刘备之前,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为什么那个时候的糜芳能与其兄长一道舍弃家财,跟着刘备东躲西藏。

如果说糜芳投降孙吴,是因为无法抵抗孙吴而投降孙吴,糜芳完全可以弃城而逃,回到成都。

那么,糜芳到底是为什么要投降孙吴呢?

鲜花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看不到前途。

看不到前途是糜芳投降孙吴的主要原因。

看不到前途是指糜芳跟着关羽看不到前途。

糜芳本是刘备的部属,为什么说是跟着关羽看不到前途呢?

从整个蜀汉看,糜芳是刘备的部属,从荆州看,糜芳是关羽的部属,而且关羽是糜芳的顶头上司。在关羽这里看不到前途,自然也得不到刘备的关照。

为什么说糜芳在关羽这里看不到前途呢?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对于糜芳来说是一场灾难。

如果关羽襄樊之战取胜,关羽也要杀糜芳。

如果关羽襄樊之战战败,糜芳只要三种选择。

第一,趁机逃亡到成都。

这种选择对于糜芳来说结果也很悲惨,刘备会因为糜芳临阵脱逃处死他。

就算刘备看在国舅爷这一身份上原谅他,也等于前途上宣判了死刑。

第二,与孙吴开战战死。

这是糜芳最不愿意的选择。

因为与孙吴开战战死等于是为关羽陪葬,糜芳怎么会为关羽陪葬呢?

第三,选择投降孙吴。

选择投降孙吴,虽然身败名裂,但是还留得生命在。

其它几条选择,不但身败名裂,而且陪葬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最后尽管糜芳不愿意投降孙吴,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投降了孙吴。

二,得不到尊重。

糜芳身为国舅爷,南阳太守,却得不到关羽应有的尊重。

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

马斯洛说,一个人有五种心理需求层次。

即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对于糜芳来说,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等需求基本满足,尽管安全上的需求有些困惑,但是只要能处理好与关羽的关系,也就不存在安全上的需求。

糜芳在南阳太守任上最迫切的需求还是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两种需求,糜芳要是在关羽手下,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所以在孙吴方面威逼利诱的情况下,糜芳选择了投降。

三,心里不平衡。

糜芳可以算得上刘备集团的元老,从徐州跟着刘备一起逃亡到成都的只有糜芳、糜竺兄弟俩与简雍孙乾等人。

这四人之中,糜竺待遇最好,刘备每一次战争胜利,奖赏百官,无论糜竺是否参加了战争,其奖赏都是第一,这一点糜芳是无法和其兄长相比的。

糜芳与简雍、孙乾等二人也无法相比。

史书介绍说,孙乾、简雍两人的待遇相同,仅次于糜竺。

孙乾入蜀不久病亡。

简雍是刘备的座上客,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坐,不理威仪。

可见刘备对简雍的尊重。

四人之中,其他三人都留在京城做官,糜芳是唯一外放的将军,由此心理自然会有些不平衡。

综上所述,糜芳投降孙吴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关羽“性颇自负,好凌人”的性格制造的悲剧。

从这个角度看,明朝人李贽的评价还是颇为中肯。

李贽说:“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诛。若糜芳,迹虽与士仁同,其实情有可原。勿以形迹相同而遂一律罪之也。”

更多文章

  • 蜀国最辉煌的一场战役,被三国演义忽略,延长国祚20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国和蜀国最精彩战役,三国中蜀国最强战役,关于蜀国的大型战役

    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刚刚面见孙权,第一句话就这样说道:“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当时天下的其余诸侯,诸葛亮闭口不谈,只把争天下的事情,说成了曹孙刘三家的事情,正如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说,刘备此时正处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通过诸葛亮这一句开场白

  •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他为什么会投奔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瑾何时去的东吴,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辅佐谁,东吴重臣诸葛瑾

    那么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去了蜀国,而诸葛瑾却去了东吴呢?其原因有两点。1、避难诸葛瑾并非是主动投奔东吴的而是去东吴避难的,这却让诸葛瑾为东吴效力提供了机会。诸葛瑾为什么避难?因为东汉末年军阀在中原混战,而此时诸葛瑾正好在洛阳,而且他的母亲已去世了,所以他的生活受到威胁,因此诸葛瑾就想到没有战

  • 赵云一生很少失败,仅败过此人,被别人称为“白痴”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云一生的真实经历,赵云一生无败绩吗,赵云一生重要事迹

    可是,文学作品究竟不会进行特别严厉的历史考证,为了招引读者兴趣和表达个人价值观往往会采用一些夸张的方法,所以,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认知仍需回归到正史上。下面,笔者带咱们一同从正史中复原出实在的赵云和所谓的草包将军——曹真。实在的赵云:被草包将军打败,郁闷而亡实在的赵云在鼎立的三国中归于非尖端的全能型将军

  •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在三国中的地位有多高,诸葛亮在三国中的真实水平,三国时期真实的诸葛亮

    郭嘉原是袁绍的部下,但他看到袁绍胸无大志,难以成气候,因此转投到曹操帐下,他以“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著称于世,是曹操手下为数不多的肱骨之臣,曹操在得到郭嘉并充分认识到他的谋略之后,曾这样赞誉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在辅佐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曹操大军征伐袁绍时,曹操内

  • 中国历史上,最善战的皇帝是谁,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千古一帝朱元璋和秦始皇,中国历史上最能打仗的十位皇帝,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

    一说这个话题,肯定就会有人说是秦始皇,是刘邦,是朱元璋等等,然而小编要告诉大家,都不是,而是一个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皇帝。他到底是谁,有哪些战绩,能被称为“最善战”呢?这位皇帝就是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首先我们看一下后世对其的评价:“落于尘土,啸于九天,一己之力克千军,显赫功绩无人敌,一介寒微之士,

  • 七国之乱时,梁王为何拼死抵抗保护长安,只因汉景帝的一句玩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景帝七国之乱梁王守了多久,七王之乱梁王实力,七国之乱梁王的处境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这次叛乱参与的人数众多,叛乱刚开始的时候势如破竹,对西汉形成巨大威胁。不过在叛乱发生的时候,有一个封国不仅没有参与叛乱,反而拼死支持西汉政府,这个封国就是梁

  • 三国最笨谋士PK最聪明谋士,他们的失败与成功,都因为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十大最笨谋士,三国谋士大比拼谁的谋士智商在线,三国中被人忽略的顶级谋士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说到三国时期,最笨的谋士,您会想到谁?小编认为是田丰。作为谋士,田丰的先天条件很不错,自幼聪慧,博学多才。当年,袁绍听说田丰的威名,带着贵重的礼物,谦卑地请田丰担任别驾。而在出谋划策方面,田丰

  • 三国真实实力对比,魏国综合实力出众,蜀国有一技之长,吴国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国vs蜀国vs魏国,三国各个时期实力,三国魏国真实实力

    [var1]领土对比。魏国天下九州得其六,长江以北地区,都是魏国地盘。加上魏国占据的是中原地区,开发早,实力本就雄厚,即使打败仗,也能很快得到物资、兵源的补充。吴国的领土有扬州、荆州、交州三个州,领土面积仅次于魏国,坐拥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也是比较丰富的。蜀国拥有益州,不过益州涵盖的范围却不小,包括陕

  • 当秦国歼灭五国后,齐国最后独自面对秦国时是怎样的心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是怎么对付齐国的,为什么秦国能灭齐国,秦国灭齐国为什么大费周折

    [var1]齐王建自君王后死后,便任命舅舅后胜担任相国。后胜接受秦国间谍大量的黄金、玉器,派遣许多宾客到秦国,秦国给予这些宾客许多金玉,宾客回来都反而替秦国充当间谍,说一些符合秦国利益的变诈之辞。后胜劝说齐王建放弃合纵朝奉秦国,不修治攻击作战的军备五 ,不帮助五国攻打秦国,秦国因而得以消灭韩、赵、魏

  • 三国时,为何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王,刘备称汉中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魏王汉中王和吴王哪个级别高,孙权是三国时的吴王吗,三国中孙权为什么叫吴王

    [var1]在曹丕称帝之后,孙权于公元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或者“孙吴”。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则在公元219年进位汉中王。到了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那么,问题来了,汉末三国时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