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最笨谋士PK最聪明谋士,他们的失败与成功,都因为一件事

三国最笨谋士PK最聪明谋士,他们的失败与成功,都因为一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83 更新时间:2024/2/29 2:56:07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说到三国时期,最笨的谋士,您会想到谁?小编认为是田丰。作为谋士,田丰的先天条件很不错,自幼聪慧,博学多才。当年,袁绍听说田丰的威名,带着贵重的礼物,谦卑地请田丰担任别驾。而在出谋划策方面,田丰也很有建树。在曹操还没有实现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时候,田丰已经向袁绍提出谋取许县,接来天子的计划。可惜的是,这一关键性的计划,袁绍没有听取。袁曹官渡之战,起初田丰建议袁绍乘许都空虚,迅速攻打曹操的后方,袁绍没听。等曹操回师,田丰又认为不应该与曹操正面冲突,袁绍又没听。最后,袁绍兵败,田丰也落得个被袁绍杀死的结局。都说田丰聪明,他的计谋无一不能一统天下,可却连自身性命都不能保住。反观庞统,给曹操献了铁链锁战船的绝户计后,尚能从容逃走。所以说,田丰,绝对是三国时期最“笨”的谋士了。

三国时期最聪明的谋士是谁?大多数人会想到诸葛亮。世人称之为卧龙,隐居于南阳隆中时,就制定了三分天下的大计谋。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联合东吴,一场赤壁之战,杀得曹操至死也不敢南顾。可是,有一件事诸葛亮却处理得极不妥当。诸葛亮和刘备寄居荆州刘表门下时,刘表有两个儿子,因为夫人蔡氏家族的缘故,二儿子刘崇受宠。于是,刘表的大儿子刘琦深感自身受到威胁,多次问计于聪明的诸葛亮。在这件事情上,诸葛亮先是多次推脱,其实是故意引刘琦上勾。果然,刘琦最后不得不使出上屋抽梯的方法,诸葛亮就给刘琦出了一个后来影响刘表家族,乃至整个荆州未来的计谋。

同样是关于主公的家事问题,曹操手下的贾诩却是另一种处理方式。当年,曹操的儿子中,曹丕曹植都很优秀,在某些方面,曹植甚至更胜一筹。于是,在让谁当继承人的问题上,曹操显得犹豫不决。曹操就在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按说,这种情况很明显,一是说明曹操自身真的很犹豫,同时曹操把这样敏感的问题来问贾诩,也足以说明对贾诩的信任和认可。而且,这次问话还是私下的。可是呢,贾诩却闭口不答,曹操再问,贾诩才简单地提了两个名字:袁绍和刘表。

曹操一听,惊出一身冷汗,这两位他太熟悉了。就因为他们两位都没有立长子继位,其最终的结果就是骨肉相残,到最后子嗣无一幸免,连一手创立有基业也付之东流。这些,全都是血的教训,曹操差一点儿就重蹈他们的自取其祸的覆辙。

事实上,贾诩为曹操出过很多成功的计谋:官渡之战时,他力主与袁绍决战,一战把袁绍彻底打败,从此曹操拥有了整个北方。在与马超的战役中,又是贾诩献的离间计,让马超不战自败。但在平时,贾诩却一直很低调。他闭门自守,从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方面,也绝不攀结权贵。

所以,最聪明的谋士,不仅仅是能谋善断,为主公提出能决定胜负的大计谋。让主公接受自己的计谋,才是更重要的一环。否则,像田丰那样,计谋再厉害,却不能被实施,不仅起不到作用,还有可能自找杀身之祸。那样,一切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

更多文章

  • 三国真实实力对比,魏国综合实力出众,蜀国有一技之长,吴国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国vs蜀国vs魏国,三国各个时期实力,三国魏国真实实力

    [var1]领土对比。魏国天下九州得其六,长江以北地区,都是魏国地盘。加上魏国占据的是中原地区,开发早,实力本就雄厚,即使打败仗,也能很快得到物资、兵源的补充。吴国的领土有扬州、荆州、交州三个州,领土面积仅次于魏国,坐拥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也是比较丰富的。蜀国拥有益州,不过益州涵盖的范围却不小,包括陕

  • 当秦国歼灭五国后,齐国最后独自面对秦国时是怎样的心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是怎么对付齐国的,为什么秦国能灭齐国,秦国灭齐国为什么大费周折

    [var1]齐王建自君王后死后,便任命舅舅后胜担任相国。后胜接受秦国间谍大量的黄金、玉器,派遣许多宾客到秦国,秦国给予这些宾客许多金玉,宾客回来都反而替秦国充当间谍,说一些符合秦国利益的变诈之辞。后胜劝说齐王建放弃合纵朝奉秦国,不修治攻击作战的军备五 ,不帮助五国攻打秦国,秦国因而得以消灭韩、赵、魏

  • 三国时,为何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王,刘备称汉中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魏王汉中王和吴王哪个级别高,孙权是三国时的吴王吗,三国中孙权为什么叫吴王

    [var1]在曹丕称帝之后,孙权于公元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或者“孙吴”。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则在公元219年进位汉中王。到了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那么,问题来了,汉末三国时期,为

  • 秦灭六国一门心思,六国死法花样百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灭六国和汉灭六国哪个难,秦灭六国的过程,秦灭六国真实案例

    编辑搜图来源于网络公元前238年,秦王这位赢姓赵氏叫做政的哥们,摆平了吕不韦和长信候嫪毐这两个刺儿头,没其他事儿,就开始部署灭掉六国的战争。因为战国七雄共有七个老大,灭掉其他六国,天下就只有我一个老大。李斯和尉缭为他制定了一个策略有两个具体的操作内容:一是“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

  • 晋国(1): 综述——山西倗伯霸伯墓与河南淅川楚墓新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山西晋国大墓 晋国初封之地,后世说法不一。改革开放以后,山西曲沃一带盗墓猖獗,考古学家在这一区域发现了晋国墓群,与史籍完全相符。到目前为止,晋国故地共挖掘了几万座古墓,其中以下三处墓地最为突出:1 .山西曲沃县天马—北赵晋侯墓:西周九代晋侯,这在考古界无异议。专家对9男10女进行了排序,能肯定的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怀千古二千年的荆轲刺秦,可能是一次乌龙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如何评价荆轲刺秦事件,荆轲刺秦的真实历史,荆轲刺秦发生的历史背景

    此时,燕国都城内,焦急地盼望着消息的燕太子丹,已经煎熬地不成人形,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明白燕国完了,立即带领数个门客夺城门而去,以遁求命!不久即被燕王杀死献首级于秦![var1]荆轲刺秦,是战国末期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事件,也是六国抵御强秦的孤注一掷,荆轲以他的勇气持匕刺秦,谱写了一曲壮怀激烈的战国

  • 他是春秋时期公认的霸主,拳打蛮夷脚踢楚国,为诸侯国们打抱不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五大霸主排名,春秋争霸著名的霸主,春秋时期最有名的霸主有哪些

    [var1]这个时候的外患主要指的是北方的戎和南方的夷。北戎,活跃在黄河北岸,这些人以游牧为生,擅长奔走,战斗能力极强。而所谓的南夷,指的就是楚国,楚国发迹于江水和汉水的交汇处。楚国到了楚武王(春秋时期第一个僭越称王的诸侯国)的时候,楚国逐渐发达起来。先后灭掉了周王室在汉水下游沿岸零星建立的一些小国

  • 长平之战,赵括遭白起围困近两个月,为何赵国和各国都不去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括白起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括的真正实力,长平之战赵括为什么惨败

    首先秦国出兵是师出有名,赵国自知理亏却还要派兵接受本该属于秦国的上党地,这纯属是自己找揍,因此各国并没有正当理由出兵救援赵国。其次秦国又设计孤立麻痹赵国,让各国误认为秦赵两国已经和解,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各国出兵救援赵国,为此直到长平之战结束,数十万赵军被白起坑杀,各国也没有出兵救援赵国。[var1]而

  • 假如历史上没有出现三家分晋的故事,统一天下会不会是晋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国是怎样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为什么韩赵魏三家可以瓜分晋国,如果三家不分晋国能统一吗

    [var1]虽然后来晋献公出逃的儿子晋文公成功称霸,可自此以后,晋国国君的儿子一般都不被留在国内,这种奇葩制度导致了公室的人员和力量极其单薄,各个大家卿大夫不断坐大。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了最后走向毁灭,三家分晋的结果。假如没有三家分晋,实际上也会有其他的分晋实践出现。退一万步说,六卿们不瓜分晋室,

  • 商鞅变法是得到秦王的支持的,为何最后是五牛分尸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商鞅变法的经过和结果,商鞅变法的历史资料,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最大影响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改革真正成功的只有商鞅变法,商鞅之后的变法和改革,最终都走向了失败。比如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在宋神宗的时候就被中止,虽然后来宋朝的改革派和保守派不断内斗争权,有时候是改革派主政,有时候是保守派主政,但改革始终没能落实到位,更没有实现宋朝的所谓富国强兵。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卓有成效,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