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大胜,为何“杀神”白起还是被赐死了?不懂君臣之道

长平之战大胜,为何“杀神”白起还是被赐死了?不懂君臣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27 更新时间:2024/1/21 13:03:02

提到白起这个名字,想必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那杀神的名号。作为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运筹帷幄使秦军在对外战争中显现出无往不利的态势,为最后秦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但令人奇怪的是,如此一个功勋卓著的将领,最后却并非死于疾病或战斗,而是被自己效忠一生的君王赐死,可谓是一大奇谈。但如果探究当时白起所处的环境及其行为,我们却能发现,其实他的死是情有可原了。

白起的鲁莽行为是导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

长平之战后,赵国四十万精锐死亡殆尽,此时的赵国就如拔了牙的老虎,毫无威胁之力。鉴于此,白起力主乘胜追击攻打邯郸,但秦相范雎却成了他计划实施的最大阻力。

如果让白起在获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之后再度攻下赵国,那么他的功劳和国内的地位就将彻底压过范雎,这绝非范雎本人想要看到的。

[var1]

再加上来自韩赵两国的重金诱惑,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完全不同于白起的提议:“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秦昭襄王最终采纳了范雎的建议,而本来获得巨大功劳的白起此时则如局外人一般被晾在了一旁,秦国也丧失了一个彻底灭亡赵国的机会。

几个月之后,秦王再度出兵攻打赵国,但赵国在背水一战的心态下战斗力却更加强盛,再加上其他诸侯国的应援,秦国接连遭到了重大失利。

看到出现这一幕自己早就料到的情况,白起不由得愤慨出声:

“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这句话可谓是充满了对秦王目光浅薄的讽刺,而秦王本身在决策失误和战争失利的打击下就十分懊恼,听闻这句话自然更加愤怒,要求白起立即出兵,但白起却称病不行,表现出一种抗命不从的感觉。从这点来看,白起的话语及称病的行为都冒犯了君王,是导致其死亡的导火索。

[var1]

白起之死是秦王加强自己威信的有力手段

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开始运用法理思想来作为主要治国手段,严苛的法律之下形成了井井有条的社会,君臣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

而且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之下,君王可以放低姿态来对臣子客气,但臣子却决不能以下犯上对君王不敬,秦国在这一点的体现上则更加强烈。

而从白起的行为来看,他的行为毫无疑问地可以说是触犯了君臣之间相交的大忌讳,很容易引来猜测与记恨。最重要的,如果任由白起这种不尊君王的风气传播开来,对秦国统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比军事战败更难以处理的灾难。

因此,杀死白起更像是一种杀鸡儆猴,警告其他臣子绝对不能踏过君臣之间的界限,否则下场便是死亡。如白起这样功勋卓著的将领尚且因此而被处死,其他臣子心中自然不敢再生气造次之心。

此外,白起一生经历大小战役七十余场,由他指挥获胜的战役全都取得了胜利,如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等,他也因此早就在秦朝政坛之中获得了极高的地位,而长平之战的胜利无疑又是一大功劳。

正所谓功高震主,有这样的臣子在,秦王不得不感到如坐针毡,将其除之而后快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var1]

白起自身的性格有着致命的缺陷

在白起被赐死的前后过程当中,他其实有着很多机会可以再度得到秦王的信任,而非将君臣之间的关系搞到僵化的地步。

比如在知道秦王放弃乘胜追击攻打邯郸后,他可以主动放低姿态并奉承秦王的决定无比英明;又比如在知道秦军接连失利后不做评价,不至于激怒秦王;还比如在秦王要求自己出征时,死活都要骑马前往战场走一遭来表明为国效力的决心。

但白起却选择了以最刚烈的态度来面对秦王和他下达的命令,这无疑是最为不智的应对方法。但这也就是白起固执倔强性格的体现,是他最真实的态度。

此外,在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处理上,白起做的也并不到位。作为与他同等地位的大臣,范雎之所以在是否乘胜追击上与白起有着截然相反的意见,除了其本人颇有私心外,白起和他的关系并不亲近也应该也是重要原因。

否则看着自己的好友节节高升,范雎心中必定也会是颇为高兴的,又哪里会去极力阻止呢?

[var1]

而当秦王问及众大臣如何处置白起称病不行的罪责时,范雎也出来添油加醋地说了一句“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这样的落井下石之语。

而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结果,与其本身的固执性格在平日之间对他人多有得罪必定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若是在白起显贵之时尚且还好,可一旦他落难,这些明枪暗箭也就来了。

虽然君王并不乐于见到朝中出现功劳极大的臣子,但他们也并不能随便找个理由就将其除掉,不然难免使其他大臣产生兔死狐悲之心,认为建功立业会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从而选择糊弄糊弄了事。再加上坐拥极大功劳的臣子本身便拥有着值得重视的莫大才能,因此,滥杀功臣对国家的整体发展可以说是有害无益。

[var1]

但白起冒犯君王在先,有了致死的罪名,而其他大臣包括范雎在内与白起之间的关系也并不亲近,自然只会对他的死亡产生罪有应得的心理。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白起走到被赐死这步也并不奇怪了。

总结

虽然白起在行兵打仗这一领域有着极高的建树,也凭借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了秦国核心政治的重要人物。但若说到君臣之间的相处之理,他却可以说是毫无经验,甚至冒失多多,其后导致自己遭到秦王及群臣的记恨,最终被赐死杜邮。

[var1]

相比于范雎在犯下重大错误得到秦王“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的亲密庇护,白起的死亡可以说是充满了悲剧性,实在让人生出扼腕叹息之感。纵观后世的岳飞,又何尝不是与其有着相似之处呢?

参考资料:

《史记》

更多文章

  • 这位秦国大将,一生只打了一场胜仗,却扭转了中国2000年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国最勇猛的将军是哪位,秦国最厉害的十大名将,秦国十大最强将军

    [var1]大家争夺的中原之地,奠定的人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人们心中,秦始皇为我国的大一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没有他先祖的努力,秦始皇也成就不了大业。而秦始皇先祖的成功,离不开他手下的一名大将。此人一生只打了一场胜仗,却改变了秦国的命运,也扭转了中国2000年历史,这是怎么一回事?虎父无犬子上文说

  • 长平之战,白起为何能坑杀40万赵军?坑杀遗址被发现,真相终曝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平之战白起用多少人包围赵军,长平之战白起杀了多少赵国士兵,长平之战白起杀赵军吗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场。战争历时三年,最终以秦国的胜利告终,此战秦军坑杀40万赵军,白起因此被称为“人屠”,此战也是他的封神之战。长久以来,人们对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人,产生了深深的质疑。质疑的重点在于赵军俘虏难道都是傻子?当秦军向他们

  • 长平之战过程详解,从作战进程来看,纸上谈兵的赵括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赵括,赵括长平之战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怎么输的

    [var1]战国初期韩魏势力范围示意战争细节详解讲述长平之战不得不提一个人物,就是战神白起,如果评选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战将,白起入前三当无二话。此君戎马一生,竟然无一败绩,也算是冷兵器时代的奇迹了。我们简单罗列下白起长平之前的战绩① 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② 其明

  • 赵国巅峰期时国土有多大?看完后才明白:怪不得赵国敢和秦国抗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国真的能够跟秦国抗衡吗,赵国与秦国,赵国巅峰时期为何能与秦国抗衡

    [var1]赵武灵王即位后,大力发展军事,力排众议推行“胡服骑射”,继而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把赵国推向了鼎盛,在战国中后期,也只有赵国能与秦国抗衡,因此异人被送到了赵国邯郸做质子。赵国巅峰时期,其国土北达内蒙古地区,西至山西一带,东抵山东,南到河南。与秦国争霸时

  • 长平之战,秦军在赵国境内作战,为何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国为何和秦军在长平决战,长平之战赵军和秦军,赵国和长平的关系

    [var1]不愿降秦的韩国上党郡,主动归附赵国,成为这场大战的导火索。长达三年的两军对峙,造成两国巨大的国力消耗,也以赵国的惨败收场。这场在赵本土作战,远离秦国的战争,为何以秦国胜利告终,难道只是因为赵括吗?其原因还是要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两国不一样的改革程度先说一下赵国。转入战国后期,此时的赵国实

  • 端午节只是纪念屈原吗?178年前他以生命殉国,道尽端午节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么,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诞生的吗,端午节最开始是纪念屈原的吗

    [var1]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尽管还有其他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但最受人们认可的还是屈原,这与屈原的爱国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在1842年的端午节,鸦片战争还没结束,在抵抗英军侵略时,也有一位将领为国捐躯,他的名字叫陈化成。[var1]影视剧中的屈原一、吴淞战

  • 长平之战,名将白起为何禁止将士吃羊肉?白起:你走50步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平之战白起为何禁止士兵吃羊肉,长平之战白起到底干什么,长平之战白起厉害吗

    [var1]长平之战的经过白起一生指挥了许多有名的战役,其中长平之战更是为世人所熟知,当我们知道这一战役中,白起一共坑杀了四十五万赵人,就可以想象这场战役的庞大规模和残忍程度。[var1]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重大战争,这场战争是因为一座城池而起的,当时秦国攻打韩国,韩国知道自己国力无法和强秦抗

  • 长平之战的赵军,真是毁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专家:我们错怪他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括兵败长平的真正原因,长平赵括,长平之战到底死了多少赵军

    [var1]长平之战的失策,真的是毁在纸上谈兵的赵括手上吗?也有专家表示,其实我们错怪了他千年,不妨让我们来看看原因。首先,“纸上谈兵”不应该成为一个黑点。至少赵括熟读兵书,总比没有任何经验的大老粗要强,而过去的名将,韩信和霍去病,同样是年轻时期,没有任何经验,却能够大破敌军,也能说明一个问题。而一

  • 长平之战,白起放掉了赵国240名童子军,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孝成王担心接收上党会招致秦国的不满,于是就又问道:“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武安君白起来进攻,谁能来抵挡?”白起是秦国第一名将,连攻韩、魏、楚,打得三国胆颤心惊,赵王一想到白起心里就打哆嗦。赵胜安慰他说:“别人难与白起争锋。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

  • 郭开:赵国第一“内奸”,逼走廉颇,害死李牧,将赵国拱手送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特别是郭开作为赵国最后一任相国,赵国为秦所灭,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剧中一样,历史上的郭开作为赵偃的伴读,与赵偃朝夕相伴,形影不离;赵偃对其甚是亲切。在赵偃成为新任赵王之后,郭开也水涨船高成为了赵国的新一任相国。郭开,此人并没有啥真才实学,最大的本事便是溜须拍马,讨好主子,这也是他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