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交趾省:明朝历史上短命的一个省,存在仅仅20余年

交趾省:明朝历史上短命的一个省,存在仅仅20余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20 更新时间:2024/3/6 14:31:20

朱棣听完陈天平的陈述后,内心纳闷,安南国现在的掌权者胡氏不是说,因为安南国原来国王的后人绝后,自己才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举为帝,改陈朝为胡朝,并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册封,这边怎么又冒出来一个陈朝皇族的后裔?为防有诈,朱棣决定让在南京城的安南使团见见这个安南国前朝的皇族后裔。

当朱棣将陈天平带到朝堂之上后,安南国的使团中的前朝遗老们先是为之一惊,然后就痛哭流涕,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千里之外的大明皇宫,他们居然能够再次见到他们国王的后裔。不过,朱棣看到这一幕之后,心里却很犯难,自己本来无心去插手安南国的内政,但现在这个陈天平又是一个甩不掉麻烦,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广西方面来报,安南国屡屡进犯边境,请求朝廷出兵。朱棣听后为之大怒,本来自己并不想插手安南国的闲事,没想到安南国却把心思动到了自己的头上,于是立刻遣人问责安南国胡朝的掌权者胡汉苍,胡汉苍看到大明来人之后,不仅将有争议的土地悉数交还给明朝,并且表示愿意将皇位归还给陈朝后人。

有了胡汉苍的承诺之后,朱棣决定派军队将陈天平护送回国,不过,当大明军队行至到安南境内时,却遭到安南军队的伏击,陈天平被杀死,护送陈天平回国的大明军队同样损失惨重。

一征安南,设立交趾省

明朝军队遭到安南军队伏击后,朱棣大怒,拜大将朱能为征夷将军,率领大军出征安南。不过,朱能的出征之路并不顺利,当大军行至广西境内时,朱能就因为生病去世了。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王,军不可一日无帅”,朱能死后,他的副将张辅接替他的位置,统率全军。

说到张辅,同样大有来头,他的父亲张玉是燕王朱棣手下大将,是最早跟随朱棣在北平起兵的燕王府八百将士之一,在东昌之战时,为救燕王朱棣,张玉深入敌阵之中,英勇战死。

张辅率领大军来到安南境内之后,首先对胡氏玩起了心理战。

张辅首先令人列出了胡氏二十大罪状,这其中既包括篡夺陈氏皇位,对陈氏后人赶尽杀绝等谋朝篡位罪状,也包括在民生上的苛政,杀害无辜百姓等罪状。

为了向安南的老百姓宣传胡氏的这些罪状,张辅令人将胡氏的二十大罪状写在竹片上,让这些竹片顺江而下,撒到了安南百姓手中。

除了列胡氏的罪状外,为了让自己师出有名,张辅宣称大明军队来到安南,是为了为被夺走皇位的陈氏复国。

张辅的心理战很有效果,很多安南人由于常年生活在胡氏的苛政暴行下,对胡氏已经相当不满,这次又听说明朝军队是来帮助陈氏复国的,对明朝的抵制心理小了很多。

有了心理战的辅助,再加上大明军队良好的军纪和超强的战斗力,小小的安南国当然不是大明军队的对手,仅仅一年不到,这个仗就打完了,明朝军队大获全胜,安南胡朝的掌权者胡氏父子被俘获后,押送京城。

安南胡朝灭亡之后,朱棣曾经让人遍寻陈氏子孙,但是因为陈氏后裔都已被胡氏屠戮殆尽,找了许久都没有陈氏子孙的下落,于是朱棣直接下令,设立交趾省,将安南国直接置于明朝的管辖范围之内,这一年是永历五年,即公元1407年。

安南叛乱不止

不过,虽然安南胡朝灭亡了,但是安南的动乱并没有停止。

虽然安南这个地方,在秦汉时期就归中国中央政府管辖,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安南就分裂出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几百年的分离,让安南百姓产生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强行让安南重归中国中央政权的管辖,安南的老百姓并不乐意。

1408年,在张辅大军班师回朝没多久,安南的地方势力立所谓的陈氏后人陈季扩为大越皇帝,发动叛乱。

朱棣闻讯后,以黔宁王沐英之子沐晟为主帅,率领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护卫军约4万人向安南进发,但与张辅相比,沐晟这次平定安南之旅并不顺利,因为轻敌的缘故,大明军队在于安南叛军的交战中大败,兵部尚书刘俊等人战死。

无奈之下,朱棣只能重新用张辅,让他挂帅出征,平定安南,张辅的二次出征虽然斩获颇多,但是并没有完全消灭陈季扩等人为首的叛军。而在同一时间,明朝北征蒙古的军队遭遇大败,在朱棣心里,与蒙古相比,安南不值一提,为了打好与蒙古的这一战,朱棣决定先将张辅调回来,等北征蒙古之后,再来处理安南事宜。

1410年,明成祖朱棣第一次亲征蒙古,此战明朝军队大获全胜,大破蒙古5万铁骑,迫使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

北方稳定之后,朱棣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大明西南边陲事宜,派遣张辅第三次出征安南。

有了前两次出征安南的经验,第三次出征安南的张辅对平定安南之事可谓是手到擒来,1414年,在朱棣第一次北征蒙古四年之后,张辅将逃至老挝的陈季扩等人擒获,扭送至大明京师,陈季扩叛乱至此被平定。

安南复国

不过,虽然陈季扩叛乱被平定了,但是因为明朝官员安抚工作做得不好,安南地区的叛乱仍然时有发生。

1418年,以黎利为首的安南地方豪绅又起兵反明,虽然明朝派兵平叛,但直到朱棣去世,黎利领导的这次叛乱都没有被平定。

鉴于战乱不断的安南地区已经成为大明的一个负担,朱瞻基继位之后,决定撤兵安南,封黎利为安南国王,安南国自此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

从1407年,张辅第一次远征安南,灭掉胡朝,设立交趾省,到1428年,明宣宗宣布撤军安南,安南国重新独立,交趾省在明朝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20余年。

安南国作为越南的古名,一直沿用到了清朝,直到嘉庆年间,嘉庆皇帝册封阮朝创立者阮福映为“越南国王”后,“安南国”才改称为“越南国”。不过,虽然安南是越南的古名,但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朱棣时期的安南国仅仅是指越南的北部地区,并不指越南全境。

更多文章

  • 他们明明是失败者,老百姓很佩服,有一位让朱元璋嫉妒得直骂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对老百姓到底多好,朱元璋反腐完整版,朱元璋手下最有能力的三个人

    第一位就是张士诚。张士诚原本是江浙一带的盐商,后来因为官府的剥削,张士诚忍无可忍,十八位同行一同起义,号称十八条扁担起义,而张士诚就是领袖。张士诚为人十分豪迈,邻里之间有困难的,张士诚都会帮一帮。所以说,他的个人魅力很强大,也是很适合做领袖的一个人。起义之后,张士诚先攻占了高邮,在这称王。当时的江浙

  • 为何明朝四分之一的皇帝被人害死?这背后藏有什么秘密?真相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被太监害死的皇帝,明朝有多少位被严重忽略的皇帝,明朝皇帝为何要作死把自己灭亡

    ·八分之一的皇帝死于落水曾经看过一部古装剧,演的是李卫的故事。从最初的九子夺嫡,到后来的河道、盐道,以及后来涉及了三省七十二道的海上走私案,把整个大清官场的黑幕通过喜剧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作者为何要说这些呢?因为这些事情在明朝同样存在,而且比清代更严重。明朝有两位皇帝死于“因落水而感冒”,一个是天

  • 从历史来看,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谁对文学贡献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安石苏轼司马光知乎,司马光苏轼王安石是哪个皇帝,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谁能当宰相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

  • 为什么从宋朝开始,百姓不再有尚武精神,都不想当兵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为什么不尚武了,尚武最后的下场,宋朝的兵很弱吗

    从中华文明诞生之初开始,百姓都比较崇尚武力。我们看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就知道了,他们都是佩剑的。而且孔子也是武文双全的,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七十二贤者就是六艺都精通的,而六艺里就有驾车、射箭这两项。也就是说当时的文人都是崇尚武力的。宋朝之前的唐朝有边塞诗人,这些人就常年在外打仗。李白除了会

  • 为何宋代皇帝画像千篇一律,西夏帝王画像却如此逼真?答案很好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代皇帝画像坐姿,西夏各帝王画像,西夏皇帝的真实画像

    其实西夏是个很会经营的国家,只不过它所处的位置太偏僻,才鲜为人知。没有像同时期的辽国和金国那样让我们了如指掌,更没有像突厥和蒙古那样如雷贯耳。西夏国跟中国内地的渊源很深,早在唐代跟内地就扯上了关系。那时候西夏的根据地在青藏高原,党项人是他们的祖先,后来青藏高原上还有一个政权吐蕃日渐强大,一山不容二虎

  • 为了减少贪污腐败,朱元璋铸币时加一个字,解决了大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贪财是万恶之源”,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在试图解决贪官污吏的现象。虽然无论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根除贪官,但在有效的治理下,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比如在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就对贪污腐败现象极度仇视,他对贪官的打击极其严苛,并为此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为减少贪污推行大写数字有次,朱元璋在核查地方账目时,发现

  • 他一生力主抗金,追封岳飞为鄂王,为何却入了《奸臣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鄂王,岳飞为什么封鄂王,历史上的岳飞抗金故事

    除了皇帝外,文武百官也很害怕史官记载他们不堪的一面,毕竟没有哪个人想遗臭万年。但史官是否能秉持公心记载呢?这就不一定了。因为一旦得罪握笔的他们,官员很有可能就是遗臭万年的下场。比如韩侂胄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韩侂胄成长经历韩侂胄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祖父韩琦曾是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臣,父亲韩诚官

  • 孝庄太后死后为何不入皇陵,是与多尔衮的牵扯,还是其他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孝庄太后下嫁给了多尔衮吗,孝庄太后与多尔衮怎么认识的,孝庄为什么没有和多尔衮在一起

    在孝庄病重时,玄烨亲自去天坛求神,并愿意少活数年以延长孝庄的寿命。然而在孝庄死后,更是给了自己的祖母最为尊崇的谥号,简称孝庄文皇后。但是孝庄在生前的懿旨,因为她害怕打扰皇太极的安息,不愿在与皇太极重葬在一起。孝庄文皇后的遗嘱给康熙皇帝带来了一个大问题:按遗嘱行事,这显然违反了祖先制度;按照祖先的制度

  • 满清太后和袁世凯谈退位条件:任何事情都同意,唯有一事绝不退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世凯逼太后退位,电影辛亥革命袁世凯逼清帝退位,袁世凯如何退位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纵然慈禧已经穷尽了对于朝堂和百姓的破坏,可仍然有人坚持不懈地在弥补她造下的过错。比如说隆裕太后,她就是那位默默奉献的女子。尽管拥有一段凄苦的人生,却用她的品德造就了一段佳话。隆裕太后原名叶赫那拉·静芬,出生于1868年的镶黄旗贵族家庭里。本身她应该过着属于千金的生活,可怎料论辈分她

  • 李鸿章混血孙子继承巨额家产,用一生悲剧证明:留财不如留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鸿章的子孙后代,李鸿章家族后人关系,梁启超评价李鸿章

    尤其是在面临巨额财富的时候,如何把控利益的影响也正是家教的体现。倘若迷失在了财富之中,那就是整个家族史里最大的败笔。比如说晚清大臣李鸿章的孙子,继承了传递下来的巨额遗产,却终究以悲剧证明了,留才不如留德。晚清时期,李鸿章绝对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他出生于1823年,年轻时广泛学习博览群书,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