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7岁的慈禧便夺取了政权?执政长达48年之久,为何无人能撼动

27岁的慈禧便夺取了政权?执政长达48年之久,为何无人能撼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16 更新时间:2024/2/7 8:07:35

同治帝死了以后,慈禧和很多失孤的太后一样,一眨眼就失去了唯一的靠山。那么这个时候慈禧该靠什么保证自己的地位呢?

当然是扶植起一个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做皇帝了。比如说吕后在失去唯一的儿子汉惠帝以后,就把汉惠帝的俩儿子先后扶植起来,因此吕后至死都没有丢失权力。

一、光绪跟慈禧的关系不一般。

慈禧长得很漂亮,这是咸丰帝喜欢她的重要原因。慈禧还有一个漂亮的妹妹婉贞,当时没有入宫,所以在慈禧的撮合下,嫁给了咸丰帝的弟弟醇亲王奕譞。

这可是一件大事情,因为咸丰帝不信任最有能力的弟弟恭亲王奕,反倒是更加信任平庸的弟弟奕譞。

而婉贞也比较争气,婚后给醇亲王奕譞生了一堆孩子,这其中有一个叫载湉的,便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公元1875年,19岁的同治帝去世了,5岁的载湉立刻被慈禧立为了储君。这就奇了怪了,难道咸丰帝没有儿子了吗?非要立弟弟的儿子?你还别说,咸丰帝还真的只有同治帝这一个儿子,而同治帝又没生儿子,等于说咸丰帝就这么绝后了!

那么是不是应该考虑给同治帝立嗣呢?按照正常的程序,的确应该这样,那就应该从同治帝的下一代中,挑一个过继给同治帝,这似乎才符合礼节。

同治帝去世后的2个小时内,各路亲王们全都聚集在一起,干嘛?当然是商量接班人的问题。这个时候有人提出给同治帝立嗣,也就是从溥字辈里挑一个过继给同治帝,其中热门的人选分别是溥侃和溥伦。

可溥侃、溥伦都是乾隆的五世孙,乾隆的儿子成亲王永瑆的后代,跟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这四帝完全不沾边,已经算是远亲了!

有人因此表示反对,慈禧也积极应对,认为溥字辈的人里,没有可以继承大位的。大家都商量不出个头绪来,所以慈禧就拍板,要给咸丰帝立嗣!

这事儿显然不利于慈禧,大家也就不再说什么,都听慈禧安排好了。可谁也没想到,慈禧首先要求垂帘听政,其次将奕譞和婉贞的儿子载湉立为了皇储。

既然大家各执一词,肯定还是要有个拍板说话的吧?因此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了,年仅5岁的载湉,就这么成了光绪皇帝。他是慈禧的外甥,跟慈禧也有血缘关系,所以慈禧依旧掌权,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搞政变夺权,那是慈禧的强项。

论治国,慈禧的确不行,可论政治斗争,绝对是慈禧的强项。慈禧这辈子一共经历了三场政变,几乎都没费什么手脚。

第一场政变:1861年的辛酉政变。

公元1861年,咸丰帝去世了。他唯一的儿子载淳被立为皇帝,也就是同治帝。这个时候咸丰帝还给同治帝安排了顾命八大臣作为辅政大臣,与两宫皇太后同时执政。

10个人一起执政,这事儿怎么想怎么不靠谱。当年康熙帝有四大辅政大臣就已经够乱哄哄的了。所以说慈禧联系上了失去权力的恭亲王奕,和他一起发动了这次辛酉政变。

这一年慈禧27岁,带着同治帝提前回京哭诉顾命八大臣无理,而当时顾命八大臣还在慢悠悠地把咸丰帝的棺材从承德避暑山庄运回来。

等他们到了以后,慈禧、慈安和奕已经合伙控制了大局,顾命八大臣中的核心角色都被宰了,自此慈禧、慈安和恭亲王奕夺取了政权,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第二场政变:1884年的甲申易枢。

这三个人夺取政权以后,慈安是不怎么管事儿的,慈禧想要管事儿,可跟前一直有个恭亲王奕在碍事儿,于是乎新的权力机构成型以后,内部的斗争又开始了。

当时恭亲王奕,几乎总领了朝中所有的军政大权,是清朝正儿八经说一不二的人。同治四年,慈禧剥夺了恭亲王奕议政王的封号,削弱了他的实力。

此后慈禧又利用顽固派力量,打压奕的嚣张气焰。在同治帝去世以后,慈禧又将光绪拉上台,宣布垂帘听政,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惨败,负责这次战争的恭亲王奕,被慈禧彻底罢免,他所带领的军机处成员,也都被赶了出去。自此慈禧彻底掌握了所有大权,把自己人安排到了军机处。而恭亲王奕,只能回家养老了。

第三场政变:1898年的戊戌政变。

1898年,已经是甲午战争过去的第4个年头,光绪帝立志要做出改变,所以他任用康有为和谭嗣同等人。甚至为了富国强兵,不惜支持君主立宪,削弱自己的权力。

这事儿在慈禧看来,那就是康有为这帮人把光绪给洗脑了,这么蠢的事情,咋能做得出来呢?在慈禧看来,哪怕国家快亡了,自己的权力也不能撒手啊!

光绪不光要削弱自己的权力,还要把慈禧的那帮老臣都给赶下台。这事儿彻底侵犯到了慈禧的利益,因此慈禧果断出手,将戊戌六君子给灭了,康有为跑路到国外去了,光绪帝彻底被囚禁在瀛台,长达10年之久。

这场戊戌政变以后,慈禧再次掌握清朝大权10年的时间。每次在慈禧快要失去权力的时候,慈禧都会来这么一场政变,谁又能斗得过她呢?

总结:慈禧掌权长达48年之久,早就对权力那一套熟透了。

站在怎样的高度,就会有怎样的思考能力。慈禧27岁就站在了清朝的最高峰,成为了说一不二的皇太后。她要做的,自然是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这是本能的自保能力。

此外就是慈禧的野心很大,她在自保的同时,还要攫取更多权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欲望的力量。

要想撑起自己的欲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手段才行。因此慈禧通过政变的手段,拉拢一批人,打压一批人,从而使得自己掌权长达48年之久。

参考资料:《清史稿》

更多文章

  • 康熙还没凉透,雍正为何就敢羞辱宜妃?都怪宜妃的儿子站错了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与宜妃的关系,康熙王朝宜妃和雍正,康熙为什么被宜妃羞辱

    每次康熙从外面捡个女人回来,其他妃子都气得跳脚,唯独宜妃就跟个拉皮条的似的,好生安慰新来的姑娘,让她们心悦诚服地成为康熙的女人。这种妃子谁不喜欢?康熙自然也很宠爱宜妃。宜妃个人也很争气,先后给康熙生了3个儿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这三个孩子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皇九子胤禟,问题

  • 邬思道是雍正集团的灵魂人物,他选择半隐以后,小日子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邬思道为雍正分析形势,邬思道在雍正的地位,邬思道辅佐过雍正吗

    原来邬思道的姑姑已经去世,姑父金玉泽也续了弦。至于表姐金凤姑,孩子已经5岁大了。这一切都只能怨邬思道当年年轻气盛。金玉泽的女婿,也就是金凤姑的丈夫党逢恩,和老丈人一商量,就打算把邬思道给害了。结果邬思道逃出生天,这才到了雍正的雍王府上做事。在帮助雍正夺取了天下以后,邬思道随即便离开了京城,那么邬思道

  • 隆科多是康熙唯一的顾命大臣?他为何选择支持雍正?结果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隆科多临死前向雍正坦白真相,康熙雍正隆科多的关系,康熙皇帝对隆科多的评价

    隆科多,康熙二十七年被封为一等侍卫,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可是到了康熙四十四年,还是一等侍卫,銮仪使和副都统都被免掉了。由此可见隆科多前半生的仕途并不咋地,所谓一等侍卫,也只是个正三品的武职。而且因为他出身于上三旗的镶黄旗,才得了这么个职位。可是到了康熙五十年,情况不一样了,这一次隆科

  • 康熙的好圣孙究竟是谁?胤祉的儿子被各种提拔,难怪雍正要收拾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第三子胤祉有后代吗,康熙五阿哥胤祉,康熙为什么不让胤祉继位

    从《雍正王朝》中来看,胤祉只不过是个读书人,善于笼络一帮读书人在自己的身边。似乎对雍正夺嫡不构成威胁。而历史上的胤祉,却足以成为雍正夺嫡过程中,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么说绝对不是没有根据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胤祉当时的优势。优势一,位列第三,比雍正年长。康熙有不少儿子,但是也有不少夭折的。所以按照次序排列,

  • 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为何要立刻处死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最后如何将皇位传给了雍正,康熙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雍正了,康熙和雍正皇帝是什么关系

    据《清史稿》记载:“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同时也是大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三任统治者。雍正在位一共十三年,他对清廷机构以及吏治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而正是他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了改革整顿,从而一扫颓风,使

  • 康熙总写错别字,为啥没人敢提醒他一声?他总能想办法圆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错别字有哪些,康熙的错别字是什么,康熙写避暑山庄错别字

    可是越学习,这错误就越多,他还特别喜欢显摆。批阅奏章的时候,碰到汉字的奏章,他也强行用汉字回复,因此留了一堆错别字的奏章批复。比如说,一般看了流水账的奏章,康熙的批复都是“知道了”三个字,可是全国这些文武官员,基本上都是以流水账的形式在写奏章,因此康熙的工作量相当大,这“知道了”三个字康熙每天不知道

  • 和坤晋升速度飞快,但有两个部门乾隆却从不让他染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和珅如何得到乾隆赏识,和珅担任过的最大官职,和珅是怎么受到乾隆赏识的

    幼年艰苦和珅原名善保,姓钮祜禄。钮祜禄氏可不得了,乃是当时满洲八大姓之一,尤其是镶黄旗这一支,说起来都和皇室沾亲带故,出了不少的皇后,比如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她是顾命大臣钮祜禄·遏必隆之女。不过这都与和珅无关,他不是镶黄旗而是正红旗,出生于一个极其普通的八旗之家,和贵人们是攀不上一

  • 清朝最神秘的女科学家:她只活了29岁,却惊艳世界2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十大美女科学家,中国清朝著名女数学家,古代最神秘的女科学家

    早在中国自孔子创造儒家学说,在汉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便统治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多年之久,这种封建更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在古代的中国,女人甚至是不能够轻易地抛头露面的,当时的礼教对女子的束缚,迫使女人们泯灭天性,并安守于闺阁之中。而一切认真的研究,则更不

  • 承德避暑山庄为何能避暑?清朝多数皇帝都愿意来,建材另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承德避暑山庄为什么能避暑,承德避暑山庄在清朝中的地位,为什么夏季皇帝要去承德避暑山庄

    于是乎有人建议在承德建造一座避暑山庄,以后天气热了,皇帝就可以到那里避暑。康熙很高兴,当年这事儿就开始办了。康熙五十年,康熙亲自跑来写了“避暑山庄”四个字。雍正皇帝是个不怕热的皇帝,他一辈子信佛,所以信念比较坚定,没事儿跑承德去干嘛?在京城办公他不香吗?其实雍正是没工夫去承德休养。我不怎么去,干嘛要

  • 永兴之战:吴三桂一战打断八旗军脊梁,斩杀清朝41位八旗将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三桂与清军决战,吴三桂消灭多少八旗兵,吴三桂和清军四次战役

    每一个朝代的离去以及崭新朝代的诞生,都是从混乱到安宁的过程,而这过程之中却又有多少不甘的亡魂与战士的血泪。“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敷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我百姓一人。”拥有着大明最后一个年号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的起义大军进入京城之后,于绝望之中自缢,明朝自此便正式失去了整个国家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