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鳌拜的结局为何会如此?

鳌拜的结局为何会如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512 更新时间:2024/1/19 16:34:07

清朝是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大人物,这些有名的人物有的是正义的,而有的也是邪恶的,但是都不是绝对的,毕竟一个人的人性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今天要说这一位大人物绝对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作为一个臣子来说,对于皇权的垂涎绝对称得上是史无前例的,那么他到底是谁呢?他就是鳌拜

鳌拜是瓜尔佳氏的后人,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子。鳌拜绝对称得上是出生豪门,鳌拜自幼出生在军事家庭之中,精通骑射,极为骁勇善战,从小就跟随皇太极东征西战。先后攻克了皮岛,打赢了松井之战,平定了多次的农民起义,绝对称得上是赫赫战功于一身。

在皇太极在位的时候,对于鳌拜也十分的信任,还将他封为满洲第一勇士,一直到顺治帝继位,对于鳌拜也是十分的信任和重用,直到康熙这个朝代,已经到了晚年的鳌拜,却是晚节不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鳌拜称得上是真正的靠自己的本事上位的一个大人物,在青年时期,鳌拜就加入了军队,在刚入军队的时候,就已经崭露锋芒,多次东征北战之后的鳌拜已经位极人臣,他最大的战功莫过于对抗多尔衮。对于皇太极来说,鳌拜绝对称得上是最忠心的左右手。

但是皇太极逝世以后关于皇帝继位者的选择,整个朝堂上下出现了激烈的争吵,多尔衮也对皇位垂涎不已,双方势力一直僵持着。最后还是鳌拜带领大队人马在大清门门市说坚决用力先帝之子,做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这个意图很明显,他就是在警告多尔衮,皇位与你无缘,如果你强行的想要争夺皇位,那么就准备接受武力制裁吧。多尔衮忌惮鳌拜的实力和兵权,没有办法之下做出让步,这才有了后来的顺治帝,所以说鳌拜为了大清朝,绝对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了汗马功劳。

鳌拜不仅仅在打江山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守江山的时候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平定了大清朝的统治和安定,但是就是这么一位大功臣,最后却落得了一个非常凄惨的下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很简单,鳌拜也是人,一个人自然就会有欲望,对金钱,对权力对美色的欲望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权力绝对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像鳌拜这样的地位,当时鳌拜绝对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顺治帝去世的时候临终托孤,选择了4位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帝治理朝堂,这个时候鳌拜理所当然了成为了辅政大臣之一,另外三位辅政大臣就是索尼,苏克萨哈与遏必隆,这4个人都为大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4个人也曾经发过毒誓,全力辅佐康熙皇帝治理大清,任劳任怨,死而后已。

其实顺治帝的本意还是挺好的,想让这4位大臣互相制约,互相牵绊,又可以互相帮助的辅佐康熙皇帝治理天下,但是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尤其是对于权力来说,一旦权力的天平出现了倾斜,人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这4位辅政大臣其实都对权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觊觎,尤其是鳌拜。

4位辅政大臣以索尼为首,主要是因为索尼年纪比较大了,在朝堂之中也比较德高望重,所以他成为了辅政大臣之首。可是这个时候的索尼年纪实在是太大了,对于权力的争夺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心一意只想养老,远离纷争,那么这个时候最大的权力就落到了排名第二的苏克萨哈身上。

苏克萨哈这个人名声不太好,其他的几位辅政大臣对他的过去嗤之以鼻,主要是因为苏克萨哈的上位是靠卖主求荣得来的,虽然当年多尔衮是鳌拜的仇敌,但是苏克萨哈为了自己的前途投靠顺治,出卖多尔衮,主动供出多尔衮的种种罪行,这才让多尔衮下台。虽然苏克萨哈得到了顺治的重用,但是这种卖主求荣的做法却让其余人不齿。

排名第3位的辅政大臣是遏必隆,这个人没什么好说的,性格儒雅,斯斯文文的,没什么主见,全凭鳌拜做主。鳌拜排在第四,在鳌拜心中自己应该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显然这个位置让他非常不满,于是鳌拜蛰伏下来,等待时机准备反击。

康熙6年的时候索尼病死,这对于鳌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是索尼在临终前也考虑到了未来,他担心自己去世以后镇压不住鳌拜的势力,于是找人商议一番以后,决定让15岁的康熙开始亲政。没过多久康熙就开始主持国事了,排名第二的苏克萨哈也被提拔到了辅政大臣首位,可这个时候苏克萨哈的一个行为却让鳌拜对他决定痛下杀手,这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原来是这个时候的苏克萨哈突然上书要求解除辅政大臣,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康熙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辅政大臣全部年事已高,一辈子为朝廷奉献兢兢业业,如今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解除辅政大臣一职对于鳌拜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毕竟他对于权力的欲望非常的强烈,而且在这个时候鳌拜离胜利仅仅只差一步之遥,如果这个时候鳌拜拒绝苏克萨哈的提议,继续担任扶正大臣会让天下人觉得他贪恋权力,司马昭之心昭然皆知,但是这个时候退出鳌拜又非常的不甘心,毕竟自己即将获得胜利。

这个时候鳌拜决定对苏克萨哈痛下杀手,斩草除根,虽然康熙非常明白鳌拜的意图,也没有相信鳌拜的谗言,但是却位于鳌拜的强权,最后依旧没能保得住苏克萨哈。这个时候后宫的孝庄太后也看到了朝堂上的势力,不稳怕是要变天,于是这个时候孝庄太后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让索尼的孙女嫁入皇宫,平衡鳌拜的势力。

苏克萨哈一死鳌拜可以说称得上是无法无天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毕竟排名第三的遏必隆本就是鳌拜的党羽,面对着鳌拜的咄咄逼人,虎视眈眈,康熙皇帝又怎能安坐于龙椅之上,年幼的康熙皇帝年少早熟,对于鳌拜的种种权谋,越来越担心。

这个时候的鳌拜身上有着赫赫的战功,如果贸然杀他,未必让人觉得他康熙帝残暴不仁,残杀忠良,但是鳌拜的存在对于康熙的皇位已经构成了威胁,最终康熙帝还是下定决心除掉鳌拜,此时的鳌拜手中掌握着兵权一个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鳌拜谋反,于是康熙皇帝面对鳌拜嚣张狂妄的行为,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后来还是孝庄太后对康熙帝说道,如果你不除掉鳌拜,你将成为鳌拜的傀儡,一辈子都不会成为真正的皇帝,正是孝庄太后的这一番话,让康熙帝下定狠心除掉鳌拜,将鳌拜申请,最后鳌拜软禁老死于囚牢之中,立下了汉马功劳的大功臣,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人真的是逃不过权力欲望的牢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民国“败家子”:一晚输掉上海一百套房,晚年买不起一张公园门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一夜输掉上百栋楼的败家子,民国败家子晚年生活,民国穷人生活老照片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无数能工巧匠靠着智慧和勇气,在大时代的优势下赢取了丰厚的财富。在这些人中,有的长盛不衰延绵至今,有的则只已成为过眼云烟。有的人继承家业,精益求精。有的人继承家业,挥霍无度。而今天要说的这一位,就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败家子”——盛恩颐。盛恩颐之所以能有无数家财,还要从他爹盛宣怀

  • 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迅速增长到4亿,这种爆发式增加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人口从7千万到4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带来了哪些影响,清朝人口猛增的根本原因

    从这3点去看清朝的人口,就能清楚知道其从7000万迅速增到4亿的原因了。1616年在明朝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明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皇太极建立大清,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那时候明朝的人口数量,因为明朝官员欺上瞒下所以存在争议,这里取一个差不太多的值——7000万。也就

  • 小国入侵清朝,乾隆却为何舍近求远调遣千里之外的“特种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时期清军的战斗力,乾隆清军兵力,乾隆王朝军队装备

    而乾隆虽然相比较自己的爷爷和父亲稍微差上一些,而且还非常的自恋,但要是和他的后代相比的话,还是非常厉害的,而且乾隆在军事上的的确确有不俗的战绩。在清朝的西南部有一个小国家,名字叫做廓尔喀,在现在的尼泊尔附近。因为这两国之间有一道天然屏障进行隔断,所以清朝对尼泊尔没怎么关注过,而且毕竟是一个小国,当时

  • 看了那么多宫斗剧,你真的了解清朝后宫制度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宫斗清朝皇室公主一览表,清朝后宫宫斗真实情况,关于清朝宫斗真实的故事简短

    想必有许多小伙伴非常喜欢看那些宫斗剧,尤其是清朝时期的宫斗剧,播放量都特别高,前一段时间大火的甄嬛传和延禧攻略更是将清朝宫斗剧推上了一个大热的巅峰,那么你真的了解清朝的那些嫔妃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清朝的后妃制度,毕竟在中国古代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等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等级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

  • 鳌拜并没有谋反,为何康熙还是要杀他?因这个举动,换谁都忍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鳌拜能废了康熙吗,鳌拜没有谋反吗,康熙16岁擒鳌拜完整版

    换言之,让任何一个人代入到康熙这个角色里,都会拿下扳倒鳌拜,因为在后期鳌拜的行为完全已经逾越了君臣伦理,尊卑秩序。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潜伏在康熙的身边,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爆炸,康熙不知道,鳌拜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不能说鳌拜不愿取代康熙,实际情形是鳌拜已经走在取代康熙的道路上。鳌拜向“权臣”的转变——

  • 浅谈清朝文字狱,死了七十多人的明史案到底是因何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篡改的明史有哪些,没被清朝修改过的明史,清初明史案是谁发现的

    说起文字狱,很多人认为是清朝特有的一种制度,但其实文字狱在清朝之前就早已出现.最早的文字也可以追溯到汉朝,但是真正形成文字狱概念的是在明朝,我们都知道古代是一个君主集权统治的封建社会,类似于文字狱这种对思想进行高度统一的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过许多次,那像这种文字狱制度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要从

  • 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率先向康熙投降?敢造反却不敢造到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平定三藩的策略,三藩之乱耿精忠为何会率先投降,康熙对待三藩问题采取的措施

    我们都知道造反历代是政治重罪,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可能轻易放过那些造反的大臣,在此情况下,耿精忠为何还是要向康熙投降呢?其实简单来说就三个原因:一是耿精忠首鼠两端,对清廷始终抱有幻想;二是他内部人心不齐,部下不愿意为他卖死命;三是他腹背受敌,受到了清军的重点关照,难以坚持。首鼠两端公元1673年11月,

  • 他自称多尔衮十世孙,至今不减辫子,为保皇族血统,拒不对外通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多尔衮十世孙孙子,多尔衮没有儿子哪来的十世孙,多尔衮十世子孙 全视频

    首先我们要知道,清朝如果是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那么总历时为296年。如果从皇太极改国号算起,那么总共历时为276年。要从清兵1644年入关开始算起则总历时为268年。但是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总之在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下诏退位了,清朝正式的宣告了灭亡。尽管溥仪还在日本

  • 皇太极“猝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没想到竟然和肥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太极死因真相揭秘,江山风雨情皇太极猝死,孝庄秘史皇太极猝死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悲欢离合有生死离别,谁都逃不过,即使你是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再伟大的皇帝都难逃一死,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建立了大清朝的皇太极,关于皇太极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就比如皇太极的死亡,公元1643年9月21日晚9点,大清国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在沈阳故宫清宁宫突然驾崩,《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

  • 孟子所说“男女授受不亲”,其实还有下半句更经典,却十人九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俗语男女授受不亲下半句,孟子关于交友的句子

    [var1]当然除了这些之外,在我国古人总结的各类思想综合当中,孔子和庄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两个学派,当时儒学达到了巅峰,就在孔孟之道的传递下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后人,都知道什么叫孝,什么叫礼,什么叫忠,因此我们国家作为礼仪之邦,对于外来人士都十分的大度友好,这在唐朝时期就可以看得出来,唐朝发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