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看了那么多宫斗剧,你真的了解清朝后宫制度吗?

看了那么多宫斗剧,你真的了解清朝后宫制度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38 更新时间:2024/1/30 1:13:53

想必有许多小伙伴非喜欢看那些宫斗剧,尤其是清朝时期的宫斗剧,播放量都特别高,前一段时间大火的甄嬛传和延禧攻略更是将清朝宫斗剧推上了一个大热的巅峰,那么你真的了解清朝的那些嫔妃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清朝的后妃制度,毕竟在中国古代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等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等级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清朝的后宫。清朝的后妃制度,就是说嫔妃的选择分级待遇以及各个嫔妃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循的相关制度。

在清朝皇后是后宫之主,皇后以下的嫔妃分为7个等级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和最小的官女子,其实官女子就是普通的宫女,但是与宫女不同的是他们是可以侍寝的宫女。

其实在清朝初年,关于后宫嫔妃的人数数量是有要求和规定的,在记载中规定皇后有一人,皇贵妃为二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但其实皇帝可以在妃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什么的随心所欲的扩张名额。

据历史记载康熙的后宫人数是整个清朝最高的,他一共拥有妻妾55名,在康熙一生中有4名皇后,3名皇贵妃,1个贵妃,11个妃子,贵人10名,常在8名,答应10名,这其实只是康熙众多后宫中有名有姓的,要算上其他的无名无姓的女子,那康熙拥有的实际机器可以高达200多名,不同的后妃制度也有着不同的待遇一个大家闺秀如成为后宫的妃嫔中的一员呢?

那就是通过入宫选秀,每逢三年就会有户部主持一场选秀在满汉八旗之中挑选适龄女子进入宫中选秀,秀女选秀,由皇帝与后宫嫔妃在场共同选择。清朝宫廷选秀女要求血统的纯洁与高贵,在保证血统的纯洁和社会地位的同时,再看这个女人的美貌与素质。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人们的结婚年龄都非常早,在清朝也是这样,当时年满13岁的女子就可以入宫选秀,在清朝总是口口声声说着满汉一家亲,其实在当时清朝的皇宫贵族们根本看不起汉人,在选秀的时候,第一选择是满族的女子,第二则是蒙古族的女子,最后才是汉族女子。

在成为一名后宫女子以后,根据你地位品级的不同,所享受的待遇也是截然不同的,包括每个月领到的银两服饰还有伙食标准等等都不一样,皇太后的待遇最好每年可以领到20两黄金200两白银的津贴,皇贵妃每年有800两白银,再加上8名丫环,贵妃每年600两8个丫环,剩下的妃子依次递减,清朝的后妃制度等级森严,虽然身处后宫之中,但是依旧要遵循礼仪。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会进行选秀活动来给皇帝挑老婆,但是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标准,就比如汉代政策比较开放,可以有一些来自民间的女子在选拔之后进宫,但是容貌一定要秀丽,品行一定要端庄。后来到了明朝的时候,选秀的标准非常严格,不能太高,不能太瘦,不能太矮,不能太胖,身体的方方面面,一尺一寸都要符合标准。

到了清朝以后漂亮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在清朝选秀,最重要的其实是家事和背景,而且在清朝妃子选秀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活动,就比如经常有蒙古族女子进宫选秀,与清朝皇室联姻,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后其实就是蒙古族科尔沁贝勒的女儿。

在整个清朝历史上蒙古族后妃多达20多位,所以说到了清朝来说,妃子的选拔并不是由皇帝来选择自己喜欢不喜欢的,而是看这个女子的政治作用如何,这也就导致了在后世遗留下来的清朝后妃的照片中,那些女子的外貌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是也不能一口否决。

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可能满人的审美标准与我们不同,在汉人心目中一个貌美的女子一定是樱桃小嘴,柳叶眉之类的,但是从清朝遗留下来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出那些后妃大多数都是大圆脸方额头小眼睛,小嘴巴的长相这也可能取决于满足人自身的审美,毕竟在外貌上满人还是与汉人有稍微的差别的。

在清朝历代的后宫嫔妃之中,最超脱于规则的应该就是慈禧太后了,慈禧太后日常所使用的器皿服饰早已超脱了它的品级,我们在前面说过妃子的地位从他的服饰和饮食上就可以体现出来。慈禧太后吃饭绝对要比皇上奢华的多。在慈禧的饭桌上,每顿饭一定要够100盘菜,先不说吃完吃不完,但一定要摆着好看。

如果那道菜口味不合,那么做这道菜的御厨就要倒霉了,做这么多菜肯定铺张浪费,慈禧太后根本吃不了,所以说在慈禧太后吃完饭以后有许多动了几筷子或者是压根没动的菜肴,就会被想给女官宫女和太监们享用,所以说慈禧太后的饭根本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炫耀和讲究排场。

在甲午战争爆发的前几年慈禧太后依旧改不了奢侈的病,当时战事在即,北洋海军需要添置新式战舰,但是清朝却说自己拿不出那些银两来买战舰,能供得起慈禧太后一天花4万两银子生活却拿不出钱买战舰,这是自然的。

慈禧太后的60大寿更是被后人骂为史无前例的浪费行为,1894年11月7日,慈禧太后60岁大寿,在这一天慈禧太后为自己生日就花去了1000万两,这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养一个北洋舰队,一年都用不了这么多钱。

最后再说说慈禧太后的服饰,慈禧太后平日里戴的凤冠都是由珍珠宝石镶嵌,上面还有一颗重达四两的珍珠,光这颗珍珠就值1000~2000万了,更别说慈禧太后的其他衣服都是由金丝编织而成,其铺张奢侈程度早已超越了后宫嫔妃所规定的制度,但是他作为清朝的实权统治者,哪怕是怎样的违反规则,想必都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鳌拜并没有谋反,为何康熙还是要杀他?因这个举动,换谁都忍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鳌拜能废了康熙吗,鳌拜没有谋反吗,康熙16岁擒鳌拜完整版

    换言之,让任何一个人代入到康熙这个角色里,都会拿下扳倒鳌拜,因为在后期鳌拜的行为完全已经逾越了君臣伦理,尊卑秩序。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潜伏在康熙的身边,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爆炸,康熙不知道,鳌拜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不能说鳌拜不愿取代康熙,实际情形是鳌拜已经走在取代康熙的道路上。鳌拜向“权臣”的转变——

  • 浅谈清朝文字狱,死了七十多人的明史案到底是因何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篡改的明史有哪些,没被清朝修改过的明史,清初明史案是谁发现的

    说起文字狱,很多人认为是清朝特有的一种制度,但其实文字狱在清朝之前就早已出现.最早的文字也可以追溯到汉朝,但是真正形成文字狱概念的是在明朝,我们都知道古代是一个君主集权统治的封建社会,类似于文字狱这种对思想进行高度统一的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过许多次,那像这种文字狱制度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要从

  • 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率先向康熙投降?敢造反却不敢造到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平定三藩的策略,三藩之乱耿精忠为何会率先投降,康熙对待三藩问题采取的措施

    我们都知道造反历代是政治重罪,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可能轻易放过那些造反的大臣,在此情况下,耿精忠为何还是要向康熙投降呢?其实简单来说就三个原因:一是耿精忠首鼠两端,对清廷始终抱有幻想;二是他内部人心不齐,部下不愿意为他卖死命;三是他腹背受敌,受到了清军的重点关照,难以坚持。首鼠两端公元1673年11月,

  • 他自称多尔衮十世孙,至今不减辫子,为保皇族血统,拒不对外通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多尔衮十世孙孙子,多尔衮没有儿子哪来的十世孙,多尔衮十世子孙 全视频

    首先我们要知道,清朝如果是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那么总历时为296年。如果从皇太极改国号算起,那么总共历时为276年。要从清兵1644年入关开始算起则总历时为268年。但是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总之在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下诏退位了,清朝正式的宣告了灭亡。尽管溥仪还在日本

  • 皇太极“猝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没想到竟然和肥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太极死因真相揭秘,江山风雨情皇太极猝死,孝庄秘史皇太极猝死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悲欢离合有生死离别,谁都逃不过,即使你是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再伟大的皇帝都难逃一死,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建立了大清朝的皇太极,关于皇太极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就比如皇太极的死亡,公元1643年9月21日晚9点,大清国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在沈阳故宫清宁宫突然驾崩,《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

  • 孟子所说“男女授受不亲”,其实还有下半句更经典,却十人九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俗语男女授受不亲下半句,孟子关于交友的句子

    [var1]当然除了这些之外,在我国古人总结的各类思想综合当中,孔子和庄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两个学派,当时儒学达到了巅峰,就在孔孟之道的传递下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后人,都知道什么叫孝,什么叫礼,什么叫忠,因此我们国家作为礼仪之邦,对于外来人士都十分的大度友好,这在唐朝时期就可以看得出来,唐朝发展空

  • 郭开:战国晚期头号奸臣,先后陷害两位盖世名将,导致赵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国郭开最后的下场,赵国重臣郭开,郭开和赵国奸臣的关系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郭开可谓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名人,说他出名倒不是因为他对赵国的局势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而是在他的势力下,多位赵国将领惨遭毒手,而赵国的灭亡也与郭开有着不可分的关系。[var1] 打压老将廉颇 说起廉颇,大家对他的印象最多的还是与蔺相如的相爱相杀,廉颇这个人虽然有些个人的英雄主义脾气,但也为

  • 《山海经》中到底有什么?使纪晓岚要下令销毁它,专家们讲出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纪晓岚为什么下令销毁山海经,纪晓岚为啥要毁掉山海经,纪晓岚销毁过山海经吗

    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文化向来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对于文化也格外的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百家思想的争鸣,呈现出一片文化繁荣的景象。到了秦始皇统治时期,法家文化占据主要地位,儒家文化反而受到压迫甚至毁灭。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对于文化的态度不一,但共同点都是在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古代的文化竞

  • 桂陵之战时,庞涓已被齐国生擒,孙膑为何不杀他?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膑与庞涓下场,孙膑打败庞涓后去了哪里,庞涓在桂陵失败的主要原因

    说到鬼谷子,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位身怀旷世绝学、智慧超群、精通百家学问的智者,他的徒弟众多,并且都取得一定的建树,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他的两个得意弟子孙膑和庞涓。在桂陵之战时,庞涓已被齐国生擒,但孙膑为何不杀他呢?孙膑与庞涓本来是同窗,都是鬼谷子坐下的弟子,但孙膑的才能高出庞涓一筹,让本来应该有

  • 为行刺他先阉割了自己,后世对他的评价远超荆轲,但结局令人泪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荆轲为什么没有行刺成功,行刺之人为何选择荆轲,荆轲在行刺之前做了哪些准备

    [var1]·对比荆轲他才是真正的侠肝义胆荆轲,恐怕是我国文化里最有名、也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正面英雄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思考能力。这时,很多人再次翻开课本,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怀疑和疑问。[var1]荆轲原本最擅长的是写诗和做赋,之前也没听说他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