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鳌拜并没有谋反,为何康熙还是要杀他?因这个举动,换谁都忍不了

鳌拜并没有谋反,为何康熙还是要杀他?因这个举动,换谁都忍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94 更新时间:2023/12/11 15:32:47

换言之,让任何一个人代入到康熙这个角色里,都会拿下扳倒鳌拜,因为在后期鳌拜的行为完全已经逾越了君臣伦理,尊卑秩序。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潜伏在康熙的身边,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爆炸,康熙不知道,鳌拜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不能说鳌拜不愿取代康熙,实际情形是鳌拜已经走在取代康熙的道路上。

鳌拜向“权臣”的转变——鳌拜的资历和功劳就不多说,那是从皇太极时代就开始鞍前马后的一个人,又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顺治福临驾崩后,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人为辅政大臣,两个原因促使鳌拜走上了专权的道路:

康熙过于年幼,即位时才八岁;四大辅臣内部矛盾重重,内斗严重;我们都知道,在君主专制时代最害怕的就是君主过于年幼,倘若朝廷中没有强而有力的大臣支持皇帝,那么很容易导致权臣或宦官专权的现象。所以明朝发生土木堡之变以后,为了避免“主少国疑”的不利局面,才让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出来做皇帝。

四大辅臣的身份虽然都是辅佐康熙,但本身也勾心斗角。苏克萨哈自成一体,索尼等人都瞧不起他,鳌拜和索尼虽然是姻亲,但是政见不合经常闹矛盾,遏必隆这个人选择了依附于资历最老,功勋最大的鳌拜。

因此这种局面无疑造成了由于皇帝年幼,辅臣内部陷入权力内斗,因为康熙太小,既没有自己的势力,也没有什么政治经验可以制衡这些人。基本上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康熙就是一个空架子,朝政大权都被这四个人把握,为了独揽大权,那么四大辅臣自然要一争高下了。

最后的结果是,索尼早早的撒手人寰,苏克萨哈直接被强势的鳌拜扳倒处死,还有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选择依附鳌拜,这个时候的鳌拜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虽未谋反,但已如同谋反——不能说鳌拜因为在生前没有表现出谋反的迹象,就说他没有谋反的心思,毕竟脑袋长在人家脖子上,谁也不知道他想些什么。不过,从鳌拜的行为上并不难看出,他虽然并未透露出谋反的心思,但是他的行为已经如同谋反。

例子:矫诏杀大臣起初,鳌拜是镶黄旗出身,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出身。为了打击苏克萨哈,康熙五年时鳌拜要求将自己的镶黄旗土地和苏克萨哈的正白旗土地进行对换,这件事自然遭到苏克萨哈的反对,也是在鳌拜的意料之中。

但当时还有三个大臣也站出来反对鳌拜的换地行为,这让鳌拜十分震怒,这三位就是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其中巡抚王登联还向康熙上表《圈地疏》,陈述圈地的种种弊端。鳌拜随即以“纷更妄奏”对这三位大臣进行治罪,判处死刑。

当时康熙找到其他三位辅臣商讨意见,索尼和遏必隆不愿得罪鳌拜,因此选择附和,苏克萨哈不愿惹火烧身,保持了沉默。康熙见此,扔没有同意鳌拜的意见,下诏惩罚三人各鞭打一百而已,但鳌拜竟然直接矫诏将三位大臣杀死,并且强行和苏克萨哈进行换地。

这种行为恐怕是任何统治者都无法忍受的吧?

例子:无人臣礼除了完全无视康熙这个皇帝的存在,康熙也并不把康熙当成一个皇帝来对待,他还以为康熙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当初他扳倒苏克萨哈时,要求康熙对苏克萨哈处以极刑,但是康熙不同意,这一年是康熙六年(1667)。

索尼病死,在临死前请求康熙仿造顺治皇帝14岁亲政的先例,于是在这一年康熙亲政。但亲政后的康熙对鳌拜仍然不具备威胁力,不过鳌拜则显得有些疯狂。鳌拜罗列了苏克萨哈24条罪款,要求康熙对他判处凌迟等极刑。

鳌拜为什么一定要打击苏克萨哈呢?

因为当时苏克萨哈见康熙亲政,于是提出一个请求说应该解除自己辅臣的身份,索尼已经病逝,苏克萨哈都这么说了,鳌拜等人自然也应该解除辅臣身份。但是鳌拜不愿意,所以这才要急于处死苏克萨哈。

鼇拜以苏克萨哈与相抗,憾滋甚。鼇拜日益骄恣,苏克萨哈居常怏怏。康熙六年,上亲政,加恩辅臣。越日,苏克萨哈奏乞守先帝陵寝,庶得保全馀生。有旨诘问,鼇拜与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等遂诬以怨望,不欲归政,构罪状二十四款,以大逆论——《清史稿·鳌拜列传》

对于鳌拜的建议,康熙最初是不同意的,但鳌拜是怎么表现的呢?

叫做“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意思就是在康熙面前把袖子挽起,以示威权,强行要求康熙同意。这个举动不得了,完全没有了君臣伦理,尊卑礼仪,康熙不同意,鳌拜便强行施压逼迫康熙同意,迫于鳌拜当前的威势,所以只能暂避锋芒。

苏克萨哈因此被满门抄斩,那么试问,面对这样一位强势的,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样的大臣,有哪个皇帝可以容忍他的存在,其虽未谋反,但行为已经等同谋反,因此鳌拜必须死是注定的事情,这在任何时代都是注定的结果。

亲,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实用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更多文章

  • 浅谈清朝文字狱,死了七十多人的明史案到底是因何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篡改的明史有哪些,没被清朝修改过的明史,清初明史案是谁发现的

    说起文字狱,很多人认为是清朝特有的一种制度,但其实文字狱在清朝之前就早已出现.最早的文字也可以追溯到汉朝,但是真正形成文字狱概念的是在明朝,我们都知道古代是一个君主集权统治的封建社会,类似于文字狱这种对思想进行高度统一的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过许多次,那像这种文字狱制度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要从

  • 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率先向康熙投降?敢造反却不敢造到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平定三藩的策略,三藩之乱耿精忠为何会率先投降,康熙对待三藩问题采取的措施

    我们都知道造反历代是政治重罪,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可能轻易放过那些造反的大臣,在此情况下,耿精忠为何还是要向康熙投降呢?其实简单来说就三个原因:一是耿精忠首鼠两端,对清廷始终抱有幻想;二是他内部人心不齐,部下不愿意为他卖死命;三是他腹背受敌,受到了清军的重点关照,难以坚持。首鼠两端公元1673年11月,

  • 他自称多尔衮十世孙,至今不减辫子,为保皇族血统,拒不对外通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多尔衮十世孙孙子,多尔衮没有儿子哪来的十世孙,多尔衮十世子孙 全视频

    首先我们要知道,清朝如果是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那么总历时为296年。如果从皇太极改国号算起,那么总共历时为276年。要从清兵1644年入关开始算起则总历时为268年。但是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总之在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下诏退位了,清朝正式的宣告了灭亡。尽管溥仪还在日本

  • 皇太极“猝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没想到竟然和肥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太极死因真相揭秘,江山风雨情皇太极猝死,孝庄秘史皇太极猝死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悲欢离合有生死离别,谁都逃不过,即使你是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再伟大的皇帝都难逃一死,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建立了大清朝的皇太极,关于皇太极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就比如皇太极的死亡,公元1643年9月21日晚9点,大清国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在沈阳故宫清宁宫突然驾崩,《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

  • 孟子所说“男女授受不亲”,其实还有下半句更经典,却十人九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俗语男女授受不亲下半句,孟子关于交友的句子

    [var1]当然除了这些之外,在我国古人总结的各类思想综合当中,孔子和庄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两个学派,当时儒学达到了巅峰,就在孔孟之道的传递下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后人,都知道什么叫孝,什么叫礼,什么叫忠,因此我们国家作为礼仪之邦,对于外来人士都十分的大度友好,这在唐朝时期就可以看得出来,唐朝发展空

  • 郭开:战国晚期头号奸臣,先后陷害两位盖世名将,导致赵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国郭开最后的下场,赵国重臣郭开,郭开和赵国奸臣的关系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郭开可谓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名人,说他出名倒不是因为他对赵国的局势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而是在他的势力下,多位赵国将领惨遭毒手,而赵国的灭亡也与郭开有着不可分的关系。[var1] 打压老将廉颇 说起廉颇,大家对他的印象最多的还是与蔺相如的相爱相杀,廉颇这个人虽然有些个人的英雄主义脾气,但也为

  • 《山海经》中到底有什么?使纪晓岚要下令销毁它,专家们讲出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纪晓岚为什么下令销毁山海经,纪晓岚为啥要毁掉山海经,纪晓岚销毁过山海经吗

    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文化向来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对于文化也格外的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百家思想的争鸣,呈现出一片文化繁荣的景象。到了秦始皇统治时期,法家文化占据主要地位,儒家文化反而受到压迫甚至毁灭。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对于文化的态度不一,但共同点都是在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古代的文化竞

  • 桂陵之战时,庞涓已被齐国生擒,孙膑为何不杀他?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膑与庞涓下场,孙膑打败庞涓后去了哪里,庞涓在桂陵失败的主要原因

    说到鬼谷子,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位身怀旷世绝学、智慧超群、精通百家学问的智者,他的徒弟众多,并且都取得一定的建树,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他的两个得意弟子孙膑和庞涓。在桂陵之战时,庞涓已被齐国生擒,但孙膑为何不杀他呢?孙膑与庞涓本来是同窗,都是鬼谷子坐下的弟子,但孙膑的才能高出庞涓一筹,让本来应该有

  • 为行刺他先阉割了自己,后世对他的评价远超荆轲,但结局令人泪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荆轲为什么没有行刺成功,行刺之人为何选择荆轲,荆轲在行刺之前做了哪些准备

    [var1]·对比荆轲他才是真正的侠肝义胆荆轲,恐怕是我国文化里最有名、也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正面英雄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思考能力。这时,很多人再次翻开课本,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怀疑和疑问。[var1]荆轲原本最擅长的是写诗和做赋,之前也没听说他有过

  • 为何我们多数人对古代的战争印象都源自春秋?那时人是傻?还是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对古代战争的认识,古代人对待战争的态度,古代人怎么看待战争

    [var1]·春秋时期的战争如果把战国时期的诸侯比做狂喝滥赌的市井流氓,那么春秋时期的诸侯,就是一个个翩翩君子。我们当我们耻笑宋襄公非要等敌军渡过河,摆好阵,再迎敌作战时,很多人不知道,这在当时是很受尊重的,也是当时战争中大家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var1]基于物质条件和精神世界的限制,春秋时的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