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贵福本名洪天贵,他是洪秀全与原配妻子赖莲英在起义之前生的长子。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后,觉得儿子的名字不够霸气,就在洪天贵名字后面又加了个“福”字。就这样,洪天贵变成了洪天贵福。
公元1851年9月,洪秀全在永安建制,他自封为天王。洪天贵福由于是长子,所以建制时被册立为幼天王。当时他只有两岁。其后的十几年时间,洪天贵福就如同洪秀全的作秀工具一样,被各种摆弄。
比如在洪天贵福十二岁时,他父亲洪秀全突发奇想,对外宣称,自己的“大哥”耶稣是上帝的太子,而太子却没有坐江山,他这个做弟弟的心里过意不去,因而他决定:把洪天贵福过继给大哥耶稣。当时的洪天贵福可谓是蒙圈了。自己老爹一天一个想法,让常人捉摸不透。
公元1864年6月1日,南京城临近失守,洪秀全在城破前自杀(官方说法是病死)。五天后,十五岁的洪天贵福继位,从幼主兼耶稣儿子的身份变成了太平天国的幼天王。
由于洪天贵福一直被圈养在深宫中,他父亲洪秀全对他的教育也疏于管教。所以他仓促继位后,根本没有当家做主的能力,只能把军政大事继续委托给自己的伯父洪仁发、洪仁达以及忠王李秀成负责。
1864年7月,湘军攻破南京,天王府乱成一锅粥。洪天贵福带着两个弟弟和他的四个后妃娘娘,跑到忠王李秀成家里需求保护。李秀成给他找了一匹大白马,并让自己的心腹之人假扮成清军的模样,把他偷偷的送出了城。至于他的弟弟和后妃娘娘们,李秀成就扔在当地不管了。
洪天贵福出逃后,太平天国灭亡。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太平天国灭亡了,但太平军却并没有被全部消灭,当时流落在各地的太平军还有几十万。洪天贵福逃亡期间,一直都有外地太平军保护。
另外,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湘军攻破南京城后,曾国荃一心想敛财,就没有专心抓捕洪天贵福。他事后没找到洪天贵福,就对曾国藩谎称说洪天贵福自焚而亡了。曾国藩也没调查一下,按着曾国荃给的报告就直接上呈给了军机处。事后左宗棠检举揭发,并且事实证明洪天贵福也确实没死。曾国藩因此被慈禧狠批了一顿。
这件事情造成了曾国藩和左宗棠绝交,两人老死不相往来。洪天贵福逃出后,第一个勤王护驾的是堵王黄文金,第二个是干王洪仁。这两部人马加起来有十几万人。洪仁和黄文金会师后,认为这些人给湘军塞牙缝都不够,于是他们就带着幼天王洪天贵福一起,打算进入江西,与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会和。
按照洪仁和黄文金的设想,他们先去江西与李世贤会合,然后再一起杀入湖北,与从西北回援南京的陈得才和赖文光会合。最后五部人马一起攻打湖北,争取割据西北,徐图中原。
然而想法是好的,但他们忽略了清军早已有防备。曾国藩被慈禧狠批一顿后,在江西布下天罗地网,围捕洪天贵福。于是当洪仁和黄文金进入江西后,立即遭到清军的团团堵截。黄文金在攻打宁国县时,被清军的火炮击中,不久病死。
黄文金死后,洪仁不会打仗,于是这群人立即群龙无首,四散溃逃,仅一个月,数万人就只剩几千人了。清军在追杀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伙太平军越打越少,溃不成军,于是在一个夜晚,对这群已是惊弓之鸟的太平军大胆发动夜袭,将洪仁当场活捉。(后被凌迟处死)
洪天贵福本来也应该是要被俘的,但他运气很好,在乱军之中掉到了一个深坑里面,当时天色极暗,清军没看到他,因而他就逃过一劫。第二天清晨,待清军离去后,惊魂未定的洪天贵福爬出深坑,躲进了山中。
据后来洪天贵福自己供述称,他一个人在山上躲藏了四天,饥饿难耐,不得已只好下山讨口饭吃。下山后,他先是来到一户唐姓人家,谎称自己乃湖北人,姓张。唐姓人家可怜他,就收留了他,让他帮着割禾。在这处人家里,洪天贵福待了四天,期间他将自己头发剪了,剃成了猪尾巴头。
在唐家待了四天后,洪天贵福再次上路。但是他没有人生阅历,根本不知道往哪逃。结果他就撞到了巡逻的清军,被抓回大营鉴别身份。因为清军大营中有不少太平军的俘虏,这些人一下子就认出了洪天贵福。于是,这位幼天王的身份终于暴露,沦为阶下囚。
起初,抓捕洪天贵福的清军官兵有点不相信他就是传说中的的幼天王。因为洪天贵福在做自供时,连骡马都分不清、籍贯也说不明白,完全就是一副弱智形象。
然而,洪天贵福唯恐人家不信,一口气连写了十份文件,其中包括供词、给洪秀全的请安本章,太平天国官员名单,洪秀全的宫廷八卦等等,以证明自己的身份。这下清军才确信这位弱智少年就是如假包换的幼天王。
为了活命,洪天贵福将太平天国的事情统统推在洪秀全和洪仁、李秀成等人头上。他说打江山的事都是老天王洪秀全做的,他什么都没干。即便是登基后,也都是干王、忠王等人在做事,也与他无关。
他非常希望大清能饶恕他,给他做大清顺民一个机会。并且他还希望朝廷能让他留在唐老爷身边,一起到湖南读书,以后考一个秀才为朝廷效力。(唐老爷就是看管洪天贵福的衙役,不是先前收留洪天贵福的那位唐姓人家)
清廷方面收到洪天贵福的自供书,简直是哭笑不得。有官员不敢相信,太平天国的幼天王居然是这种货色,甚至有人还建议,干脆就依了他的请求,让他做一个顺民,打击残存太平军的士气。
不过慈禧等高层认为,太平军余部势力还很大,北方的捻军也奉太平天国的旗号,这些人加起来有几十万。留着洪天贵福,恐怕是个祸患,可能会被叛乱分子利用。于是洪天贵福被抓捕两个月后,慈禧就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将他凌迟处死。
太平天国灭亡后,残余的太平军与北方捻军合流。清政府为了消灭他们,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僧格林沁等人悉数派上战场。僧格林沁在与捻军的作战中,还被捻军打死了。(比洪天贵福晚死半年)
总的来说。洪天贵福之死,其实就是典型的运气不好。他其实什么也没干,但在当时那个情境,他又不得不死。关于这一点,负责监刑的两江总督沈葆桢也有解释说:洪天贵福不过乃黄口小儿,本无足介意,惟洪秀全窃号十有余岁,流毒十有余省,遗孽犹在。不除之则神奸巨憝倚其名号,足以挥召群凶。
可见彼时的洪天贵福对于清廷来说其实毫无威胁,就像陈友谅的儿子对朱元璋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孩子,但势头正猛的朱元璋最终没有杀陈友谅的儿子,但对彼时已经被太平天国运动折腾得胆战心惊的清朝政府来说,任何与太平天国有关的事物都足以引起他们的惧怕,而洪天贵福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被杀。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