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握有实权的杨秀清,为何却斗不过被“架空”的洪秀全?一文读懂

握有实权的杨秀清,为何却斗不过被“架空”的洪秀全?一文读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50 更新时间:2024/1/24 4:56:14

那么为何拥有实权的杨秀清最终却斗不过一个只会发号施令的洪秀全呢?下面我来简单分析一下。

拜上帝教在广西山区发展教众时,分成了以杨秀清为代表的东王派和以萧朝贵为代表的西王派。洪秀全永安建制后,虽然委任杨秀清为九千岁,节制西王以下所有人,但萧朝贵并不服杨秀清。而且萧朝贵又很擅长与会党(比如天地会)搞关系,所以太平军杀出广西后,萧朝贵的实力并不比杨秀清弱。

这里插一句,杨秀清搞“天父附体”后,萧朝贵也搞“天兄附体”,其实就是萧朝贵有意要在神权方面与杨秀清竞争。萧朝贵在长沙战死以后,太平军中的西王派并不认输,他们依然高举西王的旗帜,在萧战死后的数年,在外继续征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杨秀清瞧不起会党,萧派人马为自保,只能如此)

当然了,杨秀清为了消灭西王派,也费了不少心机,比如太平军的北伐就是他借机消灭西王派的一个小手段。

不过,西王派人数众多,哪里是杨秀清想借刀杀人就能完全铲除的?后来杨秀清独断专行的性格逐步显露,西王派就团结在了北王韦昌辉的身边。他们支持韦昌辉,其实倒不是说韦有多大的实力,或是他们对韦有多么忠心。只是因为他们知道,韦昌辉绝不会倒向杨秀清而已。

所以说,别看杨秀清手握实权,当时太平军内不服他的实力派还是有很多的。如果双方真的火拼,洪秀全手里有很多牌可打。

太平天国是政教合一式的政权,洪秀全的宗教身份注定了主动权掌握在他手上。太平天国的基础是拜上帝教,天父是所有教徒造反的精神支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不信有什么天父。但大家信,所以天父这个谎言,就不能被戳破。

杨秀清成天装腔作势,假扮天父,洪秀全不敢戳穿,是这个原因。洪秀全百事不通,杨秀清一手操持太平天国军政,却不敢取其代之,也是这个原因。(后来洪秀全给杨秀清平反还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就跟唐僧西天取经一个道理。孙猴子虽然厉害,但取经的人只能是唐僧。孙猴子死了不要紧,只要唐僧还在,那么这个取西经的队伍就还能玩下去。而唐僧要是死了,那就没得玩了。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杨秀清真的急眼杀了洪秀全,那么他的下场会如何?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西王派和北王派肯定会他闹掰。其次,李秀成、陈玉成这类中层将领肯定也不会服杨秀清。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杨秀清能杀人,其它人能不能杀人呢?开了这个先例,太平天国的下场,怕是只有分裂一个结果了。

所以说,对一支政教合一的军队,想要完全控制,只能从思想上下手。可洪秀全提起占好了坑,杨秀清就算再有能力,也不能动摇洪秀全的神位。纵然说,杨秀清可以通过天父附体的方式削弱洪秀全的神性,但他不能直接杀洪,否则洪的神格一旦被摧毁了,整个队伍的信仰基石就会崩塌掉。

面对我洪秀全灭你是整顿队伍,你杨秀清灭我就是谋逆的现状,杨秀清想通过慢慢蚕食加逐步逼宫的方式篡位。可这样做他又犯了篡位大忌。毕竟大家都知道他要篡位,而他的实力又没有碾压其它势力,这个皇位,他还能篡的了?

洪秀全智商一般,但情商高,杨秀清远不是他的对手。杨秀清斗不过洪秀全最大的失策,就是他过早地暴露了野心。第二大失策,就是他的情商太低,不会拉拢异己势力。中国自古以来,权臣篡位,必须都要先隐藏自己野心,然后通过打击需要打击的人,拉拢能拉拢的人,团结下面所有的人,把一号人物彻底变成孤家寡人后,再篡位。

这是必须走的路线!否则稍有疏忽,必然是粉身碎骨。就拿曹操来说,他想篡位,也是在搞死荀彧等士族反对派,让汉臣们彻底歇菜后,才由他儿子篡位。而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再没权力,也比汉献帝强得多吧?杨秀清权力再大,比曹操还是有差距吧?

事实求是地说,杨秀清当时根本就不具备篡位的条件。然而杨秀清等不了,他的野心过于膨胀。有一次,洪秀全因一宫女服侍不到位,便对其拳打脚踢,发泄私愤,导致其流产。此事被杨秀清知道后,便以天父之名教育了他,当众打了他三十大板。作为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遭遇这样奇耻大辱,他颜面何存,威信扫扫,心中恨透了杨秀清。

然后杨秀清就过早地被洪秀全盯上了。当然,被洪秀全盯上也不代表杨秀清就一定会失败。只要他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尽量拉拢人心归附,他也有反杀的机会。但杨秀清情商低的毛病在关键时刻,就害死了他。

燕王秦日纲脾气爆,一次杨秀清的马夫冲撞了他,他揍了马夫一顿。马夫接着就跟杨秀清告状,杨秀清知道后,就下旨让秦日纲请罪,羞辱秦日纲,两人就此决裂。丞相陈承瑢因为替秦日纲说话,结果也被杨秀清一块给整治了。

虽然说,杨秀清的位置,注定了他在执政时必须要高调,必须要招人恨。但他在已经确定要篡位的情况下,还如此高调,这就是他情商低下的表现了。杨秀清想取代洪秀全,他想的是利用天父附体,让洪秀全和平交权。而洪秀全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就是“王炸”,汇集韦昌辉、秦日纲直接就宰了他。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更多文章

  • 民国最牛四姐妹:风华绝代,嫁才子嫁名流,个个长寿超过90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思想,在如今已经是不复存在了,并且事实证明,无论男女,都有追求知识的权利,并且女性也并不会比男性要差,甚至在某一些方面还是要胜过男性的。然而,像这样平等的思想,还是要等到西方的“新思想”涌入中国之后才使人们普遍地认识到的,而其转变的时代,便是在于民国。而本篇文章所要讲述的故

  • 九子夺嫡不仅仅是皇子的错,其实康熙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不仅在现代适用,在古代也很适用,尤其是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承担统治责任的皇家来说更是如此。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古代是君主集权统治,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在古代皇帝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也有句话说得好,高处不胜寒,普通平民老百姓羡慕皇家的锦衣玉食,衣

  • 清朝中兴四大名臣都是哪里人,谁坐头把交椅?看看有没有你老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鸿章是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人。张之洞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贵阳市六洞桥,其父张瑛为纪念其出生在风光旖旎的六洞桥,故取名之洞;二说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至于具体是哪,两种说法各执一词。按照一些学者的考据,他们认为张之洞应该是出生在贵阳,四岁时因其父张锳被提拔为兴义知府,才随父亲搬到兴义府的府治安

  • 鳌拜的结局为何会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鳌拜历史上真实的结局,鳌拜的结局如何,鳌拜是否真的存在

    清朝是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大人物,这些有名的人物有的是正义的,而有的也是邪恶的,但是都不是绝对的,毕竟一个人的人性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今天要说这一位大人物绝对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作为一个臣子来说,对于皇权的垂涎绝对称得上是史无前例的,那么他到底是谁呢?他就是鳌拜!

  • 民国“败家子”:一晚输掉上海一百套房,晚年买不起一张公园门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一夜输掉上百栋楼的败家子,民国败家子晚年生活,民国穷人生活老照片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无数能工巧匠靠着智慧和勇气,在大时代的优势下赢取了丰厚的财富。在这些人中,有的长盛不衰延绵至今,有的则只已成为过眼云烟。有的人继承家业,精益求精。有的人继承家业,挥霍无度。而今天要说的这一位,就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败家子”——盛恩颐。盛恩颐之所以能有无数家财,还要从他爹盛宣怀

  • 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迅速增长到4亿,这种爆发式增加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人口从7千万到4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带来了哪些影响,清朝人口猛增的根本原因

    从这3点去看清朝的人口,就能清楚知道其从7000万迅速增到4亿的原因了。1616年在明朝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明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皇太极建立大清,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那时候明朝的人口数量,因为明朝官员欺上瞒下所以存在争议,这里取一个差不太多的值——7000万。也就

  • 小国入侵清朝,乾隆却为何舍近求远调遣千里之外的“特种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时期清军的战斗力,乾隆清军兵力,乾隆王朝军队装备

    而乾隆虽然相比较自己的爷爷和父亲稍微差上一些,而且还非常的自恋,但要是和他的后代相比的话,还是非常厉害的,而且乾隆在军事上的的确确有不俗的战绩。在清朝的西南部有一个小国家,名字叫做廓尔喀,在现在的尼泊尔附近。因为这两国之间有一道天然屏障进行隔断,所以清朝对尼泊尔没怎么关注过,而且毕竟是一个小国,当时

  • 看了那么多宫斗剧,你真的了解清朝后宫制度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宫斗清朝皇室公主一览表,清朝后宫宫斗真实情况,关于清朝宫斗真实的故事简短

    想必有许多小伙伴非常喜欢看那些宫斗剧,尤其是清朝时期的宫斗剧,播放量都特别高,前一段时间大火的甄嬛传和延禧攻略更是将清朝宫斗剧推上了一个大热的巅峰,那么你真的了解清朝的那些嫔妃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清朝的后妃制度,毕竟在中国古代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等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等级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

  • 鳌拜并没有谋反,为何康熙还是要杀他?因这个举动,换谁都忍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鳌拜能废了康熙吗,鳌拜没有谋反吗,康熙16岁擒鳌拜完整版

    换言之,让任何一个人代入到康熙这个角色里,都会拿下扳倒鳌拜,因为在后期鳌拜的行为完全已经逾越了君臣伦理,尊卑秩序。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潜伏在康熙的身边,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爆炸,康熙不知道,鳌拜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不能说鳌拜不愿取代康熙,实际情形是鳌拜已经走在取代康熙的道路上。鳌拜向“权臣”的转变——

  • 浅谈清朝文字狱,死了七十多人的明史案到底是因何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篡改的明史有哪些,没被清朝修改过的明史,清初明史案是谁发现的

    说起文字狱,很多人认为是清朝特有的一种制度,但其实文字狱在清朝之前就早已出现.最早的文字也可以追溯到汉朝,但是真正形成文字狱概念的是在明朝,我们都知道古代是一个君主集权统治的封建社会,类似于文字狱这种对思想进行高度统一的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过许多次,那像这种文字狱制度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