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最牛四姐妹:风华绝代,嫁才子嫁名流,个个长寿超过90岁

民国最牛四姐妹:风华绝代,嫁才子嫁名流,个个长寿超过90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76 更新时间:2024/1/21 2:40:41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思想,在如今已经是不复存在了,并且事实证明,无论男女,都有追求知识的权利,并且女性也并不会比男性要差,甚至在某一些方面还是要胜过男性的。然而,像这样平等的思想,还是要等到西方的“新思想”涌入中国之后才使人们普遍地认识到的,而其转变的时代,便是在于民国。

而本篇章所要讲述的故事,便是关于四位女性的,她们堪称是民国时期最牛的四姐妹,四人风华绝代,不仅自身有才华,还各自嫁给了才子名流,并且四人皆长寿,年龄均超过了90大关。那么,她们究竟是谁呢?

她们就是合肥氏四姐妹!

张氏四姐妹,也称为张氏四兰,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州乐益女子中学的校长张冀牗的四个女儿。张氏原籍在安徽合肥,家居苏州,其祖上系清末合肥籍的淮军首领张树声。因其父母酷爱昆曲,遂特请家庭曲师为子女们拍曲,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四个女儿。姐妹四人皆情系昆坛,毕生都为昆曲事业而奔走,且不遗力。

下面便简要地讲述一下四人的故事。

大姐元和文静端庄,典型的大家闺秀。自小几个妹妹在家里演戏时,她总是出演小姐,而在大夏大学读书时,因她典雅秀美,而被封为当时的"大夏皇后"。作为人品出众、条件优越的大姐,她的追求者不少,但她最终却嫁给了传字辈名小生顾传玠。顾传玠是昆曲小生行当中的全才,无论是在苏州还是在上海演出,剧场总是"坐无隙地"、盛况空前,姐妹几人在上海读书时,是其"座上客"。

然而,即便他多么擅长昆曲,一个出自名门的闺秀才女和一个昆曲演员之间的地位也是相当的悬殊的,使来自各方面的舆论也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精神压力。

因此,顾传玠还写信给张允和开玩笑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屎上"。不过,他们的婚姻美满幸福。于1948年夫妇双双去台湾。可惜后来顾传玠因肝病逝于壮年,之后元和定居美国,而她不但继续学习昆曲,还以80多岁的高龄在电影《喜福会》中客串了角色。于96岁那年去世。

二姐允和是家中所有孩子中的"顽皮大"。但她却也是所有孩子中,最为具有斗争精神的人,因此她的诗也被评价为"有风骨、有神韵,情致浓烈,富有生活情趣和哲理;既有女性作者之细腻,又透出一种阳刚气。"

并且,当其姐姐元和写信给她倾诉顾传玠的事情与顾忌时,她竟然敢于代家中长辈为姐姐做主意,并且还回信给姐姐说:"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由此也可以见得其确实是个自由奔放的人。

之后,允和嫁给了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之后的允和被调到了北京,心中有大志的她想尽其所能大干一番。然而,才不到一年的时间,"三反五反"运动就开始了,而她也被打成了老虎,遇到此时就连允和也是吓坏了。因此,她每天除了写检查,不吃不喝不睡觉,并因此而患了齿槽骨萎缩。最后,于93岁那年去世。

三妹兆和忠厚、怕羞,可能是因为她是第三个女孩子没有人娇惯,因此也习惯了在做了错事后老老实实挨罚,并且不哭也不求饶。

据允和回忆说:"小时候,有一次几姊妹分苹果吃,我吃得最快,三两下吃完,看看三妹,她正小心捧着苹果,一小口一小口仔细品尝。我一把抢过她的苹果,她刚喊了声’二姐抢---’,我一巴掌打过去,’嚷什么嚷!’她马上不作声了,嘴一瘪一瘪地要哭。”而在她长大后,便嫁给了沈从文。最后在93岁那年去世。

小四妹充和并不是跟姐姐们一同长大的,在姐姐们的印象中她总是规规矩矩,从不惹事生非。但她最后却是自作主张的,便嫁给了曾在北大教授拉丁文、德文和西洋文学的美籍德人傅汉思。在解放之前夫妇两人赴美定居,并在同一所大学任教。充和是四姐妹中最为长寿的,也是唯一一个超过百岁的。

这样说来,这合肥张氏四姐妹确实都不是一般的人,但四人的故事太多,文章篇幅有限也难以讲清四人的生活,有兴趣的话不妨查查她们各自的事迹,也是趣味良多。

参考资料:《合肥四姊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九子夺嫡不仅仅是皇子的错,其实康熙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不仅在现代适用,在古代也很适用,尤其是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承担统治责任的皇家来说更是如此。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古代是君主集权统治,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在古代皇帝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也有句话说得好,高处不胜寒,普通平民老百姓羡慕皇家的锦衣玉食,衣

  • 清朝中兴四大名臣都是哪里人,谁坐头把交椅?看看有没有你老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鸿章是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人。张之洞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贵阳市六洞桥,其父张瑛为纪念其出生在风光旖旎的六洞桥,故取名之洞;二说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至于具体是哪,两种说法各执一词。按照一些学者的考据,他们认为张之洞应该是出生在贵阳,四岁时因其父张锳被提拔为兴义知府,才随父亲搬到兴义府的府治安

  • 鳌拜的结局为何会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鳌拜历史上真实的结局,鳌拜的结局如何,鳌拜是否真的存在

    清朝是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大人物,这些有名的人物有的是正义的,而有的也是邪恶的,但是都不是绝对的,毕竟一个人的人性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今天要说这一位大人物绝对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作为一个臣子来说,对于皇权的垂涎绝对称得上是史无前例的,那么他到底是谁呢?他就是鳌拜!

  • 民国“败家子”:一晚输掉上海一百套房,晚年买不起一张公园门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一夜输掉上百栋楼的败家子,民国败家子晚年生活,民国穷人生活老照片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无数能工巧匠靠着智慧和勇气,在大时代的优势下赢取了丰厚的财富。在这些人中,有的长盛不衰延绵至今,有的则只已成为过眼云烟。有的人继承家业,精益求精。有的人继承家业,挥霍无度。而今天要说的这一位,就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败家子”——盛恩颐。盛恩颐之所以能有无数家财,还要从他爹盛宣怀

  • 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迅速增长到4亿,这种爆发式增加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人口从7千万到4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带来了哪些影响,清朝人口猛增的根本原因

    从这3点去看清朝的人口,就能清楚知道其从7000万迅速增到4亿的原因了。1616年在明朝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明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皇太极建立大清,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那时候明朝的人口数量,因为明朝官员欺上瞒下所以存在争议,这里取一个差不太多的值——7000万。也就

  • 小国入侵清朝,乾隆却为何舍近求远调遣千里之外的“特种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时期清军的战斗力,乾隆清军兵力,乾隆王朝军队装备

    而乾隆虽然相比较自己的爷爷和父亲稍微差上一些,而且还非常的自恋,但要是和他的后代相比的话,还是非常厉害的,而且乾隆在军事上的的确确有不俗的战绩。在清朝的西南部有一个小国家,名字叫做廓尔喀,在现在的尼泊尔附近。因为这两国之间有一道天然屏障进行隔断,所以清朝对尼泊尔没怎么关注过,而且毕竟是一个小国,当时

  • 看了那么多宫斗剧,你真的了解清朝后宫制度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宫斗清朝皇室公主一览表,清朝后宫宫斗真实情况,关于清朝宫斗真实的故事简短

    想必有许多小伙伴非常喜欢看那些宫斗剧,尤其是清朝时期的宫斗剧,播放量都特别高,前一段时间大火的甄嬛传和延禧攻略更是将清朝宫斗剧推上了一个大热的巅峰,那么你真的了解清朝的那些嫔妃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清朝的后妃制度,毕竟在中国古代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等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等级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

  • 鳌拜并没有谋反,为何康熙还是要杀他?因这个举动,换谁都忍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鳌拜能废了康熙吗,鳌拜没有谋反吗,康熙16岁擒鳌拜完整版

    换言之,让任何一个人代入到康熙这个角色里,都会拿下扳倒鳌拜,因为在后期鳌拜的行为完全已经逾越了君臣伦理,尊卑秩序。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潜伏在康熙的身边,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爆炸,康熙不知道,鳌拜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不能说鳌拜不愿取代康熙,实际情形是鳌拜已经走在取代康熙的道路上。鳌拜向“权臣”的转变——

  • 浅谈清朝文字狱,死了七十多人的明史案到底是因何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篡改的明史有哪些,没被清朝修改过的明史,清初明史案是谁发现的

    说起文字狱,很多人认为是清朝特有的一种制度,但其实文字狱在清朝之前就早已出现.最早的文字也可以追溯到汉朝,但是真正形成文字狱概念的是在明朝,我们都知道古代是一个君主集权统治的封建社会,类似于文字狱这种对思想进行高度统一的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过许多次,那像这种文字狱制度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要从

  • 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率先向康熙投降?敢造反却不敢造到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平定三藩的策略,三藩之乱耿精忠为何会率先投降,康熙对待三藩问题采取的措施

    我们都知道造反历代是政治重罪,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可能轻易放过那些造反的大臣,在此情况下,耿精忠为何还是要向康熙投降呢?其实简单来说就三个原因:一是耿精忠首鼠两端,对清廷始终抱有幻想;二是他内部人心不齐,部下不愿意为他卖死命;三是他腹背受敌,受到了清军的重点关照,难以坚持。首鼠两端公元167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