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其它不说,单一说官场,更是奇葩叠出,特别是读书人,多少人以飞蛾扑火的热情追逐着官位,多少人穷尽一生的精力趋之若鹜,不过是为了头上的那束顶戴花翎和威风八面。加官进爵、光宗耀祖成了读书人的唯一目标,做官心热,很难变凉,自古名利难分,“千里做官只为财”,只要一只脚踏入官场,立马变得名利熏心、圆熟机变、欺上瞒下、左右逢源、厚黑兼具、游刃有余、一生为官、死而后已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官员能上不能下,要是下来,便觉得颜面扫尽,甚至于以死抗争。
当然,也有另类,今天我们介绍一位,便属于清末民初官场的另类,此人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担任邮传部尚书、奉天(今辽宁)巡抚等一品大员;清朝灭亡之后,又一跃成为袁世凯的内阁总理;后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总理下来,又到广东中山当了县长。
此人便是在诡谲变幻的民国政局,纷纷扰扰民国官场上,曾经反过袁世凯,反对段祺瑞,反过孙中山,反过蒋介石的唐绍仪。
唐绍仪,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也就是现在的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唐巨川后来做茶叶生意,专做对外贸易,并不属于厉害的人物,但他的族叔唐廷枢却是十分厉害的人物。唐廷枢是谁?他就是大清国第一批外资企业“首代”、著名的怡和洋行(JardineMatheson&Co)的买办,因为做的好,又相继成为李鸿章进行经济活动的得力助手,李鸿章所办的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等,在官场与商场、内企与外企、民企与国企之间,游刃有余。
这样的家族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唐绍仪,在其14岁时,迎来了人生转机,他成了120名留美幼童之一,考入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学习,可是,尚未毕业,清廷嫌"幼童"过度西化,乃悉召回国。
唐绍仪回国后,才华也同时被展现了出来,先被分配到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后安排到德国人穆麟德身边作随员,并共同前往朝鲜襄助办理海关事务。入朝第三年,恰逢甲申政变,唐绍仪临危不惧,持枪坚守穆麟德住宅。这给时任帮办朝鲜军务的袁世凯留下良好的印象,二人顿时成好友。后来袁氏在朝一帆风顺,做了小钦差,他则紧跟其后,做了小钦差的二把手,主持最重要的外交与财政。
往后的日子里,随着袁世凯在清朝政坛不断升迁,唐绍仪亦随之水涨船高,在外交、金融、铁道各部门,累任要职,终至邮传部尚书、奉天(今辽宁)巡抚等一品大员。迨袁被摄政王开缺,回籍养痾,唐亦不免。至袁氏东山再起,唐亦再度出山,做袁之和议代表,已详志于前一章。如今袁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唐之官拜责任内阁之首相,也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唐绍仪当上这名所谓的“开国内阁总理”被反对党参议员骂为“亡国总理”。比南北议和时,保守派骂他“卖国”骂得还难听。形势比人强,唐绍仪组阁不到3个月,实在受不了了,不辞而别,去了天津。袁世凯派人前去挽留,唐绍仪说,我在北京,就住国务院,一忙起来数日不外出,而反对党竟然污蔑我数日不到国务院,“人心如此,尚堪问乎”!因为所谓的国体之争,唐绍仪撂挑子,但始终与政治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为国内和平大局奔走,没有遁起来做寓公,一有重大变局,或是历史拐点,总能听到他的声音。
这个时候,唐绍仪虽然失意,退出权力核心,但他的政治影响力却在持续扩大。乱世中,时不时需要抬出各方势力都承认的人物,唐绍仪就是这样的存在,与他的老乡孙中山并称于北洋时代。
唐绍仪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始终是和平共和+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与这三大原则的任何一点背道而驰的,他都反对,不管是谁。因此,只要诉诸武力统一中国的,他就反对,无论是段祺瑞还是孙中山;只要想做凌驾于法理之上的大总统的,他也反对,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
相反,只要是有利于和平统一中国,他就支持。1919年,他曾第二次作为议和代表,出山调解南北矛盾,跟上一次不同的是,这次他代表南方出现在谈判桌上。结果因为段祺瑞黩武,和谈失败,唐绍仪相当懊恼。孙中山和陈炯明因为北伐护法还是联省自治的政见分歧决裂后,唐绍仪避而不就孙中山给他的官职,离粤到沪,跟章太炎等人一起宣传联省自治。
尽管如此,唐绍仪的同乡孙中山并未反目为仇,而一直保持着私人的过从和友谊。孙中山逝世后,唐绍仪在各种场合表现出对孙的敬意。在上海隆重举行的追悼会上,唐绍仪亲任“主祭”。和孙中山的儿子孙科,他也保持着很好的来往。
1931年3月16日,当时,孙科在建设中山模范县的问题上,去信征求唐绍仪的意见。唐绍仪已年近七十,怀着建设家乡的感情,一口应承回,便担任广东中山县县长,不记名位高低,待遇多寡。他在赴任当县长的第一天,在乡亲的欢迎会上发表演讲道:“总理(指孙中山)为柱石,我们为砖瓦木碎,我们建造一所房屋,柱石固然是重要材料,砖瓦木碎也不能不需要。建国纲领,以县为自治单位,我们砖瓦木碎材料,正合在一处建筑起来,为县自治努力。”
他在中山当县长后,提出“以二十五年时间,把中山建设妥当”。他在地方治理上,再次彰显他的前瞻性。在任上,他推动把谭家湾打造成无税中山港,计划一旦开港成功,巨轮可以直达外洋,与香港争夺外贸之利,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自贸区规划了。他干了不少的实事,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布衣县长。
一个小小的县长,在一个小小的地方掀起巨浪,搞得风生水起,颇有起色,影响很大,后来受到广东省一把手陈济棠排挤,只好辞职,并举家迁往上海,极少出头露面。街坊邻里见到这位极富修养、亲切和善的老人,只是点点头,谁也不会料及,他们的邻居竟然是民国首位国务总理、前清一品大员。
本来无官无职,已经76岁的唐绍仪想在上海安度晚年,此时已经是抗战烽火燃遍神州的1938年,但由于他影响很大,日本侵略者认定他是重建中国新政府的理想人选,谋求起用欲达到以华制华,蒋介石的情报分析认为,唐绍仪一旦被拉下水,因其影响力完全能够“取蒋而代之”,出于风险考虑,军统特务将并未落水唐绍仪错杀了。
国民政府后来下令褒奖唐绍仪,拨给其家属五千元治丧费,称他"晚节未失,惨遭错杀",并将唐的生平事迹宣付国史,也算是给他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