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末民国官场奇人,一品到总理后当县长,官越做越小影响越来越大

清末民国官场奇人,一品到总理后当县长,官越做越小影响越来越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44 更新时间:2024/2/22 8:38:23

别开其它不说,单一说官场,更是奇葩叠出,特别是读书人,多少人以飞蛾扑火的热情追逐着官位,多少人穷尽一生的精力趋之若鹜,不过是为了头上的那束顶戴花翎和威风八面。加官进爵、光宗耀祖成了读书人的唯一目标,做官心热,很难变凉,自古名利难分,“千里做官只为财”,只要一只脚踏入官场,立马变得名利熏心、圆熟机变、欺上瞒下、左右逢源、厚黑兼具、游刃有余、一生为官、死而后已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官员能上不能下,要是下来,便觉得颜面扫尽,甚至于以死抗争。

当然,也有另类,今天我们介绍一位,便属于清末民初官场的另类,此人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担任邮传部尚书、奉天(今辽宁)巡抚等一品大员;清朝灭亡之后,又一跃成为袁世凯的内阁总理;后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总理下来,又到广东中山当了县长。

此人便是在诡谲变幻的民国政局,纷纷扰扰民国官场上,曾经反过袁世凯,反对段祺瑞,反过孙中山,反过蒋介石唐绍仪

唐绍仪,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也就是现在的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唐巨川后来做茶叶生意,专做对外贸易,并不属于厉害的人物,但他的族叔唐廷枢却是十分厉害的人物。唐廷枢是谁?他就是大清国第一批外资企业“首代”、著名的怡和洋行(JardineMatheson&Co)的买办,因为做的好,又相继成为李鸿章进行经济活动的得力助手,李鸿章所办的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等,在官场与商场、内企与外企、民企与国企之间,游刃有余。

这样的家族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唐绍仪,在其14岁时,迎来了人生转机,他成了120名留美幼童之一,考入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学习,可是,尚未毕业,清廷嫌"幼童"过度西化,乃悉召回国。

唐绍仪回国后,才华也同时被展现了出来,先被分配到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后安排到德国人穆麟德身边作随员,并共同前往朝鲜襄助办理海关事务。入朝第三年,恰逢甲申政变,唐绍仪临危不惧,持枪坚守穆麟德住宅。这给时任帮办朝鲜军务的袁世凯留下良好的印象,二人顿时成好友。后来袁氏在朝一帆风顺,做了小钦差,他则紧跟其后,做了小钦差的二把手,主持最重要的外交与财政。

往后的日子里,随着袁世凯在清朝政坛不断升迁,唐绍仪亦随之水涨船高,在外交、金融、铁道各部门,累任要职,终至邮传部尚书、奉天(今辽宁)巡抚等一品大员。迨袁被摄政王开缺,回籍养痾,唐亦不免。至袁氏东山再起,唐亦再度出山,做袁之和议代表,已详志于前一章。如今袁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唐之官拜责任内阁之首相,也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唐绍仪当上这名所谓的“开国内阁总理”被反对党参议员骂为“亡国总理”。比南北议和时,保守派骂他“卖国”骂得还难听。形势比人强,唐绍仪组阁不到3个月,实在受不了了,不辞而别,去了天津。袁世凯派人前去挽留,唐绍仪说,我在北京,就住国务院,一忙起来数日不外出,而反对党竟然污蔑我数日不到国务院,“人心如此,尚堪问乎”!因为所谓的国体之争,唐绍仪撂挑子,但始终与政治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为国内和平大局奔走,没有遁起来做寓公,一有重大变局,或是历史拐点,总能听到他的声音。

这个时候,唐绍仪虽然失意,退出权力核心,但他的政治影响力却在持续扩大。乱世中,时不时需要抬出各方势力都承认的人物,唐绍仪就是这样的存在,与他的老乡孙中山并称于北洋时代。

唐绍仪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始终是和平共和+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与这三大原则的任何一点背道而驰的,他都反对,不管是谁。因此,只要诉诸武力统一中国的,他就反对,无论是段祺瑞还是孙中山;只要想做凌驾于法理之上的大总统的,他也反对,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

相反,只要是有利于和平统一中国,他就支持。1919年,他曾第二次作为议和代表,出山调解南北矛盾,跟上一次不同的是,这次他代表南方出现在谈判桌上。结果因为段祺瑞黩武,和谈失败,唐绍仪相当懊恼。孙中山和陈炯明因为北伐护法还是联省自治的政见分歧决裂后,唐绍仪避而不就孙中山给他的官职,离粤到沪,跟章太炎等人一起宣传联省自治。

尽管如此,唐绍仪的同乡孙中山并未反目为仇,而一直保持着私人的过从和友谊。孙中山逝世后,唐绍仪在各种场合表现出对孙的敬意。在上海隆重举行的追悼会上,唐绍仪亲任“主祭”。和孙中山的儿子孙科,他也保持着很好的来往。

1931年3月16日,当时,孙科在建设中山模范县的问题上,去信征求唐绍仪的意见。唐绍仪已年近七十,怀着建设家乡的感情,一口应承回,便担任广东中山县县长,不记名位高低,待遇多寡。他在赴任当县长的第一天,在乡亲的欢迎会上发表演讲道:“总理(指孙中山)为柱石,我们为砖瓦木碎,我们建造一所房屋,柱石固然是重要材料,砖瓦木碎也不能不需要。建国纲领,以县为自治单位,我们砖瓦木碎材料,正合在一处建筑起来,为县自治努力。”

他在中山当县长后,提出“以二十五年时间,把中山建设妥当”。他在地方治理上,再次彰显他的前瞻性。在任上,他推动把谭家湾打造成无税中山港,计划一旦开港成功,巨轮可以直达外洋,与香港争夺外贸之利,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自贸区规划了。他干了不少的实事,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布衣县长。

一个小小的县长,在一个小小的地方掀起巨浪,搞得风生水起,颇有起色,影响很大,后来受到广东省一把手陈济棠排挤,只好辞职,并举家迁往上海,极少出头露面。街坊邻里见到这位极富修养、亲切和善的老人,只是点点头,谁也不会料及,他们的邻居竟然是民国首位国务总理、前清一品大员。

本来无官无职,已经76岁的唐绍仪想在上海安度晚年,此时已经是抗战烽火燃遍神州的1938年,但由于他影响很大,日本侵略者认定他是重建中国新政府的理想人选,谋求起用欲达到以华制华,蒋介石的情报分析认为,唐绍仪一旦被拉下水,因其影响力完全能够“取蒋而代之”,出于风险考虑,军统特务将并未落水唐绍仪错杀了。

国民政府后来下令褒奖唐绍仪,拨给其家属五千元治丧费,称他"晚节未失,惨遭错杀",并将唐的生平事迹宣付国史,也算是给他一个交代。

更多文章

  • 清朝的官员既不效忠于皇帝,也不服务于百姓,他们到底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各朝官员一览表,清朝官员和皇帝的关系,清朝大臣一般能担任几个职位

    读得万卷书货于帝王家,清代文人读书的第一目的为的是什么?是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为的是封妻荫子,为的是光耀门第,为的是金钱、美女和权势。用今天的话说,清代的官员一个个都是极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所有王朝中,清朝的官员最具特色。清朝的官员打破了历史上所有王朝的道德极限,他们将官和官场文化发

  • 慈禧手下一对姐妹秘书,风光无限晚景凄凉,一死于车祸一腿被打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相册100张,慈禧太后身边最得力的助手是谁,慈禧的秘书

    说起德龄、容龄姐妹,得先介绍一下她们的父亲裕庚,字朗西。本姓徐,为汉军正白旗人,裕庚父亲在江苏当过县令,他小的时候聪颖,读书十行并下,过目成诵,十二岁在顺天府国子监读书,后裕庚的不仅文笔不错,而且著文速度很快。但由于写战报不按实情,喜欢夸大其词,遭到革职处分,不过后来因为文章写得好又得到起用,到湖北

  • 民国江西王选县长专提稀奇古怪问题,此人这一答,立马当上县太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熊式辉谱名西广,字天翼,别署雪松主人,江西安义万埠镇鸭咀垅村人,幼年依次读过江西陆军小学、中学、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红军在江西南部创建革命根据地,通过短短几年的时间,革命形势可谓是从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反动军队的几次围剿都一败涂地,已经发展到了十万红军,还

  • 她被誉民国最优雅贵族小姐,生活磨难历经坎坷,穿旗袍刷马桶谋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人称美女如花,花开满园,千红争俏,万艳同春,所谓特等美女高贵优雅,一等美女心态美,二等美女气质美,三等美女外表美。原因是高贵优雅,兼乎气质与容貌,犹如珍贵钻石弥久愈新;好似清新绿茶芳香无穷;宛若陈年老酒愈久愈醇;即使生活磨难历经坎坷,亦高贵脱俗。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被人誉为民国最优雅贵族小姐,就是最

  • 清朝已灭亡,溥仪已退位,为何各界大佬依旧争着当溥仪的老丈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灭亡后溥仪去哪了,溥仪退位后家族人怎么称呼他,清朝灭亡后为什么无人动溥仪

    可惜热脸贴了冷屁股,逊清小朝廷严格遵循老祖宗的原则,皇室贵族绝不和汉族通婚。想来大家一定十分费解,清朝已经灭亡,溥仪已经退位,为何这些民国大佬们依旧争着当溥仪的老丈人?首先,为了身份。后来发际的美国土豪,都争着娶欧洲的没落贵族。民国的各界大佬也一样,很多人出身不高,刀山火海闯过来,再当个皇族老丈人,

  • 为什么中国历史顺序是唐宋元明清,金朝不被排列其中,是不配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为什么历史只说唐宋元明清,朝代顺口溜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排列顺序图

    实际上,这五个王朝无疑是以立国的先后为顺序排列的,那么同是统治中原近百年的金朝为什么不被排列其中呢?是不配吗?显然是的,金朝并没有一统江山,且从多个角度考量,金朝虽然占据中原,但也并没有被人们视作中原正统。01女真人所建立,相继灭亡辽国、北宋10世纪末期,位于北方的由契丹人建立的游牧王朝辽国与中原正

  • 蓝玉为什么敢欺负蒙古王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蓝玉俘虏了蒙古王妃是哪一集,蓝玉和元王妃的关系,蓝玉是怎样死的

    在明朝建立之后,虽然国家已经初步安定,但是对于明朝来说这远远不够,在国家足够强大之后,朱元璋就开始准备北伐事宜,而当时想选择一个有担当的大将却有点难度了,首先是在老一辈的将领中,徐达,常遇春等人已经先后去世,傅友德等大将也已经垂垂老矣,剩下的一些小将们还不成气候,所以经过仔细的斟酌之后,还是选择让蓝

  • 奉诏破辽后,吴用露出隐藏最深的一面,宋江看了后怕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论心机,宋江吴用一样的精道奸猾,但两人的底线却是大大的不同,这一点,宋江直到招安后才真正发觉,不觉一身冷汗。且说宋江率部伐辽,人马锐不可当,直杀得辽卒七断八续连番大败。御弟大王耶律得重失了蓟州,带着家小星夜逃往幽州,大殿之上,耶律得重伏地痛哭,将宋江一百八将的利害备述一遍,那大辽狼主闻言,愁道“这可

  • 朱允炆即位后,接连做了三件事,促使朱棣提前起兵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当了皇帝后怎么对待朱允炆的,朱棣起兵谋反完整版,朱棣当上皇帝后如何对待朱允炆

    朱元璋的遗诏,处处都体现出,他对孙儿朱允炆的关爱。首先是“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不仅明确指出要皇太孙继位,还提醒诸位大臣,要忠心辅佐新帝,不能有异心。其次是“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这一点表面上看,是朱元璋不铺张,就连自己的丧事也要

  • 朱元璋与沈万三之间的恩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和沈万三关系,历史上的朱元璋与沈万三,朱元璋和沈万三是一个时代的吗

    朱元璋小时候因为家里闹饥荒,他的父母以及哥哥都饿死了,无奈之下他去要饭填饱肚子,后来连要饭都没有,只能自己出家到寺庙靠着香火钱来吃饭,但是当时到处都是灾民,就连和尚也没有发作,只能参加义勇军,推翻元朝统治,参军之后的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才干,深得领导的喜爱,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义勇军当中扎根,而且他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