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江西王选县长专提稀奇古怪问题,此人这一答,立马当上县太爷

民国江西王选县长专提稀奇古怪问题,此人这一答,立马当上县太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39 更新时间:2024/1/19 11:42:43

熊式辉谱名西广,字天翼,别署雪松主人,江西安义万埠镇鸭咀垅村人,幼年依次读过江西陆军小学、中学、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红军在江西南部创建革命根据地,通过短短几年的时间,革命形势可谓是从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反动军队的几次围剿都一败涂地,已经发展到了十万红军,还在赣南建立起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其根本原因是,江西这一带的群众革命觉悟高,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

然而,1933年之后,这熊式辉成了江西军政首脑之后,搞了一系列所谓的“戡乱剿匪”计划,包含对付苏区周边白区群众和红军游击队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什么“堡垒主义”,保甲、堡垒、保卫团的“三保”等一系列反动措施。

熊式辉如此一搞,原先江西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得到改观,加之蒋介石在军阀混战后占了上风,腾出近百万大军进攻苏区,从四面围堵过来,采用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没有冒进,红军的运动战、游击战的策略效能减少,根据地被压缩在固定范围,战略空间有限。加之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不得不进行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离开了江西苏区。因此,解放战争时熊式辉被列为战犯排名第18名,是比较靠前的。跟他当年卖力的围剿根据地红军不无关系。

红军长征离开江西之后,熊式辉便开始对江西长达十年的独裁统治,可谓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在经济方面,筹措资金,利用钱开拓本省钨、锡两矿,搞钨砂贸易赚钱。同时,借口对当年苏区的经济封锁,对粮食、食盐、火油、药品、布匹、服装、燃料,甚至是铜铁等物资全部管制起来,禁止私自流通和贩卖,所有的通行都由管理机构来定,下设管理处,如发现私自贩卖,轻则没收所有货物、罚款、关押,重则判刑甚至处死。这样一来,钱都进入了少数人的腰包。

与此同时,实行军人独裁,强化保甲组织,严厉实行连坐制,对苏区民众实行所谓“软化、分化、感化”政策。国民党利用军队、行政官员、各省党部以至基层党部、各地乡绅等,组成严密的网络系统,大发国难财。

更为重要的是,熊式辉表现在对蒋介石的“忠”,不仅前期对他的拥戴有功,当年,蒋介石因“剿匪”长住南昌百花洲上一栋精致的楼房内,凭窗可以饱览东湖四周景色。一次在在走廊散步,他发现蒋介石时用手帕掩鼻,湖中散发的臭味,他重修湖岸,清除浊水,后把东、南、北三湖面改观,景色宜人,蒋对熊大为称赞,传令嘉奖。

为了在蒋介石面前更好地尽“忠”,他下令把南昌德胜路改为“中正路”,南昌大桥叫“中正桥”,办了一所大学叫“中正大学”,建了座礼堂便叫“中正堂”,开了一家医院便取名“中正医院”,搞了个公园便叫“中正公园”,一时间,南昌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成了“中正”的天下。南昌老百姓笑熊式辉,现在就差垃圾场叫“中正场”、妓院叫“中正院”,厕所称“中正所”了。

江西历来人多,有好事的文人写了一副对联熊式辉,上联:半世姻缘兼两顾,(熊式辉原配夫人顾毓筠,后续娶小姨子顾竹筠为妻,顾氏两姐妹)。下联:一生事业在三湖。(为拍马屁因修筑百花洲东湖、南湖、北湖的湖堤。)称这马屁精拍到家了。

为此,熊式辉深得蒋介石的倚重,同时也一路官运亨通,他的江西的统治权力也越来越大,完全可以一手遮天,于是被人称为“江西”。

熊式辉的权力稳固之后,便称要在江西大量使用人才,那什么叫人才呢?便是以他自己的标准,就是那种反应快,有小聪明的怪才。

这不,有一次要选拔县长,他主办了一次县长考试,熊式辉亲自主持口试,而且是非常重要,一考即过关,所出的题目千奇百怪,令人难以捉摸。

有一位考生应召登楼入室,没有坐定,熊式辉突然发问:“你刚才上楼来,一共塌了几步楼梯?”。

这位应考者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很快镇静下来。他灵机一动,反问熊式辉:“卑职斗胆请问熊主席,你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熟读《总理遗嘱》,你可知道《总理遗嘱》一共有多少个字?”

熊式辉一听,马上说:“你的口试及格了,可以去当个县长了!”

此人一下子就当上了县长,那高兴劲就甭提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被誉民国最优雅贵族小姐,生活磨难历经坎坷,穿旗袍刷马桶谋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人称美女如花,花开满园,千红争俏,万艳同春,所谓特等美女高贵优雅,一等美女心态美,二等美女气质美,三等美女外表美。原因是高贵优雅,兼乎气质与容貌,犹如珍贵钻石弥久愈新;好似清新绿茶芳香无穷;宛若陈年老酒愈久愈醇;即使生活磨难历经坎坷,亦高贵脱俗。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被人誉为民国最优雅贵族小姐,就是最

  • 清朝已灭亡,溥仪已退位,为何各界大佬依旧争着当溥仪的老丈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灭亡后溥仪去哪了,溥仪退位后家族人怎么称呼他,清朝灭亡后为什么无人动溥仪

    可惜热脸贴了冷屁股,逊清小朝廷严格遵循老祖宗的原则,皇室贵族绝不和汉族通婚。想来大家一定十分费解,清朝已经灭亡,溥仪已经退位,为何这些民国大佬们依旧争着当溥仪的老丈人?首先,为了身份。后来发际的美国土豪,都争着娶欧洲的没落贵族。民国的各界大佬也一样,很多人出身不高,刀山火海闯过来,再当个皇族老丈人,

  • 为什么中国历史顺序是唐宋元明清,金朝不被排列其中,是不配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为什么历史只说唐宋元明清,朝代顺口溜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排列顺序图

    实际上,这五个王朝无疑是以立国的先后为顺序排列的,那么同是统治中原近百年的金朝为什么不被排列其中呢?是不配吗?显然是的,金朝并没有一统江山,且从多个角度考量,金朝虽然占据中原,但也并没有被人们视作中原正统。01女真人所建立,相继灭亡辽国、北宋10世纪末期,位于北方的由契丹人建立的游牧王朝辽国与中原正

  • 蓝玉为什么敢欺负蒙古王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蓝玉俘虏了蒙古王妃是哪一集,蓝玉和元王妃的关系,蓝玉是怎样死的

    在明朝建立之后,虽然国家已经初步安定,但是对于明朝来说这远远不够,在国家足够强大之后,朱元璋就开始准备北伐事宜,而当时想选择一个有担当的大将却有点难度了,首先是在老一辈的将领中,徐达,常遇春等人已经先后去世,傅友德等大将也已经垂垂老矣,剩下的一些小将们还不成气候,所以经过仔细的斟酌之后,还是选择让蓝

  • 奉诏破辽后,吴用露出隐藏最深的一面,宋江看了后怕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论心机,宋江吴用一样的精道奸猾,但两人的底线却是大大的不同,这一点,宋江直到招安后才真正发觉,不觉一身冷汗。且说宋江率部伐辽,人马锐不可当,直杀得辽卒七断八续连番大败。御弟大王耶律得重失了蓟州,带着家小星夜逃往幽州,大殿之上,耶律得重伏地痛哭,将宋江一百八将的利害备述一遍,那大辽狼主闻言,愁道“这可

  • 朱允炆即位后,接连做了三件事,促使朱棣提前起兵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当了皇帝后怎么对待朱允炆的,朱棣起兵谋反完整版,朱棣当上皇帝后如何对待朱允炆

    朱元璋的遗诏,处处都体现出,他对孙儿朱允炆的关爱。首先是“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不仅明确指出要皇太孙继位,还提醒诸位大臣,要忠心辅佐新帝,不能有异心。其次是“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这一点表面上看,是朱元璋不铺张,就连自己的丧事也要

  • 朱元璋与沈万三之间的恩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和沈万三关系,历史上的朱元璋与沈万三,朱元璋和沈万三是一个时代的吗

    朱元璋小时候因为家里闹饥荒,他的父母以及哥哥都饿死了,无奈之下他去要饭填饱肚子,后来连要饭都没有,只能自己出家到寺庙靠着香火钱来吃饭,但是当时到处都是灾民,就连和尚也没有发作,只能参加义勇军,推翻元朝统治,参军之后的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才干,深得领导的喜爱,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义勇军当中扎根,而且他很快

  • 明朝“诛十族”是个什么过程?持续了7天时间,800多人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被灭10族的人,小知识明朝的诛十族事件是真的吗,明朝有哪些人被诛九族

    要说此人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还要从一场权力的斗争说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就对孙儿朱允炆十分青睐。朱元璋觉得孙儿单纯老实,虽缺乏王者的风范,但是朱允炆孝顺,让朱元璋甚是宠爱。朱元璋直接跨过了自己的儿子朱棣,钦点孙儿朱允炆为接班人,让在边塞的朱棣心感无奈。尽管朱棣的才略比侄子朱允炆略胜几筹

  • 明朝守不住辽东?别急着怪后金,看大明自己如何断送天时地利人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与后金辽东形势图,明朝的辽东局势是怎么失控的,明朝辽东局势变化

    编者按:研究17世纪东亚的历史,明朝与后金/清朝围绕辽东的争夺,可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撕逼”话题。当然了,有关明朝和后金的辽东争霸战,许多公众号和文章已经从各个角度也都讲了不少,为了不炒冷饭,本期就从一个全新的叫角度,来说说为什么明明有更大体量的明朝,但是在辽东却依然处于劣势呢?▲后金军队对于明朝与

  • 明朝16帝的年号,分别有什么寓意,其中哪些与别人重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各皇帝年号,明朝有哪些皇帝和年号,明朝皇帝及对应的年号

    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就是女皇武则天。她在位21年,就换了17个年号,不得不承认,女人心海底针,难猜啊。由于一些皇帝在位期间更换过年号,所以后世在称呼他们时,往往就用庙号加上朝代区分,就好比汉武帝、唐高宗等等。到了明清时期,皇帝往往就一人一个年号,所以这时称呼他们,大多就用年号代替了,就好比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