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式辉谱名西广,字天翼,别署雪松主人,江西安义万埠镇鸭咀垅村人,幼年依次读过江西陆军小学、中学、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红军在江西南部创建革命根据地,通过短短几年的时间,革命形势可谓是从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反动军队的几次围剿都一败涂地,已经发展到了十万红军,还在赣南建立起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其根本原因是,江西这一带的群众革命觉悟高,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
然而,1933年之后,这熊式辉成了江西军政首脑之后,搞了一系列所谓的“戡乱剿匪”计划,包含对付苏区周边白区群众和红军游击队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什么“堡垒主义”,保甲、堡垒、保卫团的“三保”等一系列反动措施。
熊式辉如此一搞,原先江西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得到改观,加之蒋介石在军阀混战后占了上风,腾出近百万大军进攻苏区,从四面围堵过来,采用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没有冒进,红军的运动战、游击战的策略效能减少,根据地被压缩在固定范围,战略空间有限。加之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不得不进行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离开了江西苏区。因此,解放战争时熊式辉被列为战犯排名第18名,是比较靠前的。跟他当年卖力的围剿根据地红军不无关系。
红军长征离开江西之后,熊式辉便开始对江西长达十年的独裁统治,可谓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在经济方面,筹措资金,利用钱开拓本省钨、锡两矿,搞钨砂贸易赚钱。同时,借口对当年苏区的经济封锁,对粮食、食盐、火油、药品、布匹、服装、燃料,甚至是铜铁等物资全部管制起来,禁止私自流通和贩卖,所有的通行都由管理机构来定,下设管理处,如发现私自贩卖,轻则没收所有货物、罚款、关押,重则判刑甚至处死。这样一来,钱都进入了少数人的腰包。
与此同时,实行军人独裁,强化保甲组织,严厉实行连坐制,对苏区民众实行所谓“软化、分化、感化”政策。国民党利用军队、行政官员、各省党部以至基层党部、各地乡绅等,组成严密的网络系统,大发国难财。
更为重要的是,熊式辉表现在对蒋介石的“忠”,不仅前期对他的拥戴有功,当年,蒋介石因“剿匪”长住南昌百花洲上一栋精致的楼房内,凭窗可以饱览东湖四周景色。一次在在走廊散步,他发现蒋介石时常用手帕掩鼻,湖中散发的臭味,他重修湖岸,清除浊水,后把东、南、北三湖面改观,景色宜人,蒋对熊大为称赞,传令嘉奖。
为了在蒋介石面前更好地尽“忠”,他下令把南昌德胜路改为“中正路”,南昌大桥叫“中正桥”,办了一所大学叫“中正大学”,建了座礼堂便叫“中正堂”,开了一家医院便取名“中正医院”,搞了个公园便叫“中正公园”,一时间,南昌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成了“中正”的天下。南昌老百姓笑熊式辉,现在就差垃圾场叫“中正场”、妓院叫“中正院”,厕所称“中正所”了。
江西历来文人多,有好事的文人写了一副对联熊式辉,上联:半世姻缘兼两顾,(熊式辉原配夫人顾毓筠,后续娶小姨子顾竹筠为妻,顾氏两姐妹)。下联:一生事业在三湖。(为拍马屁因修筑百花洲东湖、南湖、北湖的湖堤。)称这马屁精拍到家了。
为此,熊式辉深得蒋介石的倚重,同时也一路官运亨通,他的江西的统治权力也越来越大,完全可以一手遮天,于是被人称为“江西王”。
熊式辉的权力稳固之后,便称要在江西大量使用人才,那什么叫人才呢?便是以他自己的标准,就是那种反应快,有小聪明的怪才。
这不,有一次要选拔县长,他主办了一次县长考试,熊式辉亲自主持口试,而且是非常重要,一考即过关,所出的题目千奇百怪,令人难以捉摸。
有一位考生应召登楼入室,没有坐定,熊式辉突然发问:“你刚才上楼来,一共塌了几步楼梯?”。
这位应考者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很快镇静下来。他灵机一动,反问熊式辉:“卑职斗胆请问熊主席,你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熟读《总理遗嘱》,你可知道《总理遗嘱》一共有多少个字?”
熊式辉一听,马上说:“你的口试及格了,可以去当个县长了!”
此人一下子就当上了县长,那高兴劲就甭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