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允炆即位后,接连做了三件事,促使朱棣提前起兵谋反

朱允炆即位后,接连做了三件事,促使朱棣提前起兵谋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20 更新时间:2024/1/19 12:54:18

朱元璋的遗诏,处处都体现出,他对孙儿朱允炆的关爱。首先是“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不仅明确指出要皇太孙继位,还提醒诸位大臣,要忠心辅佐新帝,不能有异心。

其次是“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这一点表面上看,是朱元璋不铺张,就连自己的丧事也要简单办理。但仔细看来,他是为了尽快结束自己的丧事,这样朱允炆就能赶快登基,以防夜长梦多。

最后是“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这一条就更加明显了,朱元璋分封藩王,目的是想要儿子共同保护大明江山。但是他深知,这些藩王都对皇位虎视眈眈,朱允炆少不更事,自然不是叔叔们的对手。因此,为了防止儿子们,趁进京奔丧之际,企图谋取皇位,所以他只能禁止他们回京奔丧。

朱元璋对于孙儿朱允炆,可谓是费尽心血,可是朱允炆最后却辜负了爷爷。他即位以后,很快,燕王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役”,用了四年时间,成功将皇位从侄儿手中夺走。而这一切,都因朱允炆草率削藩所致。

其实朱允炆削不削藩,都不会影响朱棣起兵的结果,但是他如果不那么急迫去削藩,或者是想个更好的办法削藩,朱棣也不会这么快起兵。甚至在朱允炆即位后,他还接连做了三件事,促使朱棣提前起兵。

一、拿周王开刀

“八月,周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

朱允炆五月即位,八月就开始削藩了,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朱橚。可是朱允炆本身就打算削藩,就算第一个拿周王开刀,也在情理之中。

坏就坏在,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第一个处置朱橚的目的,就是害怕他将来给朱棣助力。可是这样一来,不仅打草惊蛇,还等于明确告诉朱棣,我的最终目标就是你,我现在先拿你弟弟开刀,终有一天会轮到你。

二、派人监视朱棣

“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察燕阴事。”

处置完周王以后,朱允炆立马派人去北平监视朱棣。本来派人监视藩王,有利于皇帝对于藩王的管控,但问题就出在,朱允炆用人不明,导致事情败露。

朱允炆派去的人,其中一个叫张信,此人是朝中大臣推荐的。当朱允炆提出,要他和张昺、谢贵一起去监视燕王起,他就开始惶惶不安,于是将此事告诉了母亲。

与母亲商议后,张信决定将事情告诉朱棣。他几次求见,朱棣都避而不见,然而张信坚持,朱棣这才答应见他。当他把消息告诉朱棣后,朱棣随即召集诸将,准备起兵。

三、放回朱棣儿子

“遣燕王世子高炽及其弟高煦、高燧还北平。”

朱棣虽然决心起兵,但是碍于儿子还在京师,他也不敢贸然行动。当时朱元璋驾崩,留有遗诏不准藩王进京奔丧,于是朱棣让自己的三个儿子,代替自己去奔丧,三子便一直留在京师。

当时齐泰、徐辉祖等人,都建议将朱棣三子扣留,可愚蠢的建文帝,却在此时听从黄子澄的建议,将朱棣的三个儿子,全部放了回去。这下朱棣再无后顾之忧,于是“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都司谢贵。”

由此可见,朱元璋之前一直担心,孙儿少不更事,不是叔叔们的对手,这一担心完全是对的。朱允炆自然有一颗仁爱之心,但作为皇帝,并不是仁慈就够了。他的政治手腕,远远不及叔叔们,这样的皇帝,只能在盛世中守天下,可当时的明朝,还处于发展中,因此朱棣的确比他更合适。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与沈万三之间的恩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和沈万三关系,历史上的朱元璋与沈万三,朱元璋和沈万三是一个时代的吗

    朱元璋小时候因为家里闹饥荒,他的父母以及哥哥都饿死了,无奈之下他去要饭填饱肚子,后来连要饭都没有,只能自己出家到寺庙靠着香火钱来吃饭,但是当时到处都是灾民,就连和尚也没有发作,只能参加义勇军,推翻元朝统治,参军之后的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才干,深得领导的喜爱,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义勇军当中扎根,而且他很快

  • 明朝“诛十族”是个什么过程?持续了7天时间,800多人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被灭10族的人,小知识明朝的诛十族事件是真的吗,明朝有哪些人被诛九族

    要说此人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还要从一场权力的斗争说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就对孙儿朱允炆十分青睐。朱元璋觉得孙儿单纯老实,虽缺乏王者的风范,但是朱允炆孝顺,让朱元璋甚是宠爱。朱元璋直接跨过了自己的儿子朱棣,钦点孙儿朱允炆为接班人,让在边塞的朱棣心感无奈。尽管朱棣的才略比侄子朱允炆略胜几筹

  • 明朝守不住辽东?别急着怪后金,看大明自己如何断送天时地利人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与后金辽东形势图,明朝的辽东局势是怎么失控的,明朝辽东局势变化

    编者按:研究17世纪东亚的历史,明朝与后金/清朝围绕辽东的争夺,可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撕逼”话题。当然了,有关明朝和后金的辽东争霸战,许多公众号和文章已经从各个角度也都讲了不少,为了不炒冷饭,本期就从一个全新的叫角度,来说说为什么明明有更大体量的明朝,但是在辽东却依然处于劣势呢?▲后金军队对于明朝与

  • 明朝16帝的年号,分别有什么寓意,其中哪些与别人重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各皇帝年号,明朝有哪些皇帝和年号,明朝皇帝及对应的年号

    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就是女皇武则天。她在位21年,就换了17个年号,不得不承认,女人心海底针,难猜啊。由于一些皇帝在位期间更换过年号,所以后世在称呼他们时,往往就用庙号加上朝代区分,就好比汉武帝、唐高宗等等。到了明清时期,皇帝往往就一人一个年号,所以这时称呼他们,大多就用年号代替了,就好比嘉靖

  • 皇帝驾崩是大事,为何朱棣去世,杨荣等人却秘不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与杨荣的关系,朱棣驾崩到底传位给谁,朱棣和杨荣谁厉害

    然而朱棣去世后,大学士杨荣等人,却选择秘不发丧。一般大臣这样做,是出于两种情况:第一打算篡位,或者是拥戴某人篡位;第二就是害怕某人篡位。那么杨荣等人这样做,是属于哪种情况呢?首先在永乐二年,朱棣就已经册封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也就是说,即使朱棣突然驾崩,也不会影响继承人选。到时候群臣只需拥立朱高炽即位

  • 金幼孜与练子宁是至交,朱棣登基后,为何一个降一个不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与金幼孜关系,金幼孜籍贯,义门金氏金幼孜

    建文四年,朱棣顺利进入南京城,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紧接着,朱棣登基为帝,这时建文一朝的臣子,就要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要不要归顺朱棣。众所周知,方孝孺就是因为不肯归顺,还当场顶撞朱棣,从而被灭了十族。黄子澄、齐泰也被灭了九族。那么金幼孜和练子宁二人,最终的选择如何呢?朱棣登基后,将练子宁绑上朝堂,

  • 解缙从小饱读圣贤书,为何明知朱棣篡位,他还选择归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解缙不在后朱棣后悔吗,解缙与朱棣的关系,解缙与朱棣皇帝的重要谈话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夺取皇位后,不少建文旧臣,因不肯归顺朱棣被处置。而解缙则选择归顺朱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一,解缙出身书香门第,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从小饱读圣贤书,自然知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道理。他既然是朱元璋提拔上来的,就应该

  • 大明湖不止有夏雨荷,还有曾三次击退朱棣,使其再不敢取道济南的铁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明湖传说的夏雨荷,关于大明湖的历史资料,清末的济南大明湖

    不了解的朋友或许会问,这个铁公是何许人也,他与济南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介绍这位大英雄,铁铉。铁铉是邓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邓州人,于洪武年间入仕,最初授礼部给事中,后来调任都督府断事。由于他断案如神,因此深得朱元璋器重,特赐他“鼎石”为字。建文元年,铁铉被任命为山东参政。后来朱棣发动靖难

  • 明朝这四位皇后皆贤德,却都无过被废,皇帝为何要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十大贤德皇后,明朝历史上被废的皇后,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后

    明君与贤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般皇帝仁德的话,是不可能废掉贤后的。即使皇后不贤,要想废后,也必须有正当的理由。然而明朝就有四位皇帝,无端端废掉了自己的贤后。那么是否就说明,这几位皇帝十分昏庸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明朝这四位被废掉的贤后,分别有谁。而她们又是因何被废的。一、明宣宗胡皇后明宣宗朱瞻基

  • 他曾以死相谏,要建文帝处置李景隆,朱棣登基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劝说李景隆投降朱棣,朱棣李景隆,建文帝为何重用李景隆

    为什么朱棣明明是篡位,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高?这是因为他确实是位好皇帝,明朝在他的手里,发展得越来越强大,出现了“永乐盛世”。这就好比朝代更替的时候,一开始前朝百姓都不服,可在后朝皇帝的仁政之下,大家也就慢慢归顺了。为什么建文帝明明是朱元璋亲立的皇太孙,是明朝名正言顺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