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是谁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爆发?不是李世民,更不是李建成

是谁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爆发?不是李世民,更不是李建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848 更新时间:2024/1/16 15:40:24

于是他告诉老皇帝,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听后大怒,召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第二天一早对质。

这就是李世民想要的结果,东宫、齐王府到老皇帝的太极宫,玄武门是必经之路,而且控制了玄武门就相当于控制皇宫的咽喉。

李建成认为从东宫到玄武门只有咫尺之遥,而且玄武门的守将是自己人,不可能会出什么乱子。

然而他们却不知玄武门的守将早就投靠了李世民。

当天夜里李世民派人埋伏在玄武门,静静地等待着李元吉、李建成。

李建成万万没有想到玄武门成了他的葬身之地。

从表面上看,玄武门之变似乎是兄弟为了争权而引发的血案。

然而细品之后才发现李渊才是始作俑者。

护犊心切的李渊

李渊向来比较袒护儿子,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

首先来看看李世民,唐军攻占长安后,李渊派李世民讨伐西北的薛举,这一仗是李世民从军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大败。

史载“唐军八大总管全部战败,士兵死亡十之五六”,据估算唐军当时的兵力大概在十万左右,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唐军的损失有多大。

李世民作为主帅应该负主要责任,虽然各种史料记载李世民当时生病了,是他的手下殷开山、刘文静擅自领兵出城,才导致唐军惨败,不过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李世民是为了推卸责任。

后来李世民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处罚,不久李渊又派他第二次征讨薛氏政权,可见李渊对李世民不够严厉,有护犊子心理。

再来看看李元吉,李元吉性格比较顽劣,李渊率军进攻长安时,留他镇守李唐的发迹地太原,后来李渊还派了窦诞、宇文歆去辅佐李元吉。

李元吉整日不务正业,跟窦诞吃喝玩乐,常常跟他一起外出打猎,古代打猎跟打仗差不多,需要大批兵马围住狩猎场,李元吉的顽劣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后来北方的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举兵南下,入侵太原,刘武周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太原,李渊先后派出几路援军都被打得大败。

李元吉见无力回天,他骗手下大将刘德威说,他要带着主力部队与刘武周决战,让刘德威带着老弱残兵守城。

结果他把主力部队用来做自己的卫队了,连夜带着妻儿跑了。

李渊并没有对弃城而逃的李元吉有什么实质性的处分,还一味地在大臣面前为他辩解,说李元吉年轻顽劣,还不懂事。

可见李渊袒护儿子的心理有多重,如果他对儿子们严厉一点,让他们知错能改,这样一来也会利于儿子的人格发展。

李渊溺爱儿子的表现还不止这些。

当时齐王府、秦王府、东宫道路相通,李世民兄弟三人若要见父亲,都享有骑马佩刀的特权,且行家礼,不行君臣之礼,看似美妙,实则乱了君臣之礼、长幼之序。

不仅如此,李渊曾经一度李世民三兄弟的诏令并行,朝中官员先接到谁的指令,先替谁办事。

刘文静一案,父子之间产生隔阂

李渊早在李唐建国之初就对李世民心存猜忌,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是在刘文静案爆发后。

刘文静、裴寂都是李渊晋阳起兵的核心成员,他们俩在李唐起兵之前是志同道合的挚友。

唐朝建立之初裴寂、刘文静地位相当,慢慢地李渊更加宠信裴寂,让刘文静感到很不平衡。

为此刘文静常常与裴寂争锋相对,让李渊颇为不满,裴寂也对他恨之入骨。

后来刘文静被李渊调出了权力中心。

一次,刘文静酒后失态,扬言要杀裴寂,不料这件事被人告发,李渊让裴寂负责审理此案。

刘文静倒也不含蓄,他非常坦白的说他的功劳比裴寂大,待遇却不如他,所以他过得很不如意。

李渊征求裴寂的意见如何处理此案,裴寂当然主张杀了刘文静。

但是李世民却竭力为刘文静辩护,说他是酒后失态,不是有心为之,但李渊最终采纳了裴寂的建议,以谋反罪判刘文静死刑。

有些学者认为李渊杀刘文静是为了打压秦王府集团,在李渊看来这个小集团对他的用人政策不满,这明显是李世民在挑战他的权威。

李渊杀刘文静是杀鸡儆猴的态势,自此李世民父子之间产生了隔阂。

李渊此举也造就了李世民后来的冷血,刘文静可是李世民的爱将,此时的李世民还是二十出头感情最丰富的热血青年,这一次的重大打击让他明白只要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杀掉。

做皇帝容易,做父亲难

刘文静被杀后不久,北方的刘武周举兵南下,一路所向披靡,李元吉又弃城而逃,整个河东地区几乎落入敌手,最后李世民主动请缨,平定了刘武周。

后来李世民败窦建德,降王世充,威望如日中天,天下人知李世民者多,李建成者少。

在平定窦建德三个月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地位仅次于李建成,在王公之上,不仅如此李渊还给了李世民“自置官属”的特权。

为此李世民开设文学馆,招纳文学之士,一共有十八位,号称“十八学士”,加上归降他的武将,秦王府可谓是人才济济,天下英雄豪杰都汇集在秦王府,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小集团。

秦王府渐渐地与宗亲贵戚、隋朝旧官员组成的太子集团产生冲突。

李建成拉拢后宫嫔妃,为自己在李渊面前美言,在后宫嫔妃的作用下,秦王府多次受到打击,李渊甚至感叹,我这个二儿子已经变了,被那些读书人教坏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三兄弟的斗争愈演愈烈。

李世民设计诬陷李建成谋反,结果事情败露,李渊痛心疾首地说:“你们兄弟之间就不能好好相处吗?非要争得你死我活吗?”李渊也没有处罚儿子,只是将太子府和秦王府的人各自处罚了一部分。

如果只是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那么谁争处死谁就好,但是李渊还扮演父亲的角色,他知道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但是他不愿废了李建成,也不愿杀了李世民,手背手心都是肉,他不忍心。

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李世民回府后呕吐不止,他怀疑是李建成下了毒,李渊知道后,深感痛心,让李世民去洛阳避祸,管理陕州以东的地盘,允许他建立天子的旌旗,效仿西汉时期的梁孝王,割据一方。

后来太子党从中作梗,李渊收回了成命,李世民分都洛阳化为泡影。

李渊出尔反尔的原因也很简单。

最初他看到二儿子被害,出于对他保护,让他去洛阳,这是作为一个父亲的决定。

后来大臣们劝诫说,那样不是分裂天下吗?等你去世后,那就不是兄弟相争,而是两国交战,李渊一听收回了成命,此时皇帝的角色战胜了父亲的角色。

李渊最初打压李世民,无非是为了权力制衡,当儿子们斗得不可开交时,他又不忍心处决,优柔寡断,任由其恶性发展。

李渊处理事情的方法,没有缓解儿子之间的矛盾,反而愈演愈烈。

不过有了隋朝废太子的前车之鉴,李渊还是支持皇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在父亲的支持下开始削弱秦王府的力量,将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调离长安。

此时李建成与父亲的政见相同,他们不忍心杀了李世民,只是用政治手段削弱秦王府的力量。

不久突厥南下入侵长城边塞,李建成推荐李元吉率军抵御突厥,借机征调秦王府的主力兵将。

如此一来李世民就成光杆司令了,于是他决定用最极端的方法除掉太子与齐王,便有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

所以说是李渊护犊子心理和他的优柔寡断引发了兄弟相残的悲剧。

如果他废了太子立李世民,或是直接处理李世民,亦或是最初就让太子也有立功的机会,就不会玄武门之变惨案的发生。

但李渊也只是一个血肉之躯,虽然他是李唐的开国皇帝,但他更是一个父亲,手心手背都是肉,让他下狠心处理李世民亦或是李建成,又谈何容易。

更多文章

  • 柏壁之战,李世民大败刘武周,收获一名玄武门之变关键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打刘武周双方兵力,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全部过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都杀了哪些人

    大家可能对刘武周这号人物不太熟悉,但是提及他手下的猛将尉迟敬德,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后来他还收降了宋金刚部,并把军事大权交给了宋金刚。武德二年,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连破榆次、平遥、介州等地,直捣太原城,刘武周的目标是拿下太原,以太原为根据地,统一天下。李渊派李仲文、姜宝谊救援太原却被刘武周打得大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如何保命,李世民如何善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毫不知情的李元吉与李建成向玄武门赶来,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是他们的死期,当他们来到玄武门内中了埋伏,惨遭杀害。事后,李世民深刻地意识到逆取不好顺治,所以他把善后工作视为重中之重。李渊如何保命?当一个政权被推翻以后,新生政权的内部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便走到了拐点,他们不再是战友,而是瓜分胜利果实的对

  • 唐朝达官显贵的“三大享受”:新罗婢、昆仑奴、菩萨蛮,有何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唐朝时著名的昆仑奴,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分别指什么

    这些外国商人带来的商品中,有犀牛角、象牙、玳瑁、沉香,但他们知道,唐朝人最喜欢的还是各式各样的“奴婢”,这是唐朝的政治环境决定的,当时《唐律》里专门有《奴婢制度》,将奴婢看作是一种物品,划分到社会的最底层,常常将他们用来生产工具、打仗、奴役、赠礼或者狎玩,更可以随意买卖。唐朝统治阶级因此生出一股风气

  • 如何评价才女上官婉儿?冰清玉洁与无耻风流,一个矛盾的可怜女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上官婉儿的情感史,历史对上官婉儿评价,如何评价上官婉儿的功过是非

    唐人将上官婉儿(唐昭容)与之相比,倒不能说是吹捧讨好,尽管上官婉儿在李显复辟以后权势复重,不乏阿谀奉承她的清客文人。但上官婉儿有才不可否认,《全唐诗》收录了她三十二首诗词,摘录有: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其一》然而,上官婉儿并不是因才情而荣宠后宫

  • 唐朝一宰相写了青鹅两字,武则天看到后很生气,直接以谋反罪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为何因为青娥俩字杀了宰相,太子承乾谋反和武则天有关系吗,唐朝武则天年间著名的大臣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了,武则天成了太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但李显有意要摆脱武则天的控制,这对于要成就一番大事的武则天来说自然是不能容忍的。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就把李显这个皇帝给废除了,堂堂一个皇帝说废就废,可见当时武则天的权力之大。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徐敬业不服武则天,就在扬州以拥

  • 唐朝几大都护府,为何安西最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安西都护府什么时候没了,唐朝六大都护府,唐朝安西都护府设立哪里

    安西都护府设立在唐太宗的贞观年间,为针对西突厥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作为抵抗突厥的前沿阵地。在唐高宗时期,大唐彻底击败西突厥把突厥故地全部纳入安西都护府的统治范围。此后安西都护府辖区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建制一直持续了130多年。也许在安西都护府建立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军事压制吐蕃的想法,但是随着吐蕃的崛起,吐

  • 衣冠南渡后,东晋为什么不像南宋一样叫南晋?主要是由于这些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为什么不叫南晋,东晋是南晋吗,东晋是北晋还是南晋

    而宋朝同样也是南渡,却为什么叫南宋呢?其实,这其中就涉及了在划分历史朝代时的不同现实考虑,所以让我们从头梳理,详细说一说这个历史朝代的划分问题。从地理位置上来划分假如我们问:东周和西周是怎么划分的?那么十有八九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是因为“平王东迁”的缘故,那么为什么“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会称为“东周”呢

  • 揭秘:安史之乱是安禄山挑起的民族矛盾吗?不要再人云亦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从哪里开始,安禄山安史之乱跟河北什么关系,安史之乱安禄山有多少军队

    安史之乱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是上层统治阶级挑起的动乱。除此以外,那些“教科书式”的所谓“经济矛盾”、“民族矛盾”、“政治矛盾”实在都是解读过度,是极为牵强的解释。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它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都会涌现出各种相互冲突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只有发展到某种阶段的时候才会

  • 慈禧口中的8亿夜明珠,新中国成立后查清了下落,在一位大亨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8亿夜明珠下落,慈禧口中价值8亿的夜明珠,慈禧口中真的有夜明珠吗

    而清政府如此的腐败无能,其背后真正的掌权者慈禧太后难辞其咎。慈禧这一生,一直都在不断地追求奢华生活,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只图自己享受,甚至连逃亡的时候,都不忘贪图享乐。她在世的几十年,也祸害了百姓几十年,将中华民族直接倒退了上百年,是祸国殃民的一把好手。慈禧不仅作风糜烂,自私自利,还很贪财。在她死后,

  • 光绪女道士2003年去世,晚年生黑发长新牙,活到118岁才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光绪年间的女道士,光绪年间的女道士活了多少岁,女道士死亡真相

    自古以来,随着人们对世界认知的不断增加,对于生命就更加敬畏。在古代科学落后的条件下,人们依然渴望能够多活一些时日,甚至是奢望“长生不老”。前有秦始皇,后有李世民,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一直在增加。贤能理智如唐太宗,最终还是少不了要掉入“不死”的陷阱中。几千年历史奔涌向前,世上无奇不有,唯独未曾听说过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