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达官显贵的“三大享受”:新罗婢、昆仑奴、菩萨蛮,有何特殊

唐朝达官显贵的“三大享受”:新罗婢、昆仑奴、菩萨蛮,有何特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40 更新时间:2023/12/19 8:40:07

这些外国商人带来的商品中,有犀牛角、象牙、玳瑁、沉香,但他们知道,唐朝人最喜欢的还是各式各样的“奴婢”,这是唐朝的政治环境决定的,当时《唐律》里专门有《奴婢制度》,将奴婢看作是一种物品,划分到社会的最底层,常将他们用来生产工具、打仗、奴役、赠礼或者狎玩,更可以随意买卖。

唐朝统治阶级因此生出一股风气,就是公贵族、宰相显宦、豪富之家自己私人购买奴婢,并且还不是买一两个,而是“广蓄”,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其视为自己的财产,带出去“竞侈斗富”,《旧唐书 郭孝恪传》就记载郭孝恪:“性奢侈,仆妾器玩,务极鲜华。”不过这只是是贵公子们的人生常态,所以没多少人指责他。

与此同时这些王公贵族又最青睐三种异国奴婢,即:新罗婢、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就是指新罗的奴婢,就是朝鲜半岛的来的奴婢,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一度出现过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后来唐高宗新罗联手灭掉百济,又灭掉了高句丽,新罗就统一了朝鲜并成为了唐朝的附属国,后来高句丽又取代新罗,新罗婢接着成了高丽姬。

昆仑奴倒不是特指而是泛指了,泛指南亚、东南亚、西亚来的奴婢,当然也包含了一部分的西域地区,至于国家则有越南、柬埔寨、爪哇、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拉伯,尤其是斯里兰卡非常喜欢来唐朝时期的广州,一来就是一艘大船,一交易就是盆满钵满,唐朝的商人和斯里兰卡的商人共赢。

菩萨蛮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词牌名,然后想到“小山重叠金明灭”,不过这其实说的是女蛮国过来的女子,女蛮国是一个小国,也是一个短暂存在过的小国,甚至历史都不敢确定这个小国是否存在过,不过《太平广记》有:“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有二龙,鳞鬣爪角悉备。”说她们前来进贡过。

那么这三种奴婢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惹得王公贵族追逐呢?新罗婢是三种奴婢中最常见的,因为距离比较近,有大量的女子被海盗掠夺后贩卖到唐朝,虽然唐朝官方进行过严厉打击盗犯人口的行为,但屡禁不止,而她们最大的特色就是皮肤白皙、珠圆玉润、乖巧柔顺,是被豢养来满足需求的高级女仆。

昆仑奴是三者之中最少的,前面说到过了他们的来源,因为要经历水、海、路漫长的旅途,很有可能会死掉不少,自然寥寥无几,以至于“物以稀为贵”,这类奴仆中又以男性居多,《旧唐书》言:“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男昆仑奴卷发黑肤,养起来就为了面子,或者往水中扔东西,看他们一头扎进去捡起来,作为取乐。

至于菩萨蛮,来自女蛮国的女子是与大唐女子、与新罗女子、与昆仑男子都截然不同的存在,她们长相靓丽逼人,梳着高高的发髻,身上披挂着宝珠,会大胆奔放、新鲜刺激的异域歌舞,而唐朝人喜欢叫美女为菩萨,就有了菩萨蛮一说,且不仅男人喜欢菩萨蛮,女人也很喜欢,教坊特制《菩萨蛮》曲学习她们的舞蹈,所以她们相当于舞姬。

所以唐朝贵族出行都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里面有南亚的黑仆、西域的舞女、朝鲜的丫环,非常之壮观,写的诗不是“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就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更是“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非常之惬意,非常之风流,非常之有面。

不过唐朝贵族的快活,背后却是封建社会对人权的压制,以及对生命的侮辱,尤其是这些外国奴婢,不仅从未有过自由,还备受歧视,“人各有偶,色类须同”,作为奴婢的她们只能和同一等级的人成婚,因为别人娶她们,如果不是拥有至高权力的人,那么将会受到法律制裁,这些即便是战乱时期,都不允许打破,直到清朝时还依然存在。

一套《唐朝那些事儿》讲述了大唐由盛而衰的全过程,翻开它,就仿佛唐朝的荣光和乐章也倾泄一出,那三百年的香气从未远去,当然除了爱情和战争、阴谋和阳谋之外,你也能在一些微小之处,看见大唐繁荣的细节,会发现它不仅仅体现在豢养私人奴隶上,还体现在每一个用心的科普之中。

差点忘了说,本书原价289元,现在一套7本才159元,很优惠了呀,心动你就行动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才女上官婉儿?冰清玉洁与无耻风流,一个矛盾的可怜女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上官婉儿的情感史,历史对上官婉儿评价,如何评价上官婉儿的功过是非

    唐人将上官婉儿(唐昭容)与之相比,倒不能说是吹捧讨好,尽管上官婉儿在李显复辟以后权势复重,不乏阿谀奉承她的清客文人。但上官婉儿有才不可否认,《全唐诗》收录了她三十二首诗词,摘录有: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其一》然而,上官婉儿并不是因才情而荣宠后宫

  • 唐朝一宰相写了青鹅两字,武则天看到后很生气,直接以谋反罪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为何因为青娥俩字杀了宰相,太子承乾谋反和武则天有关系吗,唐朝武则天年间著名的大臣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了,武则天成了太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但李显有意要摆脱武则天的控制,这对于要成就一番大事的武则天来说自然是不能容忍的。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就把李显这个皇帝给废除了,堂堂一个皇帝说废就废,可见当时武则天的权力之大。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徐敬业不服武则天,就在扬州以拥

  • 唐朝几大都护府,为何安西最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安西都护府什么时候没了,唐朝六大都护府,唐朝安西都护府设立哪里

    安西都护府设立在唐太宗的贞观年间,为针对西突厥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作为抵抗突厥的前沿阵地。在唐高宗时期,大唐彻底击败西突厥把突厥故地全部纳入安西都护府的统治范围。此后安西都护府辖区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建制一直持续了130多年。也许在安西都护府建立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军事压制吐蕃的想法,但是随着吐蕃的崛起,吐

  • 衣冠南渡后,东晋为什么不像南宋一样叫南晋?主要是由于这些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为什么不叫南晋,东晋是南晋吗,东晋是北晋还是南晋

    而宋朝同样也是南渡,却为什么叫南宋呢?其实,这其中就涉及了在划分历史朝代时的不同现实考虑,所以让我们从头梳理,详细说一说这个历史朝代的划分问题。从地理位置上来划分假如我们问:东周和西周是怎么划分的?那么十有八九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是因为“平王东迁”的缘故,那么为什么“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会称为“东周”呢

  • 揭秘:安史之乱是安禄山挑起的民族矛盾吗?不要再人云亦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从哪里开始,安禄山安史之乱跟河北什么关系,安史之乱安禄山有多少军队

    安史之乱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是上层统治阶级挑起的动乱。除此以外,那些“教科书式”的所谓“经济矛盾”、“民族矛盾”、“政治矛盾”实在都是解读过度,是极为牵强的解释。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它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都会涌现出各种相互冲突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只有发展到某种阶段的时候才会

  • 慈禧口中的8亿夜明珠,新中国成立后查清了下落,在一位大亨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8亿夜明珠下落,慈禧口中价值8亿的夜明珠,慈禧口中真的有夜明珠吗

    而清政府如此的腐败无能,其背后真正的掌权者慈禧太后难辞其咎。慈禧这一生,一直都在不断地追求奢华生活,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只图自己享受,甚至连逃亡的时候,都不忘贪图享乐。她在世的几十年,也祸害了百姓几十年,将中华民族直接倒退了上百年,是祸国殃民的一把好手。慈禧不仅作风糜烂,自私自利,还很贪财。在她死后,

  • 光绪女道士2003年去世,晚年生黑发长新牙,活到118岁才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光绪年间的女道士,光绪年间的女道士活了多少岁,女道士死亡真相

    自古以来,随着人们对世界认知的不断增加,对于生命就更加敬畏。在古代科学落后的条件下,人们依然渴望能够多活一些时日,甚至是奢望“长生不老”。前有秦始皇,后有李世民,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一直在增加。贤能理智如唐太宗,最终还是少不了要掉入“不死”的陷阱中。几千年历史奔涌向前,世上无奇不有,唯独未曾听说过有人

  • 大清亡了,这个满清的孪生姐妹国却在蒸蒸日上,她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清亡国后满清皇族去哪里了,清朝的衰亡全过程,清朝灭亡后满清贵族的生活

    ·和满清一样的发家史这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在维持了600多年之后,轰然倒塌。但就在今天,他们的部分势力又堂而皇之地想恢复曾经的辉煌,并为此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此,他们甚至组建了一个什么什么语的国际性的组织。这个少数民族曾经和满清一样,靠着内部的团结和无情的战马,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起来了一

  • 为何说清朝的江山是明朝皇帝送的?看明朝皇帝的操作,不是白送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明朝待明朝只愿卿卿意逍遥,清朝对明朝皇帝的评价,清朝帝王和明朝的关系

    因为他研究发现,欧洲人废了千辛万苦开辟了新航路、贩卖了奴隶、开采了银矿,最后这些钱却全部跑到中国来了。明朝有多富?明朝当时吸收了世界上近70%的白银,但众所周知的是明朝最后是穷死的。那么,问题来了,明朝所赚的这些钱都去了谁的口袋?很明显不是朝廷,而明朝的各大藩王和文官集团。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后清

  • 康熙帝为何要武统台湾,称大清是牛台湾是针,一打盹就扎得钻心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还有东南沿海一寓的台湾,郑氏割据着,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以看出,当年的大清王朝可谓是一堆干柴,只要星星之火,便会成燎原之势,清王朝危机四伏,统治极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