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上古时代,战争远没有这么残酷,很多改朝换代的大决战所用的时间非常短,尤其是周武王灭商的大战其实只用了一天。
姬姓周族原本是发源于陕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部族,后来迁徙到渭水流域,和当地的姜姓族群联姻,逐渐休养生息,以农耕为生,一直以来就有讨伐商朝的志向,而实现这个伟大梦想的人正是周武王发。他在父亲文王昌的基础上,大会诸侯,于孟津观兵,制定了一个在牧野速战速决的大战略。
武王把灭商的主战场选定在牧野有很深沉的考虑。当时殷商的王畿也就是“大邑商”四周都有天险,国都殷商的四郊又有别都,驻扎着重兵。牧邑又名朝歌,位于殷的南部,是王畿南郊的军事重镇,因而成为了商朝的别都,商纣王当时就住在这里。
武王观兵于孟津之后二年二月甲子日,周武王决定进军牧野。历史学家推测,武王从一月二十六日从周朝首都出发经历二十五天到达孟津,渡河之后又经历六天急行军到二十七日甲子达到牧野,也就是牧邑之外的原野,当天早上宣誓进行决战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众多史书都记载,武王统帅进攻牧野的精锐先锋部队只有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也有的说还有甲士四万五千人,诸侯参与灭商者有战车四千乘,纣王发兵七十万人抵抗武王,但这个数量过于庞大,只有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可能出现,可能是被后世夸大了,参加牧野之战并取得胜利的其实只有武王亲自统帅的少数精锐部队。
史书记载,周武王在牧野展开战车三百五十乘,命令师尚父吕望(即传说中的姜太公姜子牙)和伯夫上前挑战,从清晨誓师冲杀开始到夜晚,周军先锋突击冲杀,撕裂了商朝大军,商军便全盘崩溃,土崩瓦解,纣王奔逃回牧邑宫中,以玉环身而自焚身亡。
《诗经》记载“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可见战争在甲子一天之内便宣告结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