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在享乐中灭亡将责任推给西湖更不要脸的怪女人的妆容和衣着

南宋在享乐中灭亡将责任推给西湖更不要脸的怪女人的妆容和衣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137 更新时间:2024/1/19 20:00:36

“高宗为康王时,金遣副使王云请王入质。王至磁,竭府君祠,府君欺令磁民杀王云。及二帝北狩,康王南渡,临大江无舟渡,忽一神控白马载渡,曰:‘臣磁州崔府君也。’忽不见。”

随着宋高宗赵构渡过长江,“高宗南幸,舟泊岸,执政必登舟朝谒,行于沮洳,则蹑芒鞋,宰相吕元直顾同列戏曰:“草履便将为赤舄。”既而傍舟水深,乃积稻秆以进,参政范觉民曰:“稻秸聊以当沙堤。”

尽管仓皇南渡逃过了金兵追杀,可是最终赵构和他身边的宰相、参政等大臣还是很快便忘记了草鞋当作天子脚下穿的赤舄和稻秸当作皇帝与官员车马同行沙面大路时的不堪。等到稍微可以苟且偷安以后,便又再次的歌舞升平,流连忘返于杭州的山水之间。

根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至淳熙年间,整个南宋朝廷“君相纵逸”,“射乐山水”,早将痛失江北河山时的新亭之泪抛在了脑后。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的这首《题临安邸》道尽了当时整个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纵情享乐,只图眼前安逸,忘记了光复山河,居安思危的糜烂风气。

在当时西湖的南岸有一座白塔桥,是当时的水陆交通要道,有人专门在那里售卖前往北宋都城汴京的地图。因此有人专门做了一首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

其实当时的南宋,尽管将都城设在杭州并改名为临安,但在君王和朝臣眼中恐怕早已经将这里视为了“长”安,谁还会去管回到中原的路程还有多远?早没了收复河山,光复失地的心思。

于是当时的人就把这一切怪罪到了西湖的身上,将西湖比作西子,认为西湖这个尤物,与当初西施靠美色迷惑吴王夫差,最终遭勾践灭国联系在了一起。

张以宁便写下了“荷花桂子不胜悲,江公年华忆昔时。天目山来孤凤歇,海门潮去六龙移。贾充误世终无策,庾信哀时尚有词。莫向中原夸绝景,西湖遗恨是西施。”

但这不过是文人的牢骚之辞。即便是一个活的西施,能不能让夫差灭国并不是她能决定的,何况一个“死”的西湖,真就有那么大的能耐让南宋的君臣迷恋其间,颓废误国?

倒是一些民间的“舆论”可以道出一些其中缘由。

如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辛丑大旱,整个南宋饿殍遍地,饥民无助。南宋朝廷不想着如何救灾,却诏迎天竺观音到明庆寺(就是后来的昭庆寺)祈雨求福。有人便写了一首诗“走杀东头供奉班,传宣圣旨到人间。太平宰相堂中坐,天竺观音却下山。”

这里说的太平宰相便是宋孝宗时的最高行政长官赵雄,字温叔。面对天灾他也拿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他一连当了12年的太平宰相面对南宋的朝廷的运作也已经麻木和无奈,甚至有些无动于衷。这首打油诗越传越广,赵雄好歹还要点脸面,知道民间对南宋朝廷只知吃喝什么事都不作颇为不满,民意不可违,便辞官拍拍屁股走人了。

宋理宗赵昀时,太监董宋臣因懂得逢迎,深得皇帝欢心,丁大全担任宰相,两人内外勾结,狼狈为奸。

有天宫廷内宴上演出杂剧,一个人专门负责打锣,一个人在台上问道:“今日排当,不奏他乐,丁丁董董不已,何也?”曰:“方今事皆丁董,吾安得不丁董?”

这虽是台上小丑插科打诨的话,但也深刻说明了当时南宋朝廷如何还会想着“长”安,“临”安便满足的原因。

尽管百姓都看出了南宋朝廷贪图安逸,居安不思危的症结所在,但却有不少御用文人歌功颂德,当一个叫不醒装睡的人。

绍兴年间的知阁门事张抡就拍马屁的写道“圣代道治功成,一尘不动,四境无鸣柝;屡有丰年天助,顺基业,増隆山岳;两世明君,千秋万岁,永享升平乐。”

结果张抡这一马屁拍得皇帝心花怒放,赏!“赐金杯盘,法锦数事。”

然而,就连当时的妇孺皆知张抡所说的不过是一个梦而已,完全就是彻头彻尾的撒谎。但没办法当时整个南宋朝堂就喜欢这样的马屁,皇帝高兴,大臣乐意。

只可惜,在这样慢性麻药迷惑下的南宋朝廷,这些吹嘘的笔墨还未干,赵家皇帝便不得不离开杭州跑到温州逃难去了。

南宋灭亡后更有文人将责任又一次推向了宫中的女人,称当时南宋宫中女子系的前后掩裙,名叫“上马裙”,化妆时用粉点眼角,名叫“泪状”。寓意的就是掩面哭泣上马北行的意思,所以很不吉利。于是很自然地将宋室江山倒塌的责任归咎到了女人的裙钗粉黛之间。自然而然,那些宰相参政之流,文武百官之责便推得一干二净了。

更多文章

  • 从放牛娃到一代君主,朱元璋的传奇一生,中国古代唯一的一位草根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草根皇帝朱元璋的下场,皇帝朱元璋简史,朱元璋一个穷苦放牛娃的逆袭之路

    提到元朝,不可不提就是当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统一了蒙古族中各种大大小小的部落,建立了蒙古国。在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孙子忽必烈最后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建立元朝。蒙古族不愧是马上民族,元朝建立后继续积极挑起战争对外扩张,使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成吉思汗画像)但是,这连续不断的战争,却也是元朝的催命符。

  • 明朝精锐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未打过仗的于谦如何打赢北京保卫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于谦真的敢顶撞朱棣吗,明朝大将于谦传奇,明军土木堡全军覆没

    王振想着皇帝能在退兵途中驾临到自己的家乡蔚州,向家乡人民炫耀自己能衣锦还乡,结果因为王振怕马匹踏坏家乡的庄稼,就下令让士兵改变行军路线,以至于将士们都心有怨言,疲惫不堪。直到行至宣府,瓦剌大军追来把明军的3万骑兵全部灭掉。8月13日,明英宗和大军逃到了土木堡,这里成为了明朝大军"三大营"的葬身之处。

  • 明朝灭亡后,陈圆圆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圆圆明朝,明朝陈圆圆的悲剧人生,明朝灭亡对陈圆圆的影响

    此名句中冲冠一怒者便是明朝灭亡后投降大清的将领吴三桂,而此处的“红颜”则是直接导致吴三桂怒的美人陈圆圆。然,世人皆只知艺妓陈圆圆的前半生,却很少有人知道她被吴三桂从明末霸占她的将领刘敏宗处夺回后的境况。要查找陈圆圆的最终结局和晚年生活境况还真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它之所以不容易自然与她晚年的隐姓埋名

  • 妲己不姓苏,千万别把古代的娱乐当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妲己真实历史故事,妲己个人图片,妲己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冀州侯苏护,有女名妲己,贤淑,自幼与西伯侯世子伯邑考定有婚约……纣王好色,强命妲己为妃,夺人所爱……妲己被九尾狐夺魂附身,入宫为纣王妃子,独霸宠爱……纣王为其妖惑,变本加厉、昏聩残暴,终身死失国……以上大是明代娱乐小说《封神演义》中关于“妲己”的说法。这个说法,无论怎样,只要还是站在“娱乐小说”的角

  • 同样是分封,为何汉朝和西晋不如周朝时间久?三者有什么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朝和汉朝的分封制度,周朝分封和明朝封王区别,周朝和汉朝有什么区别

    从外在来看,这三个朝代似乎都因为分封制而饱受战乱,给人造成分封制是一种十分失败的制度。可试想一下,周朝的分封制可以维持八百年之久,为什么汉朝和晋朝很快就因为分封诸王发生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呢?而周朝直到晚期才发生诸侯强天子弱的局面,可见分封制并非完全行不通,只不过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局势让分封制下的

  • 孔子周游列国,唯独被秦国拒之门外!可偏偏秦国统一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为什么不让孔子入境,孔子周游列国为何未到秦国,孔子去过的国家都被秦国征服了吗

    但空有学说还无济于事,须得有君主配合才行,而周游六国便成为街头巷尾的独特风景。但其实经过历史考验,道家的无为而治适用于王朝初期,单独的法家思想会葬送国家,以儒家为主、法家为辅方能统治华夏五千年。[var1]不过在当时只要学说得到认可,便可以被一方奉为座上宾,宣扬学说。从后世的眼光来看,儒家学说确实是

  • 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东汉时代的纸是什么,纸出现于东汉还是西汉,战国没有纸为何出现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出处而“纸上谈兵”也是这个道理,在《史记》中司马迁是没有使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它是根据当时蔺相如对赵括的评价演化而来的。[var1]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史记》这是西汉时代司马迁的记载,那北宋时代的司马光在《资治

  • 越王勾践兵败后向吴国称臣,为吴王尝粪,具体情况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尝粪有记录吗,勾践尝粪辨疾,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尝粪

    故事出处最先也是唯一记载越王勾践品尝吴王粪便的历史资料是《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其如是记载说:范蠡曰:"臣窃见吴王,真非人也。数言成汤之义,而不行之。愿大王请求问疾,得见,因求其粪而尝之,观其颜色,当拜贺焉,言其不死,以廖起日期之既言信后,则大王何忧?"[var1]当时越王勾践跑到吴国去当人质以

  • 晋国为何被三家大夫瓜分?国君原本打算反抗,却被赶出国死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国被哪三家大夫瓜分,晋国被瓜分过几次,晋国被瓜分的根本原因

    在每一个军中设置将一名,佐一名(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的中军地位最高,而担任这六个职位的都是晋国最早的公卿,当时一共有十一个氏族以世袭轮流的方式担任这六个职位。[var1]而后来这些氏族不断的内斗,有的氏族因为失势而失去了世袭的权力,被排挤出公卿的队伍,有的氏族却逐渐

  • 圣人孔子为什么会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婚姻状况,孔子和圣人的关系,孔子怎么讨论婚姻的

    孔子出生与公元前551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陬邑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他是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之最大的开创是私人讲学,但颇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和原配妻子的矛盾,也是从他开始开办私人讲学开始的。孔子的妻子名叫亓官氏,她是春秋时期的宋国人,也就是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