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马其顿方阵”遇上秦国军队,双方之间有何优势?多方面分析

当“马其顿方阵”遇上秦国军队,双方之间有何优势?多方面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956 更新时间:2024/2/6 4:58:34

不然秦始皇也是一个足以让西方人倾倒的伟大君主了,那么如果当时强大的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中国的话,会和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碰撞出什么精彩的火花呢?其实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表明“亚历山大东征”是奔着中国来的,也有理由怀疑征服中国是否在亚历山大的规划之内。

当然了,这并不能够阻拦我们拿它来做一个比较。

[var1]

时间上亚历山大是生活在公元前356年到前323年的人,这段时间我国正处于战国时代,以公元前356年算起,这一年亚历山大出生,按照《资治通鉴》上面排列的时间顺序,这一年是周显十三年,最西边的秦国正值秦孝公在位。

而亚历山大东征开始的时间是从公元前334开始,持续到公元前324年结束,10年的时间。而公元前334年秦国正值秦惠文王在位,而秦始皇要等到前259年才出生,这个时候的亚历山大早已经成为一具枯骨,所以如果亚历山大入侵到中国,首先要征服的先是西戎,然后才会踏足秦国领土。

所以,亚历山大率领的东征军在征服波斯以后,当他来到中国时面对第一个对手就是在秦孝公手里经过商鞅变法以后的秦国。

军事上的较量

[var1]

有趣的是,秦惠文王时代,秦国的东进扩张策略受阻,远交近攻策略还是秦昭襄王时代的故事。这个时候秦国由于无法向东面的中原扩张,所以只好把发展方向放在西边的西戎(主要是义渠匈奴人分支),所以恐怕亚历山大的军队还没有开到秦国的边境上,双方就会在匈奴人的地盘上来一场交锋。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实力增强了许多,尤其是商鞅设置了一个“十二军功爵”,这让秦国士兵打仗异常凶猛,史书有一句话描写秦军打仗的生猛说“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可见在军功的激励下,当时秦国士兵确实很猛。

秦军的战斗力素质很高,这一点我们不在做多阐述,肯定不是清朝那群没落的八旗兵可以比较的,你只要记住自秦孝公以后,秦国士兵打仗都很厉害。

在武器配置上,秦国士兵当时蛀牙配置的是一种叫做“青铜戈”的武器,同时也是战国时代比较主流的一种武器,如下图所示。

[var1]

兵马俑中那些士兵手中握的武器就是“青铜戈”,但是墓葬被打开的时候它们就不见了,据说是被项羽搜刮走了,因为当时武器锻造费时费力,短时间内无法打造出来,所以就被征收了。其长度大约在3.03~3.14米之间,最短的也处于0.91~1.40米的区间。

除了这种武器以外,肯定还有短兵相接的青铜剑,以及很有名的秦弩,其射程大概在50~100米之间,当然这一数值不一定精准,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距离。不过当时弓弩技术最好的是韩国,史书描绘说“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其伤害“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

总之在当时战国那种兼并战争十分频繁的时代背景下,那个年代每个国家基本上都在搞军备竞赛,所以武器上基本上不会太差。

[var1]

而在亚历山大这一边,其配置上基本上和秦国这些国家差别不大,毕竟冷兵器时代早期武器就是那几样,当时马其顿比较有名的武器就是“马其顿长枪”,一种长达6~7米左右的长枪武器。而根据马其顿长枪衍生出来的马其顿军队最喜欢的一种进攻方式就是“马其顿方阵”。

这种战术在亚历山大时期被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当时马其顿如果和秦国对阵,这种方阵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它在编制上一个小方阵64人(排),128人又组成一个稍大的方阵,一个初级方阵有4096人。

在进攻方式上,亚历山大惯用的方法是马其顿方阵(步兵)在中间,两翼有骑兵保护,后面是射手之类的辅助兵,属于一种步骑协同作战的进攻方式。如亚历山大在进攻到波斯时,在马尔马拉海南岸的格拉尼库斯河和波斯人展开了厮杀,当时亚历山大的进攻方式就是上述这种。

马其顿方阵最大的优势就是因为有长矛加持,所以无法令敌人靠近进行短兵相接,所以往往当敌人还没有靠近的时候,基本上就被刺死在长矛之下。而且由于方阵本身是一个协同作战的集体,所以往往能够给敌人带来很大的伤害。

[var1]

而且加上外围有骑兵在不断的骚扰敌人,实际上马其顿方阵就像一架压路机一样不断推进,用长长的矛对敌人进行攻击。基本上亚历山大就是靠着马其顿方阵以及长矛横扫波斯帝国。所以从两军交锋的初期情况来看,这种奇特的战术恐怕会给秦国人带来不小的困扰。

不过只要秦国军队能够迅速适应这种战斗方式,马其顿方阵并非不可被击败。因为秦国还拥有自己的射手,因为亚历山大为了保证马其顿方阵的机动性,所以并没有配备铠甲,而是普遍采用盾牌,但可以料想,在50至100米外的秦国射手射出的密集弓箭还是会给马其顿方阵带来不小的困扰。

此外马其顿方阵最怕的就是被敌人突入到方阵中来短兵相接,一旦被敌人突破,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些拿着6米长的长矛的士兵们必然会成为毫无还手之力的弱鸡。从骑兵上来说,当时秦国也有自己的骑兵,譬如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就通过一支5000人的骑兵切断了赵军和大本营之间的联系。

在不考虑亚历山大的后勤的情况下,秦军将领只要适应了对方战术,实际上还是有极大可能消灭对方,但是自己肯定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为在正面战争上对抗马其顿方阵是非常吃亏的,对方巴不得你从对面冲锋,而秦国士兵的武器普遍要短于对方。

[var1]

所以基本上还没有靠近就被马其顿方阵给乱枪戳死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攻击马其顿方阵的两翼和后方,毕竟马其顿方阵只能对准一个方向,不可能前后左右都有士兵举着长矛,毕竟它需要不断向前推进,除非在防守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在四个方向进行防守。

但是在进攻的时候,他们永远只能把长矛对准一个方向,如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战略家伊巴密农达就是从侧翼进攻马其顿方阵从而取得了胜利。所以马其顿方阵是十分依赖保护两侧的骑兵的,它更大的作用实际上是拿来在正面战场上进攻敌人,然而一旦骑兵报销。

马其顿方阵就会陷入无法防备的情况,所以从实际来看,秦军要战胜亚历山大的困难实际上并不大,只不过在初期由于不适应这种战斗方式,可能会付出一些惨痛的代价。但只要秦军将领回过神来,剿灭亚历山大的远征军并不是难事。

所以,妄图征服彼时的七国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关注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更多文章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亡吴国,那么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今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非攻,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墨子节葬下篇》[var1]越王勾践死后,他儿子鼫与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不长,只在位六年就去世了。鼫与去世后,他儿子越王不寿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他在位期间没有像爷爷勾践时代那样富于侵略,而是专修

  • 合纵连横的意义在哪里?读懂“合纵连横”,就读懂了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研究,战国合纵连横讲解,战国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如果说合纵的成功短暂遏制了秦国的扩张,那么连横的出现让各诸侯再也无力对抗秦国,从春秋时代开始,漫长的兼并战争打下来,幸存下来的六国已然失去把周王室取而代之的可能,留给他们的选择无非是“抗秦”或“事秦”而已。而“合纵连横”所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愈发鲜明的时代潮流,换言之,读懂了合纵连横,我们就能读懂战国

  • 秦齐争霸:秦昭襄王拉着齐湣王称帝的目的是什么?看战国政治角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场称帝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秀,因为它并不具备实质意义,秦齐称帝是没用的,不要说称帝,称天皇都没用。因为还有一个周天子在那里呢,虽然是个摆设,但好歹还是天下共主,就像儿子和父母关系不好,但名义上、血缘上还是各个诸侯的父母吧。所以这就牵扯到当时秦齐争霸的一个时代背景。[var1]秦齐为什么要称帝——

  • 田氏代齐:田氏抢走了姜子牙的齐国,为什么不改国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田氏如何篡夺齐国,田氏与姜子牙什么关系,田氏怎样占领齐国

    [var1]姜子牙本来是东海人,很有抱负,也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而此时的商纣王根本不在乎他,姜子牙在商朝没有发展空间,他想去周国碰碰运气。但是周文王并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后来姜子牙在周文王常常路过的地方垂钓,而且还不放鱼饵,他不是钓鱼,他想钓周文王。周文王见到姜子牙以后,经过一番交谈,瞬间变得大喜,

  • 信陵君魏无忌称得上是军事家吗?一个靠名声打仗的奇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信陵君人物深度解析,信陵君魏无忌是现代哪里人,历史上的信陵君有多厉害

    怎么理解这四家呢?中国近代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兵家》中解释说:“阴阳、技巧之书,今已尽亡。权谋、形势之书,亦所存无凡。大约兵阴阳家言,当有关天时,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实用。然今古异宜,故不传于后。兵形势之言,亦今古不同。惟其理多相通,故其存在,仍多后人所能解。至兵权谋,则

  • 为什么楚国被攻下首都和陪都后,还能存活五十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国首都被攻破几次,楚国最鼎盛的时期,楚国什么时候发展起来

    [var1]楚国通过对魏、齐、鲁作战,夺得土地人口资源,补充国力。公元前266年,楚国夺取了我国的彭城和萧;公元前257年,楚国夺取齐国莒和琅琊(临沂)。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国。三次战争使楚国的国土向北扩张,均为中原富庶地区,足以弥补丢失国土损失。楚国国土幅员辽阔,战略纵深大。楚号为“三楚”,西

  • 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何故事?越国三千人就灭了吴国?真相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千越甲真的送给了吴国吗,三千越甲怎么能打败吴国呢,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哪个时期

    两幅大概创作于明末清初的挽联,具体作者尚有争议,并不是蒲松龄写的。这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说项羽灭秦之战,一个是说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前联下句表达的都是经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后终于达到某种目的。这倒也符合明末清初的形势。[var1]“三千越甲可呑吴”肯定是一种艺术性的描写,属于一种比较夸张的豪迈手法,就

  • 秦惠文王为何不用张仪的策略攻打二周?就因司马错的这一点担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惠文王对秦国的影响,秦惠文王与张仪,秦惠文王和张仪谁厉害

    张仪建议秦惠文王说: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资治通鉴》张仪的策略是什么呢?[var1]就是把和魏国、楚国的外交关系搞好

  • 朱元璋吃饭发现菜里有“头发”,厨子摘帽道:我是光头!险些丢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发现碗里有根头发,朱元璋厨子,朱元璋电视剧全集免费完整版

    话说,纵观华夏历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老朱外号朱重八,在元末乱世中从乞丐成为和尚之后遇到贵人赏识,历经各种生死成为了大明的开国皇帝,一生可谓传奇。朱元璋出身贫寒,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没啥学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朱从小就开始卖力劳作来糊口。悲剧发生一场意外,

  • 北宋名相寇准,一生刚正不阿,为什么落得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探秘北宋名相寇准,寇准电视剧38集完整版,北宋名相寇准下场有多凄惨

    (一)寇准出身官宦世家,性格耿直寇准是今天陕西渭南人士(古下邽),其祖上是名门望族,他的先祖苏岔生在西周时期担任司寇一职,后来因屡立大功,朝廷将官职赐给他做姓氏。寇准的父亲寇湘也很厉害,在后晋统治时期高中进士甲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状元。寇准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但是性格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