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美女拒绝与孔子共乘一车,孔子说了一句名言,她被后世骂2000多年

美女拒绝与孔子共乘一车,孔子说了一句名言,她被后世骂2000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46 更新时间:2024/2/6 4:59:06

[var1]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原名孔丘,先祖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长辈是宋国贵族,不过轮到他的时候,父亲和母亲之间年龄差了40多岁,所以他3岁时就没了父亲,母亲作为妾室被正室赶了出来,一家人过着贫苦的生活,到后来步入仕途、周游列国,得成儒家学派,也可以说得上是一出逆袭好戏,只是在他生前,其思想并不被重视。

好在他有弟子3000、贤士72,其中不乏腰缠万贯之人、百乘兵马之家,且这些人都十分尊崇孔子,比如说有人毁谤孔子,端木赐就说:“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意思就是孔子的贤能好比日月,是不可能像山川一样被翻越的,可见如果孔子有意掀起言语暴力,基本没人能够顶得住,事实上确实有人因为他的话而遭池鱼之殃。

[var1]

比如说南子,据不少史料记载,南子本是宋国的公主,后来嫁给卫灵公为妻,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南子不是一般的女人,她长得非常好看,即便私生活混乱,和卫灵公豢养的公子朝有一腿,卫灵公知道后竟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太子厌恶她的行为,找人刺杀她时,刺杀的人竟觉得她太美下不去手,于是南子逃过一劫。

美而淫就算了,南子还十分狠毒,侥幸不死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号哭”,就是一边跑一边泣一边叫着到了卫灵公那里,说:“太子蒯聩想要杀我。”面对这样无礼的行径,卫灵公没有生气,反而“执其手以登台”,对着众臣发了一通脾气,太子听闻自己父亲大怒后,惊慌逃亡到了宋国,可见一个太子还不如一个后宫的女人会来事,憋屈。

[var1]

这时候南子的名声其实已经不好,可当时社会就是礼崩乐坏,卫灵公自己都荒唐事一大堆,没几人顾得上来谴责一个小小女子,所以当时人们心中虽然鄙夷她,但没有多少人理她,不过南子本人却不甘心,她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女孩,她喜欢拨弄权术,得知卫灵公重视孔子,考虑到孔子在当时的影响力,她非强迫孔子去见她。

这段见面的记载分见于《论语·壅也》《史记·孔子世家》《论语·卫灵公》,最早《论语·壅也》是说: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就是孔子去见南子,子路非常不高兴,孔子于是对天否认说他没有做任不对劲的事情,否则老天都要讨厌他(这一句话有不同理解,这里暂且不表)。

[var1]

至于子路为什么不高兴,其原因在于这样的见面本来就是让人不舒服的,你想想当代社会百姓心中最牛逼的人,被强迫着去见郭美美,应该就能感觉到那份不适了,而且最令人值得遐想的是《史记·孔子世家》对其进行的补充: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司马迁不知从何而来的细节,特意添加了“环佩玉声璆然”,就是说两人隔着帷幕守礼互拜时,南子衣服上的配饰相互撞击发出了声响,然而后人见不到他们互拜的场景,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只听到衣饰环佩叮当,难免想到南子肯定是对孔子做了什么不好的事,竟至于“环佩叮当作响,子路生气”,于是表情自然就变得难以言喻了。

[var1]

加上《论语·卫灵公》又有: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件事发生在孔子见过南子一个月后,卫灵公、孔子、南子一起出门,按照礼仪,本应是一辆车卫灵公居中、孔子居左、南子居右,即便是两辆车,那也应是卫灵公孔子一辆,南子一人一辆,不过南子受宠,也没有为孔子说话,显然不想同乘,于是就有了这一幕。

出了宫门之后,孔子独自一人被安排坐在了后面的第二辆车上,孔子是十分注重乘车问题的,这下南子和卫灵公可谓是踩中了他的逆鳞,于是用一句话骂了这两个人:“我从没有见过爱好德行如爱好美色一样的人。”意思就是他看到的人,都是爱好美色超过爱好德行,所以孔子非常失望厌恶,不久就离开了卫国。

[var1]

很多人觉得这句话是在骂卫灵公,但其实更在骂南子,骂南子是“红颜祸水”,毕竟她没有阻止卫灵公、为与她同乘而撇下孔子的行为,加上之前又有非要见孔子一事,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添油加醋,所以尽管南子和孔子就见过一面,却成了孔子人生中唯一的“风流韵事”,成了孔圣人这辈子的“污点”,不得不背负千古骂名。

更多文章

  • 史书记载越王勾践曾为吴王尝粪?有这么一回事,但和你想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勾践尝粪辨疾,越王勾践历史事件评价,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尝粪

    说法的出处最早提到这件事情的是《吴越春秋》,一本专门记载了“吴越”两国史事的古代著作,但主要记载的还是勾践和夫差之间的历史,它的内容不多,数万字,总共只有十卷。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中记载了勾践在吴国为吴王尝粪的事情。[var1]范蠡曰:"臣窃见吴王,真非人也。数言成汤之义,而不行之。愿大王请

  • 为何反秦义军要把楚怀王尊为天下共主,而不是周天子的后代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怀王怎么被骗到秦国,楚怀王和秦国的关系,楚怀王

    为什么是他呢?因为他实力强,手下十几万部众。并且,陈胜当时不仅自己创业了,他还支持自己的部将武臣和魏国贵族魏咎也创业了。武臣得到陈胜的支持,攻掠赵地,在赵地建国称王,自称为赵王;[var1]魏咎得到陈胜的支持,在魏地称王。另外,武臣还有一个部将叫韩广,他在武臣支持下,安抚燕地,结果就成了燕王。昔日关

  •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只因为齐国做了两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为什么五国要伐齐,需要分成两个部分来说,因为它是新仇旧恨爆发的结果。五国伐齐之前的故事齐国和燕国之间[var1]五国伐齐既是一种战略遏止,又是燕国为了一雪前耻从而发动的战争。燕国和齐国同是东方紧邻的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少不了摩擦。燕王易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是为燕王哙,他的相国是子之,这个子之和苏

  • 马陵之战齐国以弱胜强歼灭魏国10万大军?得利于孙膑用兵如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陵之战齐军是如何进入魏地的,马陵之战后的魏国实力,马陵之战齐国胜利的原因

    [var1]马陵之战背景《史记》: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虽然魏国在“桂陵之战”中吃了败仗,但并未元气大伤,魏惠王把局势稳定下来之后,跟各诸侯国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准备与秦国决战。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驱使12个小诸侯国,带甲36万朝见周天子,秦

  • 秦国发家史,了解一下这个养马的是如何成为一方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为什么要养马,秦国是怎样从养马起家的,秦国是怎么发家的

    今天就来简单说一说秦国的崛起之路。第一阶段:从平王东迁到秦穆公时期秦国人的祖先原先是给周王室养马的,周孝王认为他们劳苦功高,就把秦邑赏赐给了他们。于是,秦成为这些人的族称,但这他们建国还为时尚早。[var1]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

  • 揭秘:除了秦国,还有哪些诸侯也想统一天下?它们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为什么要灭诸侯,秦国为什么能进诸侯之列,历史上秦国如何统一

    关于这个问题分成两个部分来阐述吧,究竟有哪些国家想要取代周王室,最后这些国家为什么又失败了。[var1]①究竟有哪些国家想要取代周王室,统一天下?随着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进入白热化时代,周王室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尽管说周王室早已经名存实亡,但好歹还有一个名号挂在那里,只要周王室存在一天,那它依然是

  • 正确还是错误,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该收!该占的便宜就得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国上党,上党之战赵国可能赢吗,赵国该不该争夺上党

    而平原君赵胜认为应该接受,白送的17座城市为什么不要?于是赵王就接受了上党,这一下子就触发了长平之战,所以就有观点认为,但是赵王的决定过于草率,没有认真分析,最终给自己埋下祸端,那么赵王究竟该不该接受上党呢?[var1]我认为应该。首先,秦国和赵国已经撕破脸,长平之战前就有多次交手。赵国接不接受上党

  • 长平之战中,齐国为何不愿借粮给赵国?一文读懂齐国人的小算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赵国为啥不借粮食,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的原因,长平之战后齐国和赵国谁强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资治通鉴》[var1]其实当时齐国之所以不借粮给赵国,

  • 当“马其顿方阵”遇上秦国军队,双方之间有何优势?多方面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箭阵vs马其顿方阵,马其顿王国能打败秦国吗,马其顿与秦国的关系

    不然秦始皇也是一个足以让西方人倾倒的伟大君主了,那么如果当时强大的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中国的话,会和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碰撞出什么精彩的火花呢?其实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表明“亚历山大东征”是奔着中国来的,也有理由怀疑征服中国是否在亚历山大的规划之内。当然了,这并不能够阻拦我们拿它来做一个比较。[var1]时间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亡吴国,那么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今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非攻,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墨子节葬下篇》[var1]越王勾践死后,他儿子鼫与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不长,只在位六年就去世了。鼫与去世后,他儿子越王不寿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他在位期间没有像爷爷勾践时代那样富于侵略,而是专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