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韩国末代国君是韩王安,也被称为韩废王,韩王安即位的时候,韩国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是东方六国中最弱小的国家。
公元前233年,秦将樊於期率军包围赵国邯郸,赵王迁派李牧大败秦军,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樊於期率领一支小分队成功突围,按照秦帝国的律法,打了败仗是要被砍头的,于是樊於期逃往燕国。
秦国惨败后,韩王安觉得虎狼之秦也没有那么厉害,还是有诸侯国可以与秦军抗衡的。秦国战败以后,韩王安随即倒向了赵国,并非常自信地向赵国表示,三晋本来就是好兄弟,应该联合抗秦,只要赵、韩两家联合,可以让秦国像当年秦晋崤之战那样,全军覆没,连一匹马都没能回去。
韩王有了赵国这个大靠山开始轻敌,他以为秦国还是战国初期的秦国吗?他以为三晋还能像战国初期那样天下无敌吗?别做梦了。
公元前231年,秦军很顺利的攻下韩国南阳,第二年秦将内史腾率军再次攻韩,韩国连一次有效的反抗都没有组织起来,秦国非常顺利拿下韩国。韩王安被软禁,秦王为了以绝后患将韩王安处死。
[var1]
赵王迁
赵国长平之战被秦将白起坑杀40万降卒后元气大伤。公元前232年,秦军进攻赵国,一路上势如破竹,赵将李牧率军击败秦军,秦军兵败西归。随后,李牧又率军成功抵御韩、魏两国的入侵。第二年,秦国不甘示弱,再次率兵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这次秦军又碰了一鼻子灰,再次被李牧打败。此时赵国国君是赵王迁,赵王迁向来比较昏聩,秦王嬴政吃了几次败仗后,便使用反间计收买赵王迁最宠信的大臣郭开,郭开便诬陷李牧有异心,赵王迁一怒之下将李牧处死。
李牧是战国末年,山东六国中最杰出的军事家,他保家卫国,屡立战功,向来就有“李牧死,赵国亡”之说。李牧死后,赵国士卒们看见自己最敬爱的元帅惨死,一夜间全部跑光。
李牧死后三个月,秦将王翦率军对赵国邯郸猛攻,赵王迁被俘,后来被秦王嬴政流放到深山中,生死未卜。
[var1]
魏王假
魏国是战国初期第一强国,魏文侯礼贤下士,招来一大批贤才良将,魏国在李悝变法下崛起,魏文侯成为三晋盟主。但是魏文侯去世后,他的儿子魏武侯心胸狭窄,容纳不了人才,到了魏文侯孙子魏惠王时期,人才都跑光了。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进攻魏国都城大梁,因大梁地势低洼,王贲引黄河水、鸿沟水淹大梁。大梁城经过长期的侵泡,城墙逐渐倒塌,城内河水泛滥,死伤无数。王贲率军很顺利的攻克大梁,魏王假被迫投降,后被秦王嬴政处死。
[var1]
燕国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文化相对落后,跟中原往来不多,在春秋时期燕国势力一直比较弱小。到了战国时期,燕昭王任贤图治,立志振兴燕国,燕国从此崛起,一跃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还打败了东方强国齐国。但是此后,燕国国君大多碌碌无为,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时期,燕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弱小的国家之一,燕太子丹为了保家卫国,派人刺杀秦王嬴政,却以失败而告终。
秦王一怒之下发兵攻打燕国,燕王喜兵败退守辽东。随即,燕王喜杀死燕太子丹欲向秦国求和。三年后,秦将王贲占领辽东地区,燕王喜是东方六国国君中结局最凄惨的,秦王嬴政为了报昔日遇刺之仇,将燕王喜处死,并将其尸首挂于城墙之上示众。
[var1]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领土面积最大的诸侯国。楚国除了项燕,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骁将。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调集全国兵力60万向楚国进发。王翦到达楚国以后,并没有立即对楚国发动攻击,而是按兵不动,整日大鱼大肉,装出一副无心作战的态势。楚军向秦军挑战,也没有得到响应,于是楚军便挥师东去。王翦趁楚军无防备立即追击,大败楚军,楚王负刍被秦王嬴政废为庶人,生死不详。不久楚将项燕拥立楚王后裔昌平君为楚王,起事反楚,王翦率兵镇压,昌平君被杀,项燕战死。
[var1]
齐王田建
齐国在战国中期还是比较有实力的,齐王田建祖父齐闵王曾经还与秦昭襄王并称东西二帝,由于齐闵王比较昏聩,灭宋犯了战略上的错误,成为众矢之的。燕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伐齐,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城池,只剩下两座。虽然后来田单得以复国,齐国已是大不如前。
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眼看东方六国只剩下齐国,心里惶恐不安。秦将王贲率军从北边进攻齐国,直捣齐国都城临淄。秦王嬴政派使者诱降齐王,齐王信以为真跟随秦使来到秦国,被秦王关在偏远的共地,不提供食物,齐王田建活活饿死。
[var1]
总的来说,战国七雄中每一个诸侯国都有实力统一天下,只是他们都在做春秋时期的霸主梦,没有醒悟去面对现实,最后由秦国统一天下,六国国君的结局也是悲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