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平阳王济熿,幼狠戾,失爱于父。”说明朱济熿从小性格就凶狠暴戾,连其父朱棡都不喜欢他。
其二,“济熿与燕王子高煦、周王子有爋动邪诡相比,不为太祖所爱。”当初朱元璋召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的世子,以及庶子中年纪较长者进京读书。可是晋王三子朱济熿、燕王次子朱高煦、周王次子朱有爋三人因品性问题,均不受爷爷朱元璋喜爱。
其三,朱棣登基以后,将朱济熿封为平阳王。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嫉妒大哥朱济熺从小受父亲疼爱,又能承袭爵位,于是多次在朱棣面前中伤大哥。朱济熿称大哥一直不满朱棣篡位,朱棣大怒,便废了朱济熺的爵位,让他去守其父朱棡的陵园。
其四,“济熿既立,益横暴,至进毒弑嫡母谢氏,逼烝恭王侍儿吉祥,幽济熺父子,蔬食不给。”朱济熺被废以后,朱济熿如愿继承了爵位。可是他变得越来越残暴,竟然毒害自己的嫡母。接着,他又将朱济熺父子幽禁起来,还很少给他们提供食物。
由此种种可见,这个朱济熿实在不是什么好人,既毒害嫡母,又陷害兄长,怪不得朱元璋和朱棡都不喜欢他。既然如此,为何朱棣偏偏要提拔他,让他承袭晋王爵位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朱济熿识时务
朱济熺身为朱棡嫡长子,承袭爵位是名正言顺的,然而朱棣却废了他的爵位,派他去守陵园。而之所以会引发朱棣大怒,是因为朱济熿告发,说大哥不满朱棣篡位,戳中了朱棣痛处。
朱棣篡位是事实,但这话不能让别人说出来。他即位后,处置了一大批建文旧臣,动了这么多杀戮,就必须要收买人心,挽回一些口碑。朱济熺作为晋王之后,却不对自己忠心,这要是传出去,不知多少人要来反对自己。
再者,朱棣急于篡位,是因为建文帝急于削藩导致。他即位后,藩王对他来说同样是隐患。既然朱济熺不支持自己,那么自然就没必要留他。朱济熿懂得顺应时势,就更利于朱棣掌控。
二、朱济熿不成大器
朱济熿会陷害兄长,就足以证明他是个为了名利,不惜伤害至亲的人。他承袭爵位后,又去毒害自己的嫡母,这一点更加说明问题。这就是朱棣要选他的原因之一。
朱济熿从小不受爷爷和老爹的喜爱,是因为他品性有问题,而且动不动就闯祸。这样一个人对于朱棣来说,才是最没有威胁的。因为随随便便就能抓到他的把柄,让他乖乖就范。
还有就是,出于朱济熿凶狠的个性,要是朱棣派他去做什么事,为了名利,朱济熿一定不惜一切代价办成。这样一个又好用,又容易掌控的人,朱棣自然要提拔他。
三、朱济熿与朱高煦交好
小时候,朱济熿与朱高煦一样,都被朱元璋召进宫读书。可是两人对读书都没有兴趣,反而喜欢打打杀杀,所以比较谈得来。
众所周知,朱高煦长大后成为一员猛将,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不少大功,甚至还救过朱棣的命。当时朱棣十分倚重他,还暗示过要传位给他。当朱济熿陷害兄长时,朱高煦自然也会帮他说话。再加上前面两个原因,朱棣会让朱济熿承袭爵位,就并不奇怪了。
事实也证明,朱济熿确实与朱高煦关系不错,而且这对堂兄弟的“亲情和友谊”,还一直延续到宣德年间。
朱棣原本暗示要传位给朱高煦,可是政权稳定后,他仍然册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此时的朱高煦与当年的朱济熿一样,嫉妒大哥从小深受爷爷朱元璋喜爱,同时又能当上储君,于是他打算做第二个“朱棣”。
朱棣在时,朱高煦不敢有所行动,朱棣驾崩后,他才开始准备一切。原本想篡大哥朱高炽的位,谁知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就这样去世了,侄儿朱瞻基便继承了皇位。
朱瞻基一即位,朱济熿就和朱高煦密谋,准备开始动手,结果被宁化王朱济焕(晋王朱棡第五子)告发。之后朱高煦被擒,晋王府的人害怕受牵连,于是纷纷站出来告发朱济熿:“内使刘信等数十人告济熿擅取屯粮十万余石,欲应高煦,并发其宫中诅咒事。”
不仅如此,当初朱济熿毒杀嫡母一事,也被朱济焕揭发。朱瞻基派人调查,结果属实,最终废了朱济熿爵位,将他幽禁于凤阳,与他同谋的人全部处死。而此前被朱济熿幽禁的朱济熺父子,也被放了出来。之后,朱济熺之子朱美圭承袭了晋王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