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太师属于商朝时期就有的官职,它是三公之一(太师、太傅、太保),到了周代时,三公的职权主要是负责在周天子尚还年幼的时候,辅佐天子一起处理朝政,即所谓: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义。
此外说明一下,这个三公的称呼一直在变,汉朝时的三公是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到了魏晋时期又变成了:太尉、司徒、司空,而原来的三公改称为三师。直到宋朝时,又才把太师、太傅、太保称为三公。
此后一直没有变化过,而三公的权力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慢慢变成了一种虚衔,譬如我们常常听说什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太师,俗称东宫三师,也就是专门负责教育太子的文化、德行和负责保护太子安全的三位老师。
它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主要是授予位高权重的大臣,表示对大臣的笼络和器重,属于一种荣誉性质,其地位相当于我们今天某某大学的某某名誉教授、某某名誉董事长。
王爷王爷不属于官职,是皇帝家族的地位和身份的表现,就地位上来看,王爷是最高的,即便丞相的地位也比不上王爷。毕竟王爷始终是皇亲国戚,当然也不排除某些情况下,当一个大臣权倾朝野的时候,王爷也得靠边站。
譬如明朝时宦官王振专权,驸马都尉石碌因为辱骂太监,结果被后者投入诏狱里。甚至那些王公侯爵看见王振竟然还得称呼他为翁父,当时的成国公朱勇是东平王朱能之子,在王振面前也得下跪。可见王爷虽然身份显赫,但是权力往往并不大。
因为朝廷为了防止他们专权,所以对他们做出了很多限制,只不过说当王爷有个好处就是一辈子都吃穿不愁。当然,特殊情况下,当这些王爷手握重兵的时候,他们的权威也会随之攀升。
丞相丞相属于百官之首,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朱元璋废除丞相以前,这个职位一直都是呼风唤雨的岗位,算是臣子中权力最大的一位。
六部尚书六部尚书是指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最高长官,主管本部的一切事务。在明代的时候,六部尚书的官阶为正二品,到了清朝时为从一品。
根据古代六部职能的不同划分,古代的六部和今天的部门对比如下:
吏部: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户部:财政部、民政部;礼部:中央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兵部:国防部;刑部:司法部、公安部;工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御史台(都察院):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大理寺:最高人民法院。
所以按照这个划分,六部尚书其实就相当于今天部长级别官员,分管各部不同的事务。
开封府尹这个官职是地方官职了,它是宋代时期的官职。但是开封那时候由于是都城所在,所以这个开封府尹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开封我们知道是都城,那么府尹是干什么的呢?
开封府。牧、尹不常置,权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宋史·职官志》
我们都知道宋代的行政划分是:路—州—县,其中路相当于省了,在唐朝时被称为道,宋朝改为路。路之下就是州府一级,然后就是县。所以府就相当于市一级的,而开封由于是都城,所以开封府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直辖市。
那开封府尹就相当于是市长级别,专门管本府的一切工作事务。如在清朝时就有顺天府尹和奉天府尹,明代时把南京又成为应天府尹。
宋代时开封府尹的官阶为二品,在清朝时为正三品。总的来说,在权力上官员中肯定是丞相的权力最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亲,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鼓励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