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六年三月至五月,李自成为统一号令,对依附在其麾下的部分农民起义军进行了分批次的打击。
在这次打击行动中,李自成杀掉了一些不愿意臣服于自己的起义军首领,并吞并了他们的部队。
其中,就包括一直在农民起义军中有着莫大影响力的老资格领导人、号称“曹操”的罗汝才。
当时,罗汝才所部“曹营”的实力,仅次于李自成和张献忠,是农民起义军中战斗力较强的一支部队。
也因此,罗汝才及其部引起了李自成的忌惮,偏偏罗汝才资格老,不愿意屈居李自成之下,不愿意将自己的部队彻底并入李自成麾下。
于是,李自成悍然向这位曾经的老大哥下手了……
如果罗汝才没有被李自成杀死?如果战斗力强悍的“曹营”没有被李自成兼并成功?明末历史该往哪个方向走?
现实中的历史当然无法改变,但小说中可以。
下面,就给读者推荐一本改变明末巨宼、“曹操”罗汝才人生的明末穿越小说《明末求生记》:
简介:意外来到明末,张轩却只想生存下去,但为了自己,为了妻女,为了天下万民,他一步一步走上夺鼎之路! …… 山河破碎风飘絮,天下共望张使君。
书中主角,一个不怎么了解历史的现代小青年张轩意外穿越到了明朝末年,为生存成为流贼,并成为大名鼎鼎的“曹操”罗汝才麾下的军士。
主角穿越的时间是在张献忠准备偷袭襄阳前夕,罗汝才所部正跟张献忠部联合作战,主角有幸目睹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同时,在河南的李自成部也攻破洛阳,声势大涨。
显然,主角来到的明末时间段,正好是农民起义军意气风发的时候,距离明朝灭亡还有三年。
所以,主角也没什么好想的,为了生存,老老实实从一名小卒干起,争取融入到农民起义军中去。
张献忠偷袭襄阳成功后,野心大涨,试图让罗汝才屈居其下,逼得罗汝才离开张献忠,跑到河南去跟李自成合营作战。
但李自成也不是好相与的,身在罗汝才军中的主角,不可避免受到两大势力钩心斗角的影响。
主角刚穿越到明末时,没有如很多明穿小说的主角那样,试图拯救那个乱世且称王称霸的理想,他只是为了能活下去,最终的理想是逃亡海外。
如果不是浅显的历史知识让他知道农民起义军最终失败了,他绝对死心塌地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去当李自成所建新王朝的开国功臣。
但不幸的是,他成为了罗汝才麾下“曹营”的士兵,又被罗汝才的女儿看上,成为了罗汝才的女婿,摇身变为“曹营”的驸马爷。
主角绞尽脑汁的回忆学过的历史,知道罗汝才最终是被李自成干掉,“曹营”被兼并。
如果历史继续正常下去,等到李自成杀害罗汝才后,主角这位“曹营”驸马爷的下场绝对好不了,想活下去是难上加难。
于是,主角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开始经营自己的势力,并极力怂恿罗汝才自立。
主角为说服罗汝才,一度想出了让李自成攻打北方,罗汝才南下打南京建立根基的战略。
主角为避免被李自成所害,想辅佐罗汝才,帮助“曹营”打天下,然后他以新朝驸马爷加功臣的地位活下去。
想法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相当困难。
罗汝才本无大志,加上各支农民起义军中复杂的内部情况,主角的行动进行的相当困难。
甚至于,主角觉得无法改变历史走向的时候,准备在罗汝才被李自成干掉后,带着自己拉起的小部队去投奔张献忠,再找机会去南边出海,离开中原乱世。
不过,有心人天不负,作者写的剧情虽然惊心动魄,但罗汝才终于没有被李自成杀死。
之后,主角成功辅佐罗汝才麾下的“曹营”打下了南京,在江南建立了基业,占据了大片地盘,成立了新王朝。
主角如愿以偿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并帮助罗汝才及其子罗玉龙(书中杜撰人物)两任皇帝开疆拓土。
但历史是复杂的,清军入关,顺军失败,南方的南明势力在极力抵抗“曹营”建立的新王朝,还有李自成余部,张献忠余部的麻烦……
逐渐成长起来的主角最终是如何处理这些麻烦的?
主角最终就真的只是成为了开国功臣?
想一统天下后安心度日,主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本书的内容也超过400万字,有很多反转剧情的。
种种精彩剧情等待读者自己来阅读挖掘。
本书的特点是,主角只是略知历史走向,不知道更多历史细节,完全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明末求生存。
因此,在面对历史事件时,主角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学识和正常反应来应对,没有那么多智计在胸的从容,并非事事顺利。
主角也不会练兵,不会种田,不懂得制盐、制玻璃等等穿越者必备知识,更加没有金手指,主角也需要重新学习来适应明末社会。
主角有过失败,遭遇到背叛,几次差点被杀,一路走来困难重重,除了知道历史大致走向,别的什么都不知道。
这也是主角一开始只想求生存,且一心想办法往海外逃的原因,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穿越之初并没有争夺天下和改变历史的野心。
但作者通过设定的种种剧情,最终让主角被改变,罗汝才父子两代在主角辅佐下建立的王朝最终也将落到主角手中。
至于是双方翻脸争斗?还是正常继承?看了我的介绍后,对本书感兴趣的读者自己去了解吧……
下面截取部分章节剧情,供读者参考:
……
李自成顿时觉得有一点头大。
婚姻大事,李自成不可能在之前不与刘宗敏打招呼,本来觉得十拿九稳,但是没有想到会拒绝。
这一下情况就变得尴尬多了,李自成说道:“这一件事情,我亲自给宗敏解释,相信他会理解的。”
李自成打发了牛金星,立即将刘宗敏叫过来,将这事情告诉了刘宗敏。
这件事情迟早会传开的,与其那样,还不如由他亲自告诉刘宗敏。
“什么,张轩,那个小白脸?”刘宗敏皱起眉头说道。
说实在的,如果说刘宗敏对罗玉娇有什么感觉,那是扯淡,他不过与罗玉娇有一面之缘而已,哪里会生出什么情愫。
对于这一件婚事,他本来就是不在意。
不过,这件事情有助于李自成的大业。刘宗敏作为李自成的死忠,自然答应下来了。
但万万没有想到会生出这样的变故。
所谓夺妻之恨,虽然这妻子未必喜欢,但是被别人截胡了,在刘宗敏看来,简直是给自己戴上一顶绿帽子,一时间怒火中烧。
……
战斗并不算太激烈。
在张轩的眼中,似乎此刻仿佛在东非大草原一样,张轩所部就好像是羊群,簇拥在一起,由羊群的领导下抵抗外面的狼群。
而外面的骑兵,就好像是狼群一样,他们分布很稀疏,但是时不时的有狼突入羊群之中,杀死一只羊。当然也有死在羊角之下的狼。
但是羊就是羊,狼就是狼。
步卒在面对骑兵的无力,让张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呐喊:“我一定要有自己的骑兵,大队骑兵。”
正午时分,张轩数个时辰,只行进了三里左右,从金声桓的正南,转移到了金声桓营地东偏南的位置之上。
此刻张轩已经能清晰的看见临颍城的城墙,似乎能一口气到城墙下。
不过张轩却知道这是一个错觉,因为有无数骑兵的注视之下,放弃车阵跑向城墙,与找死没有什么差别。
此刻无数骑兵忽然退却。
张轩见状,并不高兴,反而心思一沉。
果然,代替骑兵的正是大批步卒,步卒在张轩东面,北面,西面列阵,每一面都有数千人之多,将张轩道路堵得死死的。
唯独南面空荡荡的。乃是围三缺一的故技。
张轩忽然有一种预感, 他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触摸临颍城墙了。
张轩深吸一口气,将任何其他思想完全的摒弃,剩下的只有坚定的斗志,以及紧握刀柄的手。
事已如此,无须多想,只有死战了。
……
李自成沉默不言,李信也不敢抬头,只能做抱拳之态,不敢起身。
“陛下,吴王的消息。”张鼐跑过来。
李自成说道:“什么消息?”
“吴王下了南京。”张鼐说道。
张鼐自己似乎没有觉得,当罗汝才下了南京之后,张鼐对罗汝才的态度就有所改观,之前称呼曹操,但是此刻却称呼为吴王。
可见罗汝才打下南京之事,对天下人影响之深。
不光是张鼐,几乎所有观望天下局势的人,一瞬间也将罗汝才当成独立一支的势力,而不是李自成的一支了。
……
罗汝才夺下南京之事,就好像是一个加速器,瞬间将李自成行军速度推进了不知道多少。
消息传到北京之后,据说那一位痛哭失声,再次入太庙斋戒请罪,并下罪己诏。
只是不知道这一封罪己诏到底是第几封了,还是第十几封了。
这个消息也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了关外。
一道道手续过后,到了多尔衮的手中。
多尔衮看过之后,也仅仅是书案之上,写下罗汝才三个字而已。
……
张献忠虽然消息并不是太灵通,但是此刻听了罗汝才下了南京,也长叹一声,在自己房间之中大醉一场,第二日打起精神,开始执行入蜀战略。
南京之事,好像是一块石头砸水里,涟漪波及天下。
……
《明末求生记》的作者是名剑山庄,全书约419万余字,已经完结,不用追更,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相关网站去了解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