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学生读到“铁杵磨成针”提问:我不信李白这么傻,老师直接懵掉

小学生读到“铁杵磨成针”提问:我不信李白这么傻,老师直接懵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84 更新时间:2024/2/25 7:21:41

没错,在李白传世的作品中,他的这些性格特点都表现的非常鲜明,可是最近,我一位老师朋友却告诉我一件事,大慧觉得十分有趣。

朋友在小学教4年级,按照课标要求,当时要给学生们讲述著名的历史典故《铁杵成针》。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一课是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没想到的是,在课堂上突然有一名学生发问:“李白真的有这么傻吗?”顿时我的朋友就有一种上不下去课的冲动了,那么这件事是因何而起的呢?

图片:课堂上的学生剧照

一、被质疑的传统典故

1、有口皆碑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孩子的提问在没有第一时间解决的情况下,他还询问了自己的父母,结果很多家长也跑来质疑,甚至还有的提出,要不然《铁杵成针》这一课就不要讲了,说实话,我这位朋友也是够无语的。

其实很多80后、90后的朋友对这个著名的历史小故事并不陌生,原也非常短小:“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就是根据上面这一段记载,后来演化为了《铁杵成针》的故事,另外,在民间的《目连救母》等戏剧文艺作品中,也有这个典故的引用,因此可谓是人尽皆知。

但是随着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文化时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了,他们开始带着疑问和自我的辨识去阅读和学习,所以在他们的眼中,李白这个《铁杵成针》的故事就值得被质疑。

图片:文字“铁杵成针”资料截图

2、质疑的原因

根据朋友的描述,大慧总结了一下《铁杵成针》被质疑的原因,主要是四个方面。其一,这篇古文的出处是宋朝人祝穆所著的《方舆胜览》,但是从书籍的性质上来看,它属于地理类的,而不是文史类。

据说作者当时走遍各地之后,把南宋时期各地方的风俗、趣闻和著名的人物、故事都编撰到了这本书中,但恰恰是作者的取材过于宽泛,因此缺乏考究,很难被后世当作严肃的史料来看待。

另外,清代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这本书里有很多的错误,因此李白本人当年有没有去过象耳山,是不是在当地求学,都是不可考的。

图片:编撰《方舆胜览》剧照

其二,按照正常人的逻辑来看,这篇文章确实有不符合常理的地方。李白年少的时候,大唐朝国力已经非常强盛了,但是钢铁还属于稀缺的珍贵资源,一个生活在山中的老妇人在偶然得到之后,却要把其磨成细针,这成立吗?在唐朝,绣花针在民间已经十分普及,直接购买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其三,有理科生分析,一个人如果想要靠着纯手工磨成针,在这个过程中还不能出现原材料的断裂,就需要原材料本身就兼具极高的韧性。唐代的科技虽然胜于前朝,但还完全不具备相应的工艺,而且一位老人,会用珍贵的生命去干这件事吗?

最后一点,通过李白的性格和本身的才华分析,他写诗不是什么难事,压根没必要这么刻苦。大家都知道,唐代诗坛确实有勤奋之人,如孟郊贾岛等等,但是李白显然不会是他们那种人,那《铁杵成针》的主角人设按在李白身上,确实难有违和感。

图片:老人磨绣花针动漫资料截图

二、换角度去思考

1、反对的声音

后来大慧在网上也就这些问题查找了一些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不仅仅是学生们有质疑,甚至很多网友也有类似的疑问。

不过也有另一种声音,《铁杵成针》很明显是我国民间流行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和我们熟悉的《龟兔赛跑》、《猴子捞月》、《狐假虎威》这些故事是一样的,难道这些寓言故事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吗?如果都要怀疑一遍,那还真是较真了。

反对的声音意思表达的很明显,既然是民间的故事,那么自然不可能全方位的刨根问底,不过和《龟兔赛跑》里的兔子和乌龟这些动物不一样,李白可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那么在他的身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就成为了被怀疑的最大动机。

图片:李白写诗剧照

2、进一步分析

那么就这个问题,大慧也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吧。第一点,《铁杵成针》并不是现代文人或者教育家可以编撰的,它明确被记载在了古籍之中,被摘抄出来放到教科书上肯定是没有原则性问题的。

第二点,我们暂且不论故事的真实与否,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铁杵成针》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代学生和年轻人,关键是这种影响是非常正面的,以至于现在很多朋友在谈到“持之以恒”这个话题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这个故事,由此可见,《铁杵成针》这个故事本身是有存在的价值和积极的教育意义的。

第三点,现代社会资源丰富,知识如泉涌,在各种加持之下,孩子们越来越聪明,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质疑的习惯,这本身是好的现象,作为育人工作者,当然是要肯定,而不是去打击和抹灭的,只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这些问题加以区分和解释,想必孩子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图片:《铁杵成针》文言文原文资料截图

至于《铁杵成针》这个故事更为深层次的含义和影响,相信专业的教育家、文学家都会给出不同角度的分析,引发更多的思考,这也是传统经典的最大魅力,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更多文章

  • 李唐的创立,并不全是李世民的功劳,史书埋没了一个人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记录唐李世民一举一动的史书,记载李世民事迹的史书,李唐简介

    虽然李渊并不知道在自己死后儿子如何来评价自己,但是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慢慢地他闭上了眼睛,离开了人世。谈及唐王朝,很多历史爱好者就会想到一代女皇武则天、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很少有人会提及李唐的创立者李渊,甚至有人认为他胸无大志,能够坐上皇位,完全是他儿子李世民的功劳。我们今天去西安不难发现李世民、

  • 李世民4位夫人,两个是犯人出身,他们竟给李世民带来一生的心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一共有几个妃子,李世民一生几位皇后,李世民的四妃谁最厉害

    众所周知,在唐太宗年间,其后宫以贵淑德贤四个序号,作为正一品夫人的封号。因此,在李世民的后宫之中,一共有四位夫人,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四位夫人之中,竟然有两个是犯人出身。究其原因,是因早期李世民还不是皇帝之时,对于妻妾的要求之在乎容貌,而其他的一概不管,因此在李世民也就有着不少的犯人作为自己的妾

  • 能成为武则天最信任的人,上官婉儿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官婉儿对武则天忠心吗,武则天为什么愿意重用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跟武则天有关系吗

    也因此一旦有女子跳出这个圈子,打破枷锁,那就是极其吸人眼光的存在,而且即使是到了现在,还有许多人记得这些女子。比如上官婉儿。大家知道她的一生有多么跌宕起伏吗?图片:上官婉儿剧照也许提起古代那些最是放浪形骸的女子,很多人都会想起武则天,毕竟她可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登上帝位的女人,几千年来只有她这么一个

  •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为什么看不起王勃?这个人太浮躁了,我不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炯王勃,王勃与杨炯谁的水平高,王勃杨炯关系怎么样

    这个骈文就是指以四字句、六字句的句子工整对仗的写文章,譬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骈文的典范,你看它的句子都是很工整对仗的,有一种形式美。四个人在唐朝初年都很出名,人一出名,旁观的好事者自然想要给他们排一个名次。《新唐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

  • 隋炀帝称帝仅14年,做出4件大事造福子孙后代,影响后世14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炀帝生平,隋炀帝登基后做了哪些大事,隋炀帝历史大事

    话说,在很多朋友的印象中,对于隋炀帝杨广这个人感觉就是一个昏庸无道、性情暴虐的暴君,尤其是在一些史书中记载:好内远礼,曰炀,朋淫于家,不奉礼!由此可见,隋炀帝的谥号并不怎么好听,评价也是偏于负面。不过,对于这个称号来说并不是在隋朝时期给隋炀帝杨广评价的。而是到了唐朝初期,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给其“追加”

  • 李治真那么软弱无能?能在诸多皇子中争夺皇位一想就不会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治是怎么登上皇位的,李治是个窝囊皇帝,历史人物对李治的评价

    公元643年时,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废掉了。此时,次子李泰很得李世民的喜爱,想要培养他做继承人。不过,这李泰太自娇了,过于自大。而且李治这股势力也不可小觑,还有长孙无忌的鼎力相助,最终成功扭转了局势,当上了太子。李承乾失去了太子之位后,曾对李世民说过,李泰这人过于阴险,不适合管理江山。李世民心理已经有

  • 李世民驾崩前,问武则天:我走后,你咋办?武则天8个字救下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对武则天说我走了你咋办,武则天对唐太宗说的话,武则天跟唐太宗是什么关系

    有这样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说话是一门艺术”。的确,自古以来,会说话的人往往能够发展得比较顺利,并且讨人喜爱。正所谓,言多必失,字字珠玑。很多时候,说错话有可能丧命,而说对话则可能给予自己一个光明的未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种用自己的“语言”自保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故事也一个个都流传千古。在李

  • 历史上的女皇武则天究竟有多狠?这三件事一般人干不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要问武则天究竟有多狠?那我只能说她的仕途之路是拿尸体铺的。因此,在她所有暴行里有三件事一般人做不出来。一、亲手弑女杀儿(1)弑女都知武则天做事心狠手辣,却不知她究竟可以狠到什么地步。今天我肯来看看她做过的狠事之一。一直以来,武则天为了夺取后位,都是不惜任何代价。据史料《旧唐书》的记载中:史臣曰中提到

  • 一位都认为没存在感的诗人,看看杜甫对他的评价,连李白都酸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杜甫是怎么样评价李白的,李白对杜甫到底是什么态度

    或许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一定会想,能够让大诗人杜甫如此钦佩和盛赞的人,一定是和他齐名的“诗仙”李白吧?事实上并非如此,杜甫怀念的另有其人,大家知道是谁吗?图片:杜甫雕像资料截图一、不一样的天才1、初唐文坛不一样的星可以先告诉大家答案,被杜甫盛赞可以与日月争辉的人不是李白,而是眼前这座旧宅子昔日的主人陈子

  • 李白:我辈岂是蓬蒿人,其中“蓬蒿人”是什么人?三十多人答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白最有气势的诗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我辈岂是蓬蒿人创作背景,李白为什么要葬在当涂青山西麓

    我们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不过前段时间英国的BBC倒是替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前段时间,BBC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为《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BBC把杜甫抬到了最高位置,明显超过了李白。看到这,可能有许多朋友要提出反对意见了,两人风格不同,又怎能相提并论?而且李白的古诗豪迈不已,从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