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努尔哈赤对明朝的仇恨和自身力量的发展以及当时的饥荒促使其反明

努尔哈赤对明朝的仇恨和自身力量的发展以及当时的饥荒促使其反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47 更新时间:2024/1/16 22:45:51

努尔哈赤反明的必然原因

第一、努尔哈赤自幼对明廷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梁子结下了,迟早要报。

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宁远伯李成梁征讨古勒寨阿台的时候,其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均被明军所杀,努尔哈赤惊闻父、祖死亡的消息,悲痛欲绝,诘问明廷:“祖父无罪何故杀之?”明廷遣使谢过,表示这是误杀,并给予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以为赔偿。但是,努尔哈赤“终怀恨不服”。

而且在其父、祖死后,明廷又扶持尼堪外兰为建州之主,而努尔哈赤对这件事极其不满,但那时的大明他也惹不起,只好将仇恨倾泄在了尼堪外兰身上,他曾一度想让明廷杀死尼堪外兰,明廷不允,其心里对明廷实有大恨存之。虽然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反明前,对明廷特别恭顺,一口一个替大明看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保守天朝地界九百五十里,俺管事后十三年不敢犯边,非不为恭顺也”。但是他一直巧妙地结好明廷,并利用明廷扩张自己的势力,待羽翼丰满之时起兵复仇。

第二、明廷在万历年间的辽东民力,军力出现极大的损耗,而建州的军政实力却在稳步发展,力量呈现出此消彼长之势。久而久之,努尔哈赤自然将矛头对准明朝。

明代辽东地区自万历二十年(1592年)援朝之战后,就没有消停过。前有万历援朝之战大规模征发辽东的军力民力。后有矿税太监高淮扰乱辽东,横征暴敛,民怨载道,所谓“辽军自东征骚扰以来,复遭高淮毒虐,离心离德为日已久”,“家户受灾,情见鱼骇鸟惊”。

熊廷弼

不仅民力殚竭,而且军力极其空虚,据熊廷弼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所言,辽镇“军额失亡几半,见在军虽八万余,而有马者仅十五,军羸马弱者又十五,度人马精壮者不过二万有奇”。这种情况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前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而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兵后,一直在吞噬女真诸部,将其中的壮丁析出,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八旗军,并加以训练。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吞并乌拉部,统一了除叶赫之外的女真地面,军事力量到达了4万余,在辽东这块,建州女真的军事实力对明廷已经有压倒性的优势。辽东军事力量失去平衡,让努尔哈赤有了与明廷叫板的资本。

第三、努尔哈赤的野心和对明廷的威胁渐渐藏不住了,引起了明廷的警惕,其势力范围和战略野心受到了明朝的打压,与明廷矛盾日趋尖锐。

自努尔哈赤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兵之后,明廷一直对努尔哈赤扩张自己势力的行为缺乏警惕性,甚至一度被努尔哈赤恭顺的态度所迷惑,还鼓励其发展。而努尔哈赤本人也没浪费机会,不断利用明朝的政策失误,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比如说李成梁二度主持辽东政局的时候,放弃宽奠六堡,努尔哈赤趁机进占,得可耕之地数百里。

但是,明廷反应再迟钝,也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吞并哈达部,明廷开始不安,对努尔哈赤的威胁有所察觉,不断有人上疏提出对努尔哈赤采取必要措施限制其实力发展,所谓“今日辽东之有奴酋,是我腹心之灾也”。《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辽东镇抚称其并怜,兼海西、南关诸部而有之,惟北关那林孛罗、金台失竭力死守,苟延旦夕。又闻其饰名珠、捐重宝以通北虏,此其志不在小。”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对努尔哈赤持续拓界的行为进行压制,想方设法让努尔哈赤退出其以前所拓之耕地。就比如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明廷让建州女真退出三岔、抚安、柴河三处,三处耕地之庄稼不再允许女真人收割。努尔哈赤此时不断吞并人众,急需大量粮食、物资,明廷此举让努尔哈赤非常不满,虽然他退出了这些耕地,但从努尔哈赤的态度来看,气氛已经是非常剑拔弩张,语气里已经有了威胁之意。《满文老档》记载:“尔自恃兵众国大,欺压我也。然大国变小,小国壮大,皆由天意。尔一城屯兵一万,尔国势将不堪,尔一城屯兵一千,则城中兵民皆为我俘也。”

二、努尔哈赤想要吞并女真,就要吞并叶赫,但是叶赫又和明朝是同盟关系。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发动了吞并叶赫的战争,叶赫首领金台什、布杨古紧急向明朝求援,指明了双方唇亡齿寒的关系,努尔哈赤“欲削平诸部,然后侵汝大明,取辽阳为都城,开原、铁岭为牧地”。明廷瞬间警惕,警告努尔哈赤道:“自今汝勿侵夜黑国,若肯从吾言,是存我体统,若不从吾言,后必有侵我之日。”并发兵1000镇守叶赫,努尔哈赤只能恨恨作罢。

努尔哈赤想扩大耕地,养活更多人口,向南边发展,被明朝拒止。努尔哈赤想吞并叶赫,统一女真,也被明朝阻止。这就说明,建州女真的实力由于明朝的压制已经到了瓶颈期,想要进一步发展,只能向明朝发难,别无二途。总而言之,建州女真的不断扩张已经威胁到了明廷的利益,一旦到达临界点,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

‬努尔哈赤反明直接原因

既然努尔哈赤反明是迟早的事,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反明呢?因为就在当时,我国的东北地区发生饥荒,而且非常严重,这场饥荒自然也波及了建州地区,《李朝实录》记载:“上年水灾,胡地尤甚,饥寒已极,老弱填壑。奴酋令去觅食云云。”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那么在努尔哈赤眼里解决饥荒最直接的办法是什么?就是通过对明朝的战争攻城略地,抢劫财富粮食。首先可以补充物资,其次可以转移矛盾,可谓是一石二鸟。换句话说,如果努尔哈赤再不对明朝发动攻掠战争,自己政权的社会矛盾就要爆炸将其吞没了。要么对明开战获得物资补充,要么过两年自爆完蛋,努尔哈赤只能选择前者。

以上就是努尔哈赤反明的原因。

更多文章

  • 雍正真没本事?仅凭一道圣旨,却完美解决了当年朱元璋的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和朱元璋谁最厉害,雍正和朱元璋关系,雍正与朱元璋谁更勤勉

    不过,他虽不及三皇五帝般传奇,但历史中的雍正,却绝非庸人!作为一个皇帝,在他执政期间,他时常批阅奏折直至深夜,甚至批到废寝忘食。史书记载: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足见其在政治上的努力。在这方面,怕是朱元璋也不过如此。而他如此用心国事,得到的回报

  • 清高宗退位时国库仍较富裕,但皇权专制和骄奢淫逸使清朝由盛而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国库最高收入,清朝每年国库支出,清朝国库最盛的时期

    对比起父祖,清高宗留给后代的家底属实是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清圣祖驾崩时,那一年的国库存银仅是2716万两,而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世宗驾崩时,那一年的国库存银仅比康熙驾崩时增长了737万两,可是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国库就增长到了将近7000万两白银(具体是6939万两白银),这其中清

  • 清朝思想保守加之对内严重的防范心理和注重骑射导致火器落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火器真实水平,清朝为什么废止火器,清朝军事技术落后的原因

    清朝其实是有火器的,只是它被限制在八旗使用了,这主要是基于对汉人的防备之心。据《清实录》和《清会典》所载,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总兵金国正上疏表示,自己标下的军队没有子母炮,愿意捐资造22门分给各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掏腰包十分恳切的请求,却遭到了清圣祖的严厉训斥:“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

  • 清朝在新疆、西藏进行驻军,而对蒙古则分而治之,又打又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西藏驻军,清朝对西藏和新疆做了哪些管理,清朝对新疆与西藏采取了什么措施

    别的不说,就说东三省,这片地盘原来是女真的老家。明朝表面上对这里有管辖权,不过他们和李朝一样,已经处于高度自治的状态了。除此以外,元朝被明朝赶到北方以后,形成了后来的北元。整个蒙古和明朝,其实在两百多年时间里,一直处于势不两立的状态。明朝基本没有对长城以北的控制权。明朝对新疆地区,基本没有实控权,因

  • 雍正的最大对手,九子夺嫡时最具实力的八阿哥,为何没能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胤禩聪慧过人,被封贝勒以后,他曾多次受康熙指派协理三阿哥一同处理政务。不仅如此,朝中许多大臣都夸赞八阿哥为人亲切,毫无皇子骄纵之气,甚至可以立为储君人选。既然八阿哥有如此贤名,康熙又对八阿哥青睐有加,为何不将皇帝之位传给八阿哥胤禩呢????九子夺嫡剧照早些年的时候,胤禩确实备受康熙信任、器重,但

  •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非要抄曹雪芹的家?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所有的小伙伴对曹雪芹这个人物还是有所了解的,不过大多数人对她的了解肯定都是来自于红楼梦,却不知道她是怎么写出这本书的。其实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就是她以前生活的写照,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灵感。曹雪芹家是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说白了就是时代做奴才的。之后他的祖父被多尔衮看重,于是他们家的地位也

  • 胤禵虽手握重兵但粮草均由年羹尧供应,故无力反抗清世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胤禵的历史简介,胤禵为什么改名,胤禵真实情况

    史料记载胤禵自幼聪明伶俐,并且长大后更是才能出众,就连他的九哥胤禟都曾评价他为“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从胤禟对胤禵的高度评价中就能看出,胤禵在才能方面是不次于他的其他兄弟的。并且,在康熙晚年,由于西北发生战事,康熙皇帝更是亲自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命其带兵平定准噶尔,随后在西北,胤禵

  • 外来文化的传播,带来内部文化的融合,谈谈唐代马球运动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代马球活动作用,唐代马球,唐代马球是实心的吗

    欧洲人把马球称为“游戏之王,王之游戏”。马球起源于古波斯,经过波斯传到土耳其斯坦和西藏,于是中国普遍流行起来。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马球运动的开展甚为辉煌,其发展状况甚至可以具体反映出当时政治、军事、文化观念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古代,马球最盛行的时期就是唐代。上到统治者,下到大臣、文人武将,都非常喜爱此

  • 同样是叛变,为啥汉朝平乱仅用3个月,唐朝平乱却花了8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汉朝叛乱的原因,唐朝为什么可以平乱,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作为历史上最“风光”的两个时代,汉之强盛和唐之繁华,向来值得夸耀。但在封建社会中,再好的时代,也有晦暗。汉代有七国之战,唐朝有安史之乱,皆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不同的是,汉代的七国之乱只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下来。安史之乱,却是旷日持久,有如无休无止的风雨巨雷,直接摧毁了大唐帝国的大半高楼。即使八年之后雨过雷

  • 唐朝用这种方式打爆了漠北强国!俄罗斯学去后夺取了2200万平方公里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关于唐朝对外军事方面的资料,唐朝军事实力,唐朝为何能征服漠北

    不建长城,就建堡垒唐朝初年,唐军对漠北民族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军事攻势。东突厥、薛延陀和铁勒,纷纷在大唐的陌刀面前俯首称臣。即使不用长城,唐朝也不用害怕这些漠北民族。然而到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北方形势却急转直下。由于武则天的无能,导致原本臣属于唐朝的北方突厥部落叛唐独立,建立了后突厥汗国。由于武则天忙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