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作为外夷,为啥能够长治久安?

清朝作为外夷,为啥能够长治久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824 更新时间:2024/2/5 21:15:22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内,有相当一部分的王朝是由所谓的"外夷"建立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王朝建立的时间都比较短。例如赫赫有名的元王朝,蒙古人建立的王朝疆域极其辽阔,铁骑所至,无不威服。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如此"豪横"的王朝,最后统治中原不到百年,就在农民起义的浪潮当中覆灭。

但是却有一个"另类",清朝的建立基本上延续着以往游牧民族建立政权的路线进行的,但是清朝却稳固的统治中原近三百年之久,甚至还成为了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何清朝作为外族身份入侵得以长治久安,这背后清朝统治者又做了哪些努力。

一:外夷主中原,大改华夏风

1:留发不留头,宣誓效忠

我们先来看看清朝入关之后实行了哪些"蛮夷政策"。在清朝统治者入关之后,颁布了一项特殊的政策"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其本意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向全国百姓表达留发则是反对清朝统治,反之亦然。

清朝统治者的这一个政策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相当一部分汉人认为这事关民族尊严问题,拒绝接受清政府剃发的命令。

据《明史》当中记载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杀贼,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清朝的这一个做法激起全国性的反抗,但是迫于清朝统治者的武力镇压,最后暂时被压制住,但始终是一个隐患。

2:种族歧视,满汉有别

虽然满清最后成功入主中原,成为了最高的统治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人依旧是国家的主体。但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满清统治者依旧采取了"种族歧视"的政策,将满汉分别对待,在各方面对汉人多有歧视。

首先在教育上满人拥有优先的特权,对于八旗子弟甚至直接是由国家赡养,在法律方面,满人也拥有特权,绝大多数时候满人犯法都是从轻出来等等,满洲人的种族歧视政策贯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满人无疑在清朝统治时期属于"第一等人"的存在。

3:满人圈地,汉人生存空间受限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土地绝对是核心的生存资源,但是满清入关之后,大肆的侵占原本属于汉人的土地,划为皇庄、旗地等。

据《清史稿》当中记载清朝统治者发布圈地令后汉人的惨状称:"人民背井离乡,有父母夫妻同缢死者;有先投儿女于河而后自投者;有得钱数百,卖其子者"。

除此之外,清朝统治者还将关外的大片肥沃的土地划为禁止开垦的土地,无疑又给原本沉重的百姓以致命一击。清朝统治者这一系列的行为,再次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清朝统治者实行一系列让汉人怨声载道的政策但是却依旧得以稳坐天下。

二:从康熙慈禧,长治久安的外夷统治

1:盛世康雍乾,国泰民安

在了解满清统治者长治久安的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满清从康熙到慈禧这段太平历史。

满清的统治者原本是属于关外的一支游牧民族部落,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女真",这个部落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存在,到了明朝末年时期,趁机崛起,最后问鼎中原,建立清朝。

在此之后,清王朝过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之后,迎来了康雍乾盛世,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的落日余晖。

法国传教士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当中评价称:""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毫无疑问当时的中国依旧是繁荣富庶的象征。

2:嘉庆到慈禧,虽有动乱,却保持清朝不到

康雍乾盛世之后,腐朽的封建主义不可避免的迎来了没落时期,清朝也不例外,自从嘉庆之后,清朝的国力日益衰弱,据《潜书》当中记载称:""清兴五十余年矣。

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不仅仅国内面临着不断的农民起义运动,甚至国外的势力也对中国虎视眈眈,清王朝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可以说是焦头烂额的存在。

但是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清王朝的统治却依旧得以维持百余年之久,这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也是罕见的存在,其背后长治久安的原因又何在?

三:为何清朝作为外夷能够长治久安

1:清朝优秀的统治者,稳定了局势

纵观清朝296年的历史当中,基本上没有中国封建王朝所谓的昏君,更多的是守成之君,而其中又不缺乏很多有才能有见识的君王,这对于稳定清朝统治,维护清朝长治久安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以康熙皇帝为例,在他的一生当中平定三藩之乱,开创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康雍乾盛世,据《清史稿》当中评价其称:"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对于稳定清朝早期统治,打击反对势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熙皇帝之后的君王也不是泛泛之辈,号称中国古代最勤政的皇帝——雍正皇帝以及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都算得上是一时的明君。

虽然在康雍乾之后的君主,基本上没有什么开拓之君,但是他们基本上都能够做大勤于政事,没有出现明朝时期数十年不上朝以及宦官乱政的乱象,都能够兢兢业业朝着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的方向努力。

也恰恰是因为清朝的统治者极少出现昏庸之辈,能够基本上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是使得清朝能够保持长治久安的一个基本原因所在。

2:强调满汉融合,拉拢中上层汉人

从什上面的叙述可知,满清是作为外族的身份入主中原的,而且在建立自己的统治之后实施了一系列对立政策。但是之后的清朝统治者意识到这些政策的不足,便开始强调满汉融合问题,淡化清朝国内的不同民族的意识。

当时的清朝统治者还刻意的淡化华夷之辩的问题,同时还积极的将自己由"夷蛮"向"华族"的方向发展。在文化等各方面融入到原有的中华体系之中,还允许满汉之间进行通婚。

除了上述做法之外,清朝的统治者还意识到读书人的重要性,为了避免重蹈蒙古人覆辙,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之后非但没有废除八股取士的制度,而且还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有所强化。

拉拢了相当一部分的读书人,与此同时还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据《历代史略》当中记载清朝的文字狱称:"前代文人受祸之烈,殆未有若清代者。故雍乾以来,志节之士,荡然无存。……稍一不慎,祸且不测。通过着重解决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以及拉拢汉人士族地主阶级,最后在通过文字狱的方式来控制百姓的思想,企图来麻木百姓,多管齐下之下,清朝原本摇摇欲坠的统治慢慢的也走向了稳固。

3: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因势利导

清朝统治能够维持长达三百年之久,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和清朝统治者能够根据时代潮流顺时的调整政策方针。

例如在清朝建立前期,其主力军队完全是依靠满洲八旗子弟,但是清朝在建立之后不久,给予八旗子弟以极其优渥的待遇,使得原本能征善战的八旗迅速的走向腐朽没落。

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当中也基本上是绿营军为主,而清朝统治者能够重用绿营也是为他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清朝统治者还能够在一定程度抛弃民族偏见,重用一大批汉人官员,而清朝统治者的这一个做法也对维护清朝统治极其有利。

就拿清朝末年来说,危机四伏,烽烟四起,清朝统治摇摇欲坠,一大批汉人力挽狂澜,据《李鸿章传》当中评价称:""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而汉人当中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也是当时出类拔萃的人物,而且还创办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来为清朝续命。

四:结语

清朝作为外族入主中原之后,能统治中原长达三百年之久,其中不仅仅和"高质量"清朝统治者息息相关,而且清朝统治者能够重视民族矛盾,致力于满汉融合,拉人汉人士族有关 最后清朝统治者能够适时的改变政策,一定程度的顺应时代潮流,也是重要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明史》

《历代史略》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为了避讳,改了多少地名,一股葱姜蒜大碴子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关于太平天国的资料,太平天国历史定位变化,太平天国都城有多霸气

    只是这时候太平天国的统治者们就有些骄矜自满起来,贪图享受腐化堕落,最终被清政府联合洋人绞杀,其实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是被认为有积极意义的,至少在晚清末年带来西方先进的思想革命基础,只是洪秀全所领导的起义,不可避免的带有中国古代特有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没有将眼光放得很长远,尤其是在治理国家上

  • 大清水师可以打不过西方列强,怎么连这个弱鸡小国也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清水师资料,大清水师远征墨西哥,大清水师最后的辉煌

    如果在鸦片战争之前,在清朝做一个问卷调查:哪个国家对清朝海上的威胁最大?多数答案不会是欧洲。即便1793年马嘎尔尼访华,清朝官员亲眼看到了英国庞大的舰船,他们也不会认为英国是大清国海上安全的最大威胁。他们心中的答案是越南。18世纪越南舰队在中国东南沿海制造的恐怖记忆,远远超过后来的鸦片战争。1、不速

  • 慈禧有多“奢侈”?其密室被打开后,室内景象让隆裕太后羞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隆裕,慈禧对隆裕的态度,慈禧隆裕太后简介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自从鸦片战争后,列强便视弱小的中国为肥肉,纷纷以坚船利炮叩开中国的国门,肆无忌惮地在中国土地上攫取资源。而造成我国近代史上如此悲惨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慈禧作为满清后期的实际统治者,在位期间骄奢淫逸,对中国近代的悲惨命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慈禧幸运的夺权之路许多

  • 他本是状元,因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落榜,不曾想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慈禧嫌弃的状元名字,清朝慈禧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慈禧钦点刘春霖为状元

    从隋朝开始到最后一届科举,一共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这一千多年里,科举不断完善普遍,给国家全是选拔了不少人才。到了晚清时代,虽说国家千疮百孔但科举考试却没有停止。学子们对于仕途是非常热衷的,这不是仅仅是可以有国家编制,更重要的是检验自己学问的途径,一朝上榜名动天下,可晚晴就有一人本该是状元,却因慈禧嫌

  • 将军凯旋,乾隆却御赐毒酒,将军一激动仰头喝下,却并无大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帝赐毒酒,乾隆对大将军的评价,乾隆杀了多少大将

    作为臣子,一定要随时揣摩皇帝的心思。常言说得好,如果能够获得君王的心,那么你就拥有了富贵和地位,如果你让皇帝起了疑心,那么皇帝一定不会让你活过今天。乾隆年间,有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长年征战疆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就是清朝名将章佳阿桂,当他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凯旋而归的时候,就连手下都认为一定会受到皇

  • 南宋荒唐一帝,赵禥,曾一夜睡30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禥简介,赵昰宋端宗,南宋皇帝赵昰简介

    根据记载,在《续资治通鉴·宋纪》上曾对此事有过描写:“赵禥在做太子的时候就非常好色了,甚至当时的权贵子弟都知道这个人好色成性,而等到他成了皇帝,就更是荒唐:召集30个妃子过夜。”这件事情在当时是有记载的,宫中的太监要详细记录妃子的受宠幸的日期,所以不会作假。 而关于赵禥这个人,历史学家给出的评价都

  •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写了一首菊花诗,读后震撼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菊花宋郑思肖古诗视频,赞美菊花的诗歌,郑思肖的诗

    中国历史上,不是汉族人主政的政权并不少,而真正让汉族文化龟缩起来的只有元朝,毕竟其他政权还多多少少被汉族同化,或者是为了政权的稳定,引入儒家文化进行管理,然而,只有元朝,灭亡南宋之后,元朝统治者坚持不被同化,汉人地位低下。 直到元仁宗时期,一些汉族人做到了高官,他们竭力影响着元仁宗,让元仁宗从他们

  • 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竟是靖康之变的最大受益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查找南宋靖康之变的历史资料,关于南宋靖康之乱的资料

    期间平反了岳飞的冤案,启用了大批主战派的将帅,在军事上锐意进取;对内整顿吏治、重视民生,开创了南宋史上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最为后人称道的盛世——“乾淳之治”。而这一切,首先要从宋孝宗传奇的继位经历说起! ▲宋孝宗赵昚[shèn],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 (一)建立南宋王朝的是宋高宗赵构,

  • 南宋初年竟有此七大名将, 要没有昏君奸臣,必能收复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宋十大奸臣排行,南宋英雄人物排名,南宋时期有哪些名将

    吴玠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曾于采石之战大败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之后训练新军,宣抚四川,收复陕西数处州郡。受封雍国公,谥号“忠肃”。 杨存中(1102年-1166年)。于藕塘大破刘猊伪齐军队,名震北方。柘皋之战时,大败金军。死后追封和王,谥号“武恭”。 吴玠(1

  • 南京出土朱元璋女儿墓,打开发现有活人在里面住了37年,咋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随时代更迭,守墓人逐渐减少,迄今为止,皇陵之墓还有守灵人的,就只有福清公主的公主墓。1998年福清公主的墓被发现的时候,考古队才知道,还有个活人在墓里生活了37年,他平时就生活在棺椁的旁边。福清公主是朱元璋的女儿,朱元璋出生微末,却是一个时代的气运之子,最终建立大明朝。福清公主生于1370年,是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