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创“开元之治”的风流帝王唐玄宗,却是痴情儿,竟然与儿媳相爱

开创“开元之治”的风流帝王唐玄宗,却是痴情儿,竟然与儿媳相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09 更新时间:2024/2/21 16:40:14

引言

大唐江山两百多年的基业,从唐高祖李渊开国以来,前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之后相继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虽然唐朝后期由于一系列的失误,造成了宦官专政,阉人掌握朝堂,将近百年。亦不可否认,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富庶的国家,曾经的大唐是多少文人墨客手中的江湖梦。而唐玄宗作为“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却风流无比,让后人至今为止对其有着多面评价,他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

一、打造50年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的伟大功绩

唐玄宗刚刚上位初期,由于宫中能够重用之人极少。这对于唐玄宗来讲,自己身边没有人极力辅佐,是一大弊端。故而他重用了宋璟姚崇等贤才,在身边极力培养。之后,他们为唐玄宗制定了很多政治上的方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首先,他极力的吸收人才,扩宽了贤才来源,而且虚心接受群臣的纳谏,从而治理有方,国家日益发展强大。这成为了唐玄宗一生的巅峰,开元盛世的到来让百姓对他甚是拥护。

而且,自唐朝以来李渊实行了俭约持家的理念后,唐太宗亦是大力推行节约的想法。只是,后来武则天专政让整个大唐都铺张浪费,为了改变宫中大臣与妃子们的极力浪费,唐玄宗开始提出节约,让他们节省开支。这样,节约的思想流传到了民间,百姓开始勤俭节约,不肆意浪费,铺张奢侈。后来,唐朝的国库日益增加,整个唐朝看起来都特别的繁荣。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是保障了民生,让百姓可以生活的安稳无忧。

唐玄宗时刻都有着一个烦恼,就是选拔人才。他喜欢贤才之士,唐玄宗开始提倡文教,全国人民对待文人的态度日益好转,而且十分尊敬。每年的殿试考试,唐玄宗十分重视,甚至还亲自监考。这让他对待文士的态度日益重视,人才的选拔制度更加合理,为他增加了一大批有用之士。国内的守将与边关的布防让他有了戒备,命令武士们加强训练,日夜兼程,实行募兵制,这极大地巩固了边关的实力。

二、世间亦有痴情儿,奈何皇家逃不过

其实,早有传闻李家男儿十分多情,唐高祖李渊娶前朝皇后,唐太宗李世民娶前朝公主,唐玄宗痴迷于杨贵妃。“后宫三千宠,三千宠爱在一身”说的就是杨贵妃与唐玄宗。

其实,杨贵妃最开始嫁给了他的儿子李帽,而且时过五年之久,两人也算是恩爱。不过,杨贵妃与唐玄宗的见面,使得两人陷入了爱河。唐玄宗痴迷于杨贵妃的美貌,不顾一切地想办法想要纳杨贵妃为妃子,很多人都说这不就是乱伦吗?爱上自己儿子的女人,而且还想要抢过来结为夫妻,多么不可思议。很多人都很不理解唐玄宗此人那么宠爱杨贵妃,都未曾立她为皇后。

唐玄宗与杨贵妃

唐朝一直都是信奉“以胖为美”,那个时候杨贵妃还是有些丰腴的,体态却十分优美,还精通音律与舞蹈,这极大的吸引了唐玄宗。为她修建华清池,为她从千里之外运来新鲜的荔枝,从此两人就纸金醉迷,夜夜笙歌,令唐玄宗欢喜不得。而且造成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境况,唐玄宗此举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抵抗,杨贵妃也因此受到人民的唾弃。可他们两人的爱情故事也是十分凄惨的,流传至今,杨贵妃的红颜薄命,赐死于马嵬坡。杨贵妃的离世让他十分悲痛,甚至后来他为了寻找杨贵妃的灵魂,不惜听闻鬼神传说,让术士为其寻找。其实,一位女子要因为群臣的反对而至死,这也是极其的不公的,可唐玄宗是君王,他背负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她一人。

小结

白居易曾经写下《长恨歌》花了大篇幅去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恋,他们之间的爱情注定会如此,唐玄宗作为君王心系百姓,需要做好本分。而杨贵妃虽为女子,理应当为唐玄宗分忧,而不是夜夜笙歌。如若他们不那么的纸金醉迷、奢侈浪费,或许大臣们就不会对其有很大的抵触。最关键的还是唐玄宗自身没有保持初心,当初“开元盛世”的境况已经不复存在,后期的安史之乱成为了他一生的污点。这位风流帝王已经在百姓心中逝去,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粒沙。

参考文献:《唐史》《资治通鉴》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性情耿直,不畏权贵的狄仁杰,为啥被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狄仁杰与东方福尔摩斯的历史,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狄仁杰最大的特点

    唐高宗李治非常宠信左司郎王本立。王本立仗着有皇帝的宠信,不但剥削百姓、欺压官员,还嚣张跋扈,但是因为皇帝的关系,官员们都不愿意和他作对,只是尽可能地躲着这人。正直的狄仁杰看不惯王本立这种小人得志的样子,所以暗中搜罗他的作恶证据,整理之后,向高宗上书揭发王本立。没想到,看到人证物证据摆在自己面前,高宗

  • 才华横溢,号称诗圣的杜甫,为何一生落魄没当过大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诗圣杜甫有多强,后人怎么评价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诗作,被称为“诗史”。杜甫本人则与“诗仙”李白相提并论,被称为“诗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甫和李白,代表着唐朝诗歌的最高成就。唐朝是一个诗人很吃香的时代,许多诗人都做了高官。“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官至吏部侍

  • 对唐太宗有微词的看过来,看历代帝王如何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对唐太宗的评价,历代帝王怎么评价唐太宗,评价唐太宗的十大技巧

    听见别人说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如何,也跟着说他并没有那么伟大。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也不比他差,甚至他儿子高宗的成就也不在他之下。个人认为,这些观点都可以存在,一家之言无可厚非,谁都有说话评价的权利。对李世民最无聊的评价就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怎么不说他还是个书法家和武术家?一人眼里有一

  • 揭秘上官婉儿为何甘心侍奉灭族仇人武则天?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宫学馆制度进一步完善,皇宫中专设掖廷局管理宫女名籍及日常事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工桑养蚕,会其课业”,局中有宫教博士专管教育,教习宫人书算等等课程。宫廷中的典籍乐舞棋画资料非常丰富,绝非民间可比,宫人只要锐意向学,成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而且宫人学有所成也能有所进益。除了有可能引起皇帝的注意进入

  • 揭秘唐太宗的死亡之谜,你不知道的一代明君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王立群讲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事迹

    但是,这样一位盛世明君,仅仅活了五十岁就挂了,他到底死于何病呢?《旧唐书》中谈到李世民之死,只有这短短几句,语焉不详:四月己亥,幸翠微宫。五月戊午,太子詹事、英国公李绩为叠州都督。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靖薨。己巳,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一说,死于痢疾。据史料记载,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

  • 对江西有大恩的颜真卿,本来只想当五品官,结果成了凌烟阁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颜真卿简历,颜真卿故事简短100字,颜真卿的照片及简介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觉得这样名言,出现在校园内非常合适。到了晚上,我接儿子回家,给他讲了颜真卿小时候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凌烟阁功臣的故事。我今天把这个故事整理成文章,传上网络与诸君分享。图为颜真卿的名言,拍摄于永丰县藤田中心小学院内。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县人。唐朝的时候,京城以朱

  • 开局即巅峰的西晋王朝:终结三国时代之后,自身快速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和西晋的时间分界,西晋怎么灭掉的三国,一统三国的西晋有多耻辱

    而提到西晋,一般会想到魏晋之风,之所以会如此,原因也简单,西晋时期基本承袭魏制,并未有大的改动。此外,西晋虽存在半个世纪的时间,但,除了前期统一三国之外,几乎是再无作为,很快王朝滑向衰败。西晋的历史真是完全诠释了那一句话:开局即巅峰。想想西晋皇室,从司马懿兢兢业业地为曹操效力开始,历时良久才逐渐掌握

  • 安史之乱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至今国人都无法完全走出其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史之乱原因及影响,安史之乱完整版,为什么会有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的巨大影响1、唐帝国陨灭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正处于开疆拓土的“帝国时代”。不仅人口恢复增长到8000余万,国土面积也达到极盛,广大的西域被唐军牢牢掌控,甚至直接和大食帝国接壤,并爆发过有名的“怛罗斯之战”。但是国内突发的叛乱,让高仙芝被迫携边军回国平叛,西域从此尽失,吐蕃趁机取代了唐帝

  • 安禄山有何吹牛轶事,冠以吹牛祖师爷?林可山又因吹牛自取其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老安自以为高人一等,诗文小道倒不在话下。有一天,外地献上一批樱桃,他传命装一篮子赐给他的儿子怀王安庆绪和宠臣周贽,并且提起笔刷刷刷题就了一首赋桃“御诗”。“樱桃一篮子,半红复半黄。一半给怀王,一半给周贽。”安禄山作完诗,叫众文官传阅,众文官只有瞎恭维一番。其中有个胆子大些说:“圣上御制高明之极!只是

  • 把隋唐四猛十三杰,四绝八大锤,都放在一起该如何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唐四猛四绝名单,隋唐好汉四猛四绝怎么排的,隋唐十三杰四猛四绝兵器重量

    首先来看看“四猛十三杰”、“四绝八大锤”都是谁?隋唐四猛即:今世孟贲罗世信、铜锤太保秦用、八马将新文礼、铁枪将来护儿;这四个人的特点就是勇猛加力量大;隋唐十三杰排名为:西府赵王李元霸、天宝将宇文成都、银锤太保裴元庆、紫面天王雄阔海、南阳侯伍云召、双镗将伍天锡、寒面银枪俏罗成、靠山王杨林、花刀大帅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