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宰相给李勣之孙写信,唯有“青鹅”二字,武则天:此人留不得

宰相给李勣之孙写信,唯有“青鹅”二字,武则天:此人留不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58 更新时间:2024/2/5 21:06:34

在这三个人中,唐中宗李显是话语权最弱的那个人,武则天临朝称制,而裴炎将政事堂迁到了中书省,成为宰相之首。

不过或许是李显太过年轻,在他刚刚登基不久,他就试图摆脱武则天的控制,所以他急于培植自己的力量,皇后韦氏的母族就成为他的选择,他想让韦后的父亲韦玄贞做侍中,又想让乳母的儿子成为五品大员。

裴炎作为顾命大臣岂能任由李显胡闹,他竭力阻止此事,羞恼成怒的李显直接说:

“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

这让裴炎很失望,他向来知道李显软弱,没想到他居然有这样的想法,他自然不能让李显胡作非为,也不能接受有这样一个不听话、不可控的皇帝,于是,裴炎就将这件事告诉了武则天。

在这件事上,裴炎和武则天的意见惊人的一致,两人都想要废了不听话的李显,于是两人合作了一把,将李显赶出了京城。可怜李显做了不到两个月的皇帝,就被自己的亲生母亲给废为庐陵王并且外放。不过,裴炎虽然在这件事上和武则天达成了合作,但是他并没有支持武则天。

实际上,他并没有想过帮助武则天登基为帝,甚至他是非常不喜欢武则天称帝的,他只是想找一个听话的皇帝,而他的对象就是唐睿宗李旦。李显被废之后,李旦登基为帝,而武则天依旧临朝称制。时间久了,裴炎就不耐烦了,他想方设法想要让武则天归政于李旦,让李唐王朝的统治走上正轨。

武则天想立武氏七庙并追封先祖为王,裴炎就拿出吕后的例子才劝阻;武则天又在武承嗣的劝谏下想除掉李元嘉等李唐宗室成员,裴炎又出来阻拦,等等。

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到了后来,裴炎甚至计划在武则天游龙门的时候以武力逼迫武则天归政于唐睿宗,结果因为天气的原因,武则天取消了这次出行,让裴炎的谋划落了空。

但这依旧不能让裴炎气馁,在大唐名将徐茂公之孙徐敬业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时候,裴炎再次在朝堂上提出让武则天归政于李旦,他说:

“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

武则天此时已经有了除掉裴炎的心思,御史知道武则天的心思,于是弹劾裴炎有异心,武则天趁机将裴炎下狱,并不顾大臣们的劝谏,坚持

“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很快,武则天就下令将裴炎在都亭驿斩首。

对于这一切,唐睿宗这个傀儡皇帝完全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能看着自己的母亲把持朝政,甚至将他软禁。

不过,关于宰相裴炎的死因,正史之外,笔记小说中还有另外的解释,唐高宗时期进士及第的青钱学士张鷟的笔记小说《朝野佥载》中有这样的一个记载,说是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当时还叫做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把持朝政。

徐敬业想要让当朝宰相裴炎做自己的内应,但将裴炎拉下水谈何容易,他让骆宾王为自己出谋划策。骆宾王略一沉思,就编了一首童谣:

“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然后让洛阳一带的儿童传唱,而且故意让裴炎能听到。

裴炎那段时间经常听到这个童谣,就上了心,寻找文人学士对其进行破解,而骆宾王就在此时进入裴炎的视野,不过起初骆宾王什么都不说,无论裴炎拿出什么东西来,都不能打动他。但当裴炎拿出古代的忠臣烈士图而骆宾王看到司马懿的画像时,终于告诉了裴炎童谣的意思,直指裴炎。

裴炎心动,就答应和徐敬业合作,当徐敬业准备起兵的时候,裴炎就给徐敬业送去了一封信,只不过信还没有到徐敬业的手中,就被武则天的人截获了。

不过,当他们打开信的时候,却发现此信很是蹊跷,竟只有两个字:青鹅。众人不解其意,武则天接过信,沉思了片刻,对群臣说

:“此‘青’字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其中的深意呼之欲出,这不是就是裴炎要成为徐敬业在京中的内应吗?而且还约定了时间。

武则天岂容裴炎在自己面前行如此之事,裴炎是不能留了,她直接将裴炎下狱并很快将其诛杀,而徐敬业的浩浩大军也没有坚持多久,九月起事,十一月就落败了。当然,关于“青鹅”的这个故事只出现在笔记小说中,并不见于正事,其真实性大打折扣,姑且当个一个故事即可。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开创“开元之治”的风流帝王唐玄宗,却是痴情儿,竟然与儿媳相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开元时期的唐玄宗有多强大,唐玄宗开元,开元初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引言大唐江山两百多年的基业,从唐高祖李渊开国以来,前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之后相继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虽然唐朝后期由于一系列的失误,造成了宦官专政,阉人掌握朝堂,将近百年。亦不可否认,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富庶的国家,曾经的大唐是多少文人墨客手中的江湖梦。而唐玄宗作为“开元盛世

  • 性情耿直,不畏权贵的狄仁杰,为啥被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狄仁杰与东方福尔摩斯的历史,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狄仁杰最大的特点

    唐高宗李治非常宠信左司郎王本立。王本立仗着有皇帝的宠信,不但剥削百姓、欺压官员,还嚣张跋扈,但是因为皇帝的关系,官员们都不愿意和他作对,只是尽可能地躲着这人。正直的狄仁杰看不惯王本立这种小人得志的样子,所以暗中搜罗他的作恶证据,整理之后,向高宗上书揭发王本立。没想到,看到人证物证据摆在自己面前,高宗

  • 才华横溢,号称诗圣的杜甫,为何一生落魄没当过大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诗圣杜甫有多强,后人怎么评价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诗作,被称为“诗史”。杜甫本人则与“诗仙”李白相提并论,被称为“诗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甫和李白,代表着唐朝诗歌的最高成就。唐朝是一个诗人很吃香的时代,许多诗人都做了高官。“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官至吏部侍

  • 对唐太宗有微词的看过来,看历代帝王如何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对唐太宗的评价,历代帝王怎么评价唐太宗,评价唐太宗的十大技巧

    听见别人说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如何,也跟着说他并没有那么伟大。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也不比他差,甚至他儿子高宗的成就也不在他之下。个人认为,这些观点都可以存在,一家之言无可厚非,谁都有说话评价的权利。对李世民最无聊的评价就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怎么不说他还是个书法家和武术家?一人眼里有一

  • 揭秘上官婉儿为何甘心侍奉灭族仇人武则天?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宫学馆制度进一步完善,皇宫中专设掖廷局管理宫女名籍及日常事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工桑养蚕,会其课业”,局中有宫教博士专管教育,教习宫人书算等等课程。宫廷中的典籍乐舞棋画资料非常丰富,绝非民间可比,宫人只要锐意向学,成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而且宫人学有所成也能有所进益。除了有可能引起皇帝的注意进入

  • 揭秘唐太宗的死亡之谜,你不知道的一代明君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王立群讲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事迹

    但是,这样一位盛世明君,仅仅活了五十岁就挂了,他到底死于何病呢?《旧唐书》中谈到李世民之死,只有这短短几句,语焉不详:四月己亥,幸翠微宫。五月戊午,太子詹事、英国公李绩为叠州都督。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靖薨。己巳,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一说,死于痢疾。据史料记载,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

  • 对江西有大恩的颜真卿,本来只想当五品官,结果成了凌烟阁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颜真卿简历,颜真卿故事简短100字,颜真卿的照片及简介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觉得这样名言,出现在校园内非常合适。到了晚上,我接儿子回家,给他讲了颜真卿小时候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凌烟阁功臣的故事。我今天把这个故事整理成文章,传上网络与诸君分享。图为颜真卿的名言,拍摄于永丰县藤田中心小学院内。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县人。唐朝的时候,京城以朱

  • 开局即巅峰的西晋王朝:终结三国时代之后,自身快速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和西晋的时间分界,西晋怎么灭掉的三国,一统三国的西晋有多耻辱

    而提到西晋,一般会想到魏晋之风,之所以会如此,原因也简单,西晋时期基本承袭魏制,并未有大的改动。此外,西晋虽存在半个世纪的时间,但,除了前期统一三国之外,几乎是再无作为,很快王朝滑向衰败。西晋的历史真是完全诠释了那一句话:开局即巅峰。想想西晋皇室,从司马懿兢兢业业地为曹操效力开始,历时良久才逐渐掌握

  • 安史之乱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至今国人都无法完全走出其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史之乱原因及影响,安史之乱完整版,为什么会有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的巨大影响1、唐帝国陨灭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正处于开疆拓土的“帝国时代”。不仅人口恢复增长到8000余万,国土面积也达到极盛,广大的西域被唐军牢牢掌控,甚至直接和大食帝国接壤,并爆发过有名的“怛罗斯之战”。但是国内突发的叛乱,让高仙芝被迫携边军回国平叛,西域从此尽失,吐蕃趁机取代了唐帝

  • 安禄山有何吹牛轶事,冠以吹牛祖师爷?林可山又因吹牛自取其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老安自以为高人一等,诗文小道倒不在话下。有一天,外地献上一批樱桃,他传命装一篮子赐给他的儿子怀王安庆绪和宠臣周贽,并且提起笔刷刷刷题就了一首赋桃“御诗”。“樱桃一篮子,半红复半黄。一半给怀王,一半给周贽。”安禄山作完诗,叫众文官传阅,众文官只有瞎恭维一番。其中有个胆子大些说:“圣上御制高明之极!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