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的儿子朱高燧,诬陷太子并图谋毒死其父,为何最终得以善终?

朱棣的儿子朱高燧,诬陷太子并图谋毒死其父,为何最终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795 更新时间:2024/1/7 7:48:20

可是,在永乐21年,朱高燧毒杀父亲朱棣一案中,朱高燧却全身而退,是朱棣有情吗?

毒杀案的经过

朱高燧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不强,除了几次张牙舞爪地调皮之外,史书对他的着墨不多。

的确,他既没有老大朱高炽的稳重与才能,也没有老二朱高煦军功赫赫的资本。但是,他的内心和老二一样,一直有个炽热的帝梦。这个梦想从他懂事开始 ,就一直忽明忽暗,忽暗忽明地在他的灵魂深处斗争。

永乐21年,父亲朱棣病重,曾经偃旗息鼓的朱高燧,仿佛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这个时候,宫中恰如其分地传来一些声音。声音的内容不外乎:皇上不满意皇太子的工作,一直很器重老三朱高燧,如今年纪大了,有意废除老大,立老三为太子等等。

这些声音不仅是朱高燧听了很受用,他身边的人听了也蠢蠢欲动,仿佛自己跟随的主子真的就是太子,太子不久就是皇上了。那样的话,自己的好日子不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老三朱高燧的赵王府,有一小拨属于赵王自己的亲军护卫队。护卫队有3个小头目,分别是常山左护卫、常山右护卫和常山中护卫。

其中,中护卫的指挥官名叫孟贤,这孟贤在宫里有个朋友叫王射。最近,王射总对孟贤说,近来天象异常!

王射是什么人?

他的身份是朝廷的钦天监,主要负责观察天象,相当于国家天台的台长。听了王射的话,孟贤的心激动万分。天啦,天象异常,不就是说皇位将会有变吗?

于是,孟贤就和他的亲信高正秘密制定计划。并提前伪造好了一份诏书,交给了太监杨庆的养子,准备在毒死朱棣后,由这个小太监宣读遗诏:宣布废掉皇太子朱高炽,改立赵王朱高燧。

天算不如人算哦,事情就出现在孟贤的这个亲信高正的身上。

高正的外甥王瑜,当时在赵王府护卫队任一个小旗官。当他得知舅舅高正的图谋后,多次劝阻舅舅,高正没有理会。为了保命,王瑜向朱棣告秘。

病重的朱棣知道后,顷刻勃然大怒,立刻命人行动!

不一会儿,就从扬庆的养子家搜出了那份伪造好的诏书,又抓获了孟贤等人。然后,又叫人找来朱高燧,朱高炽,六部的重要大臣,以及宫里的各位侯啊、伯啊等人。

等各位都到齐了,朱棣撑起病重的身体,铁青着脸,久久盯着朱高燧,说:“你做了这种事?”

此时的朱高燧,早就吓坏了,浑身战栗,哪里说得出半句话来!

分析毒杀案

老大朱高炽一向很宽容自己的两个弟弟,虽然老二老三总是经常给自己找麻烦,他从不会落井下石,总是在父亲面前给惹祸的弟弟求情。

这一次,看见老三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搞不好,父亲盛怒之下就会砍了老三的脖子,这个是朱高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他看到朱高燧吓得说不出话,连忙诚惶诚恐地为弟弟辩解:“这些阴谋都是下面人胡搞的,高燧肯定不知情。”

这句话,还真的救了朱高燧一命。

虽然所有证据的不利面,都指向朱高燧,但是,这个毒杀谋反案却经不住推敲。

第1:整个谋反过程中,没有强大的军队,缺少军事支持。

第2:没有朝廷的重臣参与,缺少朝廷的支持。

第3:计划过程不周密,轻易就泄密,说明核心人物没有凝聚力。

第4:参与的几个人,没有权重的身份和地位,说明行动的份量并不足。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毒杀案所酝踉的时间很仓促!

换言之,朱高燧其实并没有独立策划,一个真正的谋逆政变案!

因为,朱高燧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无论在智谋还是在武力上,朱高燧根本不是老爹的对手,也丝毫没有成功的可能。

朱棣的心思

不得不承认,朱棣老了。

年轻的时候常年在外征战,到了老年,一身病。这个时候的朱棣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的事情他都不管了。

皇太子朱高炽监国了20多年,总体还不错。他有一套自己的治国理政之道,也有自己日渐成长起来的亲信和团队。

而对于父亲身边的亲信黄俨、江保等人,太子不是很亲近。所以呢,黄俨、江保这些常年跟在皇帝身边的人,受惯了皇恩浩荡,在皇太子面前却不怎么样,他们的心理那能平衡呢!

再说了,这皇上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万一哪天皇帝驾崩了,朱高炽即位后,他们的好日子不就到头了?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没有这些人在朱高燧身边,散布些七七八八的言语,哪会引起朱高燧的歪心思呢?

包括自己在内,那些关于皇太子这不好那不好的话听多了,朱棣自己都会去怀疑,甚至自己也刻意疏远了皇太子,太子轻易也见不到皇上了。这样一来,皇上不满意太子朱高炽的谣言,就好像是实事了。

所以,往深一点剥开这个案子,有朱高燧被某些人利用的嫌疑。不过,要杀朱高燧,朱棣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

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恰恰相反,朱棣疼的是幺儿朱高燧!

朱高燧、朱高炽、朱高煦都是他和徐皇后所生。他在成长的路上,一直都有窥觊皇位的小心事,做父亲的认为这个都是很正常的。就像自己当初和几个兄弟,不是也一直都有这份心事吗?

于是,朱棣对朱高燧格外宠爱和一再纵容。

年轻的时候,他杀一个人,灭人九族,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现在,他已经是一只脚踏进棺材的人,要亲手杀了自己的爱子,他有些做不到!

因此,顺着皇太子的求情,朱棣决定不深究。

最后的结局:孟贤、王射等人被处死,所有的余党包括孟贤的弟弟孟三、高正、陈凯等等,全部处死,抄没家产。

朱高燧,这下也彻底老实了!

大哥继位之后,主动交出两个王府的护卫队,老老实实前往自己的藩地。等到明宣宗继位后,朱瞻基干掉了汉王朱高煦,三叔朱高燧吓得把最后一个护卫也交了出来!

宣德六年,朱高燧平静地去世。

三少说:

如果朱高燧在父亲年轻的时候,投毒谋杀朱棣,结局回事什么样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更多文章

  • 朱棣的两大贡献:一个是“国家级”,一个是“世界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对中国有贡献,朱棣 一生的功绩,朱棣有何功绩

    ?比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但却依然不影响他“一代明主”的光辉形象;武则天一生杀人如麻,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女儿也不放过,但她在位期间,社会生产力稳步发展,所以她依然能够受到后人最中肯的评价;还有明成祖朱棣,他的皇帝的“饭碗”,根本就是从自己亲侄子的手中抢到的,不过,朱

  • 朱棣死后遗诏的谜团,之后朱高炽继承皇位,仁宣之治的开创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怎么传位给朱高炽,朱棣为什么决心立朱高炽,朱棣为什么将皇位传给朱高炽

    朱棣一生可谓是成就斐然,首屈一指的当属于五征蒙古的壮举。 他这个人勤政爱民,一生做了很多大事,奠定了如今版图之基础。一生最伟大的事业就是征讨蒙古,本人更是死在了事业的征途之中。我们看电视剧也好,史料也罢。对于朱棣之死有不一样的记载,有人说朱棣死之前让次子朱高煦继位,还有人说本来就是长子朱高炽当皇帝。

  • 朱棣明知道他次子朱高煦,和他一样勇武,他不担心威胁继承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次子朱高煦,历史上朱高煦怕朱棣吗,朱棣有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朱棣当皇帝后,也算很有一番作为的帝王,但是,朱棣也有一个问题,被他忽视了,那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太子朱高炽身体太软弱,而次子朱高煦打仗勇武,有突出的军事才能,很像他,如果一旦次子朱高煦造反,那不就是重蹈他的覆辙吗? 朱棣有三个儿子比较出色,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他们都是皇 后徐氏所生,

  • 朱棣抢了朱权8万精锐,答应事成之后平分天下,何以最终只是一个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如何一步步篡权成功夺取江山,朱权和朱棣谁的兵力强,为何朱棣祖孙三人都不待见朱权

    不知是朱棣的演技太高,还是宁王朱权过于年轻。最后,朱权竟然相信了哥哥的话,还邀请他在城里住了好几天,每天好吃好喝地供着。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这几天里,朱棣已经偷偷地买通了他的朵颜三卫首领以及大宁驻军将领。几天过后,朱棣主动提出了要离开。宁王朱权听闻喜出望外,亲自出门去送这座瘟神。只是,他这

  • 朱棣得力谋士姚广孝,学遍儒释道三教,为何被人称“黑袍妖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姚广孝与朱棣的关系,姚广孝对朱棣说了七个字,黑袍和尚姚广孝

    中国古代以“儒释道“为三教,三教中人,虽偶尔有所兼顾,大多还是泾渭分明。偏偏这位姚广孝,三教皆通,可谓难得一见的通才。 姚广孝原名姚天僖,出身行医世家,略通医道,在十四岁时出家为僧,法名道衍,从此佛学成了他的本行。 但神奇的是,姚广孝居然又拜了一个道士席应真为师,接触起阴阳算术之学,这为他后来在燕王

  • 朱棣叔侄两个的谜团让人匪夷所思,明宣宗废后理由很多,喜欢小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宣宗与朱棣小时候,明宣宗和朱棣关系,明宣宗朱棣最新消息

    第一:建文帝失踪之谜 1:第一种说法,记载建文帝被一场大火烧死 明朝近300年历史中,毫无疑问有传奇鼎盛期,也有没落期。 其中以建文帝的生死之谜最为蹊跷,史学界普遍有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被一场大火给烧死了。根据明史明惠帝本纪记载,建文四年六月十四日,朱棣军队进攻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也就是朱棣的小舅

  • 朱棣做了22年皇帝,为什么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画像 很多人认为是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推翻侄子朱允炆的江山)让朱棣失去了生育能力。毕竟造反这种事,顶着高压力,还要征讨四方,几乎一刻都不得闲,导致朱棣的能力越弱,最终不了了之。 但仔细一看朱棣子女的出生时间,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靖难之役示意图 朱棣最后一个孩子是朱高爔,是朱棣32岁

  • 朱棣为迁都北京?除了怕老爹朱元璋之外,他也想当一个开拓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迁都的真正原因,朱棣为何迁都北方,朱棣第一个迁都在哪里

    从法理上说,朱棣的皇位来之不正。因此,朱棣一生的所有作为,无论是迁都,还是追击蒙元残余势力,包括郑和远航,甚至是编撰《永乐大典》,都是在证明他才应该是明朝正统的继承人。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不仅仅是他要证明自己的表现,同时这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在龙兴之地建都,这在中国历史上早有先例。在明朝建立

  • 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朱高炽?独特的选人方法堪称顶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怎么传位给朱高炽,朱棣为啥要选朱高炽当太子,朱棣与朱高炽的一生

    在礼教森严,等级尊卑不能僭越的明朝,皇帝要是想凭借自己的心意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人,那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毕竟,自从周代开始,皇位继承人都是要传给嫡长子的,更是有立嫡不立贤大地传说。但是到了朱棣这里,他却有着自己的考量。而且事实和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 想将皇位传给二儿子 大家都知道朱棣并不是正统的皇位继

  • 朱棣为什么被害死在榆木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为什么被害,朱棣死于榆木川现今何地,朱棣死因解密

    朱棣为何连年北伐,并暴毙在榆木川?朱棣是从永乐19年开始正式定北京为都城。他把南京带有京师字样的官印都拿到北京来,然后南京再做一套,就以南京开头,不叫京师。但是定都北京的过程非常的不顺。先是永乐18年的三月,北京城快要完工的时候,山东爆发了一次来历不明的起义,就是唐塞尔起。史书写起因是白莲教,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