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得力谋士姚广孝,学遍儒释道三教,为何被人称“黑袍妖僧”?

朱棣得力谋士姚广孝,学遍儒释道三教,为何被人称“黑袍妖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717 更新时间:2024/1/19 23:01:20

中国古代以“儒释道“为三教,三教中人,虽偶尔有所兼顾,大多还是泾渭分明。偏偏这位姚广孝,三教皆通,可谓难得一见的通才。

姚广孝原名姚天僖,出身行医世家,略通医道,在十四岁时出家为僧,法名道衍,从此佛学成了他的本行。 但神奇的是,姚广孝居然又拜了一个道士席应真为师,接触起阴阳算术之学,这为他后来在燕王朱棣处如鱼得水奠定了扎实的根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学习佛道的姚广孝居然对儒家文化也能信手拈来。 洪武八年,朱元璋挑选精通儒学的僧人入朝,姚广孝也被征召。虽然没有获得官职,只是得到御赐僧衣,但这也是极其难得了。更重要的是,经此一事,姚广孝打通了达官贵人的门路,为之后搅动天下打下了基础。 姚广孝被推荐到北平燕王朱棣身边诵经祈福。从此风云际会,二人一见如故,姚广孝被朱棣倚为智囊。

在这里不得不说,姚广孝三教皆通的特点起了很大的作用。佛门讲究六根清净,不争不抢,故而朱棣对一般的诵经和尚肯定没啥兴趣。偏偏姚广孝懂阴阳八卦,能揣摩朱棣的心思,说出他想听的话。

初见朱棣,姚广孝便轻声说道“臣奉白帽著王”。朱棣是王,姚广孝要给王戴上白帽子,王上加白,岂非皇字?在当时看来绝对是大逆不道,而这句话却深深说进了朱棣的心坎里。 不仅如此,后来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对众王采取削藩手段,朱棣忧心忡忡,姚广孝却开始直接劝朱棣起兵反抗。 朱棣担心百信心向朝廷,自己难以成功,姚广孝却胜券在握一般,说:“我只知道天道,何必管民心如何呢?”。紧接着,他又找来一群术士,用各种方法向朱棣证明起兵必然成功,终于打消了朱棣的疑虑。

这说明什么?姚广孝真的很会算命吗?不,姚广孝是能精准抓住朱棣的心理,并且依靠他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姚广孝不是个江湖骗子,而是一个绝顶厉害的政客! 当然,如果姚广孝的本事仅限于此,那充其量也就是个阴阳家加纵横家,远不能达到“妖”的地步。偏偏他不仅有“通天晓地”的出世之才,还有“出将入相”的入世才能。

在起兵之初,姚广孝就负责帮助朱棣在府中训练将士。为瞒天过海,他居然想出饲养鸭鹅的办法,用家禽的叫声掩盖打造兵器的声响。 靖难之役爆发,姚广孝又辅佐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大本营。他调度有方,以区区万人成功抵御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而后,姚广孝常常给朱棣提出各种战略意见,如何时休战、何时乘胜追击。神吧,这个会算命的和尚居然还懂军事! 不仅如此,朱棣鼎定天下后,姚广孝更是展现了宰辅之才。除了做了老本行僧录司左善世外,他还在永乐二年获封正二品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道衍和尚恢复了自己的本姓姚,还被朱棣赐名广孝。明朝除了少数功臣可得到一品官职外,基本是二品到头,所以,姚广孝已经获得了世人难以企及的无上荣宠。 但是此时,他却又体现出僧人不贪图名利的特点,婉拒了朱棣赐予的府邸美女,所得金银施赠乡里。而下朝之后,姚广孝必定脱去朝服换回僧袍,这就是所谓“黑衣宰相”的由来。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姚广孝吃粮不当差,作为朝廷重臣,他真的能担得起“宰相”二字。姚广孝先后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为朱棣“非正常继位”后的统一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还为朱棣分忧解难,主持迁都事宜,将北平城重新规划,这才有了后来的国都北京。

姚广孝的一生就是这么神奇,似乎他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因此许多人认定他是个妖僧。而我的观点是,姚广孝确实有才能,但却没有那么神。

他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佛法、阴阳,都只是他的敲门砖而已。这些千奇百怪的知识,让姚广孝可以更好地拓展自己的人脉,博得他人的信任。 他最厉害的,其实是洞察人心的能力。是这种能力让他看透了朱棣的野心,可以为自己提供政治舞台;是这种能力,让他能够坚定朱棣的信心,打赢关键的战役;也是这种能力,让他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无往不利。 谋略、军事、政治,说白了研究的都不过是人心而已。真正的一代豪杰,被神秘的光环所掩盖,姚广孝不是什么神神叨叨的妖僧,而是千年难得的相才。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朱棣叔侄两个的谜团让人匪夷所思,明宣宗废后理由很多,喜欢小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宣宗与朱棣小时候,明宣宗和朱棣关系,明宣宗朱棣最新消息

    第一:建文帝失踪之谜 1:第一种说法,记载建文帝被一场大火烧死 明朝近300年历史中,毫无疑问有传奇鼎盛期,也有没落期。 其中以建文帝的生死之谜最为蹊跷,史学界普遍有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被一场大火给烧死了。根据明史明惠帝本纪记载,建文四年六月十四日,朱棣军队进攻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也就是朱棣的小舅

  • 朱棣做了22年皇帝,为什么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画像 很多人认为是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推翻侄子朱允炆的江山)让朱棣失去了生育能力。毕竟造反这种事,顶着高压力,还要征讨四方,几乎一刻都不得闲,导致朱棣的能力越弱,最终不了了之。 但仔细一看朱棣子女的出生时间,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靖难之役示意图 朱棣最后一个孩子是朱高爔,是朱棣32岁

  • 朱棣为迁都北京?除了怕老爹朱元璋之外,他也想当一个开拓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迁都的真正原因,朱棣为何迁都北方,朱棣第一个迁都在哪里

    从法理上说,朱棣的皇位来之不正。因此,朱棣一生的所有作为,无论是迁都,还是追击蒙元残余势力,包括郑和远航,甚至是编撰《永乐大典》,都是在证明他才应该是明朝正统的继承人。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不仅仅是他要证明自己的表现,同时这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在龙兴之地建都,这在中国历史上早有先例。在明朝建立

  • 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朱高炽?独特的选人方法堪称顶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怎么传位给朱高炽,朱棣为啥要选朱高炽当太子,朱棣与朱高炽的一生

    在礼教森严,等级尊卑不能僭越的明朝,皇帝要是想凭借自己的心意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人,那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毕竟,自从周代开始,皇位继承人都是要传给嫡长子的,更是有立嫡不立贤大地传说。但是到了朱棣这里,他却有着自己的考量。而且事实和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 想将皇位传给二儿子 大家都知道朱棣并不是正统的皇位继

  • 朱棣为什么被害死在榆木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为什么被害,朱棣死于榆木川现今何地,朱棣死因解密

    朱棣为何连年北伐,并暴毙在榆木川?朱棣是从永乐19年开始正式定北京为都城。他把南京带有京师字样的官印都拿到北京来,然后南京再做一套,就以南京开头,不叫京师。但是定都北京的过程非常的不顺。先是永乐18年的三月,北京城快要完工的时候,山东爆发了一次来历不明的起义,就是唐塞尔起。史书写起因是白莲教,这个理

  • 朱棣上位以后,在距明朝千里之外有股邪恶势力,差点将明朝灭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时期明朝有多强,明朝历史朱棣上位史,明朝那些事儿音频朱棣

    六十七岁的跛子贴木儿在横扫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之后,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所以,他入侵明朝的野心不断膨胀,甚至,他身上的突厥血统使得他天性好斗。在过去的八年里,他已经横跨三个大洲击败了众多敌人。北印度、伊朗、土耳其、叙利亚都败在他的铁蹄之下,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所建立的四个蒙古汗国也已经有三个臣服于他。

  • 朱棣、朱瞻基,朱元璋最成功的两个后代,偏偏是阉党之祸的养成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和朱瞻基见过面吗,朱瞻基怎么纪念朱元璋,朱瞻基 朱元璋

    宦官专权、外戚参政,并称中国封建王朝的两大痼疾,前者造成的后果尤其令人恐惧:强汉盛唐,这两个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都毁在这一群体手里。 曾经的东汉何等兴盛,但到了桓灵两帝时期,“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竞为贪淫,朝野嗟怨”,经过党锢之祸、十常侍乱政,东汉王朝在不断的内耗中走向了末路。随

  • 朱标在世时,朱棣根本不敢有争夺太子之位的心思,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为什么敢跟朱标争取太子位,山河月明朱标拿鞭子抽朱棣,朱标跟朱棣关系好

    当时正值元末,朱元璋揭竿而起,靠着机智勇敢逐渐闯出了名声,受到义军首领郭子兴赏识,被招为女婿,迎娶贤淑的马氏为妻。不久之后,朱标便出生了,朱元璋非常高兴,亲手在一座山上刻字纪念。朱标13岁那年,便承担起祭祖扫墓的重任,临行前,朱元璋交代他务必要体察民间疾苦,体会创业的不易。当年冬天,朱元璋又带着他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的寿命,道士:“比我多活一天”,朱元璋: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问算命先生你的寿命是多少,朱元璋里的倩儿嫁给朱元璋了吗

    正因为出身不高,年少时期又经历过艰苦磨难,所以朱元璋比任何人都能理解老百姓心里的想法,他也不像养尊处优的帝王们敬重鬼神。 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和身边的侍从在民间微服私访时,看见一个道士挂着招牌在街边算卦。 朱元璋一时好奇凑了过去让道士给自己算一算寿命,道士抬头看面前的这个男人气势非凡,而且身上的衣料和

  • 朱元璋问相士:我的寿命有多长?相士:比我多1天,朱元璋: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对相士的评价,朱元璋24功臣详解,朱元璋与相士关系

    古语有云:“一爻一占断吉凶,人生无常六九中”。古人对于占卜,卦象这种事情是十分相信的,他们认为人都有命数,而厉害的真正会卜筮的术士可以真正帮你算出你的命数,运气好就可以避免命数中的灾难。 其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卜卦能手就是号称''三分天下”的诸葛亮,“一统天下”的刘伯温。因为他们都是军事,且都可以神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