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为何没像朱元璋一样屠杀功臣?因为唐朝的功臣,杀不得

李世民为何没像朱元璋一样屠杀功臣?因为唐朝的功臣,杀不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609 更新时间:2024/1/14 2:25:55

纵观这一段;历史,其中最为漫长的就是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了,这是从秦始皇一统六合之后我们所进入到的全新的社会阶段,在这一时期之内,虽说经历了许多的改朝换代,但是历朝历代总是能相对的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皇帝”则是封建社会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角色,作为当时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控者,皇帝往往要协调各方,管理天下大事,处理许多问题,不仅总领着天下的兵马,还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杀大权,所以有不少人都会觊觎这个位置。

而作为皇帝自然不是坐以待毙,在那个以世袭制为主的社会里,现在坐稳皇位的帝王总应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一下,毕竟新王登基是朝廷权利最薄弱的时候,最容易发生皇位争夺的事件,因为早有前车之鉴,所以很多皇帝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

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因为他自己就是被手下黄袍加身之后才到了皇帝的位置,所以在当上皇帝之后非常担心将来有一天自己的子孙用同样的方式失去皇位,所以来了一手杯酒释兵权,很好的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甚至呈现出两个极端,比如唐太宗和明太祖,李世民为何没有像朱元璋一样大杀功臣?因为唐朝的功臣杀不得。

俩人的皇位获得

要说皇位继承之后的权力交接和继承方面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差距,和两位登上皇位的过程是关系非常密切的,因为两人在皇位的获得上,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看朱元璋,与李世民不同的是,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

早年的朱元璋是吃了好多苦的,他出生于元朝末年,由于朝廷的不正常统治,一度导致老百姓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当时频繁爆发旷日持久的自然灾害,导致无数人流落街头,小时候的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位。

早年的时候由于父母去世得早,再加上家徒四壁,朱元璋很快就沦为乞丐穿梭于难民潮流之间,靠着要饭为生,但是好景不长,很快,伴随着流浪人数的增加,朱元璋很快就连饭都吃不起了,为求生计,去了少林寺当了十年和尚。

十年之后,当年流浪的难民已经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军队,朱元璋加入其中并且很快到达了领导者的位置,随后带着军队四处作战,终于是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很快坐到了皇帝的位置,这就是朱元璋的经历。

而李世民不同,早年的时候李世民随着李渊打天下,自己已经是掌握了不少朝廷和军队,只是在皇位的继承上出现了问题,因为按当时的情况看,李渊是比较喜欢李建成的,并且最早的太子就是李建成,而平定天下有功的李世民早就想把这个位置夺过来了。

只不过早期的李世民想通过自己优秀的表现打动李渊,不过在李渊为他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以后,他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当时已经身为太子的李建成迫不及待的想当上皇帝,加上手下的蛊惑,竟然带兵造反。李渊知道之后派李世民前去平定叛乱。

并且给他许诺,只要这件事情办成了,就把他立为太子,不过事情结束之后,李渊却反悔了,不但没把太子的位置让给李世民,还将太子的反叛归结为家庭矛盾,李世民那叫一个生气啊,于是在手下的建议之下,决定采取强硬的结果。

而后,玄武门之变就爆发了,李世民带领十大高手埋伏于此,亲手干掉了自己皇位的争夺者,李元吉和李建成,此时知道实情的李渊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无奈的将太子的位置传给李世民。

而在一个月之后,李渊开始将朝中一些担任主要任务的官员全都更换为了李世民的手下,就好像是在进行权力的交接,这一系列的事情完成之后,李渊宣布李世民继承皇位,唐太宗的皇帝之路,顺理成章的开始了。

对大臣的处理

因为两人登上皇位的过程是不同的,所以对权力的把握和控制方面所采取的手法也是有所不同的,俗话说功高震主,这是在每一个朝代都必须经历的,尤其是类似于朱元璋这种身为开国皇帝的,随其戎马一生的开国大臣在其登上皇位之后都有很高的位置。

这种情况之下,潜在的威胁就已经形成了,不是对自己,而是对自己的下一任皇位继承者,因为这些大臣可能会听命于自己,但是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呢?那就是一个未知数,一不小心就会有灭国之祸,所以朱元璋在此后采用了很多的措施。

其实目的都是为了之后的继承者拓宽道路,比如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废丞相”从秦朝设置丞相这个位置开始,就总领全国的行政大权,虽说帮皇帝分担了不少,但是对于新登基的小皇帝来说就是很大的威胁,历史上丞相专权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所以朱元璋干脆直接废掉丞相,权分六部相互制约,但是朱元璋的做法不仅在制度方面,为了让朱允炆能顺利继位,还采取了许多手段,除了当堂下旨之外,还将许多可能威胁到朱允炆的朝中大臣全都除掉,但是相比之下李世民却没有这么做,这种反差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原因所在

其实第一点原因就是朱元璋这里出现了一点意外,要知道朱元璋是非常疼他的长子朱标的,因为他的母亲马皇后乃是朱元璋的糟糠之妻和一生所爱,而朱标的表现也是非常好,所以深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理所当然的将朱标立为太子。

整日带着他在皇宫之中树立威信,协助处理军国大事,甚至还单独辅导重要的治国方略,也就是开小灶,基本在当了皇帝之后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朱标身上,但是很快不幸就降临在这俩人身上。

朱元璋最深爱的马皇后和儿子朱标先后去世,这对朱元璋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不仅如此,朱标的去世还代表着自己倾尽权力培养的皇位继承人夭折,这忙活了十几年全都白费了,但是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朱元璋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将太子的位置传给朱允炆。

朱允炆可不比朱标弱,他是属于那种替补系列的,并且此时的朱元璋长时间的沉浸于丧妻丧子的悲痛之中,对于朱允炆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但是朱元璋知道,这没什么经历的朱允炆是很难坐稳江山的。

毕竟朱标此前已经获得了一众朝臣的认可,如果突然换人的话很容易引起事端,非常不利于朱允炆皇位继承,所以干脆直接下了狠心,把对其有威胁的大臣全都除掉。

所以总体看下来,朱元璋的手段要比李世民狠得多,而对于李世民来说就完全没有任何的压力。

首先,李世民后来的遭遇和李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李世民为了自己的子孙在皇位的继承方面不出现争执,直接将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但是最后依然发生了争夺皇位的事情,最后几经周转之下,李世民最终将皇位传给了李治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面对一个替补上场的李治,李世民,并没有像朱元璋那样屠杀一众大臣,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首先,李世民不牵扯到改朝换代,自己登上皇位之后,将一众大臣的权力已经削弱的差不多了。并且在刚刚登基的时候,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

比如对当时李元吉和李建成的手下,全都没有赶尽杀绝,都是采取原谅的措施,全都将其重新召回朝廷之中一一任用升赏,这种情况之下这群戴罪立功之人都是死心塌地的,所以此时的李世民再趁机对其势力和权力进行一定的打压,这种情况之下,完全不需要担心。

第二点,就是李世民的在位时间,对于李世民来说,在位时间是很长的,说个不好听的话,稍微年龄大一点的权臣或是功臣经过这么长时间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对于这些人,有的李世民趁机将权力收回到自己这里。

有些世袭下去的位置也是由子孙后代来继承的,作为新人对于皇帝来说自然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所以也基本造不成什么威胁,所以从各个方面的情况来看,目前的情况对李治王位的继承和发展是没有太大影响的,所以没有必要采取果断的措施。

总结

总之最是无情帝王家,在皇位安全继承这件事情之上基本就是宁可杀错绝不放过的类型,除非像李世民这样完全有把握的,否则就只能采取类似于朱元璋这种残忍的方式了。

更多文章

  • 决定“汗位“的忽里勒台大会,为何在忽必烈夺汗后就成了“过去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忽必烈如何夺得汗位,忽必烈将汗位给了谁,忽必烈为什么要争夺汗位

    而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定夺大蒙古汗国接班人的问题。除了成吉思汗以外,窝阔台汗也是忽里勒台大会所推举出来的。但是自从元世祖忽必烈,继位以后,这个大会就再也没有召开过。至于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大家不服忽必烈的统治。(一)、地位正统,有待商榷《蒙古法基本原则》“成吉思汗的大札萨克规定,兄弟分家时财产按下列

  • 北宋“睡仙”一觉可睡100余天,从赵匡胤手中赢走华山,自此隐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赵匡胤把华山输给了谁,北宋赵匡胤的故事,赵匡胤下葬真实故事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奇事,故有奇人。古往今来道术志士从来都不少见,或驾雾腾空,或七十二变,或神功百变。而古之志士,有一人,他既不能驾雾腾空,也不会呼风唤雨,但他有一样神功,就是一觉能睡上100余天,因此人称“睡仙”,他就是北宋不仅睡功好而且能预测未来的奇人陈抟。年少之事陈抟,生卒年不清,但有有道教

  • 李清照的词风不易模仿,辛弃疾闲来无事挑战一首,流传了8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清照与辛弃疾,李清照最厉害的一首词,李清照最难模仿的诗词

    同样生活在南宋,李清照和辛弃疾就像金庸笔下的两位大侠。一位是可飒可甜的侠女,飒的时候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甜的时候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位是可霸气可柔情的侠客,霸气时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柔情时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很多诗词迷都在想,如果这二人能持

  • “遍地开花”的明代赘婿:法律说不让歧视,可仍然是“地位低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代的赘婿,明代赘婿法律规定,明代赘婿怎么处理

    明朝男子很难想象男方入赘这种现象,在古代男子为尊的封建社会当中也存在,并且还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古代赘婿男子地位一直比较低下,而在明代,赘婿的地位在法律层面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并且赘婚现象更为常见。特别是在前朝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之下,明朝的赘婚政策会更为开放。但是,赘婚男子地位低下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

  • 朱标在世时,为何朱棣不敢跟他争太子之位?看看朱标势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标不死朱棣敢不敢反,山河月明朱标拿鞭子抽朱棣,朱元璋太子朱标不死朱棣敢造反吗

    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旧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便想要迁都,而目标便是天下兴盛的长安。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朱元璋派遣朱标考察陕西,为新都选址。可惜的是,第二年朱标病逝,此事不仅沉重打击了朱元璋,也让大明江山的延续充满了坎坷......朱允

  • 甲骨文造假:古董商人与农民纷纷造假,为何骗过中外专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甲骨文古董值多少亿,甲骨文造假全过程,古董造假村

    2007年,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发表《汐翁〈龟甲文〉与甲骨文的发现》,指出该文“关于甲骨文的发现离奇而不符合事实”。李学勤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1911年时罗振常(甲骨文大师罗振玉之弟)有过安阳小屯村调查,指出当地人的确将甲骨文当“龙骨”售卖给药材商,但“购者或不取刻文,则以铲削之而售。其小块及字多不易

  • 奴隶制在古罗马始终未曾消亡,新大陆开辟后又转变为黑奴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奴隶制的变通奴隶制在表面上的消亡其实跟奴隶制的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前3世纪到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进行的布匿战争后,作为胜利方的罗马灭亡了迦太基,其领土扩张到了整个环地中海区域。而领土急速扩张的结果就是罗马境内被抓为奴隶的人数急速增长,而大量奴隶最终都流向了对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农业生产,所以到罗马帝

  • 秦国占据了周朝关中礼仪文化的核心腹地,为何关东诸侯称之为蛮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在周朝的地位,秦国和周朝关系怎么样,秦国是不是周朝故土

    其国君当为少昊氏之后,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

  • 比干被挖心后,分明没死,为何一见卖菜老妇便出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比干挖心简介,历史上比干是因挖心而死吗,比干遇见卖菜老妇为什么会死

    九阍大坏一木支,势知不可诚不欺。商之三仁异所归,死谏不欲狂囚为。贤哉万世忠臣师,比干而已前其谁。谏不当显何所持,忠必爱君无拂辞。——《比干台》在漫长的历史中,很多记录已经消失了,后人如果想要知道曾经的那段历史,只能通过文物和历史传说来探寻。就比如我国历史上的夏朝,西方一直是不予承认的,只承认我国历史

  • 武王伐纣,军中缺粮,周武王下令向富人征兵,军粮快速增长20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于武王伐纣的资料,武王伐纣的兵力,武王伐纣作战过程

    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姬昌的嫡次子,因为其大哥姬伯邑考去世,周文王去世后,次子姬发继位。姬发善于用人,他重用姜子牙、周公旦等人,西周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当时商纣王骄奢淫逸,自绝于天下,周武王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商朝。 周武王继位的第二年,他正式开始伐纣。周武王知道自己资历尚浅,不足以让将士们和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