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正值元末,朱元璋揭竿而起,靠着机智勇敢逐渐闯出了名声,受到义军首领郭子兴赏识,被招为女婿,迎娶贤淑的马氏为妻。不久之后,朱标便出生了,朱元璋非常高兴,亲手在一座山上刻字纪念。朱标13岁那年,便承担起祭祖扫墓的重任,临行前,朱元璋交代他务必要体察民间疾苦,体会创业的不易。当年冬天,朱元璋又带着他祭天告地,期间还耐心地教导他要怀有仁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朱标立即被册立为太子。后来朱元璋任命李善长、徐达等人为东宫属官,用以辅佐他,同时还请来许多大儒轮番为他讲课授业,并让数位才俊陪伴学习。待朱标长大后,朱元璋让他迎娶名将常遇春之女,以积累政治资源。后来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朱棣,此时还只是一个小皇子,势力远不如大哥朱标,根本不敢生出和他争夺太子之位的心思。
天下安定后,朱元璋开始网罗罪名,大肆捕杀功臣。朱标担心如此残暴的行为,会吓到准备为朝廷效力的儒生们,便劝谏朱元璋以和为贵。朱元璋罕见地生了气,将他叫到书房,取出一根满是尖刺的藤条让他握住。原来,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有些老臣功高震主,日后会威胁到朱标的地位。
但朱标根本不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一再要求朱元璋放下杀心。朱元璋勃然大怒,抄起椅子追打他,好在朱标早有准备,故意将一幅画遗落出来。上面描绘着当年朱元璋陷于乱军之中,马氏不顾危险背着他逃命一事。朱元璋触景生情,火气逐渐消弭,朱标由此逃过一劫。
公元1371年,朱元璋让太子朱标监国,锻炼治国理政的能力。朱标事事讲求仁理,朱元璋认为这是懦弱的表现,数次进行训诫,朱标据理力争,搞得双方不欢而散。马氏去世后,朱元璋性情愈发偏激,时常因小事杀人。朱标极力从中斡旋,再次引发了朱元璋的不满,他曾一度想要改易储君之位。
公元1391年,朱元璋想要在西安营建新都,派朱标去陕西实地探查,顺便考察秦王朱樉的品行。不久之后,朱标归来,详细汇报了关中的风土人情,同时为朱樉说情辩解,避免了又一场血光之灾。公元1392年,胡惟庸犯罪被捕,重臣宋濂受到牵连,眼看就要身首异处。
宋濂是朱标的老师,朱标很尊敬他,为了保他周全,他不惜顶撞朱元璋,结果横遭打压。正赶上科举临近,朱标日夜忙于安排考务,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最终让他病倒。尽管太医全力救治,依旧无力回天,当年4月25日,朱标去世,年仅37岁。朱元璋这才感到后悔,举办葬礼时泣不成声,亲赐谥号“懿文太子”以示哀悼。
朱标生在战火中,受过流离之苦,也品味过富贵生活。他集万千恩宠于一身,却始终恪守仁道,不骄不纵,堪称贤良。只可惜世事无常,父亲的猜忌,繁忙的国政压垮了他的身体,让他含恨而终。倘若他能继承大统,必然会励精图治,开创出一番盛世局面,朱棣也断然不敢举兵造反,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