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最开始建立起来的时候,其实一直有明朝的遗将在反对清朝,他们也是那段时间清朝局势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民间一直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而清朝政府把这股势力压制下去,稳定社会、民心所采取的策略就是:一方面,清初掉那些反对朝廷的人,另一方面,在百姓中间表现出尊重汉族人的这样一种方针。这样清朝的局势才慢慢地好转了。可是,那段时间,“朱三太子”这个人一直困扰着清廷,因为他就是一直带头反动的那个人,直到一次,康熙活生生捉到了这个人。
当时,李自成进入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就直接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起弄死,可是他的三个儿子却逃了出去,后来李自成也捉到了他们。可后来,李自成失败之后,那个崇祯最小的儿子逃跑了,他就是“朱三太子”。很多人冒充这个“朱三太子”名称,用来组织起义军,反对清朝,所以对清廷来说,这个名称简直就像是一个噩梦一般的存在。
在康熙年间,大大小小有数不清的起义或者是造反,就是打着这个名号。一次是北京的一个姓杨的秀才领起的,他被抓后,一直说自己就是朱三太子,并且还怀有明朝宫廷的官印,康熙一直相信,到临死的时候,这个秀才才说自己不是姓朱,姓杨。还有一次,听人说在福建隐藏着一个真正的朱三太子,康熙听了之后立马派兵把他给捉了,把人捉到牢里仔细审查之后发现,这个人其实也不是。
类似打着朱三太子名号的人太多太多了,他们都是当时想要造反的人借助这个人的名号,推翻清廷而已,但是这的确也让清朝的皇帝非常的苦恼,一听到这个名字就很忧愁。康熙在位的时候,这个名号造反的人足足有八十多次,可是每次捉到的人,最后证实都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可以想到,对于康熙来说,是多么想要抓到真正的朱三太子,好快点绝了这个祸端!
机会来了,在四十七年的时候,民间有人说,找到一个教书的老人,就是朱三太子本人。康熙高兴的不得了,下令把这个人直接押到京城里面来。朝廷上,这个人已经七十几岁了,完全是个老人了。问这过程他是怎么被抓到的,原来这个人曾经做过和尚,在一个小县城里教书,不小心说漏了自己曾经的身世,就被人知道了。
这个教书先生承认,自己就是崇祯的最小的那个儿子,但是自己这么些年一直在好好的教书生活、过日子,并没有做过什么谋反的事情,想都没有想过。康熙见到他之后,有点惊讶,本来心里一位会是一个比较有能耐的人,可是眼前这个人就是个很普通的老人,要怎么处置他,心里有点犹豫了。
这个时候,朝臣佟国维就说了:其无罪,何以示天。意思就是,杀了那么多明朝的反将,要是说这个朱三太子没有罪,怎么向天下的人交代呢?听到这样说,康熙也是无可奈何,必须得杀掉这个人,最后,老者连同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康熙杀掉了。这对一个普通的老人来说,是太过残忍了,可是碍于他的身份,康熙也不得不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