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册封李轨为凉王,李轨却自称“大凉皇帝臣轨”,李渊杀心顿起

李渊册封李轨为凉王,李轨却自称“大凉皇帝臣轨”,李渊杀心顿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841 更新时间:2023/12/13 5:56:09

事情的起因是,早在九月份,因为战略上的需要,李渊曾极力结交西凉李轨。为此,还专门册封李轨的弟弟李懋为大将军,同时派遣专使到凉州册封李轨为凉王。

这事儿本来挺好的,彼此都相得甚欢。

可是,到了十一月份,李轨却在武威称帝,改元“安乐”,成立了西北大凉政权。

就是这样一个消息,让李渊非常的气恼。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为此,李渊食不甘、寝不安,连做爱都没什么心思了。

果然,不久,就收到了从西凉发回的信函,上面自称是:“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很明显,李轨婉拒了李渊的册封。

你丫原先和我都相约得好好的了,到头来却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李渊杀心顿生。

……

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轨为何要出尔反尔呢?

事情得从西凉的建国和发展说起。

李轨字处则,甘肃武威人,自小就机智善辩,喜爱读书,子史经传,无不涉猎,是个读书的好苗子,长大后在武威担任隋朝武威鹰扬府司马。因为家庭条件本来就好,“家以财雄边”,本人又仗义豪侠,宽仁和善,轻财乐施,经常做扶贫工作,做官后,还建立某基金会,专门做慈善事业,在河西一带赢得极其隆盛的口碑。

617年,天下大乱,风云四起。

金城府校尉薛举在甘肃金城称王建元起兵作乱,这对近在咫尺的武威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李轨觉得自己身为朝廷命官,有保境安民的职责,便屡次向郡丞韦士政建议郡内要加强厉兵秣马,以防薛举的侵犯,奈何韦士政是个“革命小酒天天醉,回家和老婆背靠背”式的小庸官,每天上午打盹,中午吃饭打嗝,下午上班打哈,傍晚加班打牌,晚上娱乐打炮,半夜回家打架,哪有功夫理会李轨?

如果这样听之任之,武威危在旦夕了。

李轨每和郡里的望族豪强们谈论到这些,就忍不住忧心忡忡,双泪直流。

这些豪强是曹珍、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等,个个都富甲一方。俗话说,穷人怕偷,富人怕抢,听李轨这么一说,大家觉得事态严重了,因为都喝了点酒,就拍台喝凳的开骂起来,最先遭殃的是韦士政的奶奶、妈妈还有他的屁眼,株连九族,连他的三姑四姨都不放过,后来,远在江都的杨广也不能幸免。

安修仁家底最好,和胡人也有勾结,胆气比较壮,一开骂,就刹不住车了,最后竟然说:“我操!朝廷没少要我们的保护费,却又没能力保护我们,不如我们自己招兵买马,占据河西,一来既可保境安民,二来又可坐观天下之变,伺机图谋大业。”

掌声,热烈的掌声!

大家都为这充满了豪情壮志的语言激动得鼓起掌来。

但举大事总得需要有个统筹全局、发号施令的头领,可这个头领不好当,闹不好,全家全族的身家性命全玩翘翘。

这样,大家心里都有鬼,谁都不肯挑头当这个首领,互相推让。

最后,是人称“计穿肠”的曹珍一锤定音。

他说:“天下盛传图谶‘李氏当王’,李轨德才兼备,又是谋划的首倡者,由他做我们的头儿,实是天意啊!”

天意不可违。

李轨于是当仁不让,做了举事的首领。

早在三年前,扶风人唐弼就自称应图谶奉陇西人李弘芝为天子了,可,这只是一个符号天子,毫无权势,兵权一直都被唐弼牢牢控制着,到后来,唐弼觉得他多余了,大刀一挥,将他的脑袋砍下,用布包好,作为向薛举进献的见面礼。

现在的李轨,会是李弘芝一样的无能之辈吗?

答应是否定的。

农历的七月初七,七夕,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就在这一天的晚上,安修仁趁着夜色,带一帮操着叽哩呱啦胡语的胡人,银汉迢迢暗度,袭入了内苑城。

李轨则率领着自己多年以来结交的豪客侠士在城外做啦啦队,声如天崩地裂,大造声势。

起义很顺利,义军在按摩城和桑拿别院里抓到了隋虎贲郎将谢统师和韦士政,迅速控制了州城武威。

第二天,七月初八,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建元“安乐”,建置官署,大封文武百官。

关谨等人主张将谢统师、韦士政等人全部杀掉,然后瓜分他们的家产。

李轨一摆手,说:“诸君既然推举我做主公,就应当遵守当初我的约定。咱们所以兴义师,意在救乱,如果目的只是杀人掠物,这和乱贼有什么区别?!又能成就什么大事?!”

大家心头一凛,对这位新头领肃然起敬。

于是谢统师和韦士政不但没有死,李轨称帝后,两人还分别成为了大凉的太仆卿和太府卿。

李轨也因此大得民心。

不但武威郡内民众心悦诚服,驻守在会宁川(今甘肃白银市东南)的西突厥“阙可汗”阙达度阙设也望风归附。(这个阙达度阙设的哥哥就是原先归附隋朝的曷婆那可汗!)

另外,薛举的部将奚道宜也率领三百羌兵慕名来投。

李轨兵威大振。

一直就觊觎河西走廊的薛举听说李轨这个小白脸竟敢反过来挖他的墙角,大怒,命部将常仲兴渡过黄河强攻武威。

李轨的部将李赟在武威东南的昌松拒敌,双方激战了两天两夜,最终是李赟险胜,活捉了常仲兴,并在现场收割了两千多颗人头,还俘虏了上万西秦士兵。

按照李赟的意思,向薛举学习,杀降。

准备把包括常仲兴在内的等近万战俘全部坑杀,坑都已经挖好了。

可是李轨到了,一挥手,说:“都是娘生爹养的,杀之何辜?!放了,都放了,让他们回家跟爹娘妻儿团聚!”悲天悯人之情,溢于言表。

李赟急得大叫,说:“这么多的战俘,如果放回去了,还不是继续为薛举效力?!”

李轨仰天长叹,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若有天命,自擒其主,此辈士卒,终为我有。若事不成,留此何益?”

凭这一句话,一万战俘,从鬼门关口又走了回来。

也凭这一句话,李轨也不枉为隋唐年间的一名大英雄了!

不久,李轨又接连攻陷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西宁市)和枹罕(今甘肃临夏),悉有了全部河西五郡之地。

在这基础上,李轨又着力建设外交,和吐谷浑、突厥结交,为国内经济生产营造出了一个安定的局面,招抚士卒,慢慢坐拥十几万雄兵,威镇一方。

更多文章

  • 大诗人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宋朝才出现后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天若有情天亦老。”配图金铜仙人是当年汉武帝命人在长安铸造的铜像,铜像手托着用来汲取“仙露”的承露盘。汉武帝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神仙沟通,饮下“仙露”以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到三国年间,魏明帝曹叡下令把铜像移到皇宫的前殿。据《汉晋春秋》记载,开工的时候,铜像竟然流泪了,魏明帝只好把铜像移到了霸城。所以李贺

  • 唐朝时期中国盛行的昆仑奴究竟是怎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昆仑奴磨勒真实身份,昆仑奴的悲惨生活,唐朝的昆仑奴

    昆仑有黑色之意,昆仑人因皮肤黝黑,他们移居唐朝,成为黑奴。唐代《咏昆仑奴》写到:指头十颞墨,耳朵两张匙,意思是:那个黑皮肤的长工,十个指头,又黑又粗就象十根墨棒,两只耳朵长得象两把小瓢勺。唐代的文学作品,不但有昆仑奴的外貌描写,还有敢于他们的传奇故事:据说,南海洲岛中夷人也。甚黑,裸形,能驯伏猛兽犀

  • 同样都是建立的政权都是宋 赵宋和刘宋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宋和赵宋,刘宋和赵宋哪个在前,为什么有刘宋而没有赵宋

    第一、刘裕本是北府兵出身,讲究建功立业的大道理。北府兵可以说是东晋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物,因为它的出现,使得东晋王朝只有贵族做官的传统被打破了。谢玄创立了北府兵以后,告诉众人,只要是有军功的人,都能够被提拔。这其中最出色也是最优秀的一位将领就是刘牢之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建立战功,最终成为北府兵的

  • 古代中西方怎么继承家族遗产?以唐朝与古罗马为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皇位继承表,唐朝遗嘱继承制度,古代欧洲继承制度

    中国唐朝和古罗马的继承制度各有侧重,前者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特征的法定继承,体现了浓厚的宗法思想;后者注重逝者意愿的遗嘱继承,体现了理性自然法。虽有差异,却都体现了中国唐代和古罗马身份等级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中国唐代的继承制度中,身份地位是继承的主要条件,尤其是王侯将相的继承,一般依据血缘,采用嫡长子继

  • 唐朝故事一则:法术再高,也怕菜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法术奇事,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出自哪里,武功再好也怕菜刀

    《三水小牍》记载:上党郡铜鞮[ dī]县(位于今山西沁县南)有个叫侯元的人,原本是小山村的樵夫,家境贫寒,靠着砍柴背到城里换点散碎的银子维持生计,没啥别的本事。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某一天,侯元到县城西北的山中砍柴,返回途中,坐在山谷歇息。身边有一块巨石,如同高大的楼宇一般。侯元就对着巨石唉

  • 唐高宗李治宠幸一对母女,上演不伦大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高宗李治的相关资料,唐高宗李治,李治因吃醋宠幸萧淑妃是哪集

    李治在位期间一直与武则天一夫一妻的生活,李治被武则天伺候的太舒服,没想找别的女人的想法;武则天心机深,有手腕,后宫没人敢反驳武则天的,她们根本就不敢起那些心思。天天都吃一个菜,是人都会吃腻的,何况是皇帝呢?李治单调日子过的久了,就想多找几个美女换换口味。这个时候恰巧武则天怀孕了,就专心的照顾自己肚子

  • 古代送快递除马外,还用一种牲畜,杨贵妃曾用它给安禄山快送荔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安禄山杨贵妃情史,古代运送荔枝,历史上谁给杨贵妃送荔枝

    本文作者 倪方六本文来说一种动物,内地网友少见的骆驼。大家对骆驼印象可能是“沙漠之舟”,骆驼一直是沙漠、戈壁上的交通运输工具,古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就是驼队的最真实写照。其实,在古代骆驼很重要,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比如,古代的加急快递,在很多时候就是由骆驼来执行的。在人们的印象中,马的骑行是最快的

  • 唐朝究竟为何由盛转衰?其转折点是什么?安史之乱究竟由谁领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

    “安史之乱”指的是安禄山、史思明反叛唐玄宗的一次内乱。安禄山是混血胡人,通晓6种蕃语,史思明是他的同乡,两人从小在一起长大。安禄山是个野心极大的人,他费尽心机博得了杨玉环的欢心,进而获得了唐玄宗的宠爱。安禄山的心思果然没有白费。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这是唐朝开国以来封给

  • 唐朝有名的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历史上的事件,唐朝重大事件有哪些,日本申遗唐朝历史资料

    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

  • 唐朝真的很“潮”吗?单纯从穿着打扮和男女思想方面,就足以看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的穿着,唐朝女人打扮图,唐朝女性穿着变化

    有人说唐朝很“潮”,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呢?我想单纯从唐朝人们对穿着打扮以及思想的开放程度而言,就足以说明唐朝确实不一样,可是至于怎么不一样,又怎么潮呢?还是让我继续为你分析!穿着打扮十分“潮”唐朝的穿着打扮,绝对可以说是在古代各个朝代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因为确实足够潮,当时的主要穿着有襦裙装、胡服、女着